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A.大量可供开垦荒地的存在
B.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劳动者积极性提高
2.殷墟甲古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恊田”的卜辞,“恊”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

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耕作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了
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从西周时期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封建王权的加强
B.西周政权被推翻
C.上层建筑发生变化
D.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4.《国语·晋语九》载:“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与叔鱼以求直(按:使自己在争讼中
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材料表明了()
A.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
B.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渐遭破坏
C.战国时期的政治日趋腐败
D.统治阶级制定严酷的法律来保护其阶级利益
5.(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
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以下
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6.下列生产工具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7.“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

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B.其特点是投入少而产出多
C.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D.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8.南京云锦织造技艺xx年9月30日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京
云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其挑花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七上八下”的成语就是出自云锦。

中国古代南京云锦有可能出自()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9.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

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②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
③早市、夜市昼夜相接④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11.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
送)。

”该规定反映出宋代()
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
12.(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
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比较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耕织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13.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

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14.《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
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15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
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16.“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
实际指的是()
A.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
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17.周口为清朝河南四大名镇之一,乾隆《商水县志》记载:周家口集“人烟聚杂,…三面夹河,舟车辐辏,樯桅树密,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

…豫省一大都会也。

”京汉铁路通车后,漯河取代周口而成为巨大的牲畜集散中心……到了1931年达到了4万头的空前纪录…被称为“全国意义的牲畜集散中心”、“巨大的牲畜集散中心”的就是座落在漯河市的“牛行街”(今泰山路)。

上述材料说明()
A.民国时期漯河取代周口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B.民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超越了乾隆时期
C.交通对于商业城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D.沙澧交汇使漯河比周口更具水路交通优势
18.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
累,她的每一次旋转都伴着束缚的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对外不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9.“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

假如你和你的同学穿越时光隧道来到
了唐朝时期的扬州,你们会看到或遇到()
A.大街小巷商店铺席连绵不断,街道两边建有会馆
B.在某一商店,你购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青花瓷
C.张老板又新购买了几十台织机,机房规模扩大了
D.乘船在运河游玩,品尝当地小吃,欣赏两岸繁华的商业景象
20.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1.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家郑观应曾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

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

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百姓不爱劳动,生活用品都依靠进口
B.近代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已经完全依赖西方的商品输入
C.大量西方商品涌入,手工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D.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22.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是外国人,收入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23.下列图片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
24.“中国之资本家,或为大商人,或为大地主,惟于此两者之外,有一外国所未能见之资本
家在焉,盖即官吏也。

”造成中国“官吏资本家”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官僚得风气之先,率先投资于近代工业
B.辛亥革命后,“工商立国”观念深入人心
C.受“实业救国”影响,大批官吏投资设厂
D.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囊括主要工业部门
25.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
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26. 一位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

此事本质反映了( )
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敲诈勒索
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
C.列强势力在中国较为强大
D.小店铺迷信贴门神
27.英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

这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D.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走向萎缩
28.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荒凉的土
地上和妻子儿女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推动近代人民的出行生活新变化
C.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
D.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
29.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于月之初……十日,
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

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

……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

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这表明当时中国()
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B.传统的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
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D.民国政府维护传统婚姻
3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
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

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②不缠足运动使妇女从陋习中解放出来
③民族工业的发展④“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31.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①福建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③外国在华创办的工厂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④清政府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2.(xx年广东历史7)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

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

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 B.3个 C.2.6个 D.0.55个
33.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B.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C.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34.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该“一号文件”着眼于()
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5.与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相比,新时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
A.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B.给农民一定生产经营自主权
C.改变了我国社会性质
D.使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36.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
—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 1988年——xx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xx年——xx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A.“粮票布票”、“信用卡”、“互联网”
B.“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
C.“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D.“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
37.“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

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

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38.据入世谈判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


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

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

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当时()
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
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
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
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
39.1992年1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纪实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

下面有关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
B.“南方谈话”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发表的
C.“风”是指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D.“春”的寓意是南方谈话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奠定了思想基础
40.导致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败一成的关键因素是()
A.是否坚持土地公有制 B.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实际状况
C.是否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是否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

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材料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

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
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

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

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材料三下列是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5分)
(2)根据材料二,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3分)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4分)
(4)概括说明材料三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2分)
(5)假如你是民国时期(1912-1949)的闽商,想投资创办企业,哪段时期最有利?(1分)为什么?(5分)
42.(16分)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没有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不会得到深化。

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6分)
材料一 1978年和xx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材料二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三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城镇居民恩格
尔系数(%)
农村居民恩格
尔系数(%)1978 3615 1132 57.5 67.7
xx 218071 39500 35.8 43
(2)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10分)
2011-xx学年(下)期高一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3.【解析】D 本题解答采用排除法。

A项材料中并未说明“都”在异地;B项与材料中“经
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相矛盾;而C项与材料中“怕回乡”也不一致,材料难以说明徽商保
持浓厚的乡土观念。

从材料看,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忌讳,影响深远,说明保守而
顽强的商业意识,故选D。

14. 【解析】B材料含义:一夫不耕,天下就有人挨饿,一女不织,就有人受寒。

因此,神
农和他的妻子都要亲自耕织。

这是强调耕织的重要。

故选B。

15.【解析】C 中国古代具有重士轻商人的现象,从题干材料看,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
“士商相混”的现象,说明等级观念淡化,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A、B、D
三项都与史实不符。

16.D 17.C 18.D 19.D 20.B 21.C
23.D
24.本题在于考查民族资本主义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的来源。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迫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企业的榜样示范作用
下产生的。

官吏资本家源于洋务运动官督商办等企业运作模式,起到引导作用。

故选A。

25.【解析】关键是理解“这个角度”:天地之大德曰生——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
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即关注百姓生活,作为企
业家如何关注?创办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企业。

答案C。

26. 解析:材料表明兵勇恶霸不敢随便冒犯外国代办,这从本质说明了当时列强在华势力强大。

答案: C
27.解析:南洋烟草公司是我国民族企业的代表,英美烟草公司诬告其侵权并勾结香港殖民当
局对其进行打击,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答案C
28.【解析】D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始终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项说法错误;A、B、C三项都可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答案为D。

29.【解析】C 材料中的严阿苏与梁海的婚姻自由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A项不正确;B项错在“开始”;材料中官的言论“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说明当时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C项正确;材料中的“清末”表明民国政府还未建立,D项错误;答案为C
30.C 31D
二、非选择题
41.(24分)(1)基本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是农业技术主流;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地主土地私有制占统治地位。

(5分)
(2)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

(3分)
34455 8697 蚗-38196 9534 锴w33200 81B0 膰29181 71FD 燽u31329 7A61 穡834539 86EB 蛫20336 4F70 佰23461 5BA5 宥36241 8D91 趑32307 7E33 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