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与探索中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什么意思
校本教研(一)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一)基本理念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基本理念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
校本教研旗帜鲜明地强调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第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第一、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因为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意义不大。
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样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较大,对于具体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就显得不那么“真实”,总有一种隔离感,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把它们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如果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或某些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想方设法(“设计”)在教学“行动”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同时具备了教学研究的性质,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校本教研
什么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近年来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热门词汇,但纵观目前中小学校本教研的整体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什么是校本教研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与反思的问题,而且是解决目前中小学校本教研整体薄弱的基础性问题。
本文试图就什么是校本教研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观念。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这是“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
“校本教研”目的:是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一点点、一步步、看得到、摸得到的发展。
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
2、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这是“校本教研”的基本问题。
“校本教研”问题: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由专家论述的、领导批示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小、别人以为很肤浅,但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表现在“学校教师是教研主体,学校教研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
3、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这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对策。
“校本教研”对策:“在学校(以在学校为主),由教师(以教师为主),有组织、有针对开展”教师教育“(包括学习、培训、进修)与”教育研究“(包括学科教研、教育科研)”统一的工作,从目的、目标、内容、形式、活动到管理等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教与研”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表现为“以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育研究与教师教育”。
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教研’来解决”。
校本教研的名词解释
校本教研的名词解释校本教研,即学校本位教研,是指教师在校内进行的一种以解决具体教学问题为核心的教研活动。
与之相对的是区域或国家层面的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校本教研的起源与背景校本教研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改进方式,源于对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的质疑。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主要通过教科书和国家规定的教学进度来完成,缺乏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教学。
而在校本教研的理念下,教师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对教学内容、策略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提供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服务。
二、校本教研的目的与意义1.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校本教研中,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而是具备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员。
2. 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校本教研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环境,制定教学计划、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并实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3. 加强学校内部的教研交流与合作: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个体教师的教学研究,更是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分享经验、交流成果,通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 教学设计与研究:教师通过对课程内容、目标和学生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自主调整教学计划,设计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案。
2. 教学反思与研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研究。
教师可以利用教堂观察、听课、学生答卷等方式,收集教学数据,分析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 教学评价与研究:校本教研还包括对学生学业水平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成绩单、课堂观察、课后问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决定进一步教学调整和改进的方向。
校本教研的认识与理解
校本教研的认识与理解1.校本教研应该具备三要素: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2.校本教研并非全新的东西,以前的教研组、学科组实际上也是校本教研,课程改革将其提高到制度的高层面,校本教研是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改革呼唤校本教研制度。
