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研究

合集下载

对110 kV变电站设计

对110 kV变电站设计

对110 kV变电站设计的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地区农电网的具体特点,分析了110 kv变电站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建议性设计方案。

关键词:110kv变电站设计0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110kv变电站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农电负荷属于三类负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相对一、二类负荷要低,变电站工程造价标准较低,应本着安全、适用、节约、小型化的设计原则。

综合自动化是变电站建设的发展趋势,故新建变电站应按综合自动化站建设,满足调度自动化要求,逐步实现少人或无人值班。

1变电站设计思路1.1 主接线对主接线的要求一般应满足简单可靠、运行灵活、操作安全、经济合理、便于扩建。

方案1: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该方案特点是需两条110kv线路和两台110/10kv变压器,供电可靠性高,但工程造价高,不能实现35kv系统送出,适用于末端变,接线方式见图1。

图1 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案2:采用110kv和35kv线路变压器组联合供电,110kv作为主供电源,35kv系统作为后备电源,供电可靠性高,工程造价相对方案1较低,适用于变电容量较小的变电站。

当35kv系统供电时经济性较差,适用于末端变,接线方式见图2。

对农电而言,由于经过数年的农村电网改造,35/10kv电网结构和设备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35kv网络日趋完善,具有一定的后备能力。

所以,应简化变电站主接线,建议三侧采用单母线接线,为检修断路器和线路方便,可设接地隔离开关。

110kv 侧可按2~3路规划;35kv侧可按3~4路规划;10kv侧可按4~5路规划。

1.2 主变配置变压器配置两台,110/38.5/10kv主变一台,35/10kv备变一台,备变容量的选择条件是满足10kv负荷即可。

其运行方式为:在正常情况下,由主变带全部负荷。

当主变检修、故障或110kv系统停电时,当地10kv负荷由35kv系统其他电源联络线通过备变带。

为简单经济,备变35kv侧采用高压隔离负荷开关控制(若10kv负荷比较重要,可改用断路器、隔离开关组合控制),35kv侧负荷可根据联络线的传输能力,决定由联络线带一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其他变电站。

110kV智能变电站技术方案研究

110kV智能变电站技术方案研究

110kV智能变电站技术方案研究作者:郭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8期摘要: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是连接发电和用电的枢纽。

以某110KV变电站为模型,研究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方案,主要包括主站系统配置方案、间隔层设备配置方案、过程层设备配置方案以及对时系统方案。

本文的研究可为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以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110kV智能变电站;技术方案;配置中图分类号: TM411 文献标识码: A1引言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模型和通信协议统一化以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是智能变电站的基本特征。

本文研究的技术方案是以国家电网公司的《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IEC 61850工程应用模型》等标准为设计依据。

根据智能电网功能需求、结合通用设计和“两型一化”标准化建设成果,以信息交互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和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础,严格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资源节约、造价低廉的原则,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本文以某110KV变电站实际工程为模型研究智能变电站的系统配置方案,该变电站总体工程概况如下:主变:两卷变,本期2台。

电气主接线:110kV户内GIS布置,内桥接线;10kV单母分段接线,开关柜安装。

110kV进线3回,PT间隔2个,分段间隔1个。

10kV出线20回,电容器组4台,所用变2台。

2整体技术方案站控层与间隔层保护测控等设备采用通信协议;间隔层与过程层合并单元通讯规约采用通信协议;间隔层与过程层智能终端采用GOOSE通信协议。

站控层设备、线路、内桥及主变间隔保护和过程层设备采用对时,间隔层常规保护设备采用码对时。

过程层与站控层的独立组网:站控层主要采用双星型100MB电以太网,各小室间交换机通过光纤进行级联;过程层采用单星型光以太网来传输信息。

信息的传输模式:保护装置的跳合闸信号采用光纤点对点方式直接接入就地智能终端;测控装置的开出信息、逻辑互锁信息、断路器机构位置和告警信息以及保护间的闭锁,启动失灵通过GOOSE网络进行传输。

