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题一 成长足迹 阅读与写作指导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我成长中的一件事 ①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们都很看重我,同学
们也很佩服我,我不禁有些飘飘然,滋长了骄傲情绪。上学期 发生了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②放假之前的一次班会,班里要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我曾 连续两年都被评上,今年一定是我的,我心里美滋滋地盘算 着。可是提名的时候,一连提了五六个人,还没有听到我的名 字,我不禁有些发慌了。这时,忽然听见夏萍说:“老师,我 选苏怡。”我兴奋极了,心想:夏萍不愧是我的好朋友,够意 思!出乎意料的是,经过举手表决,我的票不如夏萍的多,我 落选了!我的泪水顿时充满眼眶,是委屈,是悔恨,还是两者 都有。我仿佛听见同学们在讥笑我;邻居们在议论我;爸爸妈 妈在责备我。

把把绿色的小伞,尽情地享受着雨水的滋润,它们就像守卫祖 ⁠
国的战士一般刚强,任凭风吹雨打一步也不移动。 ⁠
3 金色的蒲公英
用时: 分钟 得分: 分/12分 星级: 阅读素养:成长
我是在一个小镇上念的小学。从学校到家,只需走十分 钟,每天我都回家吃饭。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上气不 接下气地跑回家。妈妈总是微笑着站在门口等我,那眼神好像 在说,我是她心里唯一的宝贝。
1. 练基础 对于短文中“我”的心情变化,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D ) A. 伤心—紧张—自豪—开心 B. 紧张—自豪—开心—伤心 C. 自豪—伤心—开心—紧张 D. 伤心—自豪—紧张—开心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拨】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可知,老师让“我”扮演剧中的 公主时,“我”是高兴的;老师让“我”从公主的角色换为叙 述者后,“我”是伤心的。结合第七自然段中“在妈妈的鼓励 下,我开始为自己的角色而感到自豪”可知,在妈妈的鼓励 下,“我”开始为自己的角色感到自豪;结合第八自然段中 “演出的那天晚上,我有点儿紧张”“演出结束后,我把那株 蒲公英带回家……我开心地笑了”可知,上台表演前,“我” 是紧张的;演出成功后,“我”很开心。故选D。
童年的荷塘啊,你染绿了我的记忆,你丰饶了我的回忆, 你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一道风景!
1. 练基础 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4分))另外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新办法。
( 别出心裁 )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 【点拨】完成本题首先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读题,对题 中词语的释义有一个整体感受。第一个释义指急迫得不能再等 待,第二个释义指想法独创一格,与众不同。然后再读文章, 可在文章第一自然段的第三句话与文章第四自然段的第四句话 中找到答案。
随着天气一天天变热,荷塘很快就铺满了如丝绸般柔美的 碧绿的荷叶。大多荷叶都是高高地挺出水面,这些挺出水面的 荷叶都很大,就如一柄柄被风刮翻的绿色雨伞一样。 荷叶上大滴的露珠,像绚烂的夜明珠一般发出炫目的光。

【考点】本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
【点拨】所谓比喻的修辞手法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 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据此可以在第二自然段中发现两个 比喻句,只要画出其中一个即可。注意:仿写句子不要出现错 别字。 得分点:找出比喻句1分,仿写句子1分,共2分。
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我想把这些蒲公英都拔掉。” 她说着,顺手拔了一棵,“以后我们的园子里只养玫瑰 花。”“可我却喜欢蒲公英。”我说,“所有的花都美丽—— 蒲公英也是一样的,你看它金灿灿的,多好看哪!”
妈妈严肃地望着我:“是的,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带给我 们快乐,是吗?”我点点头。“人也是一样。”她意味深长地 接着说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公主。你不再扮演公主,这也 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2. 练基础 短文是按( A )顺序写的。(2分)
A. 时间
B. 地点转换
C. 事情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点拨】通过短文中的“春末”“随着天气一天天变热”
等词语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叙述的。所
以A项正确。
3. 提能力 用“ ”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写 一句。(2分)
妈妈的良苦用心。
【考点】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 【点拨】“漫不经心”比喻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阅读 文章第四自然段中“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我想把这些蒲 公英都拔掉。’她说着,顺手拔了一棵”可知,“漫不经心” 在此处形容妈妈随随便便弯下腰的动作。通读全文内容可知, 妈妈并不是要拔掉蒲公英,而是假装拔掉蒲公英以此来讲明道 理,故题干说法有误。
4. 提能力 短文写了孩子们在荷塘的哪几件事? (2分) (1)“我”和伙伴们去荷塘挖藕吃;(2)“我”和伙伴们摘

