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钢企润滑管理和油品循环再利用的新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钢企润滑管理和油品循环再利用的新思考
张朝磊;孙建林
【摘要】阐述对当前新常态下钢企润滑管理和油品循环再利用的新思考.面对钢企润滑的新变化和新问题,提出加强润滑管理,应用润滑剂延寿技术,通过研发并推广应用油品循环再利用创新技术等措施实现油品循环再利用,是中国钢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可持续绿色发展的有效对策.
【期刊名称】《润滑与密封》
【年(卷),期】2016(041)006
【总页数】4页(P113-115,128)
【关键词】钢铁企业;降本增效;润滑管理;油品循环再利用技术
【作者】张朝磊;孙建林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17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告别过去30多年的高增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伴随经济新常态,中国钢铁工业正面临“三低一高”的新常态:低增长、低价格、低效益、高压力。

其中高压力着重表现为环保和资金方面,而环保治理保持高压力作用突出显现[1]。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开始实施,加大了对违法排放的处罚力度,钢铁企业须全面执行2012年环保部发布的8项与钢铁工业相关的污染物排
放系列标准。

目前,我国每年粗钢产量约8亿t,油品消耗量约20万t,采购费用约25亿元。

钢铁行业的润滑油品消耗量作为核算指标已经纳入企业生产成本中。

如何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废物循环再利用,是钢铁企业降本增效,摆脱当前困境进入可持续绿色发展通道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之一。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对当前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润滑管理和油品循环再利用进行了新的思考。

钢铁生产是用油大户,油品是设备高效运转的保障,设备的高效运转又是生产的基础。

润滑在机械传动和设备保养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润滑能影响到设备性能、精密性和寿命。

对企业的在用设备,按技术规范的要求,正确选用各类润滑材料,并按规定的润滑时间、部位、数量进行润滑,以降低摩擦、减少磨损,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能耗、防止污染,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因此,搞好设备的润滑工作是企业设备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钢铁企业设备润滑具有以下特点:润滑油脂种类多;摩擦副接触表面压力高、速度快;承受高温、高粉尘、高水淋,润滑条件恶劣;设备润滑影响大(高速、自动化、高精度生产的影响)。

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每年要消耗数千吨润滑油,直接价值上
亿元。

钢铁企业各种机械设备众多,用油复杂,不可能只有一种万用润滑油就能满足所有设备润滑,而是根据设备的性能条件采用多种的润滑油以满足其润滑要求。

前期调研表明,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的润滑分为设备润滑和工艺润滑,其中齿轮油、轴承油、液压油各占20%,工艺油占33%,其余油品占7%。

随着钢铁生产向短
流程、灵活化、高效率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工艺润滑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应用和发展[2]。

润滑增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从更深层次而言是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在油品循环再利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资料表明,近些年欧美等国家每年的油品循环量占使用量的21%~35%,而我国仅占4%~13%,
并且目前废油再生所采用的工艺效率低、能耗高或不能满足环保要求。

例如,前期调研表明,建龙集团润滑油脂消耗占总油品消耗的43%以上,润滑油脂的损耗率
在20%~40%之间,且基本没有进行循环再利用。

大量的废油品不仅存在污染环
境隐患,也影响企业降本增效。

因此,我国在油品循环再生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钢铁企业在重视润滑管理后无一不产生巨大的效益[3-7]。

包钢力推全优润滑管理,油品检测中心、油品精益管理等润滑管理系统正日益彰显着它的功效,直接收益超3千万元[3]。

本钢采取一系列润滑管理的有效举措,如新润滑油脂选型优化,油
品检测保证润滑质量、延长换油周期、节约油品消耗,预知润滑磨损故障以指导设备维修从而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等,产生了可观的润滑效益[4]。

首钢京唐公司自2009年开始推行“全优润滑管理”,通过合理选油,推行油品国产化工作;在用油品运行状态监测体系实行常规理化检验、清洁度检验与频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油品更换方式由“按期换油”转变为“按质换油”;在用油品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科学高效的润滑管理体系,从而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生产的高质高效,产生了可观的润滑效益[5]。

随着具有多功能化、低毒、绿色、水基化、纳米化等特点的新型润滑剂的逐渐广泛、深入应用,以及润滑剂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传统润滑剂的消耗大大降低。

这从源头上减少了废油,从而产生可观的润滑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油品循环再利用迎来了机遇,有了较大的发展。

例如,宝钢始终非常重视废油的处理和再生创新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收益[8-9]。

太钢
是由山西省环保厅核发的“山西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之一,采用废油净化技术,通过沉降、过滤、真空净化等工艺处理废旧矿物油脂,实现了废旧油脂再生回用,同时与山西省内外多家单位签订了废油循环处理协议,循环处理社会周边废旧油脂,实现年处理再生废旧油脂2 000t[10]。

国内某大型特钢企业引进废
旧油净化技术,通过线外油液再生利用和在线油液净化使用,对现有油品进行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在管理环节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过程使用管理规定,在各单位严格执行的环境下,实现旧油品的充分再利用。

如表1所示,该企业2015年实现同比吨钢油品用量从0.68kg下降到0.54kg,降幅达20.6%。

可见,油品循环
再利用确实为钢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钢铁企业润滑油品在线净化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是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更是一次向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废油品对环境污染的宣战。

