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调研调研论文之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调研调研论文之四
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建设学校
----- 胡市镇中心学校
根据市委、市教育局党委的统一部署,我校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次学习实践活动,局党委要求集中时段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专题调研工作,重点要做好四个摸清。
为了搞好本次调研活动,我校党总支为此专门设计了以“四个摸清”为主要内容的问卷调查,下面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本单位现有党员教师36名,为本单位参加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全部对象。
2、经过调研,老师们认为影响和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源问题。
我校地处天门市边远地区,生源结构层次不一,现代家长对教育普遍比较重视,很多家长都把孩子放到城区就读,很在乎孩子同伴的素养。
因此生源流失比较严重,生源问题成了影响和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由于生源不佳,学校的要求、家长的期望与学生实际的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这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二是师资问题。
首先是师资紧缺问题。
今年我校调走4名教师,退休3名教师,全是中层以上的骨干教师,而没有调来一名教师,严重削弱了我校某些学科的教学力量。
所以教师的工作量都非常大,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身心健康。
其次是教师的年龄结构问题。
近十年来我校没有分配教师,而其他学校近几年来新分配教师
达几十人次,这个差距是十分巨大的。
尽管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但可塑性并不大。
再次是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
受外部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育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思想(教育的滞后性特点是容不得急功近利的);受社会简单评价的左右,部分教师放弃了教师的职业自觉和职业责任(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要求教师有强烈的专业精神:一是专业责任感;二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三是终身发展的意识)。
三是学校特色问题。
学校缺乏可以贯穿3—5年的系统工程,特色性不强,影响力不够。
教师对学校发展的主人翁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参与管理、建设学校的认识还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状态。
对学校科学发展起决定因素的人文因素不是很强,硬、软件的提升与更新后,适合学校的可操作性的校园人文观念不凸现。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特色化的主力军。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学校的特色、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特色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
学校缺乏个性鲜明、有特长的教师,也谈不上创建特色学校。
如果学校要创建体艺特色,就要成立体艺专门负责机构,要担当起学校体艺工作全面开展的重任,同时师资的保障更是不容置疑。
四是家庭教育问题。
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家庭中,家长普遍地学历偏低,大多只有初中或者高中程度,少有大学学历的,家庭教育理论、经验缺乏,家长的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亟待提高。
家庭环境普遍较差,有的虽然已经住上了公寓房,但家里的设施非常简陋,卫生条件也比
较差,还残留着旧时农村的许多不良习惯。
我们希望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提升阅读素养,可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连做作业较安静的地方都没有。
家长也是力不从心,家庭教育环境亟待改变。
五是对外宣传问题。
学校要内部造优,外部造势,积极做好对外宣传这篇文章。
校园文化建设还需浓厚些,要营造开放、融合、包容的校园文化。
3、认为我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有大局意识。
应该团结协作,从学校大局出发,少一些个人利益思想。
在考虑问题、处理各种关系时,方法还可再妥当些。
二是要有开拓创新意识。
在学习和实践中,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实践的步伐应该跨得更大一些。
三是要以身作则。
党员干部要体现先进性,处处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党员干部能挺身而出,迎难而上。
要发扬以前的老共产党员那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工作作风。
党员是学校的一面镜子、一面旗帜,是学校的中坚力量,要时时处处做好教师的表率,要以高尚的行为准则成为普通教师行为的榜样。
应该在各种场合宣传党员干部做了什么样的好事,以此来引领普通教师作为言传身教的典范。
四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教育事业追求的崇高目标和本质要求。
学校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全
面贯彻、准确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4、认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涉及我校教师或学生的民生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工作量超重问题。
由于严重缺编,再加上做产的、生病请假的、这些工作量都要在教师身上内部消化,教师的工作量严重超负荷。
像我们这样的学校,生源不好,更加应该让教师有时间去钻研教材和教法,有时间去研究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有时间去转化家长的协同教育观念。
现在的情况是教师疲于应付强大的工作量,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而少有时间去精心研究教育的科学化问题。
同时,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身心疲惫不堪,原有的工作热情逐渐消失,大部分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期盼有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
学校要实施人文关爱工程,让教师和学生真正感受到工作与学习的幸福,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减轻教师的压力。
二是评优评先问题。
教师的评优评先学校领导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而异。
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既要人格平等,真诚合作;又要提倡个性发展,健康竞争。
三是制度完善问题。
各项制度的制定要体现人性化,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宗旨。
要科学全面的评价教师,对在一线默默无闻地工作,从不在领导面前夸耀自己的教师,学校领导要多关心照顾。
要加大教师之间的分配差距,真正实现多劳多得、职重多得、绩优多得。
四是要解决好两对矛盾。
一是抓学生的学业质量与全面发展之
间的矛盾;二是学生活泼的天性与安全问题之间的矛盾。
学生管得太死,缺少应有的快乐童年。
学校活动要少而精,特别是对外活动,要做精,少一些形式主义。
学校“造假”太多,形式上的资料填写严重分散教师的教学精力。
五是设备设施问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
因为新课程非常重视“情境创设”这一环节,而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多媒体设备,学生看惯了多媒体,习惯于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教学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没有了多媒体,黑板没有屏幕来的灵活,文字也没有图像来的生动,学生很不适应。
教师讲破了嗓子,学生还是云里雾里,所以建议多媒体应普及,做到班班通,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又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