荷叶做荷叶帽。 ⁠
【考点】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 【点拨】短文的第一自然段讲述了“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荷 塘里挖藕吃。第四自然段讲述了“我”和小伙伴们摘荷叶,做 荷叶帽。
5. 培素养 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和怀念。
那时候,我们班编排了一出戏剧,老师选我扮演剧中的公 主,我高兴极了。每天午饭后,妈妈不.厌.其.烦.地陪我练习。几 周过去了,尽管我在家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可一登台什么都 忘了。最后老师不得不对我说,剧中还安排了一个叙述者,让 我换演那个角色。虽然她的口气很委婉,但我还是觉得受了 伤。
那天中午,我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妈妈,但她好像看出我 有心事。往常吃完饭她总张罗着练台词,可那天却让我一起去 院里散步。那是一个温暖的春日,老榆树下,蒲公英在草丛里 绽出了金色的花,宛如画家随手在一幅风景画上点了几颗金星 儿……
2. 提能力 用“ ”画出一处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我兴奋极了,心想:夏萍不愧是我的好朋友,够意思!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的辨别。要求找出描写心理活 动的句子,由提示词“心想”“想到这里”可知,“我兴奋极 了,心想:夏萍不愧是我的好朋友,够意思!”和“我心胸多 么狭窄,只顾想自己怎样,不能正确地对待荣誉。而夏萍心胸 宽阔、品德高尚,能当面指出我的缺点,这才是优秀的少先队 员。”这两句话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点拨】最后一个自然段在短文中有直抒胸臆、表明中心的作 用,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无忧的美好生活的深深怀念之情。
6. 以读促写 童年的荷塘染绿了记忆,丰饶了回忆,是作者 心中最美的一道风景。请写出你心中的美景,与大家分享 吧!(3分) 公园里,一棵棵小树碧绿碧绿的,雨一下,它们的形状便像一
1. 练基础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以身作则: 文中指在各方面以自己的行为为同学们做出