3.应该更大地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不能否认以前的教研工作,但以前的教研活动需要改进,比如说,评课时一团和气,为错误找理由;此外,年级组制这样的坐班形式,会导致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减少以及出现相互交流的障碍。
4.我很同意反思这样的说法,但有一个问题:怎样引起反思?过去有无反思?现在为何才很明确地提出反思,由何引起?5.校本教研要加强和改进学校一级的教研活动,需要完善和补充以前的教研活动,从制度上加以完善。
6.过去年级组制的优势(便于交流学生的情况)和现行教研制的优势(便于学科沟通),年级组制不一定会削弱教研活动,这取决于学校氛围。
7.反思不同学科间是否也存在教研活动?个人观点:不同学科间也存在教研;校本教研是以前教研活动的深化,但以前是一种自发的行为,现在明确提出校本教研要有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就给教研活动提供了自觉有效的指导。
9.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的场所,而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0.校本教研实质上是教研工作重心的下移。
11.校本教研是一种制度,校本教研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是现代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部分,核心是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
应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看待校本教研。
还要思考:教师什么时间去搞教研?校长应承担的责任?如何操作?解决观念障碍和解决体制障碍应并行。
如何激发教师积极性?因为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校本教研的基础。
1.注重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宽松的环境3.校长应投入更大的经历在教学教研活动中,而非在活动交际方面4.教研活动的形式应是百花齐放的,不应过分注重形式,要创建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形式5.创设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怎样评价?如何保证其时效性?校本教研容易流于形式。
校本教研 研什么 怎么研
四、资金保障
穿始终 。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过程及操作
问题 设计
反思
行动
三、校本教研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四、校本教研的误区
一点感悟
教研工作是一项良心工作! 教研工作是一项服务工作! 教研工作是一项人心工作! 因此,虽有迷茫但仍尽心尽力!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长期:可用1—3年)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二)方法:
1、加强教师学习和培训工作。 2、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作用, 使研究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发挥教师间的互助作用。 4、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5、有效地进行教研组活动。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五、预期成果与表达形式 预期成果:
1、教师教科研风气浓厚,专业化水平提高。 2、学校研究课题取得实质性成果,并得到推广。 3、小课题研究取得成绩,并能获奖。 4、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较好,学校的 社会声誉好。
*
*
实际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能解决这些问题? 教研内容与形式是否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 提高? 教研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 在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是否会增加学生的 负担,是否会对学生的成长起阻碍作用? * 所制定的制度与要求是否能落实,是否为教师接 受和认同? * 哪种校本教研的方法更受教师的青睐,更有实效? * 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持,为教师提供专业 服务? * 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来自哪些方面不利因素的 影响?有什么控制的办法?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七、保障措施
制度保障 经费保障 组织保障
整合…… 联系…… 成立……
校本教研计划 (短期:一学期)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浅谈如何开展学校的校本教研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57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系统,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我们生活的城市照片,让学生感受城市生活和世外桃源的差别,并且探讨世外桃源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纯净和高尚美。
(三)关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和成绩好坏是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标准。
对此,教师需要持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同时首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利用分组学习和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中,让学生提出疑问并且协助学生解决这些课堂中的难题,让学生在这种合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路。
比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着“我心中济南冬天的样子”这个主体,进行自由发挥,利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济南冬天的美景,并且说说自己期望中冬天的状态,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之后,选出出色的学生代表在讲台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而不是简单的倾听者,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的主题。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而突破以往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更为全面的思考初中语文学习问题。
比如在讲解羚羊木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的安排教学流程,首先让学生分析课文的主旨,而后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全面的分析文章内容,进而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文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的鼓励学生和合理的引导学生,合理的认可和肯定学生的优秀观点,让学生可以具备信心。
如此一来,学生可以产生较强的积极性,并且努力从多个方面和层面进行思考和探究,有着良好的效果。
什么是校本研修学习
什么是校本研修学习第一、校本研修是什么?1、什么是校本?按照郑金洲的观点,校本就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通俗地说就是在在学校里。
那么,校本不一定就是在一所学校里,应该是就学校而论,只要是学校里哪怕是校际间交流,只要为了学校,也可理解为校本。
2、研修,《辞源》上说,研,学习、遵循;著作、撰写。
修,磨、碾;研究、探讨。
