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线上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线上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丘汝婷 胡 映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7
)作者简介:丘汝婷(1996年 ),性别:女,汉族,籍贯:广东清远,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职称:无,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排球运动的社会科学研究㊂胡映(1996年 ),女,汉族,籍贯:湖南省娄底市,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职称:无,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排球运动的社会科学研究㊂
ʌ摘要ɔ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㊁
问卷调查法㊁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学生线上学习太极拳的影响因素,找出影响线上太极拳教学效果的主要问题,为更好实施线上线下教学做好准备,探究太极拳的线上线下结合教学路径,也为提高相关体育技能课线上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㊂研究结果:1㊁学生自身因素有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足㊁自觉性不强和对太极拳的认知水平较低㊂2㊁教师教学因素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示范面的选择不太合理㊂3㊁客观外在因素有课程时间安排不太恰当和网络不稳定等㊂分析以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线上太极拳的教学效果㊂
ʌ关键词ɔ 太极拳;线上教学;对策
ʌ中图分类号ɔG 424.21 ʌ文献标识码ɔA ʌ文章编号ɔ1009-9433(2020)05-0028-021 前言
停课不停学 , 线上学习 成了近期大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线上教育也是被寄予厚望的,但在众多的线上课程教学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体育课了,因为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是以身体练习为主,所以在网上流传着有的体育老师在教室里独自热身跑步直播,有的体育老师在家里以床为游泳池上游泳直播课,有的先自行录好视频然后发给家长,让孩子根据视频学习,也有的发照片等形式的线上上体育课,那么无论通过何种形式上体育课,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是如何呢?会有哪些因素妨碍学生的学习呢?本文以调查本人教学的三个班级学生了解学生线上学习太极拳的问题,找出影响线上太极拳教学效果的主要问题,为更有效的实施线上太极拳教学,也为日后线下教学做好安排准备,以便探究太极拳的线上线下结合教学路径,也为提高相关体育技能课线上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㊂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本人所在三明学院中所教学的三个学习太极拳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㊂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㊁
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以 线上教学 ㊁ 太极拳 等关键词搜索相关线上教学文章和资料,进行仔细阅读,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供了参考㊂2.2.2 问卷调查法 以本人在三明学院中所教学的三个学
习太极拳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总数:123份,
回收116份,去除无效问卷7份,有效回收率为94%㊂问卷调查的设
计根据查阅文献,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设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中设计必答填空题,为更好的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准确收集相关信息㊂
2.2.3 访谈法 通过微信的方式对学生以及与一些一线的体育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找出相关影响因素,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㊂
3 大学生线上太极拳课程学习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查阅㊁结合上课经验和一线教师的建议,主要从学生自身因素㊁教师教学因素㊁客观外在因素等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学生线上学习太极拳的影响因素,教师根据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改进线上教学的方案,来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以及太极拳的技能学习,也更好的对太极拳的宣传和传承㊂3.1 学生自身影响因素 主要有学生兴趣㊁
学生的自觉性和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㊂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兴趣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三个班级的人数加起来只有50%的学生对太极拳这门课程感兴趣,平均下去每个班级仅有16%左右的学生对太极拳感兴趣,这就会影响线上太极拳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㊂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学习运动技能的基础,根据调查显示学生一周运动1-2次的占35%以上,上体育课程时才运动,原本就爱好运动,那么对学习太极拳的影响因素就会少一点,起码在自觉性方面会比少运动或不爱运动的学生要强㊂太极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引导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可以帮助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提升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提升自身精神文明素质㊂但在调查中发现,有59%以上的学生对太极拳的文化了解很少,只是听过太极拳是武术中的一个分支,学生对太极拳这个课程的认识也将会影响着其对课程学习的影响㊂动机将会影响着人的行为举止,在调查中发现,有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修够学分㊁强身健体和学习多一门技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从动机方面提出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㊂
