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复习任务群二 文言语句翻译 微任务 换一种角度学翻译教案不分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专)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二文言语句翻译微任务换一种角度学翻译教案不分版本
微任务换一种角度学翻译
任务情境文言语句翻译是一个综合考查文言文根底、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题型。

应对此题,需要考生不断扩大积累、强化训练。

有时,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从命题者的角度,如果能熟悉试题命制的规律,进行命题训练,亲自体验题目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从而更清楚地了解译句的选择、赋分点的设置、参考答案的拟写等,这对提升作答能力大有禆益。

再换一个角度,如果从批改者的角度,对一些现场答案批改、评分,从别人的问题答案中吸取丢分的教训,从别人的总分值答案中学习增分的智慧,这何尝不是一条有益的途径呢?
总之,多一两个观照的角度,知己知彼,眼界自然会高,思路也会更清晰。

下面就安排这两种活动,让我们换位体验吧!
我来命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按照浙江卷翻译题的命题特点命制两句翻译题。

尊经阁记
王守仁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注],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

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那么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

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于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

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

假设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节选自《古文观止》卷十二,有删改)
注人极:这里指做人的准那么。

(1)
译文:
评分标准:
(2)
译文:
评分标准:
答案(例如)(1)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

译文:然而,社会上的一些读书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内心去探求六经的实质,却只在一些注疏上去考证求索,在文句词义的细枝末节上纠缠,浅薄而固执地认为这就是六经了。

评分标准:“影响〞“末〞“硁硁〞;“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应为“不知于吾心求六经之实〞,“牵制于文义之末〞应为“于文义之末牵制〞状语后置;句意通顺。

(2)假设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
译文:像这样一些人,是连上面所说的账簿都一起割裂毁弃掉了,难道还会晓得怎样才是尊崇六经吗?
评分标准:“记籍〞,判断句、反问句。

参考译文
大抵古代圣人坚持做人的准那么,担忧后代人,因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贵人家的父亲或祖父,担忧他们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困而无法自谋生活,因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得以享用,以防止贫困的祸害。

所以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那么具备在我们内心,正如产业库藏的财富,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资,都存在家里。

那账本,不过记下它们的名称品类数目罢了。

然而,社会上的一些读书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内心去探求六经的实质,却只在一些注疏上去考证求索,在文句词义的细枝末节上纠缠,浅薄而固执地认为这就是六经了;这正像富贵人家的子孙,不致力于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轻狂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这有什么两样?
唉!六经之学,它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重视功利,崇奉谬论,这叫做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见解,以掩蔽天下的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纵的论调,逞狡辩以取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还自命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残害经书。

像这样一些人,是连上面所说的账簿都一起割裂毁弃掉了,难道还会晓得怎样才是尊崇六经吗?
2.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按照浙江卷翻译题的命题特点命制两句翻译题。

《湖南文征》序
曾国藩
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

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
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

《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

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持此衡彼,画然假设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所谓法者。

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

假设其不
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情。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

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

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

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

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

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
(节选自《曾国藩诗文集》,有删改) (1)
译文:
评分标准:
(2)
译文:
评分标准:
答案(例如)(1)持此衡彼,画然假设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所谓法者。

译文:拿着这个衡量那个,画就像金玉和花卉草木一样是不同类的事物,这没有所谓的标准。

评分标准:“衡〞“乌〞,判断句,句意通顺。

(2)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

译文:等到了来世,周子又在这个地方出现,创作了《太极图说》《通书》,被后世谈论义理的人效仿。

评分标准:“逮〞“祖〞,被动句,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湘潭的罗研生,把他所编写的《湖南文征》一百九十卷给我看,嘱咐我为它写序。

我知识浅薄,年纪也大了,哪里能够来谈论文章的事?
我私下听说古代的文章,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的。

《易》《书》《诗》《仪礼》《春秋》这些经书,它们的体例形式语言,竟没有一个字相沿袭。

即使周朝先秦的诸子散文,也各自有自己的体例。

拿着这个衡量那个,画就像金玉和花卉草木一样是不同类的事物,这没有所谓的标准。

后来的人本来不会写文章,勉强获取古人所写的文章来临摹模仿它,于是有相合的地方也有背离的地方,于是用标准和无标准命名它们。

假假设人们不等待临摹模仿,那么人们心中各自具有自然形成的文章,这大概有两种情况:说理,抒情。

湖南这个地方,北边靠着大江,南边迫近五岭,西边连接着黔蜀,大批的树苗被革除,大概也因为山国是荒芜僻静的地方吧。

然而周朝的末年,屈原从这儿出现,《离骚》等多篇文章被后代抒发情感的人效仿。

等到了来世,周子又在这个地方出现,创作了《太极图说》《通书》,被后世谈论义理的人效仿。

两个贤能的人,都没有继承前人的传统,创立了成就高的好文章。

往上,和《诗经》《周易》是相同的风格,往下百代的人才都不能超出他们的范围。

何况是湖南沾染了流传下来的风气的年轻人呢?
我来批改
1.阅读下面的文段,给考生的现场答案打分,并说明理由。

刘悛,字士操,彭城安上里人也。

父勔于大桁战死,悛时疾病,扶伏路次,号哭求勔尸。

永明八年,悛启世祖曰:“南广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顷地,有烧炉四所,高一丈,广一丈五尺。

