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活是哲理的源泉。
2、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3、哲学不同于其他科学。
哲学同具体科学又有密切的联系。
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同时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5、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科学体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6、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
(可知性)
7、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意识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说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8、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9、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即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唯物主义。
凡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11、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2、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1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素。
14、在实际生活中怎样从实际出发?
要尊重客观事实。
要重视调查研究。
要出以公心。
要求真务实。
15、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6、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宇宙中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
17、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处于相对稳定和暂时平衡的状态,因而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8、任何事物都有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9、物质运动是有规律。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0、规律的特点: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
规律是物质发展中的必然联系。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稳定关系。
21、规律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此外具有稳定性、普遍性。
22、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社会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实践、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
23、认识的两次飞跃:
寻求真知必然要经历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多次反复,逐渐深入的复杂过程。
24、人对客观事物认识从感性认识开始。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2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
一方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26、怎样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要想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要掌握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要想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获取的感性材料必须是合乎实际。
要想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27、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实践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之,认识的发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