3.2 教师教学因素 主要有教师线上教学方式㊁教师的教学示范和动作讲解㊂线上教学方式的恰当选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使用线上的教学方式中,调查发现有47%的学生更喜欢教师发相关教学视频给学生,学生自行学习的方式㊂太极拳运动是讲究刚柔并重㊁圆活自然㊁绵绵不绝㊁意领身随㊁轻松柔和的基本要求,对教师的教学示范面要求也比较高,尤其是线上教学,学生隔着屏幕,对教学示范的要求不
82
同,了解学生的倾向,更好的选择示范面,在调查中发现,单面示范中,大部分学生选择背面示范,在双面示范中,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正背面相结合示范㊂太极拳讲究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特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很难让学生做到意会,所以在调查中发现有79%的学生希望老师对动作的动作要领和要求对讲解,表明学生对动作的要领还是理解不够,从而影响着学习效率的提高㊂3.3 客观外在因素 主要包括场地的允许和网络设备的支持等因素㊂在调查中发现有90%的学生在家学习太极拳都支持,这使得太极拳融入家庭提供了很好条件,据了解有的家人还会一起练习㊂太极拳属于徒手运动,运动的范围也不是很广,所以场地器材都不是太大问题,仅有小部分学生场地器材是比较缺乏㊂线上教学讲求的是网络设备这些基本设施为基础,有39%的学生表示网络有的卡顿,有11%的学生因网络问题不能进行线上学习,但由于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集体上课,线下教学可以大部分学生掌握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法,帮助其余小部分学生学习,正因为网络设备及网络好坏的差异,线上教学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㊂
3.4 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的影响因素外,在调查中还发现上课的时间㊁学生自身的协调性和学习氛围也是反映很大,因为学校的课程安排在早上7点40-10点,所以很多学生反应:早上没有精神练动作,很难记动作,早上起来上完课出了汗还得洗澡等㊂太极拳运动要求全身各部位要协调一致,姿势动作要上下相随,前后衔接,各种步法变换要轻灵沉稳,虚实分明,路线以弧形㊁曲线构成,要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㊁步法变转圆活,动作轻灵顺畅,所以进行线上太极拳教学时,难以对学生有手把手教学的感觉,以至于学生协调性自我感觉更不好,学生分散在各家,课堂相互学习的氛围沉闷㊂4 结果分析
学生的自身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足㊁自觉性不强㊁协调性有待提高和对太极拳的认知水平较低㊂在调查中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太极拳不太感兴趣和对太极拳不太了解㊂
教师教学方面的影响因素有教师的线上教学方式㊁动作示范面的选择不太合理和课堂学习氛围沉闷㊂从调查中显示学生更希望的教学方式是发视频自主学习,而不是直播跟着线下课程那样上课,在动作示范方面学生更希望是背面和正背面结合示范这两种方式,而不是直接的镜面示范㊂
客观外在方面的影响因素有网络不稳定和课程时间安排不恰当㊂因为线上教学的优势在于学习时间上有较大的灵活性,不同于线下的教学那样定时定点的进行学习㊂
5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结合查阅相关文献以及相关教师建议,提出相应对策
5.1 对不同学生摸底,
做到心中有数 向辅导员㊁班主任㊁班委等多方面了解班上每位学生的家庭㊁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
数,对好学的学生给予针对性辅导㊂
5.2 利用线上教学时间的灵活性,
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要求定时定点的学习,它在课程时间上,可以合理的根据情况给予调整,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学习,教师可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分配小任务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环境进行制定学习计划上交教师,以便教师指导督促,也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㊂
5.3 根据学生所需,
教学方式合理变换 线上教学不能全盘照搬线下教学的模式,不是所有的课程均需要直播,尤其线上技能类课程,直播无法观看到学生情况,若让学生同时开启视频进行指导,有可能会受到网络的影响,还有个体差异大,指导不了那么多学生,要根据学生所需,找出切实可行的模式㊂
5.4 教学动作应多面示范,
结合基本练习 线上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调整,学生难以感知自身动作,通过多面示范教学,使学生更易于了解动作㊂对太极拳的基本功加强练习,减少学生对学习太极拳的抵触,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增强学生学习太极拳的自信心㊂
5.5 设置小视频,
布置小视频作业竞赛 在线上教学教师可以设置专门讲解太极拳文化历史的小视频,使学生理解其中的来源,对动作更为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水平,布置小视频作业的制作,利用视频制作加分制,激发学生的兴趣㊂6 结语
影响线上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学生自身方面㊁教师教学方面和客观外在方面的因素,应先进行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针对各因素进行学校㊁教师和学生等协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太极拳开辟线上教学新道路,也为提高相关体育技能课线上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㊂
参
考文献
[1] 杨昊平,魏子凡.文化层次下太极课堂教学模式新探[J ].武术研究,2020,5(01):85-88.
[2] 孔斌.影响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因素与分析_孔斌[J ].运动,
2012,N o .46(14):96-100.[3] 郭磊.线上运动学习方式新开发 以啦啦操为例[J ].信息记录材料,2016,17(06):73-74.
[4] 闫英.大学生对太极拳认知的路径及存在问题分析_闫英[J ].武术研
究,2019,4(11):59-61,63.
[5] 潘勇.浙江高校体育专业网络课程开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_潘勇[D ].温州大学,2019.
[6] 李率文,王喆.新媒体时代高校武术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研究_李率文[J ].武术研究,2019,4(11):83-85.
[7] 陆琦.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路径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1):91+107.
[8] 谌雷元,左婷.突发疫情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22(01):61-65.[9] 张洁静,吴佳佳.网络教学平台下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4(03):46-47.[10] 张斌.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19,6
(86):91-92.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