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我国能源供求(gōngqiú) 面临的挑战 1.人均资源量少。 2.人均能源消费量低。 3.单位(dānwèi)产值的能耗高。 4.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5.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第八页,共31页。
七、能源(néngyuán) 基地建设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 (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 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六大(liù dà)煤田九大煤矿)。
第三十一页,共31页。
域(liúyù)的具体特征,对资源
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kāifā)作 为流域开发(kāifā)的核心,并结合资 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kāifā), 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第二十八页,共31页。
第三产业 (dì sān chǎn yè)
第一产业(dì yī chǎn yè)
第二十页,共31页。
三、流域开发的自然(zìrán)背景:
1.影响:决定(juédìng)河流的 利2.用田方纳式西和河流(域ti的án开n发à方x向ī 。 h1é))田流纳域西的河开流发域的基本情况
第二十一页,共31页。
①位置 ②发源 ③注入(④zh地ùr形ù)
⑤(w气è候i 热(fā量y带uá: 亚热带
煤田 宁武煤田 煤矿 朔州 太原
(méi 河东煤田
阳泉 介休
tián) 西山煤田
霍州 襄垣
霍西煤田
晋城
沁水煤田
第六页,共31页。
五、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
(tèdiǎn)
1) 储量丰富(fēngfù) 1/3 2)分布范围广 40%
3)煤种齐全
10
4)煤质优良
三低一高
5)开采条件好 厚 浅 露 化
第七页,共31页。
zhi)
n)
第二十二页,共31页。
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特lè征ixín气候温暖(wēnnuǎn)湿润
g降)(h:tēè水nz季降节水变丰化 富冬夏。末秋春季初降多水降相水对,
g):
较少。
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根
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文特点
有:
第二十三页,共31页。
田纳西河水文特征: 流量很大,水量大, 含沙量低, 航运便利 (biànlì);水流甚急,落差大,水能丰富;支流 多,水位变化大,季节变化大,易泛滥成灾; 无结冰现象。
②提高(tí gāo)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 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第九页,共31页。
包头 (bāo tóu)
孟塬
秦 线 秦皇岛

线






线 线
同 石太线
黄骅港
线


长线
焦邯
邯郸
长治
线
第十页,共31页。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一方面,建设(jiànshè)坑口电站,使 电力
第十八页,共31页。
二、关于
(guānyú)流域
1.概念流域是一个从源头到河口的天然集
(g水à单in元i。àn是)一种(yī zhǒnɡ)特殊类型的区
域。
2.组成
流域由干流、支流(一二级支 流)、分水岭、河口组成。
第十九页,共31页。
3.流域(liúyù) 的特性
①特殊性 。每个流域的特征各不相同,有的流 域适宜人类生存,先形成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 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 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hénɡ hé) 文明。 ②整体性。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 组成部分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构成一个整体。
第三页,共31页。
四、资源(zīyuán) 山开西发省条煤件炭资源的开发(kāifā)
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fēngfù),开 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第四页,共31页。山西来自省主要
(z
h
ǔ
y
à
o) 的
第五页,共31页。
大同 (dàtóng)煤 田
大同(dàtóng) 平鲁
第十五页,共31页。
C.促进了山西社会经济的全面
九(、qu环án境m(ihàuná)n发jì展n。g)的保 护与治理
1.能源(néngyuán)资源的开发和
综合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
态环境治理同步
3.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第十六页,共31页。
⑴提高(tí gāo)煤的利用技术
第三章 区域(qūyù)自然资源综合开发 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zīyuán)的 开发
一、能—源—供应—对以区我域国发山展西的省重为要例性
二、能源资源(zīyuán) 的分类
第一页,共31页。
非可再生能源特点:
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②有限的
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
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可再生能源
水能(shuǐ nénɡ)、
第二十五页,共31页。
2)河流流域各部分(bù fen) 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 系 A.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
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 B.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lìyòng)的主要部分。 在利用(lìyòng)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 配和水质的保护;C.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 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
出电力;
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
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
炭(图3.5)。
第十一页,共31页。
山西煤炭工业 (méi tàn ɡōnɡ yè)所 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A.来自自身(zìshēn)开采技术水 B平.的来限自制其它能源形式的大力发展 (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
第二十六页,共31页。
四、流域的早期(zǎoqī)开发 及其后果
19世纪后期(hòuqī),对田纳西 河流域进行掠夺式开发,产生的严
1重)后土果地(tǔdì)退 化2)植被破坏
3)环境污染
田纳西河流域主要流经的农业带: 棉花带
五、流域的综合开发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1.流域的开发(kāifā) 的河核流心的利用与治理。即结合流
⑵调整
(⑶ti“áo三z废hě(snāgn)f产èi)” 业的第结治二构理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河流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第十七页,共31页。
1.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 2.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zīyuán)。 3.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 4.滋润了土地。 5.哺育了人民。 6.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
八B生.水态.能资源源、(n土é地n资gy源u、á环n境)的(hu综ánjìng) 合山西利省用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
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 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三条综合 开发的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程度和附加价值。
第十四页,共31页。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A.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 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 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B.在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的推 动下,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 占到主体地位(图3.8),实现 (shíxiàn)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核电沼气
第十二页,共31页。
山西省应采取(cǎiqǔ) 的A对.策进行(jìnxíng)产业
结构调整 B.加强主煤要(炭zhǔ的yà综o)构合利用
建了
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第十三页,共31页。
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yīlài)的资源 A条.煤件、: 铁、铝土资源
风能、
生物能、
能源
(néngyuán) 分类
非可再生能源
潮汐能、 太阳能
煤炭(méitàn) 石油 天然气
第二页,共31页。
三、中国(zhōnɡ ɡuó)与世界能 源消费结构
我国的煤炭资源(zīyuán)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 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zīyuán)占绝对 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源(zīyuán)比重都较大,核电 比重也占一定比重。
第二十九页,共31页。
第 二 产 业 ( dì è
3.1933年以后,TVA在田纳西河的干、 支流上修建(xiūjiàn)了71座大小水坝, 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 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第三十页,共31页。
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 工业(gōngyè)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到20世纪—8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水平已接近全国平 均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⑥水系 (shuǐxì)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 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 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图 3.17)。
缺点:①由于地形起伏(qǐfú)大, 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⑦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fēngfù),主要有煤、铁、 铜、磷、锌、云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