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有答案-河南省洛阳市某校高二(上)9月月考(文科)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某校高二(上)9月月考(文科)语文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
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④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
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
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⑤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
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曰2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文章每段都运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D.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信息传播形式和接受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短视频,这个甚至在5年前还有些小众的信息传播形态,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网络传播主流。
“短视频”之所以被如此命名,主要是因为此类视频的时长较短,一般是介于15秒到5分钟,这中间有15秒、30秒、1分钟、3分钟、5分钟等几个经典的时长,这几个时长也常常是各大短视频平台对用户所上传视频的时长限制。
短视频
的传播渠道,主要有通过短视频类、社交类、媒体类APP客户端观看,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分享和微信公众号发布观看,通过微博发布观看等。
不得不说,相对于长视频的影视作品,这种轻型体量的本身,就彰显了短视频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实现易于传播、适于传播的目标,最大可能的使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
同时,如抖音短视频APP,会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用户观看的“千人千面”,也即根据每一位用户的观看喜好,为他们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
这更增强了用户的短视频观看黏度,提升了短视频传播效果,使我们观看短视频产生较强依赖。
(摘编自刘俊《“新媒体化生存”的需求》,2019年3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图表一:2016-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走势预测
图表二:2016-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走势预测
(资料来源于《2019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用户规模及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材料三:
当前,短视频消费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以互动、竖屏、10—30秒长度为特征的小视频发展势头猛烈,算法和社交关系在短视频分发中占据重要地位。
可见,短视频正以主
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受众年轻化、平台社交化为特点进行着高效传播。
瞬间窥探他人生活、短时获得突发爆点,让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吸睛高手,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神器。
然而,若无创新和内涵续航,这一切终将成为空中楼阁。
不久前,短视频作品《啥是佩奇》突然刷屏,引起了众多转发和关注,短片由一段“寻找佩奇”的故事引发了关于亲情与陪伴的全民思考。
优质短视频作品的出现让所有以流量为上的内容集体“翻车”,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瞬时快感终究不敌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欣赏。
《啥是佩奇》用优质内容戳中了人们内心的软肋,它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在这个浅表性阅读的时代,具有艺术美感、内容穿透力和人文内涵的走心作品是多少受众发自心底的呼唤。
以短见长、以小博大是短视频可以期许的未来,然而流量不是恒久的能量,让短视频以一公分的宽度挖掘一公里的深度,除了赋于艺术魅力、人文内涵之外,还要激发短视频作品释放出更强大的社会价值。
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已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新闻类、探索综艺类及剧情类都找到了各自的切入角度。
在选题和内容创新上隐藏着短视频从浅表到深度的发展机会。
传统短视频更多是浅表性阅读,带来的问题是看过之后缺乏思考,却可以将很复杂的内容浅显化表达出来,省时高效地传递给观众。
(摘编自《如何从最大变量成长为最大增量》,2019年3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关于“短视频”及其发展现状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的存在最初是为了实现易于传播、适于传播的目标,保证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
B.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3亿人,目前短视频整体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较低,用户红利仍在,有较大的用户发展空间,预计到了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超6亿人。
C.因短视频具备主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受众年轻化等特点,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了吸睛高手。
D.以流量为上的内容在优质短视频作品面前黯然失色,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瞬时快感敌不过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欣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抖音短视频会通过大数据算法,根据每一位用户的观看喜好,为他们推送个性化内容,以此增强用户的短视频观看黏度。
B.如果缺乏内容创新和内涵续航,短视频的发展将不容乐观。
C.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将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新闻类、探索综艺类及剧情类需要找到各自的切入角度。
D.在这个浅表性阅读时代,越是具有艺术美感、内容穿透力和人文内涵的走心作品越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3)根据上述材料,概述短视频传播快速兴起的原因,并谈谈对短视频未来发展的建议。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后视镜
黄咏梅
退休前,父亲是个货运司机,跑长途。
那些年月,汽车司机是很红的。
父亲跟人炫耀
光辉岁月,总是说,他最远跑到过天路,“呀拉唆,那就是青藏高原……”一说,肯定就
要唱。
天晓得父亲是哪个年代开到过天路的。
别人要是问起,天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他无言以答,只顾哼“呀拉唆”,一哼没个完,好像他记忆里那条天路,开不到尽头,
还时常超速,把人撇在后视镜都看不见的拐弯处。
父亲常说,他的身后拉着台拖拉机,母亲是车头,哥哥是左轮,我是右轮。
在我和哥哥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经常缺席,他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他的签名
从没出现在我们任何一本作业簿上。
可是,父亲却为我们的求知欲付出过沉重代价。
那一年,哥哥念初三,我念初一,我们不再满足从父亲捎回来的特产袋子上找课本里
读到的地名了,我们缠着父亲讲那些地方。
可是,父亲每每让我们失望。
父亲抱歉地
解释说,你们老爸天天坐在这个大玻璃罩子里,脚都不沾地,这些地方,多数是在镜
子里看到的,你们知道,后视镜里看到的东西,比风筝还飞得远,又远又小。
既然父
亲在路上看到的风景仅仅是那样的一个个点,父亲又有什么好说的呢?可我们还是不
甘心,钻进父亲的驾驶位上,吵闹着,让父亲带我们到公路上,到这个小城以外的任
何一个地方去。
父亲从来没有妥协过。
运输厂纪律很严,别说是我们小孩子,就连母亲,都没坐过父亲的车出城。
母亲恐吓我们说,别老缠着爸爸和他的卡车,要是爸爸
饭碗丢了,我们这台拖拉机就报废了,到那个时候,拆掉你们这两只轮子,卖钱去。
我们就再不钻进父亲的驾驶室闹了。
有一天,吃过晚饭,父亲从房间里拿出一叠照片,神秘兮兮地递给我们。
我们一看,
竟然全是父亲在路上拍的。
原来父亲求厂里那个工会主席借了相机。
这些照片拍下的
多数是公路牌。
很多地名我们听也没听说过:怀集、白沙、乐从、溧阳……也有我们知
道的:桂林、长沙、武昌,天啊,竟然还有贺兰山。
哥哥显摆地背起了那首诗:“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父亲赞赏地看着哥哥,那目光让我嫉妒死了。
过后,我从书里
找哥哥背的那首《满江红》,心里一阵郁闷,此贺兰山非彼贺兰山啊,当时,竟然没有
一个人知道,就连开到过贺兰山的父亲也不知道。
那么,父亲算不算到过这些地方?
