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以下关于CO2与CO的比拟,错误的选项是〔〕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D.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CO会形成酸雨
2.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以下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认识物质俗名
B、注意实验平安
①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②氢氧化钙﹣熟石灰
③氢氧化钠﹣纯碱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
③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
C、合理利用资源
D、健康生活方式
①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
②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
③铜铁外表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①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
②不购置食用过期食品
③不过量引用碳酸饮料
A.A B.B C.C D.D
3.比照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关于CO2与CO的比拟错误的选项是〔〕A.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于冶炼金属
D.CO2无毒,CO有毒
4.有a、b、c、d四支容积相同且密封的试管,分别充满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四种气体,将它们分别倒立于装有水的水槽中,同时拔开胶塞,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A.充满H2的试管B.充满CO2的试管
C.充满O2的试管D.充满CO的试管
5.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常温下都是气体,都难溶于水
B.都能与氧化铜反响
C.都可由碳与氧气反响得到
D.都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响
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拟高
②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干冰在空气中升华时周围出现白雾
B.铁锈与稀盐酸反响溶液变成浅绿色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碳复原氧化铜生成铜
8.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A.干冰蒸发出大量水蒸气
B.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大量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9.以下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二氧化碳可由甲烷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
B.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
C.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响制备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0.以下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A.B.C.
D.
11.比照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关于CO2与CO的比拟错误的选项是〔〕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2.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盐酸也会腐蚀皮肤
B.深洞底部易聚集较多量的二氧化碳
C.实验后的废液应直接倒入下水道
D.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会变质
二、填空题〔共1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3.世界都是一分为二的,认识世界、研究物质也是如此.
〔1〕利用CO2的性质可用于灭火.
当大气中CO2的含量升高时,对环境影响的后果是.
〔3〕科学研究说明,可通过下述反响,将工业尾气中的CO2转化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X:
CO2+4H2=X+2H2O,那么X的化学式为.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4.小明归纳了如下两个探究实验.
〔1〕二氧化碳溶于水,很难观察到明显现象.如图一所示进行实验,参加适量水后,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间接感受到了变化的发生;
为了探究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小明设计了图二的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后,可观察到小气球〔填“胀大〞或“缩小〞〕;
〔3〕综合上述实验,小明的收获是: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可以“变无形为有形〞,利用气体体积的改变引起容器内的改变来间接感知.
15.以下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参加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问:
〔1〕指出仪器A的名称.
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6.我们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几次用到了蜡烛.请答复以下问
题.
〔1〕图A中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图B中蜡烛的作用是;
〔3〕图C中一段时间后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是.
【考点训练】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以下关于CO2与CO的比拟,错误的选项是〔〕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D.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CO会形成酸雨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解答;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复原性和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应呼吸;能与水反响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
B、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A正确;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复原剂等,C正确;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有毒,极易使人中毒,但不能形成酸雨,D错误;
应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是2022年中考中的重要考点,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考点综合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2.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以下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认识物质俗名
B、注意实验平安
①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②氢氧化钙﹣熟石灰
③氢氧化钠﹣纯碱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
③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
C、合理利用资源
D、健康生活方式
①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
②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
③铜铁外表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①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
②不购置食用过期食品
③不过量引用碳酸饮料
A.A B.B C.C D.D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白色污染与防治;均衡营养与健康.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
分析:A、根据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氢氧化钙﹣熟石灰,氢氧化钠﹣烧碱解答;
B、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根据化学药品不可以品尝,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解答;
C、根据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可以造成白色污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可以造成水污染,铜铁外表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解答;
D、根据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不购置食用过期食品,不过量引用碳酸饮料有利于身体健康解答.解答:解:
A、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氢氧化钙﹣熟石灰,氢氧化钠﹣烧碱,不是纯碱,故错误;
B、可燃性燃烧易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正确,化学药品不可以品尝,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错误,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正确,故错误;
C、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可以造成白色污染,错,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可以造成水污染,错,铜铁外表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对,故错误;
D、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不购置食用过期食品,不过量引用碳酸饮料有利于身体健康,故正确.答案:D
点评:此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性质有多种,要分清物质的用途是由那种性质决定的.在资源利用时,还要考虑到资源是否充足、是否价廉和对环境有无污染.
3.比照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关于CO2与CO的比拟错误的选项是〔〕A.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于冶炼金属
D.CO2无毒,CO有毒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复原性和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应呼吸;能与水反响生成碳酸.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解答:解:A、应该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应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应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一氧化碳具有复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应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使人中毒,应选项正确;
应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是2022年中考中的重要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4.有a、b、c、d四支容积相同且密封的试管,分别充满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四种气体,将它们分别倒立于装有水的水槽中,同时拔开胶塞,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A.充满H2的试管B.充满CO2的试管
C.充满O2的试管D.充满CO的试管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来分析
解答:解: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水不能进入试管或进入很少;二氧化碳可溶于水,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液体进入试管;
应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判断实验现象的问题.
5.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常温下都是气体,都难溶于水
B.都能与氧化铜反响
C.都可由碳与氧气反响得到
D.都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响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A、从两种物质的状态和水溶性考虑;
B、根据两种物质谁具有复原性来考虑;
C、根据碳燃烧的情况;
D、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响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A、两者都是气体是正确的,但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复原性是常见的复原剂,二氧化碳不具有复原性,不能与氧化铜反响,故B错误;
C、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C正确;
D、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响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故D错误.
