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有幸在暑假中读到了屠美如老师撰写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
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
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
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
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
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
它有助于开
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都是世界著名
的史前洞穴壁画。
原始人所描绘的野牛、野马、野猪、麋鹿等动物,有的
在追逐奔跑,有的则带伤挣扎。
在欣赏这些壁画之前,教师曾与儿童简单
讨论有关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问题,如原始人生活的时代、原始人的
样子、原始人的生活情形等,既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也为儿童理解壁画打
下了基础。
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各种姿态和作品生动有力的
线条,讨论画面及画面以外的种种问题。
如在欣赏拉斯科洞穴的马头时,
孩子们提出了不少疑问:马头上有一根根像刺一样的线条,这是动物的鬃
毛还是射中它的利箭?原始人为什么用弯曲的线条画了一匹行将倒地的马?
为什么只刻画动物而不太画别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在幽深黑暗的洞穴里
画画?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
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
现的魔力就越大。
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
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
对于儿童来说,这几种对话是互相交织的。
一方面,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儿童发出信息,儿童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
另一方面,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争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
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并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
四、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
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带来的。
如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他们能大胆发问,并积极尝试解决和回答;他们会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常用的句式有: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种感觉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孩子们积极的情感态度。
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有幸在暑假中读到了屠美如老师撰写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
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
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
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并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
四、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
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所带来的。
延伸阅读
英语教师读书笔记(一)
句型是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意义从大量的句子中抽象、概括出来
的语言的一般表现形式。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
学实际,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设计教学活动,有利于句型教学目标的高
度达成,应当把握以下四个基本途径。
一、创设真实情景,加强意义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在小学英
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和其他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
构意义的情景,加强对句型的感知与理解。
例如,为了教学生行为动词一
般现在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方式,一位教师在教室前
的黑板上方悬挂了一个气球,邀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进行触摸气球的竞赛,并发出Jumphighandtouchtheballoon的指令。
男生跳得高,碰到了
气球;女生则没有触摸到气球。
这时,教师很自然地指着男生问其他学生:Doesheiumphigh?学生回答:Yes,hedoes,再指着女生问:Doesshejumphigh?教师得到的回答自然是No,shedoesnt,这样。
学生就
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中自然地理解了该句型的意义。
二、设计旧知铺垫。
巧妙呈现新知
二、要有幽默感。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
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
成绩。
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
展。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也曾说:幽默是风趣和智慧的
展现。
幽默一词是英文humor的译音,它是一种个人独特的气质,它是一种
高超的艺术,有声的或者是无声的。
也有人说,幽默既是一种语言艺术,又
是一种行为特征。
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大都喜欢幽默的故事,欣赏富有幽默
感的人。
因此,一位英语教师有一份幽默,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能
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喜悦和欢乐,他们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快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样教师的教学就有了个性魅力和智慧的光彩,就
能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而饶有兴味的形式表现出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难度,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激趣创景启发探求交际的教学互动过程。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只重视英语知识的机械输入和积累,而忽视学生学习英语过程的启发,
特别是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等过程,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缺乏活力
和生机,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无有效互动。
而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课堂
教学则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效灵活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要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之间要进行情感交流,教
学互动。
四、教学要有智慧,把握好英语课堂教学抒发激情的最佳时机,使英语
课堂教学波澜迭起,收获多多。
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驾轻就熟,不落窠臼,
让英语课堂教学永远保持一种清新的感觉,让学生丝毫觉察不到教师人为
的痕迹。
我们必须深信自己的知识。
英语教学并非单纯机械的单词和语法
知识积累,句型的操练和课文的讲解,而是开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智慧
天窗。
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欲望,释放出内心的激情,让
他们独立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积极地参与英
语课堂教学,轻松愉快地学习。
而这一切是否能够顺利做到,和老师运用自
身的热情来调动学生是有很大关系的。
当然,只有激情也不行,还要有宽容、严谨、沉稳等素质,总而言之,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宽容中有严谨,严谨中
有幽默,幽默中有沉稳,沉稳中有激情。
激情是火,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情是露,可以滋润学生干渴的心田;激情如风,可以吹皱学生平静的心湖;激情如雷,可以震醒学生懵懂的迷梦。
让我们激情飞扬、缔造辉煌!当
我们走进英语课堂,我们的生命将充满激情;当学生走出英语课堂,他们的
人生将更加辉煌!!!
