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谋篇立意
《出师表》一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

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二、文章脉络
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分析当时的严峻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1段):提出劝谏:开张圣听(广开言路),听取忠臣志士的劝谏,才能够救国图存。

这是第一项建议。

说明:本段可分为三小层,第一小层,分析形式;第二小层指出在这样危急形势下的有利条件;第三小层,提出开张圣听(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第2段):这段内容有两点:赏罚标准要统一和执法不宜偏私。

提出对宫中要施行严明的赏罚制度的建议,说服力强。

这是第二项建议。

第三层(第3-5段):对刘禅“亲贤远佞”的建议,针对性强,意义重大。

这是第三项建议。

国内政局稳定,诸葛亮出师伐魏才能无后顾之忧,这一部分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下文的出师。

第二部分:表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自任的决心和对蜀国忠贞不二的感情。

第一层(第6段):自述出身,讲述个人经历。

第二层(7段):表达尽力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层(8段):提出光复汉室的要求。

第四层(9段):诉依依之离情。

【类文品读】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⑴,杨修从。

碑背人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⑵”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

”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子女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

”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三十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解不()
⑵卿未可言()
2、这篇文章以什么为主描写人物?运用了什么写法?
3、怎样理解“绝妙好辞”的含义?
4、文中字谜运用了什么方法?
5、文章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有何作用?
6、杨修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1.⑴通“否”⑵古代君称臣为卿。

2、对话、对比。

3、既是谜底,是对曹娥的评价,又赞美了杨修的分析解说好,突出了他的聪明才智,一语双关。

4、拆字法“析字”或“离合字”。

5、说明两人的智力差距和曹操的谦逊。

总结全文,运用比喻,别具一格,形象生动。

6、略)
二、同步练测
一、基础知识
1.辨析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义。

①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河曲智叟亡以应()
②遗: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③行:行阵和睦()性行淑均()
④间: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①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今义:
②不宜妄自菲薄妄自菲薄:古义:今义: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今义:
④由是感激感激:古义:今义:
⑤叹息痛恨于桓、灵痛恨:古义:今义:
3.古代汉语多为一字一词,请你用加变双音词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裨补阙()漏()
②性行()淑均()
③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
4.诸葛亮在表文中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为什么要对后主刘禅叙述自己的身世?
6.按要求默写课文内容。

①诸葛亮对天下形势进行分析的句子是:。

②诸葛亮高度表扬郭攸之等人的句子是:。

③诸葛亮高度评价将军向宠的句子是:。

④诸葛亮以史实作论据,证明亲贤远佞重要性的句子是:。

⑤诸葛亮表现自己出山之前的志向追求的句子是:。

⑥表现诸葛亮在危险之时接受重任的句子是:。

⑦诸葛亮此次北伐的目的是:。

⑧文中诸葛亮表现自己的北伐决心的句子是:。

二、同步解读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7.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良:此皆良实用心良苦
B.晓:晓畅军事家喻户晓
C.节:死节之臣节衣缩食
D.计:计日而待千方百计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9.选段最后一句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

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②。

(用原文回答)
10.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三、美文赏读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之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1.为下列名句加点的词选出正确的义项。

①孤不度德量力()
A.推测,估计B.丈量,计算C.制度,法度D.度引
②遂用猖獗()
A.使用B.采用C.任用D.因此
③信义著于四海()
A.写作B.显露C.放置D.显著的
1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莫之许:没有人赞同他的说法。

B.谓为信然信然:确实这样。

C.先主器之器之:器重他(指徐庶)。

D.遂用猖獗猖獗:任意横行。

1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三往,乃见羽、飞乃止
B.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谓为信然然操遂能克绍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信义著于四海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隐居时,常以帮助齐桓公建立霸业的管仲和燕昭王的名将乐毅自比,“时人莫之许也”,表现当时的人对诸葛亮持否定态度,而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却把他比作“卧龙”,足见感情的亲疏造成了对一个人的认识上的差距。

B.刘备三顾茅庐,表明他求贤的急切诚恳的心情。

刘备初见诸葛亮,首谈大势,次谈抱负,再次问计于诸葛亮,态度诚恳感人。

因此诸葛亮才有可能以诚相待,推心置腹地说出对策来。

C.诸葛亮在对策中,首先概述形势,接着评论曹操、孙权,一敌一友,界限分明。

然后论及取荆州、益州,为刘备选定立国基地。

最后提出取得荆、益后国内施政方计和对外政策,这些后来成为刘备立国治国的纲领。

D.一个“善”字,表现刘备对诸葛亮对策的赞赏。

“与亮情好日密”表明刘备对诸葛亮的充分信赖。

并以关羽、张飞的“不悦”作为反衬,引出刘备的“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一比喻语,突出表现他喜得贤才的满意心情。

16.“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事情,请再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件事。

17.对诸葛亮的《出师表》的评价,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句,请写出一句及作者。

参考答案:(1.①灭亡;通“无”,没有②遗留;给予③军队;品行④时候;夹杂2.略3.①缺点、疏漏②品行、平均③坚贞、善良④闻名、显达4.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为能不能做到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就在刘禅是否能亲贤远佞,而亲贤远佞又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

5.诸葛亮在奏章中自叙身世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称颂先帝的恢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自己“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的心情;二是为了使后主刘禅知道开创基业的艰难,激励他以先帝为榜样,争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6.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③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⑤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⑥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⑦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7.B 8.答案示例:①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②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灵二帝没有不叹息、痛心和遗憾的。

9.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0.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11.①A②D③B 12.D 13.A 14.这个人只可以登门去拜访,却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刘将军应该委屈您的车马亲自去拜访他。

15.A 16.例如: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七纵。

17.例: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天祥: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