应选C.
点评:比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此题的考点,对两气体性质的正确认识是解答此题的根底.
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拟高
②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此题应从二氧化碳的密度: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和压强、及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性质对此题进行分析来解决此题.
解答:解:①、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会聚集在底部造成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拟高;故对
②、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错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消耗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故对
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是宏观概念,不能比拟原子个数的多少;故错
应选C
点评:此题对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以及他的组成和性质等方面都有考查,只有熟练记忆并能灵活运用才能准确解决.
7.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干冰在空气中升华时周围出现白雾
B.铁锈与稀盐酸反响溶液变成浅绿色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碳复原氧化铜生成铜
专题:常规题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根据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的性质来答复
B、铁锈与稀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铁,溶液呈现黄色;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才能燃烧
D、根据碳的复原性知道,碳复原氧化铜除可以生成铜之外,还可以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
解答:解:A、干冰在空气中升华时,易吸收周围的热量,所以周围会出现白雾,故A正确;
B、铁锈与稀盐酸反响溶液变成黄色,故B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C 错误;
D、碳复原氧化铜除可以生成铜之外,还可以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故D错误;
应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干冰的升华吸热的性质、铁与氧气、酸的化学反响以及碳的复原性等,都是初中化学常考的内容.
8.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A.干冰蒸发出大量水蒸气
B.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大量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无数的小水珠,形成云雾缭绕的幻境.
解答:解: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把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无数的小水点,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仿佛仙境一般.在舞台上常用这方法制造仙境,所以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故A、B、D都不正确.
应选:C.
点评: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有很多用途,要分清用途是由物质的哪些性质决定的,做好此题就要了解干冰易升华的特点,属于根底知识的考查.
9.以下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二氧化碳可由甲烷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
B.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
C.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响制备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甲烷燃烧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确;
B、能使然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有很多,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故B错误;
C、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响来制取二氧化碳,故C错误;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吸收热量,故D错误.
应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是结合教材考查根底知识的题目.
10.以下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A.B.C.
D.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
分析:A、二氧化碳和水反响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
C、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碳酸钠和水
D、由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低处蜡烛先灭,高出蜡烛后灭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响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有沉淀生成;
C、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碳酸钠和水,无现象;
D、由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出现低处蜡烛先灭,高出蜡烛后灭的现象;
应选C.
点评: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综合考查,侧重根底考查到位,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即可准确解答该题.
11.比照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关于CO2与CO的比拟错误的选项是〔〕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分子中的原子构成考虑;
B、根据它们的溶解性考虑;
C、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
D、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考虑.
解答:解: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A 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C说法错误;
D、CO2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D说法正确.
应选:C.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熟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2.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盐酸也会腐蚀皮肤
B.深洞底部易聚集较多量的二氧化碳
C.实验后的废液应直接倒入下水道
D.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会变质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实验操作考前须知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根本操作.
分析:A、大多数的酸都会对皮肤有腐蚀作用;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C、实验过程中的多数废液都有腐蚀性,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D、氢氧化钠易潮解,能够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响而变质.
解答:解:A、盐酸中的氯化氢虽然能够挥发,但是盐酸依然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并且盐酸的浓度越大腐蚀性越强,故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并且在深洞底部空气不流动,所以二氧化碳更容易沉积,而使深洞底部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故B说法正确;
C、实验过程中的产生的废液多数都具有腐蚀性,假设直接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或是造成水污染,所以应该倒入指定的容器中集中处理,而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故C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易潮解,潮解之后氢氧化钠外表的溶液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响而生成碳酸钠,故D说法正确.
应选C.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掌握根本的实验操作和根本技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判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填空题〔共1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3.世界都是一分为二的,认识世界、研究物质也是如此.
〔1〕利用CO2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可用于灭火.
当大气中CO2的含量升高时,对环境影响的后果是温室效应.
〔3〕科学研究说明,可通过下述反响,将工业尾气中的CO2转化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X:
CO2+4H2=X+2H2O,那么X的化学式为CH4.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元素质量守恒.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时,导致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3〕根据“化学反响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都不发生改变〞来推断X的化学式.
解答:解:〔1〕可用于灭火必须保证气体本身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同时还得保证其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否那么无法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所以利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
CO2“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时,其结果是地球外表变热起来,导致温室效应发生;
〔3〕反响前只有1个C原子,所以反响后也只能有1个C原子,即X中C原子的个数为1个;化学方程式中左右两边氧原子个数相等,所以X中不含氧原子;反响前只有8个H原子,反响后也必须有8个H原子,而2个水分子中只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X中H原子的个数为4个;由于X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1,故X的化学式为CH4.
点评: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参加反响物质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推断物质的组成,还可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14.小明归纳了如下两个探究实验.
〔1〕二氧化碳溶于水,很难观察到明显现象.如图一所示进行实验,参加适量水后,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向内凹陷,由此间接感受到了变化的发生;
为了探究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小明设计了图二的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后,可观察到小气球胀大〔填“胀大〞或“缩小〞〕;
〔3〕综合上述实验,小明的收获是: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可以“变无形为有形〞,利用气体体积的改变引起容器内压强的改变来间接感知.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1〕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解答;
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压增大,气球胀大解答;
〔3〕根据气体被吸收或放热,引起装置内压强的变化解答.
解答:解:
〔1〕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参加水时,由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会变瘪;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压增大,气球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