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一节《燃烧和灭火》基础题(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一节《燃烧和灭火》基础题(word 版)
A.酒和醋的酿造B.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
C.酒精灯安静燃烧D.食物的腐败
7.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布满灰尘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间间隙增大 D.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H2O2 分解产生了O2
8.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油
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 B.家用电器着火
时,立即用水浇灭 C.天然气泄漏时,立即
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燃放烟花爆竹时,
一定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
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酒精洒在桌面上着火,用湿布盖灭﹣﹣隔绝氧气
10.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铁生锈B.酿酒C.食物腐烂D.蜡烛燃烧
11.下列过程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①蜡烛燃烧②食物腐烂③呼吸作用④钢铁生锈⑤火药爆炸。
A.①②③④B.①⑤C.①③④D.②③④
12.野炊时,人们常将木材架空起来燃烧,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
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
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
的接触面积
13.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
做法不符合安全措施的是()
A.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附近应严禁烟火
D.发现煤气管道泄露用打火机检查泄露点
14.表示节约用水的标志的是()
A.B.C.D.
15.将木柴架空一些,可以使火燃烧更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
16.如图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燃物和氧气D.氧气(或空气)
17.如图所示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A.B.C.D.
18.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着
火点 C.隔绝空气 D.使可燃物
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9.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属于“节水标志”的是()
A.B.C.D.
二.填空题(共19 小题)
20.①可燃物要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②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和海水吸收等,海水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1.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它具有的性质。
22.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1)燃烧的条件可用图A 所示的“火三角”表示,其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的方法.
(2)图B中熄灭酒精灯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酒精(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1)(2)(3).
23.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24.下列气体混合后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氢气B.氧气、氮气C.氢气、空气D.。
25.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原理解决下列问题.
(1)厨房的油锅不慎着火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2)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可在水中加入.
(3)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26.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的温度大于70℃,请据图回答。
(1)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2)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
(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7.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1)生活用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时为硬水,生活中通常可以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古人“钻木”可“取火”,“钻木”的目的是(从燃烧条件回答)28.如图所示是我们曾经做过的重要探究性实验,请回忆回答相关问题:
(1)白磷,红磷等很多物质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具有性.但上述实验一表明,具有这种性质的物质,要燃烧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
(2)实验二中的现象是.
(3)实验三显示的是简易灭火器的基本原理,其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根据灭火的基本原理,请列举三种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不同原理进行灭火的案例:;
29.在成都市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
油的着火点较(选填“高”或
.
“低”)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多选)A.鞭炮B.瓶装饮料C.书刊杂志 D.酒
精
(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多选)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B.公交车上座椅用阻燃材料制成C.对司乘人
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30.白磷比红磷易点燃,是由于二者的的不同,硫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由于二者的不同.已知二硫化亚铁燃
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X+8SO2,则的化学式为,FeS2 中硫元
素的化合价为.
(1)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待燃烧正常以后,如图31.
所示,将坩埚半浸入水槽的水里.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要使松节油熄灭的方法还有很多,请你再写出一种.
32.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二是;燃料燃烧不充分是,不仅,而且.
33.春暖花开的季节,小华一家人到郊外踏青,并准备自制烧烤.
(1)烧烤时,小华将木炭架空,其目的是.
(2)为防止引发火灾,离开时一定要将余火完全熄灭.请写出一种灭火的方法.(3)小华想知道该地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应该选用来检验.(填写物
质名称)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你对春游的人们提出一条保护环境的具体建议..
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
(红磷的着火点240℃左右,白磷的着火点40℃左右)试小块白磷,如右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A、B、C 处发生的现象是:.
(2 )由上述实验可总结出燃烧具备的条件是:物质本身是可燃物、和.
(3)如果油锅着火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36.①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②动物的呼吸作用③木材着火④食物的腐烂⑤汽车轮胎爆炸⑥把灼热的细铁丝伸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以上各项属于燃烧的是,属于缓慢氧化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37.我们依据反应事实,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图B 所示的灭火原理是:;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的方法.
38.据新华社哈尔滨11 月28 日电,27 日上午21 时左右,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
司东风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现已发现68 具尸体,目前仍有79 人下落不明… 瓦斯爆炸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预防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有和.