针对学校教育工作而言,是想通过学校管理者、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教师的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熟练应用已有的知识,服务于教育教学,又在教学和管理中提高自已,不断的更新自已,逐渐的构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什么是校本研修?三句话揭示“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校本研修”目的:是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一点点、一步步、看得见的发展。
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
——“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
“校本研修”的问题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由专家批示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小、别人以为很肤浅,但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表现在“学生为主体,学校研修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
——“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
“校本研修”对策:“在学校(以在学校为主),由教师(以教师为主),有组织、有针对性“(包括学习、培训、进修)与”教育研究“(包括学科教研、教育科研)”统一的工作,从目的、内容、形式、活动到管理等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研与修”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以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师教育”。
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
校本教研的价值定位与路径优化
50Huaxia jiaoshi jiaoyu【编者按】学者们对如何开展校本教研讨论较多,但是对校本教研是什么讨论较少,对校本教研的价值缺乏清晰定位。
本文以校本教研的现实困境,分析校本教研的价值定位,以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开展主题式、项目化教研工作方式,构建校本教研共同体等关键举措,提出校本教研转型的路径优化。
校本教研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特色,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面对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校本教研以经验积累适应课程教材发展显得力不从心,教师课程理解和领导力较弱、教育与教学有效融合程度较差、教育教学与研究相对脱离、缺乏体系化和结构性、轻视专业学术属性等问题不断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进一步明确校本教研的价值定位,体现其专业和应用属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有效推动教研转型,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现实困境:校本教研的价值定位校本教研的概念是什么,学界众说纷纭,有“教学研究论”,即校本教研是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的研究活动;有“教育教学研究论”,即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发展指导等方面展开的研究活动。
为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其概念,明确价值定位。
1.校本教研要彰显立德树人价值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课程改革加速推进,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全面落实。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我们把立德树人融入学校德育、学科教育、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体系化、常态化。
这就要求校本教研从单纯关注教材、教学、教法向全方位综合育人方式转变,从研究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转变,以彰显立德树人价值方向。
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本教研中扭转不科学的导向,克服唯分数顽疾,以免窄化理解教育质量,误将教育质量等同于学业质量,不把教育质量分析等同于分数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本教研中注重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校本教研的形式有哪些
校本教研的形式有哪些校本教研的形式有哪些篇一: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包括哪些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包括哪些校本教研直接指向学校中的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它的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学校第一线的教育者参与。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需要或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探讨、研究活动,常用而有效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理论学习。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每个学校的领导都谙熟这种形式,但没有几个学校用好它,许多时候是走过场。
2、案例分析。
这是教师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案例,自己分析或与同伴共同讨论,达到资源共享和业务能力互相提高的目的。
3、校本论坛。
选择好主题,选好主讲人,可以全校教师参与,也可以是教研组开展活动。
4、进行教学反思。
形式是集中切磋,或是写文章互相传阅讨论,目前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是使用效果明显的一种形式。
5、结对帮扶。
这是老带新、强帮弱、骨干教师引领的一种形式,各个学校都在做,但做得不好,原因是作为师傅者,往往有保守的一面,校内竞争存在一定的残酷性。
6、经验交流。
这是常用常新的教研形式。
7、调查研究。
选定课题,组织人员深入第一线掌握真实材料,这种形式虽然用得不多,但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形式。
8、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等活动。
这是学校开展最多的一种教研形式,参与者众多,这种形式,要把握好评课一关。
9、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
这是近十年来随课改的推行而兴起的一种形式,骨干教师的现身讲解传授,方式直接,见效快。
10、说课。
形式简便易行,目前用得多。
此外,还有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指导、课改沙龙等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有哪些篇二:校本教研的形式校本教研的开展和实践的讲稿枫芸学区办公室王道兵首先在这里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大家(本文来自: 教师联盟网:校本教研的形式有哪些)给我在此交流的机会。
记得有句俗语是这样的:“鲁班门前卖板斧,关公面前舞大刀。
”面对经验比我丰富的领导、同事,在这里我只谈一些自已这次去西安学习的关于校本教研方面的体会。
_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
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一、关于校本教研(一)“校本教研”的涵义·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中以各种方式去解决问题。
·“为了教学”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在教学中”是校本教研的问题的来源;“通过教学”是校本教研解决的途径。
