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业碳汇问题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林业碳汇问题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持续增加,导致地球气候不断变暖,而全球气候变化又反过来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黑龙江省林业碳汇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林业碳汇;价值;构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持续增加,导致地球气候不断变暖,而全球气候变化又反过来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大气中CO2的浓度,而森林所固有的吸收和固定CO2的功能即林业碳汇功能,能够有效地减少大气中的CO2浓度,起到减缓气候变暖的作用。
因此,关于林业碳汇的研究随着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气候问题的日益关注而不断发展。
1.林业碳汇的涵义
林业碳汇是指森林植物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它在减少大气CO2浓度上升问题上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有两类: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二是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汇,也就是增加碳汇。
森林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并列为地球三大碳库,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储存了约占陆地生物圈地上碳储量的80%和地下碳储量的40%,成熟森林的土壤有机碳持续增加,具有很大的碳汇功能。
因此,林业碳汇对于调控全球碳循环的动态和影响气候变化作用非常重要。
2.林业碳汇的价值
2.1经济价值
2006年6月,“中国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作为全世界唯一的一个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被批准,该项目从2006年开始在广西苍梧、环江县营造人工林4000公顷,在未来15年内由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购买该项目产生的60万吨二氧化碳量。
此外,在国际上,还存在着不受《议定书》规则限制的“非京都市场”(志愿市场)。
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
这些市场的产生与形成,显示出了林业碳汇在政府政策的影响下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2.2环境价值与社会价值
林业碳汇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在这一固碳过程中,林业碳汇降低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延缓了气候变暖,间接减小了由气候变暖带来的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等不良影响。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此次大会讨论并形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在第六条中再次强调了减少滥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碳排放的重要性,林业碳汇所具有的减缓气候变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与社会价值更加明显。
3.发展林业碳汇的必要性
3.1引进林业建设额外资金
当前,黑龙江省林业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较为单一的政府财政拨款。
近年来财政对林业建设的拨付金额和力度有了大幅度增加,但是面对新时期林业大发
展快发展的要求,林业建设任务更为艰巨,工作更为繁重,形势更为复杂。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作为林业强省,目前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有五项与林业碳汇相关。
在现有林业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投入到黑龙江省林业建设中,将是一种有益补充,可以拓宽林业建设资金的供给渠道,促进黑龙江省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3.2引进新的造林技术
黑龙江省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即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速生丰产林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处速生丰产林工程,其中有五项属于生态建设工程,森林保护和植被恢复是这几大工程的主要内容,都与林业碳汇项目息息相关。
目前黑龙江省可供造林的土地多为半干旱和石质山区,造林难度大,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撑,必须大力引进先进造林技术。
同时,我国人工林平均蓄积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不合理的营林、造林、采伐和更新作业,人工林存在严重的地力退化现象。
因此更要引进发达国家地区先进的造林理论和管理技术,来提高人工林生产力和固碳能力。
4.发展林业碳汇的构想
林业碳汇是林业发展进程中的新生事物,也是林业发展的新契机。
如何把握新时期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林业碳汇活动,实施林业碳汇项目,促进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形成等,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4.1发展林业碳汇的机遇
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对林业做出了“四个地位”的精辟概括: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回良玉副总理在讲话中,对新时期林业的“四大使命”进行了科学分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这“四个地位”和“四大使命”,是新形势下对林业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是林业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指南。
4.2林业生态效益市场化的新途径
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l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
换个角度来讲,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于减排。
在这种背景下,林业周期长,森林生态效益难以量化等劣势将得到弥补。
通过发展林业碳汇,促进碳汇贸易是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化、货币化的新途径。
基于以上考虑,林业不仅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还是一项新兴战略产业。
4.3林业发展融资的新平台
山西省是中国林业碳汇先行开展的省份,黑龙江省可以利用林业碳汇项目获得投资和先进技术。
在全国各省开展的林业碳汇活动中,一些地区正是通过这一渠道和平台引进大量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的资金。
因此,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将有助于黑龙江省吸收大量的投资和先进的减排技术。
同时,有助于增加二氧化碳吸收产业的形成。
黑龙江省是人工林培育大省,在碳吸收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相应的也有着碳汇交易的潜力。
5.发展林业碳汇各层面问题分析
5.1市场层面
碳汇作为森林产品的自然属性和作为环境产品的经济属性,碳汇是有价值
的,而且是稀缺资源,但又是公共产品可以免费获得,从这个角度分析不难得出碳汇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
5.2技术层面
从森林碳汇的生产、计量、评价、交易和管理的整个价值链条来看,需要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核证等技术支撑。
目前,中国绿色碳基金、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在制定中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准入标准,中国绿色碳基金还编制了《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但这些标准和方法需要很好的推广并形成国内的规范建议尽快组织制定出台全国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并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碳汇计量、监测标准,在此基础上,林业碳汇应纳入国家林业统计内容,在发布森林资源状况时应包括碳汇内容。
5.3为加快推进林业建设进程
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绿色,打造低碳经济的重大而特殊作用,在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筹建碳汇基金地方专项,为企业和个人“消除碳足迹,参与碳补偿”搭建平台,接受企业(以钢铁、水泥、电力、煤炭、炼油、造纸等高排放企业为重点)、团体、组织和个人捐资,用于专门的碳汇造林,当碳汇交易市场条件成熟时,将碳汇投入市场进行交易。
其次、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林业碳汇专题培训和相关宣传。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碳汇计量、监测与评估等课题研究,完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机制,建立碳汇市场机制、产权机制、交易机制,推动碳汇林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