2019-2019 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一节《燃烧
和灭火》基础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 小题)
1.下列属于“节约用水”标志的是()
A.B.C.D.
【解答】解:A、该图标是可循环利用标志,错误;
B、该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正确;
C、该图标是禁
止吸烟标志,错误; D、该图标是禁止放置易燃物
标志,错误;故选:B。
2.盛放下列物质的试剂瓶,标签上应标注“腐蚀品”标志的是()
A.蒸馏水B.浓硫酸C.硫酸铜溶液 D.酒精
【解答】解:A.蒸馏水没有腐蚀性,无需标注;
B.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选用“腐蚀品”标
志; C.硫酸铜溶液没有腐蚀性,无需标注; D.酒
精没有腐蚀性,无需标注。
故选:B。
3.把煤块粉碎使其充分燃烧的目的是()
A.提高煤的利用率B.减少氧气的消耗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
【解答】解: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减少煤的浪费,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故选项正确。
B.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氧气的消耗,故选项错误。
C.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C O2 的排放,故选项错误。
D.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酸雨的形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实验室常备的氢氧化钠属于危化品,你认为其包装箱上应贴的标识是()
A.B.C. D
【解答】解: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其包装箱上应贴的标识腐蚀品标志。
A、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服务员在餐厅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A.清除酒精 B.隔绝空气 C.降
低酒精灯着火点 D.使酒精的温
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是隔绝了空气,从而达到了灭火的目的。
故选:B。
6.生活中发生缓慢氧化的实例很多,下列过程中不涉及缓慢氧化的是()A.酒和醋的酿造B.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
C.酒精灯安静燃烧D.食物的腐败
【解答】解:A、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通常要发生氧化反应,该种氧化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故选项错误; B、人在长跑时容易缺氧,这时容易发生缓慢氧化。
故选项错误。
C、酒精燃烧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
故选项正确; D、食物的腐败过程中通常要发生氧化反应,该种氧化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布满灰尘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间间隙增大 D.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H2O2 分解产生了O2
【解答】解:A.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解释正确。
B.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布满灰尘是宏观物质在运动,而不是分子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H2O2 分解
产生了O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油
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 B.家用电器着火
时,立即用水浇灭 C.天然气泄漏时,立即
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燃放烟花爆竹时,
一定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解答】解:A、炒菜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家用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D、燃放烟花爆竹可能会造成一些伤害,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防止易燃爆炸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
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酒精洒在桌面上着火,用湿布盖灭﹣﹣隔绝氧气
【解答】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不合理; B、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合理;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是提供充足的氧气,合理;
D、酒精洒在桌面上着火,用湿布覆盖隔绝氧气灭火,合理。
故选:A。
10.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铁生锈B.酿酒C.食物腐烂D.蜡烛燃烧
【解答】解:A、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缓慢氧化。
B、酿酒、酿醋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
C、食物腐烂反应
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
D、蜡烛的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
烈的氧化反应。
故选:D。
11.下列过程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①蜡烛燃烧②食物腐烂③呼吸作用④钢铁生锈⑤火药爆炸。
A.①②③④B.①⑤C.①③④D.②③④
【解答】解:蜡烛燃烧属于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食物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慢慢氧化过程,属于缓慢氧化;呼吸作用是与氧气发生的慢慢氧化过程,属于缓慢氧化;钢铁生锈也是钢铁与氧气发生的慢慢氧化过程,属于缓慢氧化;火药爆炸是火药燃烧引起的爆炸属于剧烈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
故选:D。
12.野炊时,人们常将木材架空起来燃烧,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
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
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
的接触面积
【解答】解:A、野炊时,人们常将木材架空起来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增大可燃物的热值,故选项错误。
B、野炊时,人们常将木材架空起来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C、野炊时,人们常将木材架空起来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野炊时,人们常将木材架空起来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3.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措施的是()
A.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附近应严禁烟火
D.发现煤气管道泄露用打火机检查泄露点
【解答】解:A、易燃、易爆物品易在车上发生燃烧和爆炸,会危害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内,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高会使人窒息,所以正确。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附近的空气中含有大量可燃性的气体和粉尘,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故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附近应严禁烟火,所以正确。
D、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去检查液化气管道是否漏气,应用涂肥皂水的方法判断,所以错误。
故选:D。
14.表示节约用水的标志的是()
A.B.C.D.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的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
所示标志是禁止行人通行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5.将木柴架空一些,可以使火燃烧更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
【解答】解: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促进木柴的燃烧。
故选项正确;
B、主要不是为了升高木柴的温度。
故选项错误;
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
故选项错误;
D、不是为了方便加入木柴。
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6.如图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燃物和氧气D.氧气(或空气)
【解答】解: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一会儿后与氧气隔绝,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
故选:D。
17.如图所示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A.B.C.D.