(二)我校如何开展校本教研1.课堂教学研讨内容:(1)集体备课;(2)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课例分析);(3)教学设计、教学比赛、说课比赛;(4)教学论文评比2.课题研究(1)教师(个人)课题;学校(集体)课题(2)组织、指导申报;材料收集、整理、汇编。
3.校本培训(1)开设项目:计算机岗前培训、教师英语口语训练、师德培训(2)工作内容:制定计划、编写课程、培训记录、考勤登记、论文、报告或心得体会的资料收集、整理。
4.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的安排、形式、策略、具体实施·活动资料编写、教学计划、教学效果、教学评价5.教学资源开发与研究·各学科教学资源(资料、课件设计、教具、学具设计)收集、整理6.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引领性制度:例如,课堂教学常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规范性制度:例如:“理论学习制度”,三有:“有学习计划、有读书笔记、有学习总结。
”“课题研究制度”,五有:“有研究课题、有实验方案、有阶段计划、有过程记录、有成果反馈”。
二、研究工作进度和预期研究成果1..研究工作进度(1)筹备阶段(2013年2月至3月)本阶段成果与成果形式:成立总课题组,确立总实施方案与各阶段研究计划,落实经费,成立各子课题组并制定相应研究计划,召开开题大会。
成果形式:研究方案、报告。
(2)实施阶段(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各子课题同时开展课题研究,相互交流促进。
成果形式:有关教育、评价的资料汇编(校本教材),论文、研究报告。
二、什么是校本教研
二、什么是校本教研(一)校本教研的概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有关专家认为,所谓校本教研,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
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二)校本教研的主要特征第一,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什么是校本教研
什么是校本教研一、校本教研的意义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室为研究场所,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是校本的最重要的体现,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等活动的纽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教育规律决定了校本教研的地位和作用。
所以,校本教研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新课程的重要保障。
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有利于学校推进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有利于教师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和教师对课程有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新的问题和困惑,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二、校本教研的任务校本教研本着“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学方式的改变,立足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原则,在先进教育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沟通桥梁,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并产生积极成果,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
同时使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
通过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1、校本教研流程发现问题——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和教研组的成员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
制订计划——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
什么是校本教研
什么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解决本校课程实施中现实问题的教学研究----以研究、解决本校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为目标的多样化的教学研究活动。
根本目的是全面、有效地实施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并实施的一类课程,其中的“校本”有三个基本要素: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
“校本教研”是学校为了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而开展的研究活动,其中的“校本”指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是校本的,而不是教研活动开展的范围。
所以,校本教研中“校本”的三个要素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多种途径。
“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是两种不同意义的研究。
“课题研究”是在已有实践经验和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总结和提升,是在激励政策下教师的自愿行为,需要经过立项审查。
课题研究的成果一般为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等文字形式。
“校本教研”是解决教学实践中“现实”问题的研究,是面向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校本教研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及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课程实施中的共性、重点、难点问题,可以提炼为校本的教研课题,组织合作团队进行研究(不用立项),及时解决问题,推广经验。
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提升价值的教研课题,在校本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申报立项课题。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观点(共识)1、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校本教研是学校的重点工作。
要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使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纳入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体现在学校工作(教学)计划中。
2、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推进校本教研的“带头人”。
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有一个带头做校本教研的校长,就有一所学习型、研究型的学校。
3、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要转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构建新型的教师教研文化。
(教师职业生活的一部分)。
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校本研修
2、方案的设计过程 (1)组建由校长牵头的校本研修工作组 (2)实施需求评定,了解教师队伍现状 (3)方案的讨论与修订
3、方案的基本内容 (1)目标的建立:总体和具体目标
老教师
中年教师
青年教师
(2)实施目标的步骤与时间 (3)校本研修的活动形式 (4)检测效果的手段与方法
校本研修方案
四、保障措施 五、活动安排
一、校本教研与传统教研的区别 二、校本教研的概念辨析 三、重建教研文化,解决课改实施中的问题 四、建立教学、研究、科研一体的工作模式 五、关于校本研修 六、校本研修方案设计
1、理解开展校本教研与校本研修的重要性 2、掌握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与方