如图1所示,钢铁企业的润滑油品未变质时,可通过延寿技术、应用新型润滑剂、油品运行状态在线监控,实现降低油品总消耗,从而减少费油生成量。

对于已变质油品,直接排放是违法的,交由环保机构回收处理费用又太高,而采用自有或租赁设备技术进行初处理,既可以降低污染,又大大降低整体费用。

针对当前我国钢铁企业油品循环再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以下三点对策。

3.1 研发并推广应用油品循环再利用创新技术
目前,一方面国内对废润滑油的处理仍然以Meinken开发的硫酸精制工艺,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发展的工艺为主,其明显的不足是产生比较严重的二次污染[11-12]。

另一方面,钢铁企业润滑剂正加快由传统的高黏度润滑油脂向新型的低黏度
润滑油、水机润滑液(工艺用)、纳米粒子润滑液等转变[2],这大大增加了油品循环再利用难度,导致传统的技术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钢铁企业油品循环再利用的需求。

近年来,受益于新材料等科技的爆发式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分子蒸馏、溶剂精制、膜技术处理等废润滑油再生新工艺[12]。

并且,出现了移动式废油品回收处理解决方案,提高了处理的灵活性,降低了处理成本,解决了小批量处理问题。

废乳化液处理案例如图2所示。

但是,油品循环再利用仍存在技术成熟度不足,成本过高
等问题。

因此,需要油品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钢铁企业深入广泛开展“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并推广应用油品循环再利用创新技术。

3.2 建立油品循环再利用行业规范和市场准入制度
废润滑油既是资源,更是危险废弃物,不能完全推向市场。

从事废油循环再利用的企业,实际上是带有公益性质的。

虽然国内个别大型国有企业建有自己的废油循环处理厂,但是大部分废油仍然流向了小型私营废油处理企业。

这类企业通常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都很落后,并且废油来源不稳定,对废润滑油的循环利用率很低,导致大量再生资源浪费,生态环境亦受到破坏。

因此,需要建立油品循环再利用行业规范和市场准入制度,从而引导钢铁企业油品循环再利用健康、有序发展。

3.3 加大对废油品循环再利用的资金支持力度
近年来,钢铁企业面临资金高压力,经营困难,环保成本无法传递到用户,企业再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废旧油品循环再利用技术十分困难,甚至可能发生履行社会责任的环保守法企业由于加大环保投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而陷入危机,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因此,需要由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制定针对性的相关产业和财务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钢铁企业的废旧油品循环再利用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对钢铁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成本补贴和绩效奖励。

在环保与发展兼得的愿景下,环保会成为中国新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柱。

把握新常态、抓住新机遇,中国钢铁企业正在用实践证明,通过加强润滑管理,应用润滑剂延寿技术,积极开展油品循环再利用,能够创造巨大的环保与经济效益,实现降本增效和可持续绿色发展。

【1】李新创.强化环保执法推进钢铁业绿色发展[N].中国冶金报,2015-06-23(1). 【2】孙建林.轧制工艺润滑技术的挑战与创新[N].中国冶金报,20115-03-31(B2). 【3】于长治,王威.包钢力推全优润滑管理直接收益超三千万[N].世界金属导报,2013-04-09(B16).
【4】陈雪芹,梁玲,胡雪峰.润滑管理:设备提质增效的必修课[J].中国设备工
程,2015(1):6-11.
【5】高志平,刘雨.钢铁企业全优润滑管理的初步探索[J].润滑与密
封,2015,40(3):119-124.
GAOZPLIUY.Preliminaryexplorationoftotalexcellentlubricationmanagementi nsteelenterprise[J].LubricationEngineering,2015,40(3):119-124.
【6】
KEVINJ.Marthaler.Anatomyofcirculatingoilsystemsforlubrication[C]//AISTTe ch2015,Cleveland,Oh.,USA,4-7,May,2015.
【7】
GUVENA.Oilconditionmonitoring[C]//AISTTech2015,Cleveland,Oh.,USA,4-7,May,2015.
【8】李厚江.宝钢废油的处理和再生[J].上海金属,1991,13(5):54-57.
LIHJ.TreatmentandrecyclingofwasteoilinBaoSteel[J].ShanghaiMetals,1991,1 3(5):54-57.
【9】施杰,吴海东,肖丙雁.钢铁企业废油的循环再利用[J].上海节能,2012(11):119-124.
SHIJ,WUHD,XIAOBY.Ironandsteelenterprisewasteoilrecycling[J].ShanghaiEn ergyConservation,2012,(11):119-124.
【10】程志民,安霞.钢铁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与绿色发展[J].环境工
程,2013,31(4):102-104.
CHENGZM,ANX.Greendevelopmentandresourcecomprehensiveutilizationin ironandsteelenterprises[J].EnvironmentalEngineering,2013,31(4):102-104. 【11】钱程.我国废旧润滑油循环利用现状分析[J].宁波节能,2013(4):32-35. 【12】熊道陵,杨金鑫,张团结,等.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
展,2014,33(10):2778-2784.
XIONGDL,YANGJX,ZHANGTj,etal.Researchprogressesinwasteoilregeneratio n[J].ChemicalIndustryandEngineeringProgress,2014,33(10):2778-27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