邓通,南安人,汉文帝赐严道县铜山铸钱,今蒙山乃故秦之严道地,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铸。

近唤蒙山獠出,云‘甚可经略’。

此议假设立,润利无极。

〞上从之,遗使入蜀铸钱,得千余万。

(节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1)父勔于大桁战死,悛时疾病,扶伏路次,号哭求勔尸。

(5分)
现场答案①父亲参与大桁之战而战死,刘悛那时身患疾病,有人搀扶着走过来,大哭着请求父亲刘勔的尸体。

评分:2分
给分理由:译出了“时〞“疾病〞两个得分点,“路次〞漏译,“求〞译得极不准确,“大哭〞的主语不明,扣掉“大意〞分。

现场答案②他的父亲刘勔在大桁这个地方战死了,那时刘悛身患疾病,被人扶着,嚎啕大哭请求将刘勔的尸体给他。

评分:4分
给分理由:“时〞“疾病〞“扶〞“求〞四个得分点译出,“路次〞漏译。

现场答案③刘悛的父亲刘勔在大桁死于战争,刘悛那时候生病了,让人扶着到路边伏下身体,嚎啕大哭寻找刘勔的尸身。

评分:5分
给分理由:“时〞“疾病〞“路次〞“扶〞“求〞五个得分点均译出来了。

参考答案得分点:时,当时,那时候;疾病,身患疾病;次,路边;扶,被扶着(被动);求,寻求、寻找。

译文:他父亲刘勔在大桁战死,刘悛当时也身患疾病,被人扶到路边,大声痛哭着寻求刘勔的尸身。

(2)今蒙山乃故秦之严道地,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铸。

(5分)
现场答案①现在的蒙山是原来秦国严道县的地方,而且蒙山距离南安二百里,在这里挖到的铜钱肯定是邓通所铸造的。

评分:3分
给分理由:译出了“故〞“且〞“去〞三个得分点,“案〞未译出,“所铸〞译错了。

现场答案②现在的蒙山是秦朝防守森严的地方,并且蒙山距离南安二百里,案书这是必须通往做钱的地方。

评分:2分
给分理由:译出了“且〞“去〞两个得分点,“故〞“案〞“所铸〞均未译出。

“通〞人名误译为动词义。

“严道〞本是地名,硬译成两个词。

现场答案③如今的蒙山是旧时秦朝严道县所在地,而且蒙山距离南安二百里,据此蒙山一定是邓通铸钱的地方。

评分:5分
给分理由:“故〞“且〞“去〞“案〞“所铸〞均译得正确。

参考答案得分点:故,以前、旧的、之前、原来;且,况且、而且;去,距离;案,通“按〞,依据;所铸,铸钱的地方;大意对。

译文:现在的蒙山是先前秦的严道属地,而且蒙山距离南安二百里,依据这些看来必定是邓通当年铸钱的地方。

参考译文
刘悛,字士操,彭城安上里人。

他父亲刘勔在大桁战死,刘悛当时也身患疾病,被人扶到路边,大声痛哭着寻求刘勔的尸身。

永明(武帝)八年,刘悛启奏世祖说:“南广郡内的蒙山下有个城叫蒙城,约二顷地,有四所烧炉,高一丈,宽一丈五尺。

邓通,是南安人,汉文帝曾赏赐严道县铜山让他铸钱,现在的蒙山是先前秦的严道属地,而且蒙山距离南安二百里,依据这些看来必定是邓通当年铸钱的地方。

就近询问蒙山土居少数民族人,据说‘很值得经营’。

此项建议假设能施行,利润非常之大。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派遣使臣进入蜀地去铸钱,铸了一千余万钱。

2.阅读下面的文段,给考生的现场答案打分,并说明理由。

论子胥种蠡①
[宋]苏轼
呜呼!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蠡之全者,而缺乏于此,吾以是累叹而深悲焉。

子胥、种、蠡皆人杰,而扬雄,曲士也,欲以区区之学疵瑕此三人者:以三谏不去、鞭尸籍馆为子胥之罪,以不强谏句践②而栖之会稽为种、蠡之过。

雄闻古有三谏当去之说,即欲以律天下士,岂不陋哉!三谏而去,为人臣交浅者言也,如宫之奇、泄冶③乃可耳,至如子胥,吴之宗臣,与国存亡者也,去将安往哉?百谏不听,继之以死可也。

