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描写》习作课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貌描写》习作课教学实录
《《外貌描写》习作课教学实录》是一篇好的,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zwsucai/words/2011/0109/78201”>外貌描写》习作课教学实录
执教:任为新(杭州师范大学语文教学法研究所)
点评:郑桂华(上海师范大学)
点评:严英俊(杭州听涛小学)
师:同学们好,上课时间还没有到,和大家聊聊天。
认识一下,我姓”任”,这个字用作姓的时候读第二声,别读错了。
我听说师大附小是全义乌市最好的小学,是真的吗?
生:(大声地)是真的!
师:听说六(1)班是师大附小最好的班,是真的吗?
生:(大声地)是真的!
师:听说你是六(1)班最好的”学生,是真的吗?
生:(学生哄笑)
师:就是嘛,是不是最好的,不是自己说的,要由别人评判。
其实,我今天不是来上课的,我就是来评判的——学习六年了,我要来看看”//xiaoxue/2012/1117/113349”>你们语文学得怎么样,你们”老师教得怎么样。
你们的老师,还有,坐在下面的朱校长,都是我的学生,所以这节课,你们表现好,我表扬他们。
你们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也没关系,反正我扣分都扣在他们头上……
(”哇”声一片,学生都精神抖擞起来。
)
师:今天是作文课,我们来讲怎样写人。
六年级了,老师都教过我们了,写
人怎么写,最重要是通过哪几点来写?
生:写人要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写。
师:很好。
关于人物外貌描写得好的课文,我们学了不少,大家来回忆一下,有哪些。
生:《少年闰土》《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师:不错”=“”“”>,这些文章中,有的是面貌写得好的,有的是神态写得好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把王熙凤的穿着打扮写得具体生动,反映出人物身份、个性。
不光是这些课文,别的写人文章也都是这样,那就是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
我们今天也来练习外貌”写作,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学以致用,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你们就写我。
现在老师在大家中间走几步,你们仔细观察,然后抓住我的外貌特征,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老师在教室中间来回走,同学仔细观察。
)
师:看完了?好,讨论一下,然后动笔概括。
(学生经过讨论,写下概要,老师的外貌特征是:”高”“瘦”“老”)
师:同学们厉害,”高”“瘦”“老”,只用三个字,就把老师最大的外貌特征概括出来了。
虽然简单,但不够具体,没给人留下印象——怎么个”高”法呢?”瘦”成什么样啊?”老”到什么程度了?这些都没有展开说。
小组再讨论,把我的特点写具体。
(经过小组讨论,综合得出如下文字:”老师个子很高,有一米七几。
但很瘦,估计一百一十斤也不到。
老师看上去显老,脸上皱纹很多,头发稀少,脑门有点秃。
”)
师:不错不错,准确、具体有了。
现在再进一步,能不能把我写得生动一点,可以用比喻句,把你对我的感觉、想象写出来。
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如下文字。
生1:老师个子很高,有一米七六,站到我面前,像一堵墙。
“>参考网你们看行吗?
生:(同学窃窃私语)感觉有点不行……路人没工夫看。
要从最简洁、抓最容易辨认的外貌来写,具体、生动、比喻句什么的都不要了。
师:好,那我们试试看,怎么来写我的外貌特征。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经过讨论,学生得出如下文字:
生1:五十多岁,瘦高个,戴眼镜,有点秃头。
说普通话。
生2:五十几岁,高、瘦,上穿蓝色衣服,下穿黑色裤子。
说话带杭州口音。
生3:六十岁左右,高、瘦,蓝衣黑裤,走路有点晃悠,老年痴呆的样子。
生4:身高一米七六,偏瘦,头发稀少,戴眼镜,上穿”探路者”蓝色冲锋衣,下穿”七匹狼”黑色灯芯绒裤子,匡威牌子的运动鞋,左小腿有黑色胎记……
师:不错不错,最后一组写得特别好,你这样的,不用说认人,认尸都没问题了!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梳理一下。
大家今天进行了三组外貌描写,就我一个对象,但写出来的差别很大。
第一组,纯粹的抓特征写出我的外貌来,不知道为什么写、写给谁看,有重要信息意义的特征就没有抓住,用词也不考虑感情色彩。
第二组,征婚用的,既要抓住特征,用词上还得是褒义的,看了让人舒服。
第三组,大家抓住一眼就能辨识的特征,因为我们的阅读对象是路人,太具体,还有生动、传神就没有必要。
这组描写还很关注服装,但这和我们学过的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服装描写不一样。
具体我们来看课文(打开PPT):”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TOP100”>TOP100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曹雪芹那么具体、仔细地描摹王熙凤的穿着、
打扮,是小说写人的手法,凸显出王熙凤的富贵样、穷讲究又带点土豪式的俗气,是为刻画人物身份、个性,塑造人物形象用的,对于读者来说,是用来欣赏和品味的。
但如果为寻人启事或者帮忙通缉的人物肖像,这样写就太啰嗦,路过的人谁耐烦看啊。
还不如你们,抓住我最大的外部特征,抓住我的服装颜色、款式来写,简洁明了,只抓最显眼的,陌生人一眼就能认出是我。
大家说,是不是啊?