110kV智能移动变电站设计方案

110kV智能移动变电站设计方案

110kV智能移动变电站设计方案作者:***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06期【摘要】本文主要是设计对象是配电工程中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为原始参考模型。

根据变电站原始参数计算了主变压器的容量和设定了无功补偿方案。

计算不同电压等级侧短路下的稳态短路电流、短路冲击电流。

并根据此计算值选定与变电站匹配的电力设备:断路器、隔离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最后设计了避雷方案。

【关键词】110kV;移动1. 整体设计方案为满足智能移动变电站的要求,在变电站的主变压器的选型和布置设计上,应设法降低变电所的高度与宽度,尽可能的减少车辆载重。

同时需要保证变压器的固定基础需要与车辆相连,防止车辆在运行时,导致电压器的震动与移位。

此移动式变电站的工作地点一般为野外作业,因此要主要车载的稳定性。

2. 主变压器选择考虑到移动变电站需要经常野外作业,根据电压等级、变压器容量,选择SFZ10-20MVA 型电力变压器。

为有载调压、双绕组变压器。

其变压器的参数如下介绍:其主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为20000MV·A,大于计算值13.14MV·A,符合要求。

该主变压器的联结组别方式为YNdl1,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空载损耗为△PO=18.9kW,短路损耗为△PK=85kW,空载电流百分比为IO=0.5%,短路电压百分比为UK=10.5%。

主变采用或单相,主要考虑变压器的制造条件,可靠性要求及运输条件等因素。

当不受运输条件限制时,在330kV及以下的变电所,均应选用三相变压器。

在具有两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如通过主变压器各侧绕组的功率均达到该变压器的15%以上,或低压侧虽无负荷,但在变电站内需装设无功补偿设备时,主变压器宜采用双绕组变压器。

在110kV的电压等级的电网中,一般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

根据选择的变压器,此变压器的连接方式为YNd11。

对于此移动式变电站的主接线方式主要采用以下方案:高压侧采用单母分段式接线,低压侧均采用单母分段式接线。

220kV和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研究与应用

220kV和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研究与应用

220kV和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研究与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220kV和110kV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设计、建设和运行水平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性。

因此,对220kV和110kV变电站的典型设计进行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对220kV和110kV变电站的典型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当前国内外变电站设计的最新理念和技术趋势,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电力行业发展趋势的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典型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变电站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220kV和110kV变电站的典型设计进行理论探讨,明确典型设计的内涵、特点和优势;分析国内外变电站设计的最新理念和技术趋势,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变电站典型设计原则和技术路线;再次,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典型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对变电站典型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220kV和110kV变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推动我国电力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变电站典型设计概述变电站典型设计是针对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运行条件的变电站,制定的一套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案。

这种典型设计旨在提高变电站建设的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同时确保变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220kV和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中,典型设计的应用尤为重要。

变电站典型设计包括电气一次设计、电气二次设计、结构设计、水工设计、暖通设计等多个方面。

电气一次设计主要涉及电气主接线、变压器选择、电气设备布置等;电气二次设计则包括保护、控制、测量、通信等系统的设计。

结构、水工和暖通设计则关注变电站的建筑结构、给排水、通风空调等基础设施的设计。

在220kV和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变电站的容量、地理位置、运行环境等因素。

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

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

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110KV变电站已成为城市供电和工业用电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电压转换和电能分配的关键设施,110KV 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110KV变电站的设计原则、步骤、关键技术及运营管理,以供参考。

安全可靠性:变电站的设计应首要考虑安全性,确保变电设备运行稳定,降低故障风险,满足N-1安全准则。

同时,应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如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

经济实用性:在满足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变电站的设计应注重经济实用性,合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考虑扩建和改造的可行性。

先进性:变电站的设计应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实现高效运营。

环境适应性:变电站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采用环保材料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10KV变电站的设计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需求分析:明确用电需求,分析负荷特性,同时对地理、气象、环境等条件进行全面调查,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设计构思: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设计方案,包括电气主接线、设备选择、布置方式等。

