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评分与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麻醉患者恢复中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恢复评分与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麻醉患者恢复中的临床研
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麻醉恢复评分与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麻醉患者恢复中的临
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期间麻醉患者72例进行分组。
甲组施行常规护理,并采取麻醉恢复评分;乙组施行预见性护理,并采取麻醉恢
复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出室和入室麻醉恢复评分(呼吸、意识、血压、活动力、血氧饱和度);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乙组患者麻醉护
理满意度显著比甲组高,P<0.05;两组入室麻醉恢复评分均显著低于出室麻醉恢
复评分,乙组出室麻醉恢复评分(呼吸、意识、血压、活动力、血氧饱和度)显
著比甲组高,P<0.05;乙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甲组低,P<0.05。
结论:麻醉恢复评分与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麻醉患者恢复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
患者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麻醉恢复评分;预见性护理;麻醉患者;恢复;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201-02
麻醉恢复室是手术结束后患者生命体征继续监护的重要场所,因麻醉后机体
保护性反射未完全恢复,容易出现并发症,需注重麻醉患者的麻醉恢复安全。
麻
醉恢复评分是日常评估患者术后呼吸、循环、意识和活动能力等情况的重要指标,可有效反映患者麻醉恢复情况。
预见性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有目的、有计
划预防性护理,以规避不良事件发生的一种护理措施[1]。
本研究就麻醉恢复评分
与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麻醉患者恢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期间麻醉患者72例进行分组。
除外严重
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甲组麻醉患者36例,男、女各有20例、16例,年龄23~
75岁,年龄平均值(52.73±5.28)岁。
乙组麻醉患者36例,男、女各有22例、
14例,年龄24~75岁,年龄平均值(52.13±5.35)岁。
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甲组施行常规护理,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用药观察、尿量和引流情况记录、观察等,并采取麻醉恢复评分,包括呼吸、意识、血压、活动力、血氧饱和度,每一项正常均为2分,轻微异常为1分,明显异常为0分。
乙组施行预见性护理,并采取麻醉恢复评分。
(1)根据入室麻醉恢复评分
结果找出评分较低的项目,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找到原因,制定护理措施,加强
观察,并备好抢救药物,必要时转入ICU。
(2)对年龄大且各项指标评分低的患
者加强观察,对患者病情进行预见性判断,及早发现征兆,做好应对的准备。
(3)对意识逐渐恢复者需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缓解其紧张情绪,以便于发现病情变化。
(4)对麻醉恢复评分高的患者,若符合拔管指征,可尽
早拔管,减少留室时间[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出室和入
室麻醉恢复评分(呼吸、意识、血压、活动力、血氧饱和度);麻醉相关并发症
发生率。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施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施行t检验(x-±s表示)。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麻醉护理满意度比较
乙组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显著比甲组高,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手术治疗患者多实施麻醉,以减轻术中疼痛,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治疗
效果。
但手术结束时,多数患者体内麻醉作用未完全消失,生理功能未完全恢复,加上肌松药物和麻醉药物残余作用,容易引发并发症[3-4]。
麻醉恢复评分方法包括对患者呼吸、意识、血压、活动力、血氧饱和度的综
合评估,可有效反映患者麻醉恢复情况,直观、方便的对患者生理功能进行评估,可更好对比入室和出室情况。
另外,可根据麻醉恢复评分结果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
如血压升高
情况下可先分析血压升高原因,并根据原有高血压病史、气管导管等刺激所致采
取不同处理方法,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5-6]。
本研究中,甲组施行常规护理,并采取麻醉恢复评分;乙组施行预见性护理,并采取麻醉恢复评分。
结果显示,乙组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显著比甲组高,两组
入室麻醉恢复评分均显著低于出室麻醉恢复评分,乙组出室麻醉恢复评分(呼吸、意识、血压、活动力、血氧饱和度)显著比甲组高,且乙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
率显著比甲组低,说明麻醉恢复评分与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麻醉患者恢复中的临床
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海娟,吕娜,黄丽华等.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麻醉患者恢复
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5):2163-2164.
[2]周达梅,徐应玲,姜忠翠等.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
研究,2011,08(1):77-78.
[3]王巍.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药物不良反应的预见性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43-244.
[4]李千红,张原香,陶玉兰等.神经外科术后麻醉恢复期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及意
义[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7):117-118.
[5]孙玲芳,孙鸽.巨大脑动静脉畸形分次栓塞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5):417-419.
[6]庄晓珊,俞霞,王翠娟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浙
江临床医学,2015,17(12):2235-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