《钢琴教师》读书笔记
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1946年生于奥地利一个有捷克犹太血统的家庭。
自幼开始学习钢琴,后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
1964年入维也纳大学
学习戏剧和艺术史。
70年代初,辗转柏林、罗马等地。
自1967年出版诗
集《丽莎的影子》始,她写下了大量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作品。
代表
作有长篇小说《女情人们》(1975)、《钢琴教师》(1983)、《欲》(1989)、《死者的孩子们》(1995)等,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钢琴教师》。
她先
后获得过海因利希-伯尔奖、施蒂利亚洲文学奖、柏奥尔格-毕希纳等各大
文学奖项。
2022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阅读这部作品,我想有几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
一是作品极具个性化、堪称另类的语言风格。
如果不能排除外界干扰静下心来融入作品中,我想是很少有人能轻易
理解这部作品的。
因为耶利内克的文字像雨点而非流水,虽然说着同一主
题同一意思,句子与句子间却是互相分离的,使人感觉似乎每句话都吸引人,但连在一起又像在拒绝人,就像钢琴教师匪夷所思的性格、四处游离
的心思,但与此同时,这雨点却在不知不觉中淋湿了人的视线。
特别是结
尾部分,在辉煌的大厅,人来人往,年轻的克雷默尔先生和同伴们一起说笑着走过埃里卡身边,没有人为她停下脚步或者看上一眼,窗户在阳光下闪光,没有为这个女人打开,她用那把早已备用的刀子平静地刺向自己的肩头,这个伤口不伤害到任何人,世界毫发无损,没有停顿,而接下来埃里卡的命运将会变成怎样?想着都让人心悸。
所有这些足以解释诺奖授奖词中对其语言风格的评价:顺向和逆向的声音汇成一条音乐的河流、独特的语言激情。
二是关于作品传达的主题意蕴。
三是关于埃里卡的人性为什么会被扭曲的探讨。
我认为造成埃里卡人性扭曲的悲剧的根源在于不正常的家庭体制,而这种家庭体制的创造者是埃里卡的母亲。
母亲被人一致公认为是在国家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集中世纪异端裁判所的审判官和下枪决命令者于一身的人物。
母亲在书中以压迫者形象出现,认为埃里卡是一个音乐天才,为使其成为众人膜拜的音乐家,埃里卡必须克制住一切除音乐外的欲望,因为只有音乐才是现代社会成功和高雅的象征,其他一切,包括买新潮的时装,和陌生人尤其是和男人说话都被认为是不检点不正常,是在走向堕落。
于是我们看到,埃里卡会为了新买的时装与母亲互相谩骂和扭打,看到母亲派邻居作为监视者监视埃里卡的一切行踪在这样压抑的家庭环境中,埃里卡的人性不得不一步步走向扭曲:青春的骚动和欲望得不到正常发泄,她只能偷偷光顾色情影院,变成一个有窥隐癖好的人,到公园偷窥嫖客和妓女交易的过程;在欲火焚烧又无法解脱时,她就用自虐的方式割破自己的身体包括私处;在与17岁的克雷默尔的恋爱中,性爱一步步走向性暴力;在发现克雷默尔与一女学生过于亲密时,她就制造碎玻璃倒在女生的大衣
口袋里,毁掉女生赖用于弹钢琴的手当然造成这样的悲剧与埃里卡本身也
脱不了关系。
另一方面则是不健康的社会环境。
社会对音乐的过分重视和膜拜是主
要因素,其他如对外籍工人的歧视、铺天盖地的广告、低俗下流的电视节
目及比比皆是的色情影院、性泛滥的人际交往等因素则全面把社会环境推
向不健康发展的深渊。
在这样一个不健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埃里卡人性
走向扭曲也就势在必然。
同时这也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为了保证人格的
健康发展,我们应该营造怎样的社会?
伟大作品的伟大之处必然不会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只是单纯给人愉悦
的阅读享受,关键在于作品对社会的叩问、对人性的反思。
而《钢琴教师》做到了,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做到了并不仅在于她成功俘虏了诺奖评委
的心,更在于她在展现人性扭曲的同时让我们深刻思考了人性!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读书笔记摘抄(一)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摘抄
1、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
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2、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3、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
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4、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
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
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
对知识的渴求。
5、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6、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
滋养它。
7、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8、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
了解。
9、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10、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
的人。
11、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
还必须进行思考。
12、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13、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14、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
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15、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16、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17、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
18、复习时要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19、观察是思考和记忆知识之母。
20、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1、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
22、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23、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24、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25、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26、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27、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
28、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29、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30、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读书笔记摘抄(二)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
刚开始看到书名,心里想着,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
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
我们教师带来压力。
抱怨,似乎也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但是这本书
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
到处游荡、饶人不安。
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
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
教育是一种智慧,
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
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
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
我们教师总是不
满足于孩子的成绩。
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
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
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
只要学生
改正过来就行了。
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
这正如
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
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
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等等。
其实,冷
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
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
其实转脸
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
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
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
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
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
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
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
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
爱不是只用单一的
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
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
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
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
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
如果用心,是可以
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
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
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
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
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
一个孩子!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