方案论证:对设计构思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安全可靠性、经济实用性、先进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要求。

设计审批:经过专家评审和相关部门批准,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110KV变电站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气设备选择: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确保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布线设计:合理规划电气设备的连接线路,采用成熟的接线方式,提高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注重电缆或架空线的选材和布置,以便于维护和检修。

防雷措施:为防止雷击对电气设备的损害,需设计完善的防雷系统,包括避雷针、避雷线等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确保电气设备在雷雨天气的正常运行。

对于110KV变电站的运营管理,以下措施值得:人员管理:加强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确保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强。

110KV智能GIS变电站设计

110KV智能GIS变电站设计

110KV智能 GIS变电站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10千伏电压等级电网逐步完善,110千伏变电站建设规模大幅增加。

根据新的设计理念,合理规划、优化设计、土地压缩和合理利用,以及技术经济方案的合理性,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指标。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先进的设计亮点、设计思路、设计理念、设计案例等。

需要广泛借鉴和吸收,从而达到优化110千伏变电站设计的目的。

关键词: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设计;一、GIS变电站的优点节约土地、占地面积小、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GIS变电站解决了隔离开关的运行可靠性难题。

在AIS变电站内户外高压隔离开关是受环境和气候影响最大的电气设备之一。

由于恶劣的条件,几年过去后,风、雨、雪、霜、太阳、热、灰尘、盐雾、污秽、鸟虫等环境和气候条件,容易导致隔离开关发生机械或电气故障,接触表面积灰污染,腐蚀,复合膜的表面接触电阻增加,温度太高。

根据操作经验,户外隔离开关的工作电流如果额定电流为70%,一般会过热。

随着设备的老化和电力负荷的增加,隔离开关所造成的停电事故不断发生,并在上升,威胁到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

GIS采用全SF6密封的隔离开关,从根本上避免了大气条件对触头的影响,可保证在长期运行中不会因接触电阻升高导致触头过热,解决了隔离开关的运行可靠性。

维护方便。

GIS基本属于免维护设备,检修周期长、维护工作量小。

设备一般仅要求5~7年进行一次预防性实验。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动机构都可以进行整体更换,一次设备可分相整体更换。

二、实际设计应用时需要注意和完善的地方1.结合地区特点进行优化设计。

可以结合应用地区特点进行优化,例如在农村地区所用变电站方案基础上,可以扩大其内桥接线,配电装置采用GIS,并调整其总平面布置,若变电站选址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为了简化出线和走廊方向,便于架空出线,可以将10kV开关室布置成L型的一层建筑;再如小城市城区所用变电站方案,为了优化城市变电站整体性能,其形式可采用全户内布置,若变电站的选址在市郊附近,在不考虑噪声和外观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在变电室屋顶布置GIS,在户外布置主变的方案。

110kV智能化变电站建设技术探讨

110kV智能化变电站建设技术探讨
络结构如图1 所示 。 从图 1 中也可 以看到 ,智能化变电站 系统所采用的结构是 分层的 , 主要有间隔层 、 过程层 以及站控层。其中 , 间隔层 与站
信号 的问题 , G S 有关 P 对时的问题 , 监控程序稳定性 的问题 , 通
道稳定性 问题等 。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 满足社会需求 , 电站 的 变 发展越来越趋 向于智能化一体化 , 于是智 能化变 电站不断 出现
感器厂家之间的困难 。
10 V 智能变电站的设备层 主要完成测量 、 1k 控制 、 、 保护 检
测、 计量等工作 , 功能相 当于数 字化变 电站 的过程层和 间隔 其 层 。除此之外 , 能变 电站还要 实现信息共 享 、 备状 态可视 智 设 化、 智能告警 、 分析决策 以及高级智能应用等功能 , 这一部分相
级层 次中 ,站控层采用 MM 网络 ,间隔层采用G O E S O S 网络 和
2G O E ) O S 信号 和S 信号可 以分别组 网 ,也可 以合 并组 MV 网 。 了确保智 能化变电站 网络 的实时性 和可靠 性 , 为 根据网络 中的流量 和传输路径可 以将 整个 网络结构分 为若 干个逻辑子
以我 国华东地 区某省一座10k 智能化变 电站为例 ( 1 V 下称
为A 区 ) 地 ,其站 电子式互感器标 书主要有 电流互感器 和电压 互感器两部分 , 中合 并单元纳入 电流互感 器标 书 , 是由于 其 但
这两部分 的厂家不同 , 现在有 的厂家电子式互感器 的输 出是私 有规约 , 输出的不是标准的F 3 r格式 , 这样会带来 电流 、 电压互

