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及监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不能保证有效的组织灌注。 ❖ 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通过中心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
静脉压或肺动脉漂浮导管)评估血容量的状态和指导进一 步液体复苏。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酸中毒/碱剩余
❖ 组织低灌注及低氧供使其从需氧代谢转为厌氧代谢, 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 代谢性酸中毒可通过碱剩余进行量化来估算患者的缺 氧程度。
❖ 动脉血碱剩余及血乳酸浓度是组织灌注充分与否的全 身性指标。
❖ 碱剩余能够预测患者的死亡率(如碱缺失 >15mmol/L死亡率为20%~50%)。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酸中毒/碱剩余
❖ 应用多重回归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动脉血乳酸和 碱剩余是患者死亡率、重症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的独 立危险因素。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血流动力学监测
❖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指导复苏的过程监测心率和血压是 不可靠的。
❖ 中心静脉压(CVP) ❖ 肺动脉楔压(PCWP) ❖ 心脏指数和左心室射血量 ❖ 右心室终末收缩容量指数(RVEDVI) ❖ 创伤性休克患者复苏要尽力做到恢复正常的静脉充盈压并 维持正常的心输出量。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胃黏膜PH值
❖ 监测胃黏膜PH值可以评估胃肠道灌注的充分性。 ❖ 创伤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复苏治疗(12h内)胃黏膜
PH值>7.35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小结
❖ 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入ICU前行详细检查评估是必 要的,有复苏不足的证据时要谨慎地追踪观察。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及监测
休克/创伤性休克
❖ 休克最恰当的定义是氧输送不足不能满足机体正 常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状态。
❖ 创伤患者的休克表现为继发于急性失血而出现的 低血容量性休克,也会表现为心源性休克(张力 性气胸或心脏压塞)或分布性休克(颈部脊髓损 伤)。
创伤性休克的评估
❖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复苏常在急诊室→急诊手术室 →ICU的过程中。
外液间隔、心输出量及器官灌注等方面比大剂量乳酸钠林 格氏液更有效。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依赖于心率、血压及单位时间尿量这些不精细的复苏参数 常会影响隐匿性休克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 心率已被证实即不是休克的敏感指标也不是其特异性指标。 ❖ 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可以通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
❖ 早期复苏容量补充不足是常见的。 ❖ 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复苏过程中需要多次评估
患者情况。
创伤性休克的评估
❖ 最初评估包括:
❖ 完整的体格检查 ❖ 血流动力学参数 ❖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 血气分析 ❖ 胸部X线检查
创伤性休克的评估
❖ 进一步评估对全部复苏措施进行归纳,包括:
❖ 罗列出所有的损伤 ❖ 估算出失血量 ❖ 统计输注晶体液及血液制品的数量 ❖ 记录低血容量期、酸中毒期、少尿期及手术中血管活
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对于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评估是为了寻找是否有复苏不
足的证据。
创伤性休克的代偿机制
❖ 传统观念认为休克复苏成功的标志是心率、血压及尿量的 恢复,实际上即使这些参数恢复到正常范围,患者仍有组 织低灌注和不充分的氧合。
❖ 超过85%的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表现出不充分的组织氧合。 如不及时纠正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 仅依赖一般复苏指标(心率、血压及尿量)是不够的, 可导致隐匿性休克早期诊断和处置的延误。
❖ 复苏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有效血容量、优化组织灌注、 防止或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创伤性休克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体复苏与监测❖ 小结❖ 初期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液体管理好 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来恢复氧输送,而不是采用碳酸氢 钠纠正血液PH值。
创伤性休克的处理原则
❖ 正确的诊断 ❖ 导致休克病因的处理 ❖ 液体复苏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传统的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早期以输注晶体液为主,特 别是乳酸钠林格氏液。
❖ 资料显示乳酸钠林格氏液有促炎症反应和加重SIRS的作 用,从而导致MODS。
❖ 输注大量晶体液还可能导致腹腔间隔综合征(ACS)。 ❖ 研究表明小剂量7.5%高渗盐溶液(4ml/kg)在恢复细胞
❖ 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患者生存的联系与时间相关,尽早 恢复动脉血乳酸水平(24h内<2mEq/L)可以提高生 存率。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
❖ 初期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措施是液体输注和血管 活性药物支持来恢复组织氧供,而不是采用碳酸氢钠 纠正血液PH值。
❖ 只有当PH值<7.2时才考虑静脉使用碳酸氢钠。 ❖ 监测动脉血碱剩余及血乳酸浓度可判断复苏的充分性。
