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与锚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锚支护体系
主动土压力
eaik
E

a1
Ea2 .......
E ai
被动抗力
Rsi
锚杆刚度
K Ti
结构力学问题,计算桩的强度,插入深度,锚杆拉力等。 确定了插入深度后,再进行稳定验算。 计算出了锚杆拉力后,再进行土层锚杆设计——型式、长度、间距、构造等。
施工的不同要求
针对钉与锚在围护或边坡中受力机理的差异,对于施工过程中要求也 不一样。
2.针对锚杆
区分自由变形段和锚固段,锚杆在桩锚体系中是受拉构件, 自由段最忠诚的将桩所承受水土压力传递到锚固段,由锚 固体将拉力以剪切力的形式传播分布到稳定地层中去。因 此自由段和锚固段受力性质完全不同。应该严格区分自由 变形段和锚固段。
足够大的间距,满足不使剪切应力圈相互迭加的要求,即 不形成群桩效应。
i
bi
/ cosi
束未完全释放部分的变形。面层是后施作的,几乎无水土压力作用于 面层上,因此不能用水土压力的假定,计算土钉的强度和抗拔能力。
桩——锚结构,由于事先施作了刚度较大的桩、墙等,开挖以后虽然 也有向前的位移,只能把静止侧压力释放为主动土压力,(即 ),要 想使随开挖不进一步的位移,必须对桩体加以支撑或锚固。因此锚杆 等同内支撑,区别对于锚杆通过自由变形段。把荷载传播到远处的稳 定地层中。
受力机理
图3.受力机理 土钉支护受力机理 土钉支护或复合土钉支护为边坡原位加固技术。开挖形成边坡以后,在边 坡自重力作用下,有下滑的趋势,形成下滑力矩。 抗滑力矩有三部分组成: ①原状土体抗剪强度产生的抗滑能力 ②超前支护水泥土桩产生的抗滑能力以及其它超前支护的抗滑能力
③土钉作用产生抗滑移能力
限定加固边坡高度
由于土钉支护边坡为人工加固边坡,边坡的稳定有赖于原状土 体的强度,土钉的加固作用,超前支护(如水泥土桩)加固作 用三者的共同作用之和。土钉和超前支护仅是对原状土体强度 不足的补充和补强,所以边坡稳定主要有赖于原状土体的作用 (约占抗剪段贡献的60-65%)。如果地层太过松软,不能提供 抗滑能力的60-65%。仅靠土钉补偿作用,已无法满足边坡稳定 要求。限制了土钉加固边坡的高度。
a 抗拔力或抗弯折能力产生抗滑移能力
b 土钉对变形的约束作用
c 土钉的存在改变了滑移面的位置,使滑移面往后移,滑裂面变得平 缓,安全度增加。
桩——锚结构、受力机理
荷载——结构体系
开挖引起边坡产生侧向水土压力,水土压力有推倒支护桩的趋势,为 此必须对支护桩加以支撑或土层锚杆拉住。因此,该种体系的受力明 确的——传力、抗力结构体系。荷载作用于结构上,结构要有一定的 安全度——稳定和强度,必须加以合理的支座——即锚固体系。
对于现有边坡加固中使用全长粘结的锚杆(锚索),由于采用与钢筋 砼的格构联梁或墩板,所以它既有锚杆的特性,又与土钉性状相
复合土钉与锚固体系的构造:
土钉支护
桩——锚结构
①防渗帷幕②土钉③喷砼面层
①支护桩②锚杆(索)③锚头
图1.钉与锚的构造
☞桩为刚性承力结构
主要区别:超前支护
☞水泥土桩—防渗帷幕、穿性
破坏模式:
土钉支护破坏模式 ——边坡滑移 1.边坡下滑 2.坑底隆起 3.土钉弯折
桩锚结构破坏模式 ——锚杆拔出桩倾覆 1.水土压力大于锚的承载力 2.土锚拔出或锚杆断裂 3.桩体前倾或断裂
钉与锚
问题的提出: 锚与钉都属于岩土锚固工程的范畴,且都是在
工程中有大量应用,正确认识钉与锚的联系与 区别,对于正确理解钉与锚的受力机理,正确 进行工程设计,正确进行施工处理都是十分必 要的。 如,工程界多以构造和施工方法区分。 非预应力锚杆:安设于地层中的全长粘结型锚 杆。 土 钉:安设于土中的全长粘结或摩擦型锚 杆。
与支护桩、墙可靠联接,在服务期不松动,或可控。
没有支护高度的限制,由于桩——锚结构,类似于支撑加 桩的作用,该类支护形式无深度的限制。
施加预应力。
结论:钉是钉,锚是锚。
钉是钉、锚是锚,其相似之处都是岩土锚固工程。区别在于受力性状 的不一样。受力性状不一样是因为它们与不同的外在结构相联系。联 系刚性围护桩以拉力形式,维持体系平衡是锚杆。与柔性面层想联系, 约束地面过量变形,对边坡起到加固作用是土钉。
1.针对土钉 封闭及时——由于无超前支护或柔性的水泥土桩,不能发挥对土体变
形的约束、限制作用,任其释放,很可能导制滑移失稳,所以土钉应 限时施作完成。以维持地层的稳定。
全长注浆——土钉的受力特征是以滑裂后面中心,取得最大拉应力, 往两端逐渐减小。
形成与地层的有效粘接,使之共同变形。
足够长度——穿过滑裂面,且与地层松弛的范围有关。 足够密度——使土钉对土体的约束作用,相互叠加。
s
i 1
qki • bi Wki
sin i 1 RZ
n
cki • li
ni1i 1qki • bi wki Cosi • tgki
m j 1
Trkj
cosj
j
1 2
sinj
j
tg
ki
m
j 1
Trkj
cos
j
j
1 sinj
2
j
tg
ki
图4.复合土钉支护稳定性分析 kso 1ks1 2ks2 3ks3 4 ks4 ks
因此:①土钉支护是稳定问题。
桩——锚结构不仅是稳定问题,更是受力结构体系问题。根本的区 别在于土钉和土层锚杆受力的不同。
②土钉支护没有超前支护,或很柔性的超前支护。如水泥土桩,小的 树根桩,钢管等,不足以约束住土体的变形,水土压力很容易得到释 放,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绝大部分水土压力得到释放,土钉仅约
四、设计方法
1.土钉支护
如上分析,土钉支护仅是边坡稳定问题,不会产生在土压力作用下的 结构破坏——如土钉被拔出,土钉拉断等问题;因此土钉支护设计, 即布置适当长度,密度的土钉,布置适当深度和宽度的超前支护,以 补充原状土体强度抗滑移能力的不足,形成一个共同抗滑移体系,并 维持适当安全度。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