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广场》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日广场》教学设计
《节日广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防止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收集的《节日广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1.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与“观察物体”之后进展的,它是对这两个单元知识的回忆与总结。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
生1:我和家人到倘甸玩,发现钓鱼、游泳的特别多,非常热闹。
生2:我们全家出去旅游,一路上我都感到节日的气氛,我想说:祖国妈妈,您的生日真美丽!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
(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评析由学生感兴趣的事说起,引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的话题。
学生争相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表现欲望非常强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探索学习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节日广场上空飘着气球,各种鲜花张开笑脸。
生2:我看到人民在载歌载舞,许多游玩的小朋友在拍照。
生3:我还看到有些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礼。
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生1:空中有4把气球,每把有8个,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4个8。
4×8=32或8×4=32。
一共有32个气球。
师:(指正)应该说“4束气球”,不要说“4把气球”。
(评析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用错的数量词,标准数学语言。
) 生2:有多少盆花?也就是求4个8,用4×8或8×4来算。
生3:不对。
只能说围在外面的花有几盆。
因为方框内的花与外面的花不一样多。
要用乘法算,就只能说围方框的花有几盆,就是4个8,可以用乘法。
还可以再问方框内花有几盆,就是求3个4,用4×3=12。
不能用乘法求全部的花。
师:大家讨论一下刚刚这位同学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大家讨论后,进一步明确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写成乘法。
(评析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展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会更有深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加强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在合作探索中不断开展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生4:跳舞的有多少人?横看是3个6,列式6×3=18人,竖看是6个3,列式相同。
[
生5:我求跳舞的人是用2×9=18,我是把跳舞的人从中间分开,每边都有蓝、黄、红三种颜色的人。
生6:照相的有几人?求3个4用乘法。
生7:空中飞的小鸟有几只?求3个5,列式3×5=15。
生8:纪念碑前有多少少先队员?2个8,8×2=16。
生9:纪念碑前的鲜花有多少朵?5个6,6×5=30。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发现了这么多的乘法问题,那请你们在课本上找到每个算式相对应的图画,把算式写在旁边。
(评析从学生的答复可以看出,学生观察仔细,主动积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熟悉的节日场景,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 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生:叔叔您的血不会白流,我们会好好学习,长大把祖国建立得更好。
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
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立得更美!
(评析教师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开展,对他们进展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 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生:第一幅图是从正面,第二幅是从侧面,第三幅是从上面看到的。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生1:每辆出租车有4个轮子,6辆出租车有几个轮
子?4×6=24(个)或6×4=24(个)。
生2:我的舅舅10月2日结婚,请了25桌,每桌10人,有多少来宾?可以列为10×25或25×10,结果我不会算。
师:好,今天我们就上到这儿,大家回去寻找身边的乘法问题,把它记在成长袋里,如果遇到不会计算的乘法,可暂时存进问题银行,也可以请教父母或与老师讨论。
(评析教师在此环节,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增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 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立足于促进学生开展,严密联系生活实际,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重点。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开展水平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即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思维的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在小组内进展合作交流,同时根据自己的知识经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索、发现,自我调整矫正,走向成功。
3.实践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开展应用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被动承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了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
通过从事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如喜欢多问、乐于尝试。
这节课,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认识、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探究现实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创新,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开展。
这是本册安排的三大实践活动之一,是对前面所学乘法的意义、2—5的乘法口诀和观察物体等内容的复习和稳固。
通过几组图,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提出相关乘法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其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教材又设计了观察纪念碑,识别从多个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此练习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从情景入手,小组合作学习,看图提问,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高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学生空间观念,渗透爱过主义教育。
3、小组学习中,掌握学习技能,学会合作、交流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主题图中收集有用的的数学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准备:图
本子、白纸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
国庆节
师:对,十月一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下面老师就带着大家去参观一下节日的广场。
2、出示挂图左半页:节日的广场漂亮吗?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二)分组学习,合作探索。
1、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气球、大花盆、有的小朋友在跳舞、有的在看、有的在照相
2、分组学习:
请小组长拿出纸片,组织你的小伙伴仔细观察画面,想想你们能提出哪些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把它记在白纸片上。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多。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提问。
3、汇报交流:
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你们组提出的数学问题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根据学生口述板书问题。
(相同的问题只板书一次)
4、要求:齐读黑板上的问题:
(1)一串气球有8个,4串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一边有8盆花,4边一共有多少个大花盆?
(3)一排有6个小朋友在跳舞,3排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
(4)有2堆小朋友在看跳舞,每堆有5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看跳舞?
(5)照相的每组有4人,3组工有多少人?
4、独立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有困难地可请同桌帮助。
5、指名汇报:
第(1)个问题,你是怎样列式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下面的问题程序相同)
每串气球有8个,4串有4个8,所以,4x8=32(个)
对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照相?”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展讨论:从图上看,能用乘法吗?怎样才能用乘法解答?
