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doc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一数橘子有几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一数橘子有几瓣》教学目标
1.认识橘子的基本形态,理解橘子瓣数的概念;
2.学习用简单的数学和算术方法数一数橘子的瓣数;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资源
1.橘子;
2.数学玩具。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识
1.引入橘子——老师手持橘子走进教室,介绍橘子是一种水果,有很多营养;
2.老师询问孩子们橘子是什么颜色的,橘子有哪些部分,引出橘子的瓣数的概念。
第二步:模拟操作
1.教师拿出一颗橘子,一边数着橘子的瓣数,一边示范,让孩子们观察学习;
2.老师分发橘子和数学玩具,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数一数自己的橘子有几瓣。
第三步:讲解方法
1.老师介绍用简单的数学和算术方法数一数橘子的瓣数;
2.通过提示,引导孩子们完成一个小测试——数出一颗橘子有几瓣。
第四步:教师点拨
1.针对孩子们在测试中出现的错误,老师进行点拨和引导;
2.让孩子们再次操作橘子和数学玩具,纠正错误或加深理解。
第五步:巩固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可采用如下方法:
1.老师出示几幅橘子图案,让孩子们根据图案模拟操作,猜测橘子的瓣数;
2.让孩子们数出橘子的瓣数,用手中的数学玩具表示出来。
教学效果
经过本次数学教学,可以使孩子:
1.认识橘子的基本形态,学习橘子的瓣数概念;
2.掌握用简单的数学和算术方法数一数橘子的瓣数;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橘子内部结构,认识数数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学会数数,理解数量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发现橘子内部结构,理解数数的方法。
2.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数学。
四、教学准备1.教具:橘子、水果刀、餐盘、纸巾。
2.学具:每人一个橘子、一张纸巾。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橘子,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外形特征。
(2)教师提问:“橘子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2.橘子内部结构探索(1)教师将橘子切开,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内部结构。
(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橘子里面有什么?”3.数数游戏(1)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指点数橘子的瓣数。
(2)教师提问:“你们能数出橘子有几瓣吗?谁能告诉老师橘子有几瓣?”4.动手操作(1)教师分发橘子,让每个幼儿自己动手剥橘子,观察橘子的瓣数。
(2)教师提问:“你们剥开的橘子有几瓣?大家都数一数。
”(2)教师提问:“你们在剥橘子、数橘子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6.游戏延伸(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数橘子瓣数”比赛,看谁数得最快、最准确。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比赛心得,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数学。
7.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对橘子内部结构的认识程度。
2.评价幼儿在数数游戏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准确数出橘子的瓣数。
3.观察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建议1.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操作,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2.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3.教师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数学。
八、教学拓展1.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认识水果”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水果的内部结构。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橘子有几瓣》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橘子有几瓣》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分辨橘子有几瓣;2.能够正确读出橘子瓣数;3.能够观察并提出问题;4.能够尝试解决问题并用语言描述。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正确地分辨橘子瓣数;2.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1. 热身环节•活动1:数数游戏–找一组物品,例如橡皮、笔、铅笔、橘子等,让学生数数并说出数量。
•活动2:口算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算竞赛,增强学生计算能力。
2. 导入新知•创设情境:–老师手里拿着一篮橘子,问学生:“这篮橘子里橘子有几瓣呢?”•讲解新知:–让学生观察橘子,指着一个橘子,问学生:“这个橘子有几瓣?”–让学生观察橘子并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正确地分辨出橘子瓣数。
3. 拓展知识•引入问题:–老师问学生:“橘子上的瓣数有没有规律?”–让学生观察橘子,尝试找出规律。
•教师提示:–橘子的瓣数一般为6、8或10。
•知识拓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能够找出更多规律和数量的范围。
4. 提高能力•解决问题:–针对橘子瓣数的规律,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解决,例如“如果有一框橘子,框里有15个橘子,那么这15个橘子上共有几瓣?”•给出答案:–让学生自我核对答案,鼓励学生以语言的形式对答案进行讲解。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公开课,学生能够正确分辨橘子瓣数,也能够掌握橘子瓣数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拓展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环节,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合作的意识。
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

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学会使用观察和数数的方法来确定橘子的瓣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数数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和讨论。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橘子、刀、纸巾、小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笔、纸、橘子。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颗橘子,问学生:“你们知道橘子有几瓣吗?”2.让学生先自己估计一下,然后与一旁的同桌合作,讨论橘子的瓣数,并记录下他们的估计结果。