表率。

名列前茅: 文中指“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位居前列。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以身作则”出现在第③段 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苏怡没有在自觉遵守纪律方面为同学做 出榜样。“名列前茅”出现在第①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我”的学习成绩很好,老师们都很看重“我”。由此可得出 答案。
2 童年的荷塘
用时: 分钟
得分: 星级:
分/15分
阅读素养:童年记忆
春末暖暖的阳光中,我们来到塘边,围着水塘寻找刚刚冒 出的荷叶,然后去挖藕,最终总是有眼尖的孩子会发现一个。 于是就相随着下到水中,互相帮衬着去挖,一直到所有孩子的 手臂都不够长时,如果还是摸不到藕,才会有些不甘心地放 弃,但大多时候是能挖到藕的。于是几个孩子一起瓜分战果, 每人分到一小截细细的藕,便迫不及待地塞入口中。于是重重 的涩味弥漫整个口腔,甚至会让舌头变得有些麻木,但没一个 孩子会吐出来。我们总会比赛谁先吃完它,好像这样才是品出 了荷塘的味道。
2. 练基础 下面对文中字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C )▲ A. “不厌其烦”一词写出了妈妈耐心陪我练习的场景,满满都
是爱。 B. 画“ ”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阳光下蒲
公英开放的美好画面。 C. 由“漫不经心”一词可以看出妈妈不喜欢蒲公英,想要把它
拔掉。 D. “我”把蒲公英当作“最好的礼物”,是因为“我”读懂了
③“大家还有意见吗?”老师微笑着问。“老师,我有意 见。”突然有人站起来说,又是夏萍。她不等老师说话,便滔 滔不绝地讲下去:“苏怡虽然在自觉遵守纪律方面不够以身作 则,而且有骄傲情绪,但这些我们可以帮助她改正。除此之 外,她敢于批评班里的不良现象,有工作能力。特别是她学习 努力,成绩一直很优秀。她符合优秀少先队员的条件。”
演出的那天晚上,我有点儿紧张。演出前几分钟,老师走 过来说:“你妈妈让我把这个交给你。”她递给我一株蒲公 英。看到它,我便知道妈妈就在台下,我立刻振作起来。演出 博得了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我把那株蒲公英带回家,妈妈 轻轻地把花瓣夹在我的书页里。我开心地笑了。
多少年了,我常常回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回想起与 妈妈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我一直珍藏着那朵蒲公英——那是 妈妈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随着天气一天天变热,荷塘很快就铺满了如丝绸般柔美的 碧绿的荷叶。大多荷叶都是高高地挺出水面,这些挺出水面的 荷叶都很大,就如一柄柄被风刮翻的绿色雨伞一样。
这时蝉声已是异常响亮了。
我们踩着蝉声去荷塘,就是为了摘荷叶,看荷花。当然荷 叶对我们来说最好的用处是做荷叶帽。随手采下一片不是太大 的荷叶,往头上一扣,就成了一顶名副其实的荷叶帽了。有些 爱打扮的小伙伴更是别出心裁,他们往往再找一个更小些的荷 叶,揪下不是很宽的圆圆的一圈,往帽子上一摆,就让荷叶帽 又加了一个荷叶边了。我们顶着荷叶,在塘边戏耍,那稚嫩的 笑声,总是会惊动藏在塘边草丛中的青蛙,时常会听到一两声 青蛙跳水的扑通声。
3. 提能力 以下是同学们对第三至六自然段内容的概括,表述最 准确的一项是(2分)( A ) A. 妈妈和“我”散步时,巧妙地借养花的事给“我”讲明了一
3. 培素养 写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在评选优秀少先队员的班会上,由于“我”平时不够以身作

则,而且十分骄傲,最终“我”落选了,而谦虚的夏萍却被评 ⁠
选上了。“我”认识到: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进步的开始。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可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的顺序进行概括。本文讲述了“我”由于学习好,同学 们也都佩服“我”,因此“我”产生了骄傲情绪,但是在一次 评选活动中,“我”却落选了,好朋友夏萍的一番话让“我” 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不足的故事。
阅读目标 学会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1. 在阅读文章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
来解决。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 思往往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进行比较然后选择最合 适的意思。所以,勤查字典、词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 语,或许只能意会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文中去 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如《童年的荷塘》一文中,要理解“别 出心裁”一词的意思,我们首先要找到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位 置,然后联系句子来理解,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是:“有些爱 打扮的小伙伴更是别出心裁,他们往往再找一个更小些的荷 叶,揪下不是很宽的圆圆的一圈,往帽子上一摆,就让荷叶帽 又加了一个荷叶边了。”这段文字本身就包含了“别出心裁” 的意思,即“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发现妈妈已猜到我的痛苦,我忍不住哭泣了起来,边哭边 告诉她事情的经过。她听完,慈爱地望着我,笑了笑。“你演 叙述者很合适。”她说,“你小时候不是总爱大声讲故事给我 听吗?叙述者的角色跟公主的角色同样重要哇!”
从那以后,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开始为自己的角色而感 到自豪。午饭时间,我们一起读台词,还商量上台该穿什么 服装。
④班里安静极了,很久才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最后表 决,三十只手齐刷刷地举起来,同意夏萍的意见。
⑤我不由得又落泪了,这是高兴的泪,也是惭愧的泪。我 心胸多么狭窄,只顾想自己怎样,不能正确地对待荣誉。而夏 萍心胸宽阔、品德高尚,能当面指出我的缺点,这才是优秀的 少先队员。想到这里,我猛然站起来说:“我不够格,真 的!”我又加重了语气:“到现在我才感到我不如夏萍!”老 师听完笑了,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这次评选中确实长大了。 要记住,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进步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