广东高一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高一高中生物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是:F
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
1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假说能解释F
1
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2.玉米的白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玉米品系1为黄粒玉米,若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若接受另一白粒玉米品系2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白粒。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品系1是杂种
B.黄粒是显性性状
C.白粒是显性性状
D.品系2是纯种
3.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4.同源染色体之间与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共同点是()
A.它们中的一条都是以另一条为模板复制而来的
B.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都是相同的
C.它们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
D.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都是相同的
5.下列关于遗传学叙述正确的是()
A.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状性的现象
B.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控制的性状不同
C.狗的直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D.纯合子aabb(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减Ⅰ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6.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
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
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7.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的决定有关
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8.将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化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传粉方式所结的种子混合播种,所长出的植株的表现情况将是()
A.全部是高茎 B.高茎:矮茎 = 3:1
C .以上A 、B 都可能
D .不能判断(无一定比例)
9. 一个基因型为AaBb 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卵细胞的数目和种类数分别是 ( ) A .4个、1个和4种、1种 B .4个、4个和4种、4种 C .4个、1个和2种、1种 D .2个、2个和2种、2种
10.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
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 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A .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 相同
B .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 .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 .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
11.黄色猫与黄色猫杂交,子一代中黄猫与黑猫的比例为3∶1(显性基因用A 表示,隐性基因用a 表示),若用子一代黄猫与子一代黑猫交配,得子二代黄猫与黑猫的比例是多少 A .3∶1 B .2∶1 C .1∶1 D .1∶0
12. 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 和AABbCCDd 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A .1/4 B .1/8 C .1/16 D .0
13. 与某动物毛型有关的有两对基因(A 、a 与B 、b ),其中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就出现特殊毛型,否则为普通毛型。
若只考虑上述两对基因对毛型的影响,用已知基因型aaBB 和AAbb 为亲本杂交,得到F 1,F 1彼此交配获得F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 2出现不同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 .若F 2普通毛型中有4种基因型,则上述与毛型相关的两对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
C .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 2特殊毛型个体兔中杂合子占3/7
D .若要从F 2中筛选出双隐性的特殊毛型个体,可用F 2中的特殊毛型个体分别与亲本杂交
14.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①表示某植株体细胞分裂,下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DNA 数目加倍
B .图②表示某动物睾丸内的减数分裂,此细胞产生Aa 精子的几率是0
C .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一定代表的是卵细胞
D .图②、③所示细胞的染色体行为分别对应于图④的BC 、D
E 段 15.下表中亲本在产生后代时表现出交叉遗传现象的是( )
16.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C.交叉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D.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17.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能作为“萨顿假说”依据的是()
A.在向后代传递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C.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D.雌雄配子结合后染色体恢复为成对状态,基因恢复为成对状态
18.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二、综合题
1.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的图像是(填序号),②细胞的子细胞的名称为。
(2)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填序号),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3)图1中与图2中CD段对应的细胞图像是(填序号),DE段形成的原因是 ,发生的分裂方式及时期是。
(4)图2中表示细胞分裂间期的时段为段,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图2
的段。
2.下图为某家系中甲病(相关基因A、a)和乙病(相关基因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Ⅳ-2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染色体组成均正常,请据图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 _,Ⅱ-5的基因型为___ _____。
(2)若Ⅱ-3个体不携带乙病基因,Ⅲ-1与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
若Ⅲ-2与Ⅲ-3再生一个染色体正常的孩子Ⅳ-3,Ⅳ-3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Ⅳ-2性染色体异常的来源原因可能是Ⅲ-3产生了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的异常卵细胞,这种异常可能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填时期)。
(3)调查发现,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若Ⅳ-1与一正常男子婚配,正常子女中甲病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___。
3.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作物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水稻的穗大(A )对穗小(a )为显性。
基因型为Aa 的水稻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表现出穗小,应淘汰;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表现出穗大,需进一步自交和选育;按照这种自交→淘汰→选育的育种方法,理论上第n 代种子中杂合体的比例是________。
(2)水稻的晚熟(B )对早熟(b )为显性,请回答利用现有纯合体水稻品种,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的问题。
①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选择的亲本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将F 1所结种子种下去,长出的水稻中表现为大穗早熟的几率是________,在这些大穗早熟植株中约有_____ ___是符合育种要求的。
4. 研究发现,小麦颖果皮色的遗传中,红皮与白皮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Y 、y 和R 、r 两对等位基因。