探究(15分钟)1.将橘子切开,展示给学生看。
2.让学生仔细观察橘子的切面,并回答以下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橘子切面上有什么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之处?”3.引导学生注意到橘子切面上的图形是圆形,并提醒学生,每个圆形代表了一个橘子的瓣。
讨论(10分钟)1.让学生回到座位上,与同桌共同讨论并记录橘子的瓣数。
2.鼓励学生就估计结果展开讨论,并提醒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要互相尊重和倾听对方的观点。
结果验证(15分钟)1.随机抽取一组同桌进行展示,并向全班宣读他们的瓣数估计结果。
2.将切开的橘子重新组合,用纸巾擦拭干净,并在小黑板上记录实际的瓣数。
3.让学生将自己的估计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估计与实际结果是否接近,并分析原因。
知识总结(5分钟)1.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锻炼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记录在小黑板上。
课堂小结(5分钟)1.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观察实践。
2.提醒学生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和探索,多与同学、家长进行讨论。
四、课后作业1.学生在家中找到一些水果,切开观察,记录下水果的瓣数。
2.借助家长的协助,在社区或超市购买不同种类的水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并与同学分享观察结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橘子切面上的图形与橘子的瓣数之间的关系。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橘子有几瓣》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橘子有几瓣》一、教学目标1.认识橘子这种水果,了解橘子的特点。
2.学习通过观察橘子的外观来判断橘子的瓣数。
3.提高学生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橘子若干个。
2.学生准备铅笔和作业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实物橘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是什么水果?”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认识橘子。
2. 学习橘子的特点(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橘子的外观特点,如:橘子的形状是圆形的,表皮是橙色的,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纹理等。
让学生仔细观察橘子,根据教师的描述,了解橘子的特点。
3. 探索橘子的瓣数(15分钟)教师将一个橘子剥开,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观察到这个橘子有几瓣?”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尝试估计橘子的瓣数,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橘子切口的特点,如切口呈现出的形状、边缘是否光滑等,通过观察判断橘子的瓣数。
4. 分享观察结果(10分钟)教师选择一部分学生分享自己估计的橘子瓣数,并让这些学生将剥开的橘子瓣数进行统计,统计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5. 对比验证(15分钟)教师将多个橘子剥开,展示给学生看,并数清瓣数,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与学生的观察结果对比,看看谁的观察结果最接近实际瓣数。
通过对比验证,让学生体验观察的重要性。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归纳:观察橘子的外观特点,根据切口的形状、边缘的光滑程度等特点,可以大致判断出橘子的瓣数。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学习到了什么?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观察不同橘子的瓣数,找出一种判断橘子瓣数的方法,并写在作业本上。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观察橘子的外观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橘子的特点,并通过观察橘子切口的形状等特点,来判断橘子的瓣数。
通过实际操作和对比验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反思《橘子有几瓣》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反思《橘子有几瓣》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橘子有几瓣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橘子有几瓣的概念。
2. 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推理。
教学准备:1. 数学教材《橘子有几瓣》。
2. 橘子。
3. 班级小黑板。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教师用一盘橘子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观察,问学生橘子有几瓣,引导学生观察橘子的外部特征。
Step 2:引入课题教师板书“橘子有几瓣”,引导学生思考橘子的瓣数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Step 3:探究橘子的瓣数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橘子,让学生观察和数数,然后将橘子切开,引导学生观察橘子的内部特征,然后帮助学生用橘子的瓣数来描述橘子的形状。
教师记在小黑板上学生的观察结果。
Step 4: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黑板上的观察结果,帮助学生总结橘子的瓣数与形状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规律。
Step 5:巩固练习教师让学生手中的橘子进行数数,并用橘子的瓣数来描述橘子的形状。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如果有2个橘子,一共有几个瓣?”“如果有5个橘子,一共有几个瓣?”等。
Step 6:课堂小结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加强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反思:这堂课上,我通过橘子的示范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推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课堂管理方面我还需要改进,课堂纪律不够严肃,一些学生不太专注,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下一次教学时,我要更加重视课堂纪律,加强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专注学习。
同时,我也要注意更好地组织课堂内容,使之更加生动有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反思《橘子有几瓣》

