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制度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坠床的预防
一、凡进入病房的工作人员均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强调查看患儿后及时关好暖箱门、辐射 台挡板,防止坠床。 二、每周由设备班对新生儿暖箱进行检查与维护。 三、对于损坏的床档、暖箱门窗、开关及时给予维修并更换,保证其正常使用。 四、哭闹患儿及时给予安抚。 五、操作时将患儿置于安全环境,专人看护。 六、锁好辐射台、暖箱的车轮并固定好。
(四)操作过程中如送管有阻力,不要强行操作,否则会造成导管打折,弯曲;避免反复 退针造成血管壁损伤,引起液体外渗。 (五)输液结束后正压脉冲法封管,防止回血堵管,进行再次穿刺破坏血管。
(六)敷贴如出现潮湿、松动或污染时应按无菌操作进行更换、敷料包扎不宜太紧,以免 影响血液循环,引起渗液。 (七)定时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皮肤颜色发白等液体外渗现象发生,及时处理。 (八)外周静脉留置管时间一般为72-96小时。 二、处理:立即停止输液,根据渗液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烫伤预防
一、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 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37.5℃之间。 二、使用开放式红处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 盖;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 三、温箱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小时记录箱/台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 并定期检测。 四、喂奶前试奶液温度,将奶液滴在手腕处皮肤,以不烫手为宜(奶液温度:38— 40℃)。
新生儿安全用氧措施
一、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二、严格掌握氧疗指征:临床上有呼吸紧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 <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 <85%者,应给予吸氧。治疗的目标是维持 (PaSO2)50~80mmHg,或TcSO2 90%~95%。 三、采用有空气与氧气混合的气源。给氧浓度视病情需要而定,调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 免波动过大。 四、连续吸入氧浓度(FiO2)60%者,不宜超过24小时,80%者,不宜超过12小时;纯 氧不宜超过4-6小时,以免发生氧中毒。如患儿对氧浓度需求高,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 应积极查找病因,重新调整治疗方案,给以相应治疗。 五、在氧疗过程中,密切监测FiO2、PaO2或TCSO2。使用头罩给氧、温箱给氧时,必须 使用氧浓度测定仪进行监测,探头放于新生儿鼻子附近,而非氧气主流出道处。 六、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 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七、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 时进行眼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制度
管路堵塞、脱落的预防
一、各种管路严格固定,如有松动迹象,及时给予重新固定。 二、每班严格交接,气管插管每班交接插管的深度及体外导管深度。 三、外周静脉输液保持通畅,每小时巡视一次,输液各接头连接紧密,保证无松脱。 四、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气管插管堵塞,每2日更换气管插管口角胶布固定位置, 防止压伤。 五、对于哭闹患儿及时给予安抚,必要时给予约束四肢。
压疮的预防
一、保持患儿衣物、床单位整齐、平整、干燥。防止患儿身体下滑,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 平卧时如需抬高床头,一般不超过30° 二、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动作,避免患儿身体与床单位 发生摩擦或碰撞。 三、保持患儿皮肤清洁,新生儿油浴每日一次,提高皮肤黏膜的自身防御能力。 四、观察患儿皮肤健康状况,评估患儿压疮的危险因素,及时预防。 五、对于患儿容易受压部位(骶尾部、踝关节)给水胶体保护。 六、气管插管患儿每2日更换气管插管口角胶布固定位置,防止压伤。 七、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患儿,给予水胶体保护鼻部皮肤,并定时清理鼻腔。 八、如有失禁现象,应及时清洗,勤更换尿裤,保持皮肤干爽。
新生儿保暖措施
一、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 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37.5℃之间。 二、使用开放式红处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 盖;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 三、温箱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小时记录箱/台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 并定期检测。 四、早产儿置辐射台,患儿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 五、与新生儿身体直接接触的物品预先放置在箱温37℃的温箱中预热,以减少传导散热。 六、各项操作集中进行,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新生儿处于温暖的环境。 七、中心体温低于36.4℃的新生儿暂缓擦浴,及时擦干新生儿身体,更换湿的衣物、尿裤, 减少蒸发散热。
(一)外渗液体为普通液体时,如抗生素、盐水、糖水且肿胀不明显时,首先尽量从套管 针内回抽液体、药物,然后给予拔出留置针(如局部皮肤张力较高,也可先用适当的拮抗 药如50%硫酸镁或654-2注射液(血管收缩药物的拮抗剂)外敷,待张力减轻后再拔针, 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局部涂喜辽妥。
(二)外渗液体为脂肪乳、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时,肿胀明显、皮肤颜色红润未 发生变化时,首先尽量从套管针内回抽液体、药物,然后给予拔出留置针,充分消毒后无 菌注射器穿刺减压使外渗液体流出,50%硫酸镁外敷并抬高患肢,局部涂喜辽妥。 (三)外渗液体为脂肪乳、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时,肿胀明显、外渗位置上方的 皮肤即将出现或甚至已经出现缺血或坏死(变白或呈紫黑色),给予上述操作后,尽量在 六小时内给予最多500ml生理盐水进行皮下组织冲洗疗法,以去除所有刺激性的输注液, 局部敷水胶体敷料(压疮贴)。 (四)立即报告护士长及医生并严格交接班,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液体外渗预防及处理 一、预防: (一)穿刺者应经过静脉穿刺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进行静脉穿。
(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如穿刺前应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如:吉尔碘消毒液, 保证消毒液未被污染及在有效期范围内。
(三)避免选择感染、创伤的血管及近期内发生渗液部位的血管,尽量选择粗大、弹性佳 且皮下脂肪较多的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