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9.1 田忌赛马(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忌赛马》课堂实录
一、故事导入,激发探究。
师:同学们,今年是马年,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和马有关的故事。
(出示课件)话说,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叫孙膑。
他和一个叫庞涓的人一起学习兵法。
后来庞涓到魏国当了大将军。
由于孙膑的才干高于庞涓,庞涓就把孙膑骗到魏国,并编造罪名陷害他,使孙膑遭受了残酷的刑罚——被挖去双膝,面上刺字,企图使他永远不露面。
孙膑为逃出魏国就装成疯子迷惑庞涓,后来,被齐国人救走,齐国大将田忌知道后用贵客礼节接待了孙膑,两人成了好朋友。
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场比赛,孙膑也一同前去,于是就有了一段精彩的田忌赛马的故事。
(板书)
师:板书课题
(在课题中“忌”是生字要注意发音和“忌”字的写法)
生:齐读课题。
师:谁知道一些有关田忌的一些知识?谁知道有关战国时期的有关赛马的一些知识?
生1:田忌是齐国大将。
生2:赛马是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
每一局分三场比赛,获胜场次多的为胜。
师:同学们,看样子语文的学习,课外的功夫很重要,要学贯古今,融会贯通才行啊!
二、自读填表,初次探究。
师:是比赛就会有输赢,那么田忌赛马赛了几次结果如何呢?请大家大声地快速地把课文读一遍,找出答案,看谁读得快,找得准。
(生读课文)
师:那么田忌赛马赛了几次结果如何呢?
生:田忌共赛了两次,第一次田忌输了,第二次田忌赢了。
师:那么田忌与齐威王的两次比赛到底是怎样比的呢?请同
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完成老师发给你的两张表。
(出示投影)
师:在填表时,同学们只需要对比赛双方马的出场顺序,填“上”、“中”、“下”三个字就可以,老师看哪位同学最快完成任务。
(学生填表)
师:谁能按照,先说出场顺序再说结果来汇报第一次是怎样比赛的吗?
生:第一次,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三场比赛全输了。
师:谁能再说说第二次是怎样的比赛的?
生:第二次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输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嬴了;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田忌赢了。
三场比赛下来,田忌赢了两场输了一场,结果第二次比赛田忌获胜。
师:同学们,第一张表的内容就是课文的第2自然段,第二张表的内容是课文的内容是课文的14——17自然段,同学们读得真仔细。
现在大家比较一下这两次赛马,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齐威王每一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生:为什么第二次比赛田忌却赢了?
师:(出示课件)请大家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次比赛,田忌的马的出场顺序发生了变化。
师:课文中是怎样写的?
生齐读:马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师:这可真是同级比较负齐王,调换顺序弱胜强啊!(板书)
三、读演结合,深入探究。
师:顺序一动,结果不同这可真是个好办法?这个办法是谁想出来的?
生:孙膑。
师:办法虽然简单,可想出这个办法可不简单。
孙膑为什么能想出来这个办法呢?
生1:因为孙膑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
不了多少呀……
生2:因为齐威王骄傲了。
师:老师发现大家找到的答案,大部分集中在田忌、孙膑和齐威王三人对话的段落中,像这样对话较多的段落,既适合于朗读也可进行表演,你们想怎样学习。
生:我们想表演。
师:要想表演好需要先把文章读好,要想把文章读好,要先把文章理解好。
那么,请同学们划出描写三人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词语。
生1:疑惑、胸有成竹、瞪。
生2:得意洋洋、讥讽。
生3:轻蔑、目瞪口呆。
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词儿,可教师却对一个词儿特别感兴趣,(板书:胸有成竹)胸有成竹这个词儿是不是这个意思——心中长了许多竹子?
(生:不是)
师:那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谁能把含有这个词儿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
师:你能加上动作读一读吗?
(生拍着胸脯读句子)
师:那么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
生:做事之前心中已有把握。
师:这个成语是出自文与可画竹的故事,指没有画竹之前,心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印象,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把握。
师:那么孙膑取胜的把握何在?
生:因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师:什么叫“快不了多少呢?”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生1:就是说田忌的马比齐威王的马跑的慢。
生2: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一点。
师:快的很多行吗?
生1:快的很多的话,即使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也会输。
生2:快的很多的话,就算孙膑再调整马的出场顺序也没有用。
生3:孙膑观察得很仔细,所以他胸有成竹。
师:不管怎么调换顺序都能取胜吗?你觉得第二次比赛中的觉得哪一场田忌占的便宜最大。
大家可以下座位寻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的异常激烈。
)
讨论后学生反馈:
生1:在这六匹马中田忌的下等马是最弱的,而齐威王的上等马则是最强的。
第一场田忌用最弱的马和齐威王的最强的马比赛,按照规则齐威王的上等马就不能参加比赛了。
生2:我们组的同学试着排列了其他多种出场顺序,只有这一种可以获胜,孙膑太聪明了!