《橘子有几瓣》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橘子的内部结构,知道橘子有果肉和果核。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橘子的内部结构,知道橘子有几瓣果肉。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橘子、刀、盘子、纸巾、垃圾桶。
2.学具:每组一个橘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橘子,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外部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关于橘子的知识。
(二)观察橘子1.教师将橘子切开,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内部结构。
2.邀请幼儿用语言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橘子内部结构。
(三)探索橘子有几瓣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答案,并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每个橘子的果肉瓣数不一样?(四)动手操作1.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引导幼儿将橘子的果肉瓣数画在白纸上。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作品,并引导幼儿讨论:你们画的橘子果肉瓣数一样吗?为什么?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橘子的内部结构,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活动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将更多的生活情境融入数学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尊重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让他们在自信中成长。
2.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切开橘子后,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橘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橘子的内部结构。
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

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教案:橘子有几瓣一、教学内容1. 教材:大班数学活动《橘子有几瓣》2. 内容: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字3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3的加减法含义。
2.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字3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字3的加减法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数字3的加减法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橘子、卡片、数字贴纸、计数器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橘子,提问:“这个橘子有几瓣?”学生回答:“三瓣。
”2. 观察和操作:教师发放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数字3。
学生将卡片贴在作业本上,并画出相应的橘子图案。
3. 讲解和示范:教师讲解数字3的加减法含义,如:“3减1等于2,2加1等于3。
”并示范操作过程。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操作结果和发现。
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合作能力。
5.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橘子有几瓣2. 板书内容:数字3的加减法规律七、作业设计(1)3减1等于多少?(2)2加1等于多少?(3)4减2等于多少?2. 作业答案:(1)3减1等于2(2)2加1等于3(3)4减2等于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拓展思考问题,如:“你们还能用数字3的加减法解决其他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方面:本教案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字3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需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数字3的加减法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1)

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有趣的数字》,详细内容围绕“橘子有几瓣”展开,通过观察橘子,引导幼儿认识数字,理解数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知橘子的外形特征,理解数字“4”的含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活中数字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字“4”的概念,进行准确的数数活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字,感受数学的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橘子、数字卡片、PPT课件、计数器。
学具:小剪刀、彩纸、蜡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桌上的橘子,让他们描述橘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
提问:“大家知道橘子里面有几瓣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橘子切开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每一瓣橘子。
讲解数字“4”的概念,让幼儿理解数量。
演示如何用计数器数数,从1数到4。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数数活动,每组发一个橘子,让幼儿实际操作,数一数橘子的瓣数。
邀请幼儿用彩纸、蜡笔制作数字卡片,巩固对数字的认知。
邀请各组幼儿分享他们的数数过程和制作数字卡片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4个橘子的图案,旁边标注数字“4”。
2. 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关键词:橘子、数字、数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橘子,数一数有几瓣,并在纸上画出来。
2. 答案:每个橘子通常有4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其他有4个部分的事物,如4个轮子、4个窗户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数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观察与描述。
2. 例题讲解中对数字“4”的概念的引入和理解。
3. 随堂练习中分组数数活动的实际操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教案背景本次数学教学课程设计面向幼儿园大班年龄段,主题是《橘子有几瓣》。
通过引入橘子这个具体的物品,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练习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敏感度。