【解答】解:A.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燃放鞭炮可能引起火灾,与消防安全有关; B.是禁止放置易燃物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 C.是
禁止鸣笛标志,属于交通安全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
D.是禁止烟火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
故选:C。
18.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着
火点 C.隔绝空气 D.使可燃物
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帽将其盖灭,灯帽隔绝了空气,使火焰因缺氧熄灭,所以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
故选:C。
19.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属于“节水标志”的是()
A.B.C.D.
【解答】解:A、表示可回收标志,错误;
B、表示禁止烟火图标,错误;
C、表示当
心爆炸标志,错误; D、表示节水标志,
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9 小题)
20.①可燃物要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②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和海水吸收等,海水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O2═H2CO3 。
【解答】解:①可燃物要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填: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填:H2O+CO2═H2CO3。
21.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它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解答】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除需要氧气外,还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2.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1)燃烧的条件可用图A 所示的“火三角”表示,其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空气与木柴的接触面的方法.
(2)图B中熄灭酒精灯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酒精(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 2CO2+3H2O .
(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解答】解:
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将木柴架空增大的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来促进燃烧.(2)如果想灭火只要使以上三个条件中的一个达不到即可.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依据隔绝氧气或空气来灭火.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 2CO2+3H2O
故答案为:
(1)可燃物;增大空气与木柴的接触面.
:C2H5OH+3O22CO2+3H2O.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1)可燃物(2)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温23.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度达到着火点.
【解答】解: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
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4.下列气体混合后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C
A.一氧化碳、氢气B.氧气、氮气C.氢气、空气D.一氧化碳、氧气(合理即可)。
【解答】解:A、一氧化碳、氢气均具有可燃性,没有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遇明火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B、氮气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
合遇到明火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C、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C;一氧化碳、氧气(合理即可)。
25.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原理解决下列问题.
(1)厨房的油锅不慎着火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盖上锅盖.
(2)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可在水中加入活性炭.
(3)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煮沸.【解答】解:
(1)厨房的油锅不慎着火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盖上锅盖.故填:盖上锅盖.(2)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可在水中加入活性炭.故填:活性炭.
(3)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煮沸.故
填:煮沸.
26.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的温度大于70℃,请据图回答。
(1)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参加;
(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
(1)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解答】解:
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
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在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在通入氧气后能够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参加。
故填:氧气参加。
(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填:4P+5O22P2O5。
27.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1)生活用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时为硬水,生活中通常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古人“钻木”可“取火”,“钻木”的目的是摩擦生热使温度升高至着火点(从燃烧条件回答).
(1)生活用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时角硬水,生活中通常可以【解答】解:
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2)从燃烧的条件可知,木头是可燃物,并且与氧气接触,钻木头时,木头温度升高,当木头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木头便燃烧起来.故填:摩擦生热使温度升高至着火点.
28.如图所示是我们曾经做过的重要探究性实验,请回忆回答相关问题:
(1)白磷,红磷等很多物质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具有可燃性.但上述实验一表明,具有这种性质的物质,要燃烧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2)实验二中的现象是白磷燃烧.
(3)实验三显示的是简易灭火器的基本原理,其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
(4)根据灭火的基本原理,请列举三种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不同原理进行灭火的案例: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打隔离带.
(1)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白磷,红磷等很多物质能燃烧,是因为它【解答】解:
们具有可燃性.另外要燃烧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可燃;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2)实验二中白磷是可燃物,热水的温度是80℃,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且与氧气接触,所以能够燃烧.
故答案为:白磷燃烧.
(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
故答案为:N a2CO3+2HCl═2N aCl+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