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金色的草地(第2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午,花朵_____,花瓣是_____,草地是_______。
傍晚,花朵_____,花瓣是_____,草地是_______。
(3)播放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的视频。
(4)现在谁能不看提示,把这个奥秘说清楚呢?
(5)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正因为小男孩这么喜欢观察,他和蒲公英交上了朋友。我们带着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来读最后一自然段吧!
三:拓展延伸
你在生活中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呢?
四:交流小练笔
大自然里有千千万万的物种,它们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他们,仔细观察它们,你就会有意外的发现。在课前习中要求大家结合课本68页的初试身手,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写一则小练笔,课前孩子们都上传到了小打卡,并且相互浏览评价。
(1)选择两个点评率高的小练笔,全班分享。查看同学课前的点评,同学课上补充点评。老师随机提炼出评价标准。
教具准备
PPT、视频、小打卡APP
教学过程
课前习案
1、查阅资料,看看生活中有哪些动植物有特殊的变化;
2、观察生活中的一种事物,写小练笔,上传到小打卡。并阅读至少3位同学的小练笔,进行评价,可以输入文字、也可以语音评价。
课中习案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和一个小男孩一起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今天我们继续跟随这个小男孩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去观察,去发现,看看这片草地有什么变化。请大家立书,一起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吧。
(2)根据提炼出来的评价标准,小组内相互点评。
1、有一定的顺序
2、抓住事物特点
3、调动多种感官
课后习

根据课上提炼出来的评价标准来完善修改我们本次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
16、金色的草地
观察方法:
4、有一定的顺序
5、抓住事物特点
6、调动多种感官
教学后记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希沃传屏、小打卡等APP,课堂效果直观生动;
二:探究“变色之谜”
(1)思考:读了第3自然段,小男孩偶然间对这片草地有了什么发现?用横线划出来。指名说。
我的发现: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2)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要求:结合老师的提示,分小组交流讨论,弄清草地变色的原因。小组汇报。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_____,花瓣是_____,草地是_______。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6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自己观察某种事物,写小练笔,和同学交流。
3、相互评价,掌握评价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难点
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自己观察某种事物,写小练笔,和同学交流。
2、将本单元的训练要素——观察方法与小练笔结合,学以致用。
3、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就更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