逐渐地,我们不再满足看公路牌,我们吵着父亲要看风景。
父亲只好拍些沿途的风景
回来。
一座奇怪的石头山,一排飒爽的钻天杨,一道有趣的倒淌河,以及一轮即将沉
入群山的落日…….父亲的拍摄技术不怎么样,他的取景器总是装不完那些美丽的瞬间,这时,父亲就会在旁边用话语补充给我们听,有照片为指示牌,父亲说得生动些了。
父亲拍回来的照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看,他被路上的风景迷住了。
因为这些照片,我们觉得自己就坐在父亲的副驾驶位上,到了父亲所到的地方,看到了父亲所看到的
风景,我们不再觉得父亲远得只剩一个点了。
我们开始记挂在路上的父亲,会看着街上任何一辆车,想,不知道这次,父亲又会拍
回什么样的照片呢?我们这样记挂着,觉得时间慢得像蜗牛。
那天,父亲回来了,脸
色沉重,二话不说,只顾喝水。
气氛严肃,我和哥哥便没敢吵着父亲要看照片。
母亲
更伤心,她只是一直重复着那句话:“就是不能停啊,以后千万别停了!”父亲没作任
何申辩,他垂着头,乖乖地重复着母亲的话:“是啊,就是不该停的啊,以后千万不能
停了……”原来,父亲这次开到贵州六盘水盘山公路,那地方刚下过雨,山与山之间正
骑着一道彩虹,像年画里看到的那么美。
父亲生怕这彩虹消失了,连忙停下车,抓起
相机,跑到路边拍起来。
没想到,父亲停车的地方是盘山路一个转弯口,迎面一辆货
车看到父亲的卡车时,刹车已经来不及,两相对撞,货车翻了,父亲卡车上的货物也
被撞得七零八落。
万幸的是,人没事。
父亲被厂里记过处分,还要负责赔偿货物损失。
父亲再也没有停下来拍照。
那些地图一样的照片,一段时间被我夹在课外书里,当书签。
(选自《钟山》2014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关系并不复杂,情节也较简单,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凸显出父爱与亲情的
主题。
B.小说以“父亲的后视镜”为题,既符合父亲的司机身份,又表现了父亲对家人的牵挂,意味深长。
C.小说开头写父亲不能说出天路的具体情况,是说明父亲并不爱看景色,为和下文拍
风景照片形成对比。
D.小说以“我”为叙述视角具有可信性,线索比较单纯集中,情节的推进、场面的转换也较自由。
(2)请分析“我们不再觉得父亲远得只剩一个点了”这句话的含意及作用。
(3)细节描写会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请从文本中找出三个例子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陈洽,字叔远,武进人。
好古力学,与兄济、弟浚并有名。
洪武中,以善书荐授兵科
给事中。
尝奉命阅军,一过辄识之。
帝嘉其能,赐金织衣。
父戍五开①
殁,洽奔丧。
会蛮叛道梗,冒险间行,负父骨以归。
建文中以茹瑺荐,起文选郎中。
成祖即位,擢
吏部右侍郎,改大理卿。
安南兵起,命洽赴广西,与韩观选士卒从征。
及大军出,遂
命赞军务,主馈饷。
安南平,转吏部左侍郎。
是时黄福掌布、按二司事,专务宽大,
拊循其民。
洽甄拔才能,振以风纪。
核将士功罪,建置土官,经理兵食,剖决如流。
还朝,命兼署礼部、工部事。
七年复参张辅军讨简定,平之。
还,从帝北征,与辅练
兵塞外。
九年复与辅往交阯,讨陈季扩。
居五年,进兵部尚书,复留赞李彬军事。
仁
宗召黄福还,以洽掌布、按二司,仍参军务。
中官马骐贪暴,洽不能制,反者四起,
黎利尤桀黠。
而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不相能,寇势日张。
洽上疏言:“贼虽乞降,内
怀诡诈,党羽渐盛,将不可制。
乞谕诸将速灭贼,毋为所饵。
”宣宗降敕切责智等,令
进兵,复败于茶笼州,帝乃削智、政官爵。
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将军印往讨,洽仍赞
其军。
宣德元年九月,通至交阯。
十一月进师应平,次宁桥。
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
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伏发,官军大败。
洽跃马入贼阵,创甚坠马。
左右欲扶还,洽张目叱曰:“吾为国大臣,食禄四十年,报国在今日,义不苟生。
”挥
刀杀贼数人,自刭死。
事闻,帝叹曰:“大臣以身殉国,一代几人!”赠少保,谥节愍。
官其子枢刑科给事中。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
【注】①五开:地名。
元英宗至治二年,置五开洞,隶属靖州。
(1)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B.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C.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D.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理:即大理寺,负责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古代官署,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
B.馈饷:馈,送食物给人吃;饷,指军队的俸给、粮饷。
文中指赠送军中粮饷。
C.中官:古官名,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与地方官相对而言,本文中指的是宦官。
D.赠:古代为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职或爵位,文中指追封陈洽少保的职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洽学习努力,有过人之处。
他喜爱古代的事物,与哥哥陈济、弟弟陈浚一并出名;因为善于记住人的面貌,曾经得到皇帝的赏识。