希望通过本次体验式教学,让幼儿们积极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学会数数、认识数字,感性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掌握橘子瓣数的概念,能够准确数出橘子的瓣数。
3.进行橘子瓣数的加减法计算。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实物,发现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思路。
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带一篮子橘子到班级,把橘子倒在桌子上,让孩子们自由地玩橘子、摸橘子,在孩子们感性上有一定的了解后,老师向孩子们引入橘子瓣数的概念。
提问:“大家说一说,橘子有几瓣呀?”引导幼儿自由说出答案。
2. 学习橘子瓣数的概念老师在板书上写出数字1-10,并拿起第一个橘子说:“这个橘子只有1瓣”。
之后,老师拿出第二个橘子,分别让孩子们,根据数字,数出它们各自有多少瓣。
相继数出几个橘子的瓣数后,让孩子们互相猜测下一个橘子的瓣数是多少,然后验证一下,有没有猜对。
3. 练习橘子瓣数的加减法计算老师出示一个数字,同时拿出一些橘子,让孩子们先数出这些橘子总共有多少瓣,再模拟加减法计算,最后验算一下答案是否正确。
例如,老师出示数字“8”,给孩子看8个橘子,然后老师问:“这些橘子一共有多少瓣?”学生回答:“40瓣。
”老师再问:“如果再加上两个橘子呢?”学生计算:“48瓣。
”老师再问:“再减掉三个橘子呢?”学生计算:“27瓣。
”老师在墙上写出数字“8+2-3=?”,让孩子们填写答案。
4. 观察分析橘子瓣数特征老师让孩子们自由摆放橘子,并对着橘子观察好几个方面:橘子瓣的大小、颜色、形状等,从中发现橘子瓣数与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
比如颜色较深的橘子,瓣数是否总是更多一些?形状、大小是否能决定瓣数呢?引导孩子们自由想象、比较,在他们观察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模型,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

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橘子进行观察,了解橘子的内部构造,知道橘子的瓣数是多少。
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分类统计,掌握基本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概率概念,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分类统计,掌握基本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概率概念,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安排好教室环境,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2.准备足够的新鲜橘子,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实验。
3.准备好实验用具,如刀具和盘子等。
四、教学步骤及内容1. 情境导入描绘学生曾经或正在生活中有过的与橘子有关的情境,如在家庭中吃到橘子或相互分享橘子等。
借此引出本次教学的主题。
2. 问题提出通过提问,让学生开始思考自己是否知道橘子的瓣数。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橘子有几个瓣”,同时,解释什么是概率,引导学生注意现实场景中概率的应用。
3. 实验探究将橘子分发给每个学生,要求学生用刀具将橘子切下,观察内部的构造和瓣数。
提醒学生要注意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每个橘子的瓣数。
最后使用盘子将橘子分为瓣数不同的几堆。
4. 数据分析请学生分析所得的数据,画出柱状图或折线图,展示橘子瓣数的分布情况。
并问学生一些问题,如“哪个瓣数的橘子最多?最少?橘子多的堆与少的堆有什么差别?等等。
5. 讨论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学习实地安排和进行调查和实验,并讨论学习的过程本身。
请学生表达他们的看法,分享他们对橘子瓣数数据分析的结果以及思考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结论。
6. 总结对学生进行总结,帮助他们加深对本次教学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让他们讲述自己学到了什么,同时强调本次活动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
五、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学生记录的数据和数据分析过程,评估学生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
大班数学橘子有几瓣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橘子有几瓣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是一所小学三年级的大班学生。
学校要求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编写教案,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
二、教学目标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橘子有几瓣的基本知识,了解如何用组合数来计算橘子的瓣数。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算术思维水平。
三、教学内容本次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大班数学——橘子有几瓣」。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部分:3.1 橘子有几瓣的基础知识•讲解橘子数量及分瓣方法;•通过图示及实物讲解橘子分瓣数量的变化;•简单的练习题。
3.2 如何用组合数来计算橘子的瓣数•讲解组合数的概念及公式;•讲解如何用组合数公式计算橘子瓣数;•深入的练习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橘子的分瓣方法;•阐明组合数的概念和公式;•让学生理解组合数公式的运用。
4.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组合数公式的运用。
针对难点,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5.1 开始环节•外语国际学校的班主任进行简单的安排和布置;•教师简单讲解学习目标;•引出教学主题。
5.2 讲解橘子分瓣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图示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橘子分瓣的方法,同时讲解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5.3 引出组合数教师通过讲解组合数的概念和公式来为后续的内容做铺垫。
5.4 讲解如何使用组合数计算橘子瓣数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如何用组合数来计算橘子的瓣数。
5.5 练习部分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5.6 总结部分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来讲解橘子的分瓣方法和组合数公式的运用,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出现了一些回避或不愿意课堂活动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单调的内容和形式不够活跃造成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橘子有几瓣》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橘子有几瓣》含反思一、课程背景该课程为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主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的方式,了解数的概念和数的基本性质,发展他们数学思维。