次智能设备 主要 有 电子式 电流互感器 、全 光纤式 电压互感
图1 完 整 的 智 能 化 变 电 站 网络 结 构 图

11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研究

11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研究

进行构 建的 ,从物 理结构划分 ,可 以分 为智能化 一次设备
和 网络 化 二 次 设 备 , 从 系 统 功 能 结 构 划 分 ,可 以 分 为 站 控 层 、 间 隔 层 和 过 程 层 。站 控 层 的 功 能 主 要 是 对 变 电 站 现 场
设备 的监控和 管理, 同时可以实现 设备 之间 的信 息交互 ,
论述 :
[ 2 】 方进虎 ,季克超 .开展设备状 态检修 促进 电网安全运
蒋 航
( 国 网四 川 省 电 力公 司 眉 山供 电 公 司 , 四 川 眉 山 6 2 0 0 1 0 )
摘 要 :社会 经 济的发 展和 科 学技 术的进 步 ,带动 了信 息技 术 的应 用 ,也带动 了电 力系统逐 渐 向着 智能化 的 方
向发展 。作 为 未来 变 电站 发展 的 必然趋 势 ,智 能 变电站对 于传 统 变 电站提 出了 巨大的挑 战 ,也在 不断发 展 和 完善 。丈章针 对智 能 变电站 的特点 ,对 1 1 O k V 智 能变 电站 的设 计要 点进行 了分析 ,并 结合相应 的工程 实例 ,对
2 0 1 3 年第3 3 期
( 总 第 2 7 6 期 )
中阂高新竣朱雠 f
… ~ i T E c … £… } { s
NO . 3 3 . 2 01 3
( C u mu l a t i v e t y N O. 2 7 6)
l l O k V智能 变 电站的设 计研究
网络化 以及信 息共享标 准化 ,并 自动对 电力网络 的运 行信 息进行采集 、测量 、控 制 、保护 以及检测等 ,同时,可 以 根据实 际工作 的需 要,对输配 电网进行 实时控制 、在 线决 策分析 、协 同互动 等功能 ,实现 与周边变 电站 的交流 互动 的 。智 能变 电站作 为一种新兴 的变 电站 形式 ,是在数 字化

1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1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1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110kV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设计与建设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1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的设计,通过对变电站的主要设备、电气接线、短路电流计算、设备选择及布置等方面的详细论述,以期为变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1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关键设备的作用和选型原则。

随后,详细阐述了电气接线的设计原则,包括接线方式的选择、接线方案的优化以及运行灵活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深入探讨了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以确保设备在短路故障时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本文还重点介绍了设备选择及布置的内容,包括设备的选型依据、技术参数要求以及布置方案的优化等。

通过对设备选型和布置的综合分析,旨在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总结了1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为变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也指出了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了方向。

二、1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基础110kV变电站的一次系统设计是整个变电站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涉及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在进行1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基础和原则,确保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和先进性。

设计基础包括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电气主接线是变电站内部电气设备的连接方式,它决定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合理确定电气主接线的形式和设备配置。

电气设备的选择也是设计的基础之一。

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它们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变电站的运行性能和安全性。