生:是!
因此,大家以后写作文,除了一般作文要求之外,你们也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我写这篇作文干什么用;二是这篇作文写给谁看。
也就是注意”功用”和”读者”,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自己虚拟一下,想象的也可以。
这两个问题你们也应该抛给老师,谁叫写作文了,就抛给谁。
考虑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写作文的思路和目的就会清晰一点,写起来也方便得多,有趣得多。
更重要的是,这个能力学好了,将来走上社会,我们的作文能力就会真的在生活中派上用场……
师:这节课时间差不多了,老师和大家的交流就到这里。
根据规定,我还要布置一点作业——其实是我还要大家帮点忙,就是关于征婚的事情,没老伴,我可是真急了。
刚才我的外貌是写了,但征婚广告光写外貌够了吗?
生:不够!
师:还要写什么?
生:还要写从事什么工作,年薪多少、家里有没有房子、有没有汽车……还要有联系方法……
师:大家考虑得还挺周到的,时间关系这里不展开了,同学们回家帮我补全了。
写联系方法,写手机号码,我有点担心,如果有人开玩笑、乱打我的电话怎么办?
生:征婚文章最后要说明,征婚很严肃,不要开玩笑……()再写四个字:”非诚勿扰!”
(全场笑)
师:好,征婚文章很圆满了,但文章里面是不是应该插一张照片啊?现在讲究个图文并茂,有图有真相啥的。
生:是的……老师带了照片了吗?
师:我带了几张,大家帮我参谋。
(PPT 打开四张照片:第一张是周杰伦。
第二张是老师青年时的照片。
第三和第四张是现在的照片。
)我决定用周杰伦的,年轻帅气,和我有点像。
要么是我年轻时候的照片——先把相亲的阿姨诓过来再说。
(经过讨论,同学们说不行,相亲时候要穿帮的。
还是用老师现在的照片,虽然老了点,但可以用”美图秀秀”修一下。
)
生:哇,你们太厉害了,图片都会加工。
好,照片问题解决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个征婚文章到哪里去发布好?
(小组讨论,说要到人多的地方,菜市场、公共汽车站、地铁口,电线杆上……也有人反对,说城管要骂的,这样招来的阿姨档次也不够。
还是到大学校园里去贴比较好……要不去网络发布,做网站网页……)
师:好了,打住,时间关系,我们不讨论了。
总之,你到时候交上来的作业,不能仅是一篇作文,最好是一个完整的——有点子、有程序、有实施的策略、方法和路径,最后还要有注意事项。
我拿到它,照你们写的执行就可以了。
总之,老师的婚姻大事,后半生的幸福就拜托各位了,谢谢!
