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说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说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说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

固:本来。

或:有的。

该句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的介绍: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的言论)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
家独一无二的文章,没有韵的《离骚》)。

原文选段: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译文:
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用死追求的目的不同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能使身体受辱,其次是不能因自己的脸色不合礼仪而受辱,其次是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语不当而受辱,其次是使肢体受扭曲(长跪、被可捆绑)而受辱,其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其次是带上木枷,遭受杖刑而受辱,其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其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宫刑了,侮辱到了极点。

赏析:
《报任安书》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是对封建专制的血泪控诉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

辞气沉雄,情怀慷慨。

作者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为
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

文章发语酸楚沉痛,笔端饱含感情,是一篇不可多得奇文,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