该课程内容为《橘子有几瓣》,是一节小学数学的课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意愿。
二、教学目标1.能准确数出橘子的瓣数,掌握数的基本概念。
2.能正确朗读数字,并将数字和实物进行对应。
3.能通过观察和操作,对数字进行加减法运算,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1.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程的主题内容,提问:你们知道橘子的瓣数吗?请大家猜猜看橘子有几瓣?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估算猜测橘子的瓣数。
2.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数出一个橘子的瓣数,并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数字1-10的读写和对应的实物。
3.通过幼儿感知和操作橘子,引导幼儿对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进行初步探索,了解加减的概念。
2.实践操作1.教师分发橘子实物,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操作,数出橘子的瓣数并用卡片或纸块表示出来。
2.教师提出问题,例如:如果再来一个橘子,橘子的瓣数是多少?或者把一个橘子打开,瓣数变成了多少?通过组合方式,让幼儿进行数字的加减练习。
3.总结回顾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并鼓励学生回答,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学习成果。
四、反思本节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实物,并尝试进行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也注意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课堂中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他们在操作中表现出很高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并踊跃回答问题。
然而,我也发现幼儿的年龄和学习能力还是有限的,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有些幼儿较为迟缓,需要继续加强训练。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寻找最适合幼儿们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一、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橘子,了解橘子的组成和特点;2.能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数字 1~10;3.能够用数字 1~10 表示橘子的瓣数;4.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多样的数值概念,如大、小、多、少等;5.能够开发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数字 1~10;2.能够用数字 1~10 表示橘子的瓣数。
三、教学准备1.纸张、笔、橙色卡纸、黄色卡纸、黑色卡纸,等等;2.橘子(或模型),用于实物教学;3.数字图卡,用于数字认知和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 分钟)1.师幼沟通:老师介绍今天的主题“橘子有几瓣”,询问是否有吃过橘子。
2.观察橘子:老师向幼儿展示一颗橘子,让幼儿观察并比较橘子与苹果、香蕉等的异同点,引导幼儿认识橘子的外形特点。
2. 实物体验环节(15 分钟)1.数字卡片游戏:老师拿出数字卡片,让幼儿依次取出数字,说出数字的名称和数量,并将相应的卡片放在桌子上。
2.橘子瓣数比较:老师拿出两颗橘子,让幼儿按照瓣数多少将橘子分成两组,引导幼儿用数字描述橘子的瓣数。
3. 上手操作环节(20 分钟)1.制作橘子卡片:老师将黄色和橙色卡纸分别剪成橘子状,让幼儿在黑色卡纸上画出橘子的瓣数,再将橘子瓣数卡片粘在橘子上。
2.数学游戏:“橘子找朋友”:老师将橘子瓣数卡片抽出来,放在桌子上。
幼儿轮流挑选两张卡片,然后比较卡片表示的瓣数,将相同就称为“橘子的朋友”。
4. 游戏回顾环节(5 分钟)1.整体回顾:老师请幼儿一起回忆刚才做了哪些事情,让幼儿回忆链接,总结学到的东西。
五、教学延伸1.家园联系: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做橘子数学游戏,加深幼儿对数字和橘子的认识。
2.课后延伸:利用多媒体教具,让幼儿寻找视频或图片中的橘子,认识橘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绘画和卡片制作是否正确,记录在教学笔记中;2.教师对幼儿数值概念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和记录,发现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橘子有几瓣》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橘子有几瓣》含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橘子的基本结构,能够分辨出橘子的瓣数。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观察、数数、分类等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课前调研通过放映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橘子的基本结构和瓣数。
2. 交流探究通过教师引导或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感受橘子,尝试数数、分类等数学方法,进一步认识橘子的结构和瓣数。
3. 课堂活动活动一:观察橘子教师拿出橘子,让学生仔细观察,感受橘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
并向学生展示切开后的橘子,引导学生认识橘子的基本结构。
活动二:数数橘子瓣数教师把切好的橘子放到桌上,让学生用手指数数橘子的瓣数,并记录下来,再用口算的方式,核对记录的瓣数是否正确。
活动三:玩转橘子游戏教师提供五个橘子,请学生根据橘子的瓣数进行分类,比较并找出瓣数最多和最少的橘子。
同时,学生可自由地进行橘子拼图和组合,感受橘子的不同神奇变化。
4. 课后总结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呈现课堂活动成果,反思课堂效果和收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数数、分类等数学方法。
•让学生认识橘子的基本结构和瓣数。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感性认识橘子的结构和瓣数。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四、教学反思本次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使用了“橘子有几瓣”为教学主题,以橘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性认识橘子的基本结构和瓣数,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数数、分类等数学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可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授课环节,有部分学生看似专注,但实际上对教师提问或交流做出回应的比例较低,保持了一种较为被动的状态,为了加强他们的主动性,可以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参与中主动学习。