点评
让写作回归交流的本位
郑桂华
这是一节很有意思、很感性的课,真切、生动、流畅——相信看完上面的课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教室一隅,与任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想、一起写、一起交流。
思考这节课为何如此引人入胜,启发应该很多——如任老师设计了很巧妙的写作任务情境,贴近生活,又有很强的挑战性,唤起学生表达的热情;又如任老师设计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每一个小活动直接指向学习目标”描写人物外貌”,不拖泥带水,不旁逸斜出,干净而紧凑;还有从任老师的教学语言能看出他的学生观、教学观。
任老师善鼓励,但不滥情,绝不送出廉价的赞美与肯定。
当然,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任老师对写作目的的理解和把握,并将它有效地转化为写作指导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三学段(5~6 年级)课程目标与内容对于”习作”的规定,非常明确地列有5 条,其中之一就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现代社会中,用于交流的书面表达能力是一个普通公民必备的生存技能。
无论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还是未来社会生活需要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师都要培养学生在”与人交流”写作能力上下功夫。
当然,也有一些老师研读了课程标准,明白为交流而写作的重要性,只是不知”与人交流”写作课如何设计、如何实施,而任老师的这节课无疑可作示范。
其实概括地说,写作的目的究其根本不外乎两类:
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很大问题就出在太强调”自我表达”,忽视了”与人交流”的要求。
作文重视阅读对象很重要,与人交流的写作教学最关键的是写作任务设计,包括写作情境、阅读对象和交流目的。
其核心是阅读对象,因为不同读者的阅读立场、需求不尽相同,因而在写作时对选材的选择、表达形式运用以及词语的推敲等方面都要有所考虑,才能达到交流目的。
比如是告知、是劝说,还是分享感受,目的不同,表达手段也应不同,这就是读者意识。
任老师这节课教学生描写人物外貌,第一个环节是没有交流对象的单纯描写技巧教学,即引导学生将内容写准确、具体和生动——很多教师可能都是这样教的。
第二个环节就有了交流对象——要求学生以”征婚”为目的来描写,这则写作任务既有写作阅读对象:可能来应征的某女性;又有写作活动的交流目的:对描写对象产生好感。
同样一个描写对象、同样一批学习写作的学生,有了读者需求分析和写作目的分析,写出来的文字迥然不同。
这就是”为交流而写作”在写作教学中的神奇魅力。
任老师设计的另一项写作活动:要求根据”寻人启事”进行描写,可以看作是对学生读者意识的一种强化。
任老师这节课可学习之处还有不少,比如他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活动:”我写这篇作文干什么用?”“这篇作文写给谁看?”不要小看了这种提醒,这其实是现在很提倡的元认知教学,只有让学生明白所以然,并能判断自己的写作行为,写作教学才能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
点评
从抽屉走向生活
严英俊
这是一节有趣也很有新意的作文课,如何写人和写人如何写,这样两个问题巧妙地进行对比,有机地结合起来,很自然地层层推进,把问题说得很透彻,给学生也给观摩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这样的作文课是有明确指向的,是有价值的。
写人,需要写外貌。
外貌怎么写?一线老师常有这样的教法:问孩子,写外貌可以写哪些内容?
孩子通常会说,可以写眼睛、鼻子、嘴巴,可以写头发怎么样,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老师接着启发,眼睛怎么写,头发怎么写。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句子:乌溜溜的眼睛,滴溜溜的眼珠;乌黑的长发如瀑布一般。
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显然不是,是老师的指导策略有问题。
老师指导的出发点,就是要写全,写全就是具体了,就更清楚地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了。
这显然是错了,读很多作品,我们记住的常常是人物独有的一两个特点。
因为若是什么都写,写得很全,反而缺少特点。
不光是写外貌特点,写人物语言、写人物行为、写人物性格也都是这样。
我
们历来不关注写作的方法,远离生活和社会需要,轻视写作的功能性(即使有人关注了,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抓手),作文教学越来越走入死胡同——这大概就是任老师这堂课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给我们那么多启发的原因吧。
写作教学,核心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孩子没有表达需求怎么办?我们一线教师常常做一件事,今天的练习,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写作。
于是,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远离真实表达的情境,进行所谓”纯技巧”的训练。
听了任老师的这节课,我深切地感觉到,我们的这些做法,确实是一厢情愿,无怪收效甚微。
更值得反思的是,习作教学由此陷入”老师苦,学生怕”的怪圈。
还说写外貌,首先要考虑写给谁看的(读者对象),再是考虑他想要看什么(表达语境)。
征婚启事、寻人启事,都需要抓住特点介绍人,但侧重点不一样,征婚启事要注意突出优点、长处,”瘦”不是简单的瘦,是苗条、精干;而寻人启事,则要写出一眼而知的外部特点,如高矮瘦胖;写穿着什么有特点的衣服,如明显的颜色、特别的款式无需修饰,不求美化。
任老师指导学生写外貌,和我们指导学生写外貌有什么不同?我们写的外貌,只是在静态地”画像”,是没有考虑写给谁看的,是没有生活的。
任老师指导学生写的外貌是基于生活情境的,是有鲜活读者的,这样的习作联系,学生是感兴趣的。
以上是《《外貌描写》习作课教学实录》的参考详细内容,涉及到老师、写作、外貌、学生、你们、我们、交流、大家等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