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马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马诗》。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借助资料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感受诗中的马所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感受诗中的马所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三、教学设计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1.根据提示说成语
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
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
2.揭题,引入新课。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很多人的愿望——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马诗》(板书:马诗)
(二)诵读诗句,感受画面
1.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标出节奏
2.指名阅读(正音:“燕”读作第一声)
3.范读(明确正确的朗读节奏)
4.师生合作读。

(1)第一遍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
(2)第二遍师生交换读。

5.齐读古诗。

(三)展开想象,描述画面
1.打开记忆,交流策略。

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学习古诗?(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查找资料、反复诵读)
2.借助策略,自主学习第一二句古诗(出示学习任务)
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找: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品: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子,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小组共学,完成表格。

4.汇报交流,梳理画面。

(1)讲诗意: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说修辞。

沙如雪,月似钩,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3)描画面。

学生描述画面。

5.朗读诗句,体会心情。

(1)引导交流。

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战争,也曾有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那里抛洒。

所以这两句诗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
(2)自由读,抓住“沙如雪““月似钩”,可适当拉长声音,读出清冷悲凉的感觉。

(3)展示读。

(四)借马明志,体会诗情
1.导语: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在这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

(可是恰恰相反,我们来学习)
2.自主学习第三、四句古诗。

出示学习任务。

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说:这是一匹怎样的马?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来?
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3.借助图片理解“金络脑”:就是用金子做的马笼头,显示出主人的金贵。

4.同桌交流:这匹马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何当)说一说句意。

预设: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5.指导朗读。

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期盼、渴望)为何诗人会发出这样的期盼?
6.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

(1)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2)补充资料,学生默读。

7.交流。

通过对李贺生平的阅读,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诗人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

建功立业,为国家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一点力量。

(板书: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1)过渡。

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2)朗读诗句。

(3)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朗读指导要点,何当金络脑,阅读时适当上扬,“快走”读的短促有力,读出节奏感。

(五)关注背景,拓展延伸。

1.学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2.体会写法,联系李贺的生平来说说。

(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3.朗读背诵全诗。

4.教师小结。

5.拓展阅读:李贺不仅写了一首马诗,而是写了二十三首马诗。

出示其中的两首,让学生读一读。

课后同学们再读读组诗中的其他篇目。

(赖延玲,三河小学编写)
(六)板书设计:
边疆战场驰骋疆场
清冷悲凉建功立业
托物言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