❖ 动脉血乳酸水平是非常有用的指标,用来判定液体复 苏的充足性。
❖ 获得充足的氧供以保证足够的组织氧耗是复苏的最终 目标。
静脉压或肺动脉漂浮导管)评估血容量的状态和指导进一 步液体复苏。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酸中毒/碱剩余
❖ 组织低灌注及低氧供使其从需氧代谢转为厌氧代谢, 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 代谢性酸中毒可通过碱剩余进行量化来估算患者的缺 氧程度。
❖ 动脉血碱剩余及血乳酸浓度是组织灌注充分与否的全 身性指标。
❖ 碱剩余能够预测患者的死亡率(如碱缺失 >15mmol/L死亡率为20%~50%)。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酸中毒/碱剩余
❖ 应用多重回归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动脉血乳酸和 碱剩余是患者死亡率、重症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的独 立危险因素。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血流动力学监测
❖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指导复苏的过程监测心率和血压是 不可靠的。
❖ 中心静脉压(CVP) ❖ 肺动脉楔压(PCWP) ❖ 心脏指数和左心室射血量 ❖ 右心室终末收缩容量指数(RVEDVI) ❖ 创伤性休克患者复苏要尽力做到恢复正常的静脉充盈压并 维持正常的心输出量。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胃黏膜PH值
❖ 监测胃黏膜PH值可以评估胃肠道灌注的充分性。 ❖ 创伤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复苏治疗(12h内)胃黏膜
PH值>7.35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小结
❖ 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入ICU前行详细检查评估是必 要的,有复苏不足的证据时要谨慎地追踪观察。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及监测
休克/创伤性休克
❖ 休克最恰当的定义是氧输送不足不能满足机体正 常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状态。
❖ 创伤患者的休克表现为继发于急性失血而出现的 低血容量性休克,也会表现为心源性休克(张力 性气胸或心脏压塞)或分布性休克(颈部脊髓损 伤)。
创伤性休克的评估
❖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复苏常在急诊室→急诊手术室 →ICU的过程中。
外液间隔、心输出量及器官灌注等方面比大剂量乳酸钠林 格氏液更有效。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依赖于心率、血压及单位时间尿量这些不精细的复苏参数 常会影响隐匿性休克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 心率已被证实即不是休克的敏感指标也不是其特异性指标。 ❖ 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可以通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
❖ 早期复苏容量补充不足是常见的。 ❖ 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复苏过程中需要多次评估
患者情况。
创伤性休克的评估
❖ 最初评估包括:
❖ 完整的体格检查 ❖ 血流动力学参数 ❖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 血气分析 ❖ 胸部X线检查
创伤性休克的评估
❖ 进一步评估对全部复苏措施进行归纳,包括:
❖ 罗列出所有的损伤 ❖ 估算出失血量 ❖ 统计输注晶体液及血液制品的数量 ❖ 记录低血容量期、酸中毒期、少尿期及手术中血管活
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对于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评估是为了寻找是否有复苏不
足的证据。
创伤性休克的代偿机制
❖ 传统观念认为休克复苏成功的标志是心率、血压及尿量的 恢复,实际上即使这些参数恢复到正常范围,患者仍有组 织低灌注和不充分的氧合。
❖ 超过85%的重度创伤性休克患者表现出不充分的组织氧合。 如不及时纠正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 仅依赖一般复苏指标(心率、血压及尿量)是不够的, 可导致隐匿性休克早期诊断和处置的延误。
❖ 复苏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有效血容量、优化组织灌注、 防止或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创伤性休克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体复苏与监测❖ 小结❖ 初期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液体管理好 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来恢复氧输送,而不是采用碳酸氢 钠纠正血液PH值。
创伤性休克的处理原则
❖ 正确的诊断 ❖ 导致休克病因的处理 ❖ 液体复苏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传统的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早期以输注晶体液为主,特 别是乳酸钠林格氏液。
❖ 资料显示乳酸钠林格氏液有促炎症反应和加重SIRS的作 用,从而导致MODS。
❖ 输注大量晶体液还可能导致腹腔间隔综合征(ACS)。 ❖ 研究表明小剂量7.5%高渗盐溶液(4ml/kg)在恢复细胞
❖ 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患者生存的联系与时间相关,尽早 恢复动脉血乳酸水平(24h内<2mEq/L)可以提高生 存率。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监测
❖ 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
❖ 初期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措施是液体输注和血管 活性药物支持来恢复组织氧供,而不是采用碳酸氢钠 纠正血液PH值。
❖ 只有当PH值<7.2时才考虑静脉使用碳酸氢钠。 ❖ 监测动脉血碱剩余及血乳酸浓度可判断复苏的充分性。
❖ 动脉血乳酸水平是非常有用的指标,用来判定液体复 苏的充足性。
❖ 获得充足的氧供以保证足够的组织氧耗是复苏的最终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