在选择电气设备时,应根据变电站的容量、电压等级、运行方式等因素,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设备,并充分考虑设备的可靠性、维护性和经济性。

110kV变电站设计方案优化剖析

110kV变电站设计方案优化剖析

l l 0 k V变 电站设计方案优化剖析
梁 东
( 4 4 0 9 2 1 1 9 7 9 1 2 0 4 0 0 1 9 广东
【 摘
高州
5 2 5 2 0 0)
要】 随着我 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 以及科 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加速 了变电站的建设规模 和建设速度 。并且 为 了更好 地
变压器容量在 《 国网 1 1 0 k V变电站设计 准则 》 中规定 的 容量为 8 0 k V A,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变压器容 量只需要控制在
5 0 k V A就可以 。 但是不 同地 区和不同环境对变压器容量 的数 字化规定不尽相 同,例如 :全户 内布置的城市变电站 ,如果
的有针对性 的进行 区分 ,才能最大限度的发 挥各地 区特色 。 并 且城市 和农村在 线路选择 和结构 布置 上也 存在 较大 的差 异 ,因此农村方案设计时可 以通过扩大 内桥接线 的方式提 高
( 四) 、变压器容量及变压器室地方
( 一) 、结合地 区特点进行优化设计 结合 地 区特 点进行 优化设计 的 主要 目的是为 了保 证设
计方案更好地适应地区特点 ,因为不同地区的人文特点和地 形地貌都不 同,所 以在方案设计时不能完全一致 而是要有 目
市 区内有安装集控 中心 , 就需要采用 1 0 k V的外接 电源连接 , 才能保证变电站正 常的工作 。此外还 要加强对变压器室 散
变 电站 的整体性能 。此外 配电装置还要采用 G I S设 备 , 并
调整总平 面布置和线路的选址 ,同时还要根据各地区的经 济
热通 风的优化 , 因此必须要加强对 自然通风热量传 导的分 析 和研究 ,并兼顾变压器 自身的结构特征 ,合理的布置 和规划 排风 口的面积 ,从而提高排风量和散热效果 。

110kV数字化变电站及其建设方案研究

110kV数字化变电站及其建设方案研究

进 行全方位 的数字化 管理 ,从信息 的采 集到信号 的传输 以
及 对于所接 受 的信 息的处理 工作 ,都具 有 自我诊 断功能 。 电力 通信 网络 的构件 ,所采 用 的 是 电力系 统 无缝 通信 技 术 。对于在 网络 中的信 息传输 ,其所经历 的每一个环 节 , 都 是 在 同一 网络 平 台上 进行 处 理 的 ,信 息实 时共 享得 以 实现 。 i l O k V 数字化变 电站具有不 可替代 的优势 。其在站 内设 计 了智能装置 来实现通 信 ,将数 字化变 电站 的变 电层 、间 隔层和 过程层 三层结构 建立 了起 来,从而实 现 了数字 化变 电站 的一次设 备智能化 。设备 的功能性 ,是 在二次设 备网 络化 的条件下 实现 的。如果下放过程 层 的功 能, 即电气 设 备 的数 字化开 关就形成 了。 由于信 号的传输 使用光纤代 替 了 电缆 ,所 以,1 l O k V 数字化变 电站 的运行 ,包括变 电站的 管理 以及后期 的维护 工作 ,都采用 了 自动化技术。

个 ,原来所 使 用 的机械 传动 方 式现在 通 过变 频器 来执

行,将 电机 的运转速度 改变 ,并直接驱动 。在信 息 的传输 方面 ,关于分 合闸的命令 以及所 处的位置和运行 的状态等
等,都是通过 网络传输 的方式来实现 了。
2 . 2 数字 化 断路器 的工 作原 理
数字 化断路器 是应 电网 自动化 需要而设计 的新型 的断 路器 二次系统 。其 是 以计算机数 字化技术为基础 ,采 用 了 微 电子技术 ,并应用 了新型 的传感器 而建立起来 的。数字 化断 路器 在设计上 ,将 常规 的机械 结构开关摒弃 ,取 而代 之 的是数字化控制装置。 在1 l O k V 数 字化 变 电站 中所应用 的数 字化 断路器 ,主 要是 由数据采 集模块 、数 字化识别模块 以及调节装置所 构 成 。数据采集 模块 的作用就 是通过新型 的传感器对 电网中 的数据进行识 别,并将其转 变为信号 的形 式传输 出去 。数