其次,在课后反思环节,由于时间有限,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对于橘子的认识水平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橘子有几瓣》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橘子有几瓣》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课程背景这是一堂幼儿园大班(4-5岁)的数学公开课,本次课程主题为《橘子有几瓣》。
此课程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感受数字的数量,并学习数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1.能够数出1~10中数字的数量2.能够识别数字1~103.能够使用数数的方法数出橘子瓣数4.发现周边环境中的数量信息,形成对数量的敏感性教学内容主题介绍本次课程主题为《橘子有几瓣》,教师拿出一个袋子,里面装有10个橙子,每个橙子的瓣数不同,让孩子们数一数每个橘子的瓣数。
接着,请孩子们尽可能多地询问橘子的信息,如:颜色、形状等。
数数练习让孩子们猜测10个橘子的总瓣数,并根据瓣数的范围进行编号。
引导孩子们使用数数的方法,数出每个橘子的瓣数,并记录下来。
教师根据孩子们的记录,带领孩子们一起数出10个橘子的总瓣数。
数字认知在一张黑板上,教师用黑色粉笔写下数字1~10,并让孩子们来认读数字,并指出每个数字的数量。
鼓励孩子们大声朗读数字,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标出每个数字。
数量敏感让孩子们走到橙树下数数,并发现周围的一切,了解数量。
数完橙子,老师让孩子们回到教室,并数每个角落的椅子、桌子、窗户等。
教学方法模拟情境教师提前准备好10个不同瓣数的橘子,将其放入一个袋子中。
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将数数练习、数字认知等概念融入到情景中。
同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孩子们的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能够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学习,提高授课吸引力。
安排互动环节通过讲解故事或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互动,进行体验式的学习,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场地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布置教学场所,创设具体得体、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
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教学反思如下:1.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充分。
本次课程采用了以“模拟情境”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数数思维的方法。
同时,在数字认识和数量敏感方面,增加了互动性,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度。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橘子有几瓣》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橘子有几瓣》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橘子的瓣数是不固定的,可以有3瓣、4瓣或者5瓣。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式确定橘子的瓣数。
3. 学生能够在一定数量范围内,通过数数或者运算的方式确定橘子的瓣数范围。
4. 学生能够运用求和、减法、乘法等基本运算法则解决有关橘子瓣数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橘子模型(可以用部分切开的真实橘子或者用纸模型制作)2. 数字卡片(1-100)3. 图纸和彩色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橘子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个橘子有几瓣?- 橘子的瓣数是固定的吗?- 你还见过其他瓣数的橘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发现橘子的瓣数是不固定的,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步骤二:探究(15分钟)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数字卡片,并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这张卡片表示的橘子的瓣数。
学生完成后,教师说出每个学生的数字,并让其他学生确认他们的答案。
接下来,教师出示几个橘子模型(或者用图纸上画出橘子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可能的瓣数范围。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瓣数的范围。
步骤三:练习(15分钟)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
每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其中一名学生用数字卡片表示橘子的瓣数,另一名学生观察并画出相应数量的瓣数。
然后两名学生交换角色。
教师提醒学生,可以用数数或者运算的方式求解。
步骤四:总结(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练习结果展示给全班。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过程中所使用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然后,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橘子的瓣数是不固定的,可以有3瓣、4瓣或者5瓣。
- 可以通过观察、数数和运算的方式确定橘子的瓣数。
- 在一定数量范围内,可以通过数数或者运算的方式确定橘子的瓣数范围。
步骤五: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答,例如:如果有10个橘子,它们的瓣数一共有多少?如果有30个橘子,最少需要多少个瓣数?最多需要多少个瓣数?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橘子的瓣数是不固定的,并掌握了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式确定橘子的瓣数。
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

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1. 引言橘子是大班数学教学中一个常见的教材内容,通过探索橘子的构造和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和计数的能力。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探究出橘子有几瓣。
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计数能力。
•学会通过观察橘子的外观来估测橘子的瓣数。
•学会使用列点的方式来记录观察结果。
3. 教学准备•橘子(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橘子)•刀具(只有教师使用)•板书工具•纸和笔4. 教学步骤第一步:观察橘子外观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橘子的外观特点,例如橘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2.让学生猜测橘子的瓣数,并记录在纸上。