把4人看成一组。
6、学生汇报自己的算式。
(三)观察练习
1、引导观察:你能说说你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有些什么吗?
2、出示挂图右半页:请你说说图上的故事。
找找淘气、小狗和小鸟分别在烈士纪念碑的哪一面?
淘气在烈士纪念碑的前面;小狗在烈士纪念碑的侧面;小鸟在烈士纪念碑的上面。
3、思考: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想一想,再连线。
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性练习
小游戏:编题大挑战。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乘法解决问题,你能用4×5和3×7编出两道应用题吗?编出一道给小组记1分,看哪组得分最多。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
节日广场
(1)一串气球有8个,4串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4x8=32(个)或 8x4=32(个)
(2)一边有8盆花,4边一共有多少个大花盆?
4x8=32(盆)或 8x4=32(盆)
(3)一排有6个小朋友在跳舞,3排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
3x6=18(个)或 6x3=18(个)
(4)有2堆小朋友在看跳舞,每堆有5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看跳舞?
2x5=10(个)或 5x2=10(个)
(5)照相的每组有4人,3组共有多少人?
4x3=12(个)或 3x4=12(个)
1、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2、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
(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答复。
5、小结:同学们真会动脑,发现了这么多的乘法问题,那请你们在课本上找到每个算式相对应的图画,把算式写在旁边。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
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立得更美!
3、连一连。
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1、通过有趣的情境,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国庆节)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焦作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
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庆祝祖国的生日。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
(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1、提出问题(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广场上都有哪些活动?
生1:我看到节日广场上空飘着气球,各种鲜花张开笑脸。
生2:我看到人民在载歌载舞,许多游玩的小朋友在拍照。
生3:我还看到有些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礼。
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
刚刚在看图时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生:从上向下(师据生答复板书)
师: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把你观察到的能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写在书上对应的位置上。
请你至少提3个。
(播放音乐。
)
2、小组交流,师巡视。
3、集体交流:
(1)(课件出示气球图)师:谁提的这个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师据生答复板书)
师:我们刚刚提出问题(板书),要想解决,必须(信息)(师据生答复板书)从这幅图中的信息是——
生:每把有8个,有4把,是4个8。
师:(指正)应该说“4束气球”,不要说“4把气球”。
(评析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用错的数量词,标准数学语言。
)(师据生答复板书:每束8个,有4束,4个8)
师:下面我们就该解答问题了,谁会?
生:4×8=32或8×4=32
师小结:刚刚我们不公解决了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的问题,还总结了解决问题的步骤,大家一起说一遍。
生:看图——提出问题——信息——解答问题
师:请看大屏幕,加快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反思不仅教知识,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
)
(2)(课件出示花卉展览图)
生:有多少盆花?也就是求4个8,用4×8或8×4来算。
生:不对。
只能说围在外面的花有几盆。
因为方框内的花与外面的花不一样多。
要用乘法算,就只能说围方框的花有几盆,就是
4个8,可以用乘法。
还可以再问方框内花有几盆,就是求3个4,用4×3=12。
不能用乘法求全部的花。
师:大家讨论一下刚刚这位同学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大家讨论后,进一步明确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写成乘法。
(反思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展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会更有深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加强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在合作探索中不断开展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件出示民族歌舞表演图)
(4)(课件出示合影留念图)
(5)(课件出示观众图)
解决方法同上
(反思从学生的答复可以看出,学生观察仔细,主动积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熟悉的节日场景,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
4、小结: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从这些美丽的画面中提出了这么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我们是按照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
生:看图——提出问题——信息——解答问题
师:数学学习就是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你学习起来才会有趣、轻松。
(三)休息小游戏
师:累了吧?我们来做个游戏休息一下吧?拍手游戏。
拍手之后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a××××b××××c××××××d×××××
e××××××××
师:为什么刚刚d的时候你们都用加法算式表示,而不用乘法呢?
生:因为没有相同加数。
只有在相同加数的时候才能用乘法。
(四)观察物体
1、爱国教育
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生:叔叔您的血不会白流,我们会好好学习,长大把祖国建立得更好。
生:我想长大后做一名战士,也保卫祖国。
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
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立得更美!
(反思教师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开展,对他们进展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
2、观察物体
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生:第一幅图是从正面,第二幅是从侧面,第三幅是从上面看到的。
师:(据生答复课件展示连线过程)从做题目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相同。
(五)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生1:每辆出租车有4个轮子,6辆出租车有几个轮子?4×6=24(个)或6×4=24(个)。
生2:我的舅舅10月2日结婚,请了25桌,每桌10人,有多少来宾?可以列为10×25或25×10,结果我不会算。
师:好,今天我们就上到这儿,大家回去寻找身边的乘法问题,把它记在成长袋里,如果遇到不会计算的乘法,可暂时存进问题银行,也可以请教父母或与老师讨论。
(反思教师在此环节,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增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