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一单元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习题2牛老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2017----2018(上期)----经济全球化作业1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一、选择题
1.朱立群教授在其文章中写道:“该报告彰显了欧洲国际观念的和平与合作的性质,……追求在有效的多边主义基础上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安全与合作的世界。

”“一个强大与和平的欧洲,是推动全球治理、实现国际体系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以上材料可以用来探究( )
A.世界一体化的意义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影响
C.欧洲一体化的意义 D.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形成的影响
2.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建立的共同点是( )
①不是武力征服的结果,而是欧洲霸权丧失的产物②是两极格局形成和美苏争霸激化的产物
③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④反映了欧洲统一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增强⑤反映了世界
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A.①②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3.“为了牵制、阻挠欧洲一体化进程,美国一直采用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使之难以形成合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将失去海外市场 B.欧洲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D.欧洲联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4.“这一组织还制定了将其扩大到……所有非共产主义国家的计划,强调取消关税和其他阻碍地区和全球贸易的障碍。

但是它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组织,缺少像欧盟那样典型的经济合作。

”该组织( ) A.为西欧主导的区域经济体 B.无益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C.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 D.违背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5.2012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俄罗斯远东海滨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落下帷幕,会议重申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愿。

下面有哪个组织倡导的原则与之类似( )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北约组织
6.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区域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B.欧盟是当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7.《中国经济未来20年》:“中国为什么享有了20年的繁荣?在于我们深化自身改革的勇气,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巨大的阵痛。

第一次阵痛是在1978年……第二次阵痛是在1992年……第三次阵痛是在2001年……”其中“第三次阵痛”指的是( )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中国正式成亚太经合组织成员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 D.中国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8.七国集团2011年3月18日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以遏制日本大地震后日元对美元急剧升值势头。

分析人士指出,欧美应日本要求,一改对干预外汇市场惯常持有的谨慎姿态,宣布联手干预汇市,主要是出于担心日元进一步升值给日本经济及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这主要是由于( ) A.日本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重创 B.经济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
C.外汇市场稳定关系到各国经济稳定 D.各国自觉、主动地帮助日本抗震救灾9.《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浪潮:“事实上,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先导,带动政治及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全球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就是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起步和发展起来的……”这反映了( )
A.宏观上讲,全球化就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是经济球化的一部分
C.经全球化带动了发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 D.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是西方政治民主化的翻版
10.2012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
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这从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
A.“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 B.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全球化 D.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解体
二、非选择题
11.正在蔓延的“欧债危机”,对欧盟领导人的智慧产生了严峻的考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世界史》
材料二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材料三欧盟的成立建立在一系列的超国家机构基础上。

比如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等。

……由于集体决策机制,各国将基于本国利益提出各项应对措施,繁冗的决策程序、不可避免的讨价还价带来了巨大的决策成本,并且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有效的应对。

——姜艳霞《从欧洲债务危机看欧元区的制度困境》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欧洲政治家们担忧二战后“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造成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制度困境。

(4)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不少人认为欧洲一体化会出现重大倒退,也有人认为渡过危机后的欧
洲,一体化将得到加强。

结合上述材料及回答,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

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在整个17世纪中,从中世纪就已开始的呢绒制造业仍是英国的主要工业和最宝贵的输出品来源。

在新工业中,采煤业的发展极其惊人。

这一发展包括了采矿设备和排水机械的改进,这些改进促进了后来蒸汽机的发明。

水力也比以前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材料二欧美国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加强殖民掠夺,致力于打通远洋运输的瓶颈。

1855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1914年建成巴拿马运河。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1895年德国建成基尔运河。

材料三二战以前,资本主义生产的全球分布着重表现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

现在(20世纪末),则主要以跨国公司的形式,进行全球范围大规模资源配置和生产的直接组织与销售。

现代交通、通信技术使跨国公司能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配置资源和直接组织生产与销售。

(1)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经济全球化三个阶段的时间范围及其经济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全球500大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成立出现高峰期和“扎堆”制造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该如何应对。

答案作业16
1-----10 CBDCA CCBCB
11,答案(1)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两极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组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2)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

影响:增强了欧洲的影响力,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集体决策机制难以迅速有效地应对危机。

(4)看法一:挫折或倒退。

欧盟成员众多,内部难以协调;各国利益争夺;制度弊端。

看法二:加强。

欧盟成员众多,实力强大;有克服危机的经验;欧洲一体化发展到相当程度。

(任一看法均可,要表述观点和理由)
12,答案(1)第一阶段是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期间,其特征是: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工业生产以轻工业为主,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动力由人力向自然力转变。

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至二战期间,其特征是: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机器生产成为经济的支柱,国际分工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成为联结世界的媒介,现代化的交通则成为纽带。

第三阶段是二战后至今,其特征是:全球范围大规模资源配置,通信技术为主要媒介,跨国公司是主要形式。

(2)高峰期的原因:高峰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原因是中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把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目标,投资环境不断优化;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扎堆”制造业的原因:现代交通、通信技术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直接组织生产与销售提供了可能;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还在一个发展过程之中。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充分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利用自身优势,
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答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

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