研究110kV智能化变电站的设计

研究110kV智能化变电站的设计

态是否正确无误, 检查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 。 ② 在对现场 实际 情况全面 细致 了解 的前提下 , 召开验 收班前会 , 验收负责人对照 验收工作方案 , 向全体验收人员进行现 场安全技术交底 , 交代工 作 内容、 人员分 工、 带 电部位和现场 安全措施 , 告知危 险点和 防 控措施 , 在确保全体人员“ 四清楚 ” ( 任务清 楚、 危 险点清 楚、 作业 程序清楚 、 安全措施清楚) 后, 方可开始工作 。每周组织 召开营销 业扩 工作例会 , 把参会人员设 为固定不变的 , 组织协调处理这一 周 出现 的一系列 问题 , 从而提高审批流 速度 。此外 , 也可成立供
3 . 6 建 立 常态化 例会 制度
为了有效协调 、 整合 、 利用营销专业 资源 。 及时响应满足社会
为的人员严格按 语
和客户对 电力及服 务的需求 , 营销专业 建立常用态化例会 制度 。 业扩报装对于供用 电的服务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能 实践证 明,验 收负责人 组织召开验收班前会 是防范安全风 险的 够提高企业 的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全心全意做好客户业扩报装工 有效举措 : ① 工作开始前 , 验 收负责人核对竣 工图与现场实 际是 作。“ 定制化用电服务” 、 “ 网络点对 点服务” 、 “ 预 查勘制度 ’ 等 各项 否相 符 , 核对相关 设备的安装 位置、 编号 、 带 电显示装 置显示状 新招均 以更好地服 务客户为导 向, 真正体现“ 你用 电, 我用心 ” 的服
网的运行安全 , 为经济的发展 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提供可靠的 电力资源。本文主要研 究 了 l l O k V智 能化 变电站设 计及 相 关问题 , 希望为相 关工作人 员提 供参考和支持 。
关键词 : l l O k V; 智 能化 变 电站 ; 设 计

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

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

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110KV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其设计与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110KV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以确保其满足安全、经济、高效和环保等多方面的要求。

我们将首先介绍110KV变电站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阐述其设计与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后,文章将详细探讨变电站的选址原则,包括地质条件、环境因素、交通运输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考量。

在设计与规划的具体内容方面,我们将重点讨论变电站的电气设计,包括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设备选择及其配置等。

还将涉及变电站的建筑设计,包括建筑造型、结构设计、防火安全以及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还将关注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设计,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总结110KV变电站设计与规划的关键要点,强调其在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110KV变电站设计与规划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110KV变电站设计基础在设计和规划110KV变电站时,我们需要考虑一系列基础要素,以确保变电站的高效、安全和可靠运行。

这些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变电站的选址、电气设计、设备选择、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环境保护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

选址是变电站设计的关键一步。

理想的变电站位置应远离居民区,以减少对公众的影响,同时应便于与现有和未来的电力网络连接。

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等也是选址时需要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

电气设计方面,我们需要确定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方式、设备容量和配置,以满足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

110KV变电站通常采用双母线接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设备容量和配置则需要根据当地的电力需求和负荷预测来确定。

在设备选择方面,我们需要考虑到设备的性能、可靠性、经济性以及维护便利性。

11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

11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

11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摘要:智能化是当下变电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变电站实行智能化改造将会提高其运行质量及效果,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详细阐述了智能化改造技术的施工方案、设计及施工关键点,旨在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变电站;改造;调试;技术对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是促进变电站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改造后的变电站能够提升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维成本,对于变电站的安全、高效生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对110kV变电站智能改造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为改造模式的推广奠定相关技术支持。