师:这可真是以己之短耗敌之长,再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由此看来孙膑可真是胸有成竹。
师:不过假如现在你就是齐威王,如果你察觉孙膑调换出场顺序,你也调换顺序(出示课件)结果怎样?
生1:齐威王不会觉察到,因为他太骄傲了。
生2:田忌提出重赛时,他正得意洋洋的夸耀自己的马呢!
师:如果第一次比赛结束后,田忌退出比赛,那么第二次比赛能赢吗?
生1:不能。
生2:孙膑看到田忌垂头丧气,说他有办法让他取胜,不断地鼓励他。
所以田忌有信心参加比赛,不会退出。
师:由此看来,孙膑不仅知马,而且识人,也就是他对场上的情况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分析。
现在,课文理解了,那位同学试着读一下3—16小节。
(生练读。
)
师:现在,自由结合自己的学习伙伴,分角色练读一下。
(生下座位,寻找学习伙伴,练读)
师:那一小组想到台前读?
(生1读田忌,生2读孙膑,生3读齐威王,生读剩余的部分。
)生2: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生1: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语气较平缓)
师:(问生1)你生气吗?(生气)生气时是这样说话的吗?(学着生1的语气读,生1笑,并再读该句,语气较生气。
)生2: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生1:你是说另换几匹马?
生2:一匹也不换。
生1:那还不是照样输。
师:谁还能比他读得更没信心。
生:哎,那还不是照样输。
师:真是没信心,还叹气呢!
生2:你就照我的办法办吧。
师:谁能比他更加胸有成竹?
(四名学生尝试读,气氛十分热烈)
生3: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读的不到位)
(师范读,带有嘲讽的语气)
生3再次读。
生1: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生3:那就来吧!
师:他们读得真不错,掌声鼓励。
还有那一组,想读?
(另有两组学生尝试分角色朗读,略)
师:课文读好了,能把它演好吗?谁能把它演一演?
(生1演田忌,生2演孙膑,生3演齐威王)
生1:倒霉,倒霉,真倒霉!唉,三场比赛下来都输了!(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不住地摇头叹气。
)
生2:唉,田忌。
师:(扮仆人)田忌是你叫的吗?我家老爷,那可是大将军呀!
生2:(笑)田大将军,请到这边来。
生1:原来是孙膑呀。
生2:(走上前,拍着生1的肩膀。
)从刚才的情形看,齐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生1:(笑眯眯)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师:(指着生1)这是“瞪了一眼吗?”(众生笑)
生1:(紧皱眉头,瞪着生2。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众生大笑)
生2:我不是挖苦你,你别泄气,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生1:(疑惑地)真的吗?真能取胜,我请你吃饭。
(众生笑)你的意思是另换几匹马?
生2:(摇摇头)不用,不用,一匹也不换。
生1:哎,那还不是照样输。
生2:(胸有成竹地)没事儿,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生1:那我们就去见齐王吧。
师:这时候,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
(生3上场)
生3:(得意洋洋的样子),瞧瞧,我这马,骠肥体壮,吃的可是上等的草料,田忌的马怎么能和我的马相比。
(生1和生2上场,并向生3施礼。
)
生1:齐威王,别高兴地太早了,有本事咱们再赛一场。
师:停!有这样和大王说话的吗?(众生笑)
生1:(笑)大王,我们再赛一次如何?
生3:(讥讽的口气)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生1:当然不服气。
生3:那就来吧。
(表演结束)
师:同学们,他们表演的怎么样?谁还想来试一试?
(第二组上台表演。
略)
四、课外拓展,引申探究。
师:那么,同学们,孙膑作为一个旁观者能出妙计,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生1:聪明的人
生2:足智多谋的人
生3:善于仔细观察的人
生4:乐于帮助朋友,很够朋友的人。
师:是啊,孙膑确实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这可真是认真观察巧分析,足智多谋美名扬。
(板书)
师:(结束语)同学们,弱者未必总会失败,强者也不一定总能获胜;强弱其实只是实力的比较,真正的较量则是智慧的比拼。
看似平常的赛马,赢得既不田忌也不是齐威王,而恰恰是人群中并不起眼但足智多谋的孙膑。
赛马结束了可关于孙膑的故事仍在继续,赛马过后孙膑被齐威王委以重任,命为军师,并把孙膑尊为学习兵法的老师。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