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基础教育百校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工作汇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病毒防治与数据安全保障 a.学校设立专人负责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技术组) b.在所有服务器和终端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病毒代码 和防、杀毒引擎;软件系统及时安装升级补丁; c.安装网络过滤系统,防止黄色和非法网络信息的入侵; d.保存记录学校学校所有终端上网日志和服务器管理、使用日志; e.每日对服务器数据库作策略异地(异机)备份,保存最近一周的数 据库。
一、主要做法
(二)、建设智慧校园学习的服务平台,开发丰富多样的学习资 源
建设全新的学习平台。通过平台,提供先进而便捷的技术、流畅 而高效的网络、丰富而优质的资源以及智能化的互动支持能力,使教 育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1、外部资源: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科研外部资源。通过购买或下载,丰富校园 网上的资源。也可以组织发动全校教师将自己平时在工作、学习、生 活中收集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丰富资源库中的教 育教学资源。 2、内部资源: 以学校原有资源库为主体,将教学光盘、磁带、图片等教学资源 进行智慧校园放到校园网上,并将教师自己平时上课开发的课件也搜 集整理到校园网上,以不断充实数字资源库。 有了充足的智慧校园资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有了源源不断 的“活水”,就有了更多的手段和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更好地为教育 教学服务。
三、创新点
学校构建了科学规范的应用与管理平台。建 立实用有效且安全可靠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平 台,保障智慧校园校园的推广应用。可以让教 师以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来使用和管理。健 全了信息化管理与运行机制;对各类教育教学 资源和信息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建构一个以学 校“应用”为中心的数字空间,真正了实现信 息、数据、资源的交换共享 。
一、主要做法
பைடு நூலகம்(三)、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培训 着力智慧校园学习的队伍建设。明确智慧校园学习试点项目负责人,
挑选有专业背景、责任心强、善于创新的教师负责试点的具体工作,不 断提高项目推进和服务平台的建设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新 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训,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 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方式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 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学与教的问题研究,同时加强对师生网络化的人文 教育,最终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环境,把基于网络的学生自 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新方式全面引入各学科教学,建成智慧校 园学习学校。
创建省基础教育百校智慧校园 试点学校工作汇报
创建省基础教育百校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工作汇报
前言 一、具体做法 二、预期成果 三、 创新点
四、主要特色
前言
2020年建校,拥有一流的教学环境和现代化装备,是一所融书香校 园、数字校园、双语校园、生态校园以及活动乐园、生活家园于一体的, 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型学校,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建有7个学生多媒体 机房,1个多功能开课室,共有学生电脑350台,教师电脑219台;建有 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各类智慧校园办公平台(OA办公自动化系统、教 育资源网、备课系统、教师管理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等)。智慧校园校 园环境优秀,校园网络畅通,达到了校园有线、无线全覆盖。同时,我 校还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合作团队;提 高学科教师信息素养,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主动意识 和应用能力;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因此我校具备申报智慧校 园学习试点学校的条件。
网络中心机房
一、主要做法
2、优化智慧校园校园的软件环境,以适应智慧校园学习的需要 (1)智慧校园应用平台
构建各类智慧校园应用平台,方便师生以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取最 大的工作和学习效益。把备课的普通的电子化转向网络化,形成全校共 享的资源;利用校内服务器或其它网络存储设备分类存放和管理各类智 慧校园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素材、案例实录、电子图书等, 实现数字资源在校内共享,最大程度地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率。
一、主要做法
(一)、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 1、优化智慧校园校园的硬件环境,以适应智慧校园学习 的需要 (1)校园已接入Internet网络(光纤10M),校园网采取 的是三层交换架构,实用硬件防火墙。拥有专用服务器4 台。从基础上保证了智慧校园学习运行。 (2)实现班班通。实现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视频展示 台和投影机输出设备;在宽带网进校园、多媒体进教室的 基础上,网络进教室、到桌面,有线无线全覆盖,真正实 现广泛的互联互通。 (3)改造网络机房,升级部分配置较低的电脑,并配备 过滤系统。
二、预期成果
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 五个领域有所改革和创新,取得经验,建 成较为完备的智慧校园学习平台和丰富的 智慧校园学习资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并逐步形成“电子书包”的解决方案,以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二、预期成果
1、完善校园网建设,对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化人员 技能水平的培训后,能够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系统及资源的建设与 使用,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教师、学生、家庭及社会都可参与的无边界的智慧校园 学习校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通过对教师的培训能够打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师资队伍;教师能充分利用 教育资源网提供的特级教师讲学、新课改示范课、“同步课程”等资源加强教师 校本培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在智慧校园学习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有关设备及课程 等资源的融通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校本资源建设加强,教师 能够积极参与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有效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资源, 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4、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了网络优势,推进了信息技术与 学科的有效整合,使学生高效率学习。建设多样化学习终端,探索突破时间、空 间的智慧校园学习新模式、新方式。并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方式 的根本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推进了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加强建设智慧校园校园管理应用平台后,实现了教 育教学、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的智慧校园管理,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了 学校办学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