法
3、学会设计校本研修方案
特点
(1)研究起点为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2)研究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 (3)研究以促进教学和学习发展为目标; (4)研究是一个反思循环过程:发现问题-调
查研究-确定问题-拟定行动-实施计划-观察 收集-分析反思(5)研究中教师成为研究者
刚才这位教师开展的研究属于试验研究, 而不是行动研究。因为他的研究不是基于对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分析,也不是指向教学的 改善,而是检测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 应用性。如果是形成性评价的行动研究,首 先研究的起点应该是教学中因为缺乏形成性 评价理念而教学低效,所以才采取形成性评 价的理念改善教学设计。
颈”。
二、校本教研的概念辨析
1、什么是校本教研? 以校为本的教研 。按照专家的观点,校本
通俗地说就是在校本部。
1.研究的主体性。 2.研究的实践性。 3.研究目的的指向性。 4.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关性。
教学行动研究, 研究教学行动, 为改善教学行动而研究
优化校本教研的几点认识
优化校本教研的几点认识积极探索、构建学校主持教研,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校本教研管理模式,进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推进新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笔者拟提出以下优化校本教研的几点认识,以求得与同仁的共识。
1校本教研的基本内涵简而言之,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
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校本教研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它以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目的在于研究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种学习型的组织,营造一种研究的文化。
通过开展深入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校本教研现阶段的基本目标。
认真研究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深入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随时出现的困难、问题,总结并推广一线教师的宝贵经验,在课程改革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程的能力,这是校本教研现阶段的基本任务。
实施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有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它们构成了校本教研三位一体的关系,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自我反思是指导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分析、探讨、研究,从而最终解决教学问题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如果只有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而没有同伴的合作共进,这样的研究更多体现了师本教研的特点,还谈不上真正的校本教研。
专业引领是指学有专攻的校外专业人员参与校本教研,在其中发挥理论指导作用,确保校本教研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不至于在低水平上重复运作。
他们的参与是校本教研向纵深持续发展的关键。
所以校本教研是专业研究者与学校合作开展的以校为本的研究活动。
2校本教研的基本操作校本教研是一种实践活动,它以教师为本,以学校为阵地,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研究活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进步,进而促进基层教研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第一,中小学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什么是校本教研、开展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校本教研、开展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教育科研已经走出科研院所,走向中小学校,不再是专家教授的专利。
中小学教师开始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成为许多中小学的教育理念和实际行动。
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校本教研、开展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的理解:开展校本教育科研是广大教师借助相关教育理论,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校本教育科研工作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科研和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一样,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的工作职责。
教师通过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创新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是一件值得广大教师思考和探索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加强教育科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的教研方式,强调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
同时,校本教研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通过教育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要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学校具体实际,营造一种新的既有科学性更具操作性的学校教研文化。
“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行动研究,从学校实际及学生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校本教研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对教育教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如何使这种推动作用得到尽可能发挥,需要对教育本身进行研究与创新。
如何开展校本教研
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内涵概述(⼀)、校本教研的含义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共同发展为研究⽬的,所开展的教学⾏动研究活动。
1、“校本教研”是⼀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从认识论的⾓度来看,校本教研是⼀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其中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的⽬的是为了提⾼学校教学质量,提⾼学校的办学层次,提⾼教师的专业化⽔平;“在学校中”:校本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对⾃⾝的课堂实践不断地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
“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现存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标⽽营造起来的⼀种教学研究制度。
2、“校本教研”是⼀种研究⽅式“校本教研”从⽅法论的⾓度来看,是⼀种研究⽅式,它的内涵是⾏动研究,它区别于⼀般的科学研究,特别是⾃然科学的研究。
