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高一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昆明市高一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9题;共70分)
1. (4分)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
A . 石灰岩、玄武岩
B . 页岩、石灰岩
C . 板岩、大理岩
D . 花岗岩、页岩
2. (4分)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下图,该区域先后经历:()
A . 沉积作用—内力挤压—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
B . 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内力挤压—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 . 内力挤压—岩浆活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D .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内力挤压
3. (2分)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
A . 乙向丙的变化主要是外力导致的
B . 乙阶段只受内力作用
C . 甲阶段没有受到内、外力作用
D . 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向丁过程外力为主导
4. (6分)人类遵循地质构造规律开展的实践活动是()
① 在背斜构造建隧道
② 在向斜构造盆地找地下水
③ 在汾河谷地修建大型水库
④ 沿地下断层线开挖地下隧道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5. (4分)(2017·江苏) 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2分)
A . 甲乙丙
B . 乙丙甲
C . 丙乙甲
D . 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分)
A . 1
B . 2
C . 3
D . 4
6. (6分) (2015高一上·肇庆期末) 驱动地壳运动的能量来自()
A . 地球内能
B . 太阳辐射
C . 地表径流
D . 大气环流
7. (4分)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1)在a、b、c、d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2) 08年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8. (2分) (2018高二下·宜昌期末) 西伯利亚地区针叶林广布,是俄罗斯一个重要开发区。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主要有()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为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9. (6分) (2019高二上·龙东期末) 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国地形形成中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 . 流水侵蚀与冰川作用
B . 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C . 冰川侵蚀与沉积作用
D . 海浪侵蚀与沉积作用
(2)该国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 . 亚热带纬度范围界线低于其他国家
B . 同种植物在各地开花日期大体相同
C . 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D . 一年四季降水量总是东岸大于西岸
10. (4分) (2018高三上·南昌期末) 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成了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
读该自然保护区一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自然保护区可能位于()
A . 武夷山
B . 阿尔泰山
C . 太行山
D . 五指山
(2)该自然保护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的生态系统,与此相关的因素是()
①大气环流②太阳辐射③洋流性质④海拔高度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3)关于该山脉以东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综合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流程短,水流急,水能丰富
B . 汛期长,4~6月一般为梅雨汛,7~9月一般为台风汛
C . 河床陡峭,险滩密布,航运条件不佳,无航道开发
D . 就注入海洋而言,与澜沧江(湄公河)属于同一水系
11. (2分)下列有关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森林土壤表层有机质比草原多
B . 黄河三角洲冲积土有机质含量高于江南丘陵红壤
C .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
D . 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12. (2分)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
A .
B .
C .
D .
13. (4分)下图中a为极圈内一纬线圈,虚线为晨昏线,b点为极圈与晨昏线的交点。
读图完成下题。
当a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差值不断扩大时,则()
A . b点可能向西移动
B . a纬线圈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C . a纬线圈昼夜差值扩大的时间持续半年
D . 当差值达最大时,b地方时为0点或12点
14. (4分) (2019高二上·宝坻期末) 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
图1为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
图2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1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B . 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
C . 该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D . 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 . “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 . “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C . “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D . “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15. (2分) (2019高一下·重庆月考) 图甲、图乙分别是某市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甲反映的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是()
A . “高—高—低”模式
B . “高—低—高”模式
C . “高—高—高”模式
D . “低—低—低”模式
(2)与流动人口相比,户籍人口()
A . 劳动力数量较少
B . 劳动力比重较大
C . 性别构成较合理
D . 文化水平较高
16. (2分) (2020高一上·沈阳期末) 关于人口自然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只与出生率有关
B .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C . 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等于该地区的出生率
D . 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除以人口的死亡率
17. (4分) (2018高二下·浙江期中)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我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齡化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各地级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衢州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出
B . 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
C . 丽水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入
D . 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数为最少
(2)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2年9月在杭州举行,为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农民工进入杭州,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 . 气候
B . 经济
C . 环境
D . 宗教
18. (4分) (2017高一下·武邑期中) 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1905年
B . 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
C . 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D . 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19. (4分)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 . 1965年
B . 1980年
C . 2015年
D . 2045年
(2)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A . 人才外流严重
B . 青壮年人口增加
C . 老龄人口增加
D . 用工成本上升
二、综合题 (共2题;共11分)
20. (7分) (2015高一上·临沭期末) 图1和图2分别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自然带①和⑤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①和④的变化属于________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_;⑤和⑦的变化属于________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_.
(3)图中③和⑦自然带的景观均以荒漠为主,其中③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终年受________(气压带名称)或________(风带名称)控制,而降水少.
(4)与图中甲、乙气候类型相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注数码).
21. (4分)(2016·南京模拟) 胡焕庸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其附近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过渡带。
读胡焕庸线位置图及我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变化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线的东北段大致与中国哪些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吻合?
(2)该线西南段生态环境过渡带比较狭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高黎贡山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生命的避难所”等美称,简述其原因
(4)分析2000年与1990年东西部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9题;共70分)
1-1、
2-1、
3-1、
4-1、
5-1、
5-2、
6-1、
7-1、
7-2、
8-1、
8-2、
9-1、
9-2、
10-1、
10-2、
10-3、
11-1、
12-1、
13-1、
14-1、
14-2、
15-1、
15-2、
16-1、
17-1、
17-2、
18-1、
19-1、
19-2、
二、综合题 (共2题;共11分) 20-1、
20-2、
20-3、
20-4、
21-1、
21-2、
21-3、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