孔子去鲁,未尝一谏,又安用三?父不受诛④,子复雠,礼也。

生那么斩首,死那么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

是以昔之君子皆哀而恕之,雄独非人子乎?至于籍馆,阖闾与群臣之罪,非子胥意也。

勾践困于会稽,乃能用二子,假设先战而强谏以死之,那么雄又当以子胥之罪罪之矣。

此皆儿童之见,无足论者,不忍三子之见诬,故为之言。

(节选自《东坡志林论古》,有删改)
注①种蠡:越国大夫文种、范蠡。

②句践:越国国君勾践。

公元前494年,勾践射伤吴王阖闾,阖闾重伤死后,夫差即位。

勾践听闻夫差日夜练兵,欲报父仇,便不听范蠡的劝阻,想先发制人,范蠡便不再劝谏。

之后勾践遭遇兵败,退守会稽。

③泄冶:春秋时期陈国大夫。

④不受诛:罪不当诛。

(1)是以昔之君子皆哀而恕之,雄独非人子乎?(3分)
现场答案①所以过去的君子全都对他哀叹而且宽恕,只有扬雄不是别人的儿子吗?
评分:0分
给分理由:“哀〞“恕〞“独〞三个得分点均未译出。

现场答案②因此先前的君子们都对他表示同情而且饶恕,扬雄难道不是别人的儿子吗?
评分:2分
给分理由:译出了“哀〞“独〞两个得分点,“恕〞未能结合语境准确译出。

参考答案得分点:哀,同情;恕,理解(结合前面对伍子胥的表达文字可以看出无“宽恕〞之意);独,难道,表反问。

译文:因此先前的君子都(哀叹)同情他而用自己的心去推想(理解)他,扬雄难道不是别人的儿子吗?
(2)勾践困于会稽,乃能用二子,假设先战而强谏以死之,那么雄又当以子胥之罪罪之矣。

(5分)
现场答案①勾践被困在会稽山上,却能任用这两个人,如果事先强行劝谏而为他而死,那么扬雄又该用伍子胥的罪名归罪他了。

评分:3分
给分理由:译出了“困〞“罪〞“罪〞三个得分点,漏译了“战〞,两个“之〞的指代义均译错了。

现场答案②勾践被困在会稽,才能任用这两个人,如果先行作战就竭力劝谏并为此事而死,那么扬雄又当拿伍子胥的罪名去归罪他俩。

译分:4分
给分理由:译出了“困〞“乃〞“死〞“罪〞“罪〞几个得分点,“先战〞语意错了。

参考答案得分点:困,被围困;先战,作战之前;强谏,竭力劝谏;死,为……而死;前一个“罪〞,名词,过错;后一个“罪〞,动词,怪罪。

译文:勾践(兵败)被围困在会稽,才能重用文种、范蠡两人,如果(两人)在(勾践)作战之前就竭力劝谏勾践并为这事而死,那么扬雄又会拿伍子胥的过错去怪罪他们。

参考译文
哎呀!自春秋以来,在处理仕进和隐退的问题方面,没有像范蠡这样周全的人,但(他)在这方面有所缺陷,我因此屡次叹息而深切悲哀。

子胥、文种、范蠡都是杰出的人,而扬雄,只不过是一个乡曲鄙陋之人,想要用区区学识挑三个人的毛病:把三次进谏不听而不离开,鞭楚王尸、抄楚王家作为子胥的罪过,把没有竭力劝谏勾践而使他栖身会稽作为文种、范蠡的罪过。

扬雄听闻古人有三次进谏不听当离开的说法,就想要用这个准那么去要求天下士人,难道不是很鄙陋吗?三次进谏不听而离开,是对与君王交情浅薄的人臣而言的,就像宫之奇、泄冶这样的就可以做,至于像伍子胥,他是吴国的宗臣,是与国家兴亡休戚相关的人,离开
了吴国能去哪里?即便是上百次进谏不听,继而死在这事上也是可以的。

孔子离开鲁国,不曾有一次进谏,又哪里用得着三次?父亲罪不当诛而被诛杀,儿子复仇,是符合礼的。

(仇人)活着就要斩首,死了也要鞭尸,发泄他内心深沉的悲哀,没有挑选的余地。

因此先前的君子都哀叹(同情)他而用自己的心去推想(理解)他,扬雄难道不是别人的儿子吗?至于抄家,这是阖闾与群臣的罪过,不是伍子胥的本意。

勾践(兵败)被围困在会稽,才能重用文种、范蠡两人,如果(两人)在(勾践)作战之前就竭力劝谏勾践并为这事而死,那么扬雄又会拿伍子胥的过错去怪罪他们。

这都是儿童的见解,不值得与他讨论,我只是不忍心这三人被污蔑,所以写这些话。

考场翻译容易丢分的地方
1.对关键词语的解释不准确,容易用近义义项代替准确义项。

2.当补而不补,造成表意不明。

3.硬译专有名词。

4.关键代词的指代义译得不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