⾏动研究更强调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的,相信教学本⾝就是⼀种研究,研究具有情境性,是在⾏动中不断改善⾏为的过程。
它借助于计划(发现问题拟定计划)、⾏动、观察(收集了解记录)、反思四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为的改善。
3、“校本教研”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从实践论的⾓度来看,“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教师从事的实践——教学就是研究。
因为⼀⽅⾯教师⾯对着复杂的充满情感和想像⼒的不同个体 ——学⽣,要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个学⽣的成长,教学必须是研究;另⼀⽅⾯,教师⾯临着复杂的教学情境,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法,⽽这些理念、内容和⽅法的落实,需要教师在⾃⾝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研究与探索中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什么意思建瓯一中的前身是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建溪书院,1906年改制为闽北第一所中学校“建郡中学堂”。
现为独立高中,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2600人,教职工200余人。
作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百年老校,面对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面对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同样存在着因教育观念、方法、内容以及管理方式深刻变化而引发的诸多困惑与挑战。
因此,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不断地针对学校在课改所遇到问题,解决课改所遇到的问题,在研究与探索中推进课程改革,进而推进学校发展、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为我校必然选择。
一、构建和谐互助的校本教研文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向之一是文化。
因为,课程改革对学校而言,带来的绝不仅是某一领域、某一局部、某一点的变革,而是整体性的文化变革,它促使学校在课程和教学层面进行变革,努力从教学观、学生观等价值层面,使学校的文化建设与每一位教师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并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常态性学校生活。
简言之,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性改革,它试图从文化的根基上重塑中国基础教育的内涵与品质。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从理念、制度、环境等几个方面,努力构建和谐互助的学校文化,为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坚实的基础。
1.以校为本,高位嫁接,确立科学发展新理念作为经济不发达山区的高中,我们充分意识到可借鉴的资源相对溃乏,大规模地外出培训、参观学习等难以做到,虽有一支受优秀文化熏陶、有良好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但面对新课程改革,仍然需要理念的更新、方法的改进。
三年前,我们通过多方联系,与华东师大教育系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华东师大教育系专门为我校近60位骨干教师举办教育学原理专业(课程与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生课程班,通过《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等八门课程学习,让教学骨干们对前沿的课程、教育理论有充分的了解。
同时,也明确新时期国家、社会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明确校本教研对课改、对学校发展、对个人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专家和专业理论的引领下,通过反复的讨论与审视,以校为本的教育研究新理念逐步地被教师们理解、接受并应用。
与此同时,按合作协议,华东师大教育系派教研科研的专家,定期对我校的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调研、诊断、培训、咨询,并针对具体问题提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与高校合作,为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为校本研究、科学发展理念在我校的形成和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以人为本,完善制度,内化和谐互助的校本教研行为一所学校的规章制度既是学校管理的需要,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
制度作为程序化体系及操作,它的具体、刚性和可控性,将强化和固化行为,而行为是学校文化积淀的日常显露。
日常工作行为作为学校文化的“动态”部分是需要用制度和措施及时维护和精心塑造的。
三年多来,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力求于“新”,努力强化勇于创新的精神,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深化的需要,彰显新观念、新要求,如《建瓯一中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等;力求于“细”,努力体现严谨治学的精神,以强化精益求精、合作互助的思想境界,如《建瓯一中课题研究管理实施细则》;力求于“和”,努力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精神,以营造公平、公正、公开、互信与合作的良好环境,如《建瓯一中教学规范管理方案》等;力求于“严”,努力体现文化的力量,以保证制度的落实,保证优秀和谐互助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如《建瓯一中课程改革、教研科研奖励方案》、《建瓯一中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等。
科学管理制度的制订极大地鼓励结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题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课题研究重级别的现象,推进了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有效开展。
3.改善环境,加大投入,构建和谐互助的校本教研空间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师生关系、学习的价值观、学习方式上发生转变。
而所有这些转变和发展都需要在组织结构的平台上进行。
我们认为教研组与年段的关系互补,不可替代。
但教研组的直接目标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作为一个基本办公单位,在课改背景下,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开展,更有利于专业信息和经验的交流、共享,也更有利于教师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和提升。
经过反复深入探讨和权衡,决定改年段办公为教研组办公,并对教研组的管理制度、目标、环境布置、文化建设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如每个教研组配有可小坐、喝茶、聊天的设施,为教师提供专业沟通交流的空间。
两年来,态势良好,教师间的日常专业交流探讨更加频繁;不同层面、年段间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更加便捷;各学科自我规划、合作发展的意识得到强化;学科教研的氛围也更加浓厚。
另学校自办的《一中课改》定期刊登教师、集备组、教研组校本研究过程中的所得、所悟。
每年教师节均有表彰校本研究有成效的教研组、集备组和课题组等,努力促进和谐互助的校本研究氛围的形成。
三年来,学校投资200多万元完成学校的网络改造和升级,为教师配置了笔记本电脑,建设高标准的教师电子备课室,引入百兆电信宽带进校园,让快速便捷的网络信息技术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