第二步:切开橘子1.教师使用刀具将橘子切开,展示给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橘子的切面图,尝试计数橘子的瓣数,并记录下来。
第三步:讨论和比较1.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瓣数记录在纸上。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瓣数是否一致,为什么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3.学生互相比较自己观察到的瓣数,并进行讨论。
第四步:总结和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结果,比较不同学生观察到的瓣数,并从中找出规律。
2.学生将观察结果和规律记录在纸上,使用列点方式呈现。
第五步:拓展练习1.将其他水果(如苹果、柿子等)进行同样的观察和计数实验,比较不同水果的特点。
2.学生自行观察其他水果的瓣数,并用列点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5. 练习与作业1.学生根据自己在观察橘子实验中的记录,撰写一份观察报告,并提交给教师。
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其他事物,使用列点的方式记录物体的特点,并根据观察结果回答一些问题。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探究了橘子的瓣数特点。
通过观察和记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计数能力,并学会了使用列点的方式来呈现观察结果。
这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

大班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大班学生掌握数学的分组和统计概念,通过实际操作橘子的分组和统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案目标•了解橘子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学习如何进行分组和统计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教案准备•橘子(足够数量)•刀具(用于切割橘子)•尺子(用于测量橘子)•黑板/白板(用于展示教案内容)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入橘子的主题,问学生他们喜欢吃橘子吗?橘子的形状是怎样的?橘子有几个部分?等等。
2.观察橘子(10分钟)–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橘子,让他们仔细观察橘子的外形和特征。
–让学生讨论橘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3.分组橘子(15分钟)–让学生根据橘子的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组。
–学生将橘子分成不同的组,例如圆形、橙色、大、小等。
4.统计橘子(15分钟)–让学生统计每组橘子的数量,并记录在黑板/白板上。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展示橘子数量的统计结果。
5.讨论与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每组橘子的特征和数量的关系。
–提问学生橘子数量最多的特征是什么?橘子数量最少的特征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分组和统计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组和统计的意义和应用,例如在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和步骤。
•继续进行分组和统计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分组和统计的方法和步骤,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并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橘子有几瓣活动设想:本活动取材來源于生活,以探索橘子的瓣数为主线展开活动。
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幼儿探索用多种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
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了解橘子的瓣数并不相同。
第二环节是利用统计得出的数据,让幼儿猜测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然后提供大、小橘子让幼儿验证。
活动目标:1 •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1. 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2. 笔、记录纸、卡片等。
活动过程:1.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 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
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
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反思:用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
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Z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
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
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日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 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数了橘子,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数的那个橘子有几瓣?可以分给几个人吃?你是怎样数的?幼仁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儿就是儿瓣。
反思:集中分享能为幼儿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
在分享中幼儿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办法、多角度解决问题。
在交流中,幼儿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探索的快乐。
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能用多种方法数橘子的瓣数。
这说明幼儿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3) 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发现橘子瓣数的规律。
师:你们仔细观察表格,看看能发现什么?幼仁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师:你的橘子有几瓣?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备赢几个?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 —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幼:30个师: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反思本环节利用统计表,让幼儿发现橘子的瓣数不相同,初步知道橘子大约的瓣数。