两种纯合类型的小麦杂交,F 1全为红皮,用F 1与纯合白皮品种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F 1×纯合白皮,F 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红皮∶白皮=3∶1; 实验2:F 1自交,F 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红皮∶白皮=15∶1。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 可推知,与小麦颖果的皮色有关的基因Y 、y 和R 、r 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实验2的F 2中红皮小麦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3)让实验1的全部F 2植株继续与白皮品种杂交,假设每株F 2植株产生的子代数量相同,则F 3的表现型及其数量之比为 。
(4)现有2包基因型分别为yyRr 和yyRR 的小麦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
请利用白皮小麦种子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①分别将这2包无标签的种子和已知的白皮小麦种子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让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白皮小麦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 1种子;②将F 1种子分别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观察统计 。
结果预测:如果 ,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yyRr;如果 ,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yyRR 。
广东高一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是:F 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 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假说能解释F 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因此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进行人工授粉,并没有免去人工授粉的麻烦,①错误;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 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②正确;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 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③正确;④“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并不是孟德尔假说的内容,④错误。
所以②③正确,因此选B 。
A 、C 、D 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玉米的白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玉米品系1为黄粒玉米,若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若接受另一白粒玉米品系2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白粒。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品系1是杂种 B .黄粒是显性性状
C.白粒是显性性状
D.品系2是纯种
【答案】C
【解析】品系1为黄粒玉米,其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由此可知,若品系1的黄粒性状能稳定遗传,即品系1
为纯种,所以A不正确;品系1(纯种)接受另一品系2白粒玉米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白粒,这属于测交,说明2是杂种,其白粒性状是显性性状。
所以C正确。
B、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显隐性判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独立地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C符合所以正确。
A、B、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同源染色体之间与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共同点是()
A.它们中的一条都是以另一条为模板复制而来的
B.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都是相同的
C.它们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
D.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都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形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A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一般相同,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其形态、大小和结构也相同,B正确;姐妹染色单体所含的基因相同,但同源染色体所含的基因不一定相同,也可能是等位基因,C错误;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2个或4个DNA
分子,而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
不一地相同,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列关于遗传学叙述正确的是()
A.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状性的现象
B.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控制的性状不同
C.狗的直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D.纯合子aabb(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减Ⅰ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性状分离的概念是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错误;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本质区别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狗的直毛和短毛不是一对相对性状,狗的直毛和卷毛,短毛和长毛是一对相对性状,C错误;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6.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
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
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答案】D
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 ,A错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解析】F
1
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产生的YR、Yr、yR、yr的配子的比例是1:1:1:1,植物产生的
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F
1
产生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位
雌雄配子的比例不是1:1,B错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
1
生的精子中,基因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C错误;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F
1
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7.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的决定有关
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答案】B
【解析】性染色体也有决定别的性状基因,如位于X染色体的红绿色盲基因和正常基因,Y染色体的外耳道多毛
症基因和正常基因等,故A错。
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 B X-、X B Y,则
他们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儿子,但是女儿一定正常,A错误;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或雄配子,含Y
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C错误;没有性别的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8.将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化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传粉方式所结的种子混合播种,所长出的植株的表现情况将是()
A.全部是高茎 B.高茎:矮茎 = 3:1
C.以上A、B都可能 D.不能判断(无一定比例)
【答案】B
【解析】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纯种的矮茎豌豆杂交所得的种子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所以无论是进行同株异花传粉,异株异花传粉,还是自花传粉,本质都是Dd这种基因型的自交,那么所得的种子就有DD,Dd,dd,所以种下去
长出的植株的表现性状是高茎:矮茎=3:1。
所以B项正确。
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表现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9.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卵细胞的数目和种类数分别是()
A.4个、1个和4种、1种
B.4个、4个和4种、4种