二、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深入开展校本研究是推进课改的关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和谐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此,我们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操作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不断地推进完善校本教研的系统链接,让各环节的研究能链接成相对有机的整体,让校本教研发挥最佳的效益。
1.科学规划,构建校本教研新体系学校教育教学是一个繁杂的系统,课程改革涉及诸多的方面与细节的调整与变革,必须统筹思考、全面规划,规划是一个过程,目的在于确认最佳行动方案。
近年来,我校将校本研究置于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用研究和探索的眼光审视各系统的工作,统筹规划、逐步落实,取得较好效果。
如各学科制定的《学科发展规划》,对学科内阶段性研究的问题,都进行三年一盘棋的统筹规划,促进校本教研有计划地深入开展。
通过系统的校本教研,为学科落实新课改、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都起到较好的效果。
2.有效集备,构建合作互助新机制集备组活动是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
传统的集备偏重于教师在把握教材、教学环节的过渡、衔接等技能的深度和熟练度的研究,其教师为主的倾向较为强烈。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关注了通过集备全面研究学生,更加关注教师的“教”如何适应学生的“学”。
推动集备的合作研究向落实课改新理念的方向转变。
学会学习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自主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开展探究、研究性学习等新课程要求的学习形式取得成效的前提。
因此从高一衔接教育开始,我们就有计划地要求各集各组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开设校本课程《高中学科学习的方法指导》,通过教师参与第一学段学生学习小结交流和第二学段对学困生的调查,各集备组都深入地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行为,面对高中学习生活的困惑,各学科通力合作,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通过这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集体活动,学科集备加强了对教学活动的主体――人的研究。
将目光聚焦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行为表现、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广度和深度等都有意识地关注和研究。
这些有效而深刻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变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促进了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在我校的落实。
我校从xx年起,针对班主任队伍里新手多、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等具体情况,从加强管理、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实行了每周一次的班主任集备活动,针对年段出现的阶段性问题,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班级管理、学生评价等新问题,针对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集体性的研究,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
新老班主任充分交流、相互借鉴、共同应对。
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情感、态度、价值的问题,三个年段的班主任从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等高度连续进行了近二年的研究,初步地构建我校不同层面的激励机制,有班级的、年段的、学校的具体做法和要求,有精神层面的、有物质层面的,以及激励表彰或挑战会议的程序、口号、誓词等,营造“追求卓越,立人为本”的积极向上氛围,促进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三年多来,班主任集备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集各建设,通过日常充分探讨交流,营造合作互助的和谐氛围,让校本教研常规化,促进教师合作学习和合作研究氛围的形成和深化,使教研组、集备组、学校向学习型学校迈出更坚定的步伐,从根本上促进学校理念的更新和文化的再造。
3.研、教、学、练、考,构建环环相扣的校本教学新模式我们对如何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深入地分析思考,提出“先研后教、以教引学、学练结合、以练带考”的校本教学研究指导意见,让教学过程中“研、教、学、练、考”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扎实有效,通过师生观念与行为的调整与改变,达教与学的最优效果。
如在“先研后教”环节中提出研什么,探讨了具体可操作的要求和建议,我们将其细化成:①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有哪些;②该核心知识跟学科的核心知识的关系;③本节核心知识的前提知识有哪些;④本节核心知识是后面哪些知识学习的前提:⑤本节的核心知识跟教材所配的几道练习题之间的关系:⑥教材所配这几道题练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再如“以练带考”研究中提出了练习考试的具体要求:①要体现对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②题目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颖、灵活,具备开放性思维,逐步改变命题形式;③试题设置注意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④考试内容要精选,考查知识的同时,更突出对能力的考查;⑤尝试一题多解,多思路;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⑦设计探究题、创新题,体现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⑧考试能够尽可能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体现出对日常教学的考查,体现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以全新理念构建的积极互动校本教学研究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校本教学研究的深入,这种具体化、细化的链接模式得到教师们的认可,破解了课改中遇到的新课标、把握教学方法的改进等问题,提高教师们深刻把握课标和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
4.创设学生活动舞台,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教研新模式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对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是我校校本教研的重点课题,在摸索中我校形成了以学生社团协会活动为载体,把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大赛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先后组建了建瓯一中计算机协会、科技创新社、航模协会、机器人工作室、茗韵茶社、摄影协会、环保生态教育协会等23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章程和活动计划,每年都开展特色科普夏令营和“科技体育艺术节”活动,经常性的组织现场书法赛、演讲赛、手抄报比赛、茶艺表演、曲艺大赛、影视欣赏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思考,形成问题意识和动手愿望,建立研究性课题,制作成果展板,积极参与福建省科技创新大赛,如何茜同学在茗韵茶社活动的启发下产生《建瓯矮脚乌龙茶推介研究》的问题研究,其研究成果获得了第24届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