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ICU护理风险干预的实施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100例ICU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按照护理方
法分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
局以及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预后结局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ICU护理风险干预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提高其满
意度,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护理风险干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效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低氧血症等,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复杂、预后差的特点,为了尽可能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通
常需要使用机械通气干预[1]。

但是机械通气可能诱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影响患
者的预后情况,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护理。

ICU护理风险干预是针对患者存在的风
险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从而提高患者
的满意度[2]。

为了观察ICU护理风险干预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21年3月-
2022年3月100例ICU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100例ICU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组。

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3~86岁,平均为
(55.2±5.3)岁。

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1~85岁,平均为
(56.1±5.4)岁。

入选标准:ICU收治且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断标准的患者。

排除标准:肺源性重度、大面积烧伤、输血急性肺损伤的患者。

两组一般资
料差异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口腔护理、气道护理、病房护理等。

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具体措施为:①心理护理:需要对患者讲解机械
通气的重要性,并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消除患者的不适感,同时指导患者配
合机械通气治疗,减少人机对抗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安抚患者的情绪,并鼓励
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确保临床救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②体位护理:根据患者
的舒适情况调整体位,为了避免通气功能,需要将头颈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并妥
善固定鼻罩、面罩,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为了避免面部皮肤压力性损伤,可以
使用水胶体敷料或棉垫保护受压部位皮肤。

③呼吸机管理:上机前检查呼吸机工
作状态,在医生指导下调节参数,在患者逐步适应后提高吸气压力。

机械通气期
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氧、血气指标,及时调整参数,警惕异
常反应的发生。

通气期间需要加强气道护理,定期翻身拍背,并给予沐舒坦雾化
吸入,稀释痰液,必要时采取吸痰干预,避免痰痂形成、痰液阻塞气道的情况发生。

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腹胀等不良反应。

④健康教育:告知
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配合治疗,部分患者由于不适
应治疗,经常取下面罩、鼻罩,因此需要耐心劝解患者,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识度,从而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⑤营养干预:治疗期间需要采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加强口腔护理,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需要采取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
改善身体的营养状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局以及满意度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进行表述,两组均数计量值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表述,两组计数值
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预后指标的差异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低于对照组(P<0.05),ICU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预后指标的差异
组别呼吸机相关
肺炎发生率
(n,%)ICU住院时间
(天)
总住院时间
(天)
观察组
(n=50)
2(4.0) 4.3±2.19.8±4.2
对照组
(n=50)
8(16.0) 6.8±3.412.6±5.6 X2/t值 5.231 5.185 5.326
P值0.0420.0410.043 2.2两组满意度的差异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的差异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率(%)
2027394.0观察组
(n=50)
对照组
18221080.0(n=50)
X2值 5.138
P值0.041
3.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ICU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炎症因子引起肺部微血管通透性升高,肺泡渗液诱发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

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机械通气是目前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通气状况的重要方法,但是在机械通气期间也可能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4]。

ICU护理风险干预主要是针对患者潜在风险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可以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促使患者尽早康复[5]。

该模式可以提高护理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身心舒适度,从而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预后结局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ICU护理风险干预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ICU护理风险干预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提高其满
意度,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季梦婷. ICU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
析[J]. 医药前沿,2021,11(8):124-125.
[2] 孟齐. 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340-341.
[3] 任悦. ICU护理风险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344-345.
[4] 刘红娥. ICU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20,33(4):145-146.
[5] 曹戴. ICU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获得性
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58-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