C.4个、1个和2种、1种
D.2个、2个和2种、2种
【答案】C
【解析】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YR、yr(或Yr、yR),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一样的,所以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能产生4个精子,2种精子;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次卵精母细胞和
一个第一极体,基因型分别为YR、yr(或Yr、yR),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两者的基因型相同,第一极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两个基因型相同的第二极体,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卵原细胞能产生1个卵细胞(1种)和3个第二极体。
所以C正确。
A、B、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殖细胞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0.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
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
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 .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
【答案】A
【解析】、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也是双杂合的,与植株X 相同,都是AaBb ,A 正确;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不正确;如果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测交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应该是1:1,所以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 错误;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即Aabb 、aaBb 和aabb 三种,D 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测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1.黄色猫与黄色猫杂交,子一代中黄猫与黑猫的比例为3∶1(显性基因用A 表示,隐性基因用a 表示),若用子一代黄猫与子一代黑猫交配,得子二代黄猫与黑猫的比例是多少 A .3∶1 B .2∶1 C .1∶1 D .1∶0
【答案】B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子一代为AA (黄色):Aa (黄色):aa (黑色)=1:2:1,由此可见,黄色猫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1/3AA 、2/3Aa ,子一代黄猫与黑猫(aa )交配得子二代,子二代中黑色猫的比例为 2/3×1/2 = 1/3,因此子二代中黄猫与黑猫的比例是(1- 1/3)=2:1。
所以B 正确。
A 、C 、D 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杂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 和AABbCCDd 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A .1/4 B .1/8 C .1/16 D .0
【答案】D
【解析】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 和AaBbCcdd 的两种豌豆杂交,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1/2× 1/2×1/2 ×0=0。
所以D 项正确。
A 、B 、C 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杂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13. 与某动物毛型有关的有两对基因(A 、a 与B 、b ),其中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就出现特殊毛型,否则为普通毛型。
若只考虑上述两对基因对毛型的影响,用已知基因型aaBB 和AAbb 为亲本杂交,得到F 1,F 1彼此交配获得F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 2出现不同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 .若F 2普通毛型中有4种基因型,则上述与毛型相关的两对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
C .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 2特殊毛型个体兔中杂合子占3/7
D .若要从F 2中筛选出双隐性的特殊毛型个体,可用F 2中的特殊毛型个体分别与亲本杂交 【答案】D
【解析】F 2出现不同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F 1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或者是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A 不正确;F 2力克斯毛型兔有5种基因型,若没有明确的比例关系,可能是自由组合,也可能是交叉互换,B 错误;如果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 2力克斯毛型兔中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 和Aabb ,共占 4/7,C 不正确;如果想从F 2中筛选出双隐性的力克斯毛型兔,可用F 2中的力克斯毛型兔分别与亲本杂交看后代是性状分离情况,然后进行判断,D 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杂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4.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①表示某植株体细胞分裂,下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DNA 数目加倍
B.图②表示某动物睾丸内的减数分裂,此细胞产生Aa精子的几率是0
C.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一定代表的是卵细胞
D.图②、③所示细胞的染色体行为分别对应于图④的BC、DE段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细胞①只有3条染色体,因此只能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细胞②
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图;细胞③只有3条染色体,属于
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图④中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的变化,一般AB段表示DNA分子的复制,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的结果。
图①是处于分裂中期,下一个时期为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DNA数
目不变,A错误;图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是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中央,图为有丝分裂图象,B错误;图③可能是卵
细胞或极体,C错误;图④的BC段表示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DE段表示无染色单体,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5.下表中亲本在产生后代时表现出交叉遗传现象的是()
【答案】B
【解析】性连锁基因特有的遗传现象。
在雄性异配生物中,一个隐性突变基因纯合母本和一个野生型父本杂交,
F1中出现雄性子代像母本,雌性子代像父本的遗传现象。
A项均为隐性,后代雄性子代和雌性子代表现一样,所
以不正确;B项父本为显性,母本为隐性,F1中出现雄性子代像母本,雌性子代像父本的遗传现象,所以B正确;C项伴Y染色体遗传,不正确;D项伴常染色体遗传,该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交叉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C.交叉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D.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答案】C
【解析】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之后,A不正确;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经过复制后不会形成四分体,B不正确;交叉互换是指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片段的交换,C正确;四分体是指一对复制以后且相互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所以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四分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7.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能作为“萨顿假说”依据的是()
A.在向后代传递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C.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D.雌雄配子结合后染色体恢复为成对状态,基因恢复为成对状态
【答案】C
【解析】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在向后代传递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A正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随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