设计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二是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条件。
“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并不是橘子最少只有8瓣,最多有14瓣。
橘子到底有多少瓣,教师没有给予答案,而是提醒幼儿在生活中关注,为幼儿继续探索橘子的瓣数留下广阔的空间。
2. 抛岀新的问题,启发幼儿猜想与验证。
(1) 幼儿猜想、验证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
师:你们猜猜,一个橘子只有8瓣,它是大橘子还是小橘子?为什么?幼:是大橘子瓣数多,因为大橘子很大肯定瓣多,小橘子很小肯定瓣少。
师:你们都觉得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待会儿你们拿两个橘子数一数,然后记录在表我们一起来看记录表,左边第一列是一个大橘子、一个小橘子,第二列是猜一猜橘子有几瓣,第三列是数一数有几瓣。
反思利用统计表的数据引发幼儿探索橘子的大小是否与瓣数的多少有必然的联系,此环节采用猜想与验证的组织形式。
猜想能让幼儿调动原有经验与面临的情况进行思维碰撞,训练了幼儿独立思维能力。
猜想、验证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在猜想验证过程中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2) 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猜猜大橘子有几辫,小橘子有几瓣,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数完后看大橘子有儿瓣,小橘子有儿瓣,是否猜对了?幼I:我猜大橘子12瓣,小橘子9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3 瓣,小橘子11瓣,大橘子瓣数更多,我猜对了。
幼2我猜大橘子14瓣,小橘子10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0瓣小橘子14瓣,,卜橘子瓣数更多,我猜错了。
幼3:我的大橘子很大,我猜大橘子有15瓣,小橘子比较小,我猜有9瓣,大橘子肯定比小橘子瓣数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4瓣,小橘子14瓣,大橘子和小橘子瓣数一样多,我猜错了。
此环节让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
幼儿通过自己的验证,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认识是不对的,通过此环节,让幼儿学习客观地看待问题,建构辩证的思维方式。
(3) 利用探索的答案引发幼儿思考。
师:刚才,小朋友经过验证,得出三种答案:第一种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第二种是大橘子瓣数少,小橘子瓣数多;第三种是大橘子和小橘子的瓣数一样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肯定有秘密,你们想通过什么办法找到答案?幼仁我问我爷爷,我爷爷是生物老师.他会知道。
幼2我看百科全书。
幼3:我跟我爸爸上网查找答案。
反思教师归纳幼儿操作后的答案,利用三种不同的答案,引发幼儿继续探索,让幼儿关注橘子生长的条件。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大班教研组:昊海云)亲爱的同学:经过一番刻苦学习,大家一定跃跃欲试地示了一下自己的身手吧!成绩肯定会很理想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一定要用学到的知识让知识飞起来,学以致用!在考试的过程中也要养成仔细阅读,认真审题,努力思考,以最好的状态考岀好成绩!你有没有做到这些呢?是不是又忘了检查了?快去再检查一下刚完成怎样调整好考试心态心态就是一个人的心情。
心情的好坏,会直接地影响我们工作、学习的效果。
你也能看到,在体育比赛中,由于心理状态的起伏,参赛选手的发挥会跟着有较大的起伏。
同样的道理,心理状态的正常与否对参加考试的同学来说也至关重要。
心理方面的任何失衡都会使你手忙脚乱,得分率降低,平时掌握的内容也有可能发挥不出来;相反,保持良好的心态,则会使你如虎添翼,发挥出最佳水平。
加强心理调整,保持考前状态考试中的心理偏差有两种:一是过于放松,难以集中注意力,总是想起别的东西;二是过于紧张,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有头晕的感觉。
那么如何进行考前的心理状态调整呢?考前应该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自身的心理状态调整。
在考前10天:每个学生的实力已经定型,一般无论怎么用功,水平也不会有显著地提高。
所以,考生在这个时段主要应该进行一些提纲挈领的复习,即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特别是检查一下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如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
所以,考前10天考生宜看书而不宜做题。
通过看书可以温习已有的知识,增强自信心,而做题则不同,一旦题目太难,就会挫伤自信心。
另外,考试前人的精神往往高度集中,理解力和记忆力在短期内急剧提高,因此在这个时段内应该加强记忆方面的知识,如历史、地理、政治、英语等,但是也不可过度紧张而耗费考试时的精力。
在考前3天:这个时间很多学生认为万事大吉,完全不沾书本,这是十分错误的。
重要内容虽然已经掌握了,但还是要适当浏览一下,如历史、地理、政冶的基本知识、语文的文学常识、英语的单词、数学的公式等。
对自己已经考过的试题应该看一看,把经常出错的地方再强化一下,适当地做一点“热身题”。
所以,在考前3天还要适当地翻阅一下书本,这样做不仅使这些重点内容始终在大脑中处于待提取的激活状态,而且可以使自己心里踏实。
在这3天,应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切不要把弦绷得太紧,应该适当地放松自己,如通过散步、和家人聊天、听音乐等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
此外,还应该做好考试的物质准备,如文具、准考证、换冼的衣物、考试中提神的香水等。
在考前1天:考试前1天仍然有许多准备要做,不要认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不要“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
在这天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注意自己的饮食,考前1天应该遵循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可以多加几个菜,适当增加肉蛋类食品,但不要为了补充能量而暴饮暴食,以免消化不良,直接影响第二天的考试;第二,不要参加剧烈的运动,以免体能消耗过大或发生其他的意外,从而影响第二天的考试。
也不要长时间地玩棋牌、上网打游戏,以免过度兴奋。
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应该是最后一天的主旋律;第三,熟悉考场,应该仔细考察通往考场所在地的交通线路,选择路程最短、干扰最少、平时最熟悉的路线,还应该考虑如果发生交通堵塞后的应对措施。
对考场所在学校、楼层、教室、厕所以及你的座位位置都要亲自查看,做到心中有数,以防止不测事件的发生;第四,要认真检查考试时所使用的准考证、文具等,并把它们全部放在文具盒内,以保证第二天不出现慌忙现象;第五,如果有的同学不看书心里就不踏实,还要临阵磨枪,那就不妨把第二天所考科目的课本随意翻阅一遍,但不可太动脑筋。
如果有的同学不愿再看书,那就听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以放松一下自己;第六,严格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上床睡觉,不应太晩,也不宜太早,以免成太早或太晚上床而又不能及时入睡。
睡前可用温水洗脚,以帮助自己睡眠,如数数、深呼吸等。
切不要服用安眠药,因为安眠药会抑制人的大脑,导致第二天考试不够兴奋。
要增强自信心要获取好成绩,一定要有自信心。
这如同体育运动员一样,要在比赛中获取好的名次,应该具有良好的竞技状态,以保证自己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