B.陈洽仕途通畅,终以身殉国。
他曾任兵科给事中、文选郎中、兵部尚书等职,其间多次受人推荐;进师应平,因兵败而陷贼阵,为坚持道义而自刎。
C.陈洽通晓军事,敢上疏进谏。
他曾参与平定安南、简定等战役;在平定黎利叛乱时,他曾向皇帝上书建言,使陈智、方政被削去了官爵。
D.陈洽审时度势,能临危不惧。
宣德元年九月,王通率兵南征讨伐交阯,但他不听陈洽之言,结果大败;陈洽遭受伏击,但仍然奋勇杀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戍五开殁,洽奔丧。
会蛮叛道梗,冒险间行,负父骨以归。
②洽甄拔才能,振以风纪。
核将士功罪,建置土官,经理兵食,剖决如流。
三、古诗词鉴赏)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
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
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指辛助,辛弃疾同族兄弟。
②裁冰:比喻作诗构思新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钟鼎”代指做官,“山林”代指归隐,在朝在野都是幻梦,就该宠辱不惊。
B.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构思新巧的诗句,如此悠闲过一生,生活依然惬意。
C.下阕前两句写别后场景:风雨之夜,兄弟二人挑灯夜话,对床不寐,手足情深。
D.下阕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晓山的秀美青翠和秋水的清澈明净。
(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没有传统送别诗词的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四、默写题)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作者用“,”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
鹜浑然一体。
(2)《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乘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
“,”。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五、综合读写)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在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并“”之后,1月3日上午10点26分,低调得似乎都有
些淡出公众视野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
至此,这项略显“”的“月球远征计划”终于度过了最困难和最惊险的时刻。
随后,“嫦娥四号”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传回了实时画面,这块地形奇特到充满科幻色彩的土地,荒凉的月面上,密布陨石坑,展示出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实现最终月球采样返回之前的一步,( ),它不远万里,突破
重重险阻来到月之暗面,必然要走走看看,有一番作为。
接下来,它将不负重托,利
用携带的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聆听遥远宇宙的声音;利用德国研制的月表中子
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勘探”深埋月下的“矿藏”;还将利用瑞典研制的中性原子探测仪,测量太阳风粒子在月表的作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养精蓄锐喜传捷报不切实际至关重要
B.休养生息捷报频传不切实际至关重要
C.养精蓄锐喜传捷报不合时宜举足轻重
D.休养生息捷报频传不合时宜举足轻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荒凉的月面上,密布陨石坑,这块地形奇特到充满科幻色彩的土地,展示出人类探
索未知的勇气。
B.这块地形奇特到充满科幻色彩的土地,荒凉的月面上,密布的陨石坑,反衬出人类
探索未知的勇气。
C.荒凉的月面上,密布陨石坑,这块地形奇特到充满科幻色彩的土地,反衬出人类探
索未知的勇气。
D.月面的荒凉,陨石坑的密布,这块地形奇特到充满科幻色彩的土地,展示出人类探
索未知的勇气。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
B.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
C.“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实际意义要远大于象征意义
D.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的实际意义要远大于象征意义
8.
下面是一组有关“安全”的公益图片,请你根据主题进行联想,参考图一示例,为图二、图三各配上一句符合情境的公益广告语。
要求:①符合规劝意图;②语言表达准确、鲜明,通俗易懂;③每句10—15字。
图一图二图三
【示例】图一:一人安危牵全家,全家幸福系一人。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所学课文内容,从下面两副对联中任选一副,完成上
联或下联。
(1)上联:万山红遍,满目秋景壮丽
下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