1 过程层网络结构在某11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中,严格遵循变电站设计方案、全寿命周期理念和十八项重点反事故措施等要求,采用了基于IEC61850通信标准的“三层两网”结构,整个系统的组网方式采用冗余架构。

站控层采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可实现顺序控制、集中监控、源端维护等功能,通过网络报文分析仪实现设备状态可视化。

图1 三层两网”结构间隔层中SV、GOOSE组单网传输,通过对交换机端口进行WLAN划分,实现GOOSE/SV的分流传输,保护装置采样值通过点对点方式传输,开关量和跳闸命令采用GOOSE服务,保护装置与智能终端采用直采直跳方式。

110kV两段母线均配置电压互感器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两套电压互感器合并单元均有电压并列功能,母线上的开关单元取自各电压互感器合并单元的电压,互不干扰。

110kV系统的保护测控装置在二次室集中组屏安装,10kV系统采用保护、测控、计量、录波四合一装置,集中组屏安装在二次室内。

本次智能设备的形式为传统互感器与智能组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传统一次设备信息的数字化,用光缆代替传统一、二次设备间大量的控制电缆,装置冗余被信息冗余取代,大幅度地简化了各类装置之间的外部连接,同时也有效杜绝了电磁干扰影响二次数据等电缆传输的缺点。

110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设计

110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设计

110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设计合理的设计方案对于确保变电站,具有较高的技术可靠性和节能经济性尤为重要。

结合110kV变电站设计实践,从电气一次、电气二次、通信、金属结构等四个部分,对110kV变电站优化设计技术要点进行了认真探讨研究。

标签:110kV;变电站;设计110kV枢纽变电站有11kV、115kV两个电压等级,设置有1台115kV/11kV 升压变压器。

115kV侧接线为单母线接线方式,共建3个间隔,2回出线间隔和1回VT间隔。

2回出线间隔分别引至110kV/35kV终端降压变电所。

经现场踏勘调查落实,选择一块48×33m场地作为变电站间隔布设位置。

变电站坝址处已有公路直通,经现场考察可满足变电站常规115kV设备运输需求。

1 电气一次部分设计1.1 主接线方案及设备选型变电站考虑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共建3个115kV间隔,2回115kV出线间隔和1回115kV VT间隔。

1.2 站用电及其他变电站站用电源拟取自11kV母线及近区22kV线路,经站用变降至400V,引出两回400V电源至站用400V母线,两回电源互为备用。

在115kV出线间隔中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作为防止线路侵入雷电波过电压保护装置。

在115kV 15m 钢构架上设置多根避雷线,组成接地避雷网带,作为直击雷保护[1]。

从变电站400V站用电配电盘引出交流400/230V照明电源,并配置便携式充电灯。

开关站照明应满足10Lux照度需求。

所有开关站室外照明将采用杆式安装泛光灯源高压钠(HPS)灯,灯杆为10m高钢管。

接地系统由从地面埋深0.8米的接地网组成,在开关站结构施工前进行接地系统埋设。

接地用150mm2铜绞线按不大于10×10m的网格组成开关站接地电网。

开关站中金属构架和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等电气设备应通过接地端子与接地网直接连接,其中大型钢结构,如构架、支柱绝缘子支撑梁等,应至少有两点可靠接地。

110kV智能化变电站设计

110kV智能化变电站设计

110kV智能化变电站设计摘要:随着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渐增多,所以,必须不断增强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研究,从而满足智能电网系统的智能变电站更高层次的运用需求,推动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1 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1.1 关于智能化一次设备的选择在11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中,要重视智能化一次设备的选用。

对于110kV主变的任何一侧,应采用电子式的互感器。

无源电子式互感器的特征与作用是所有互感器中最为强大的一种。

以光电式的电流互感器为例,其主要运用法拉第磁光效应原理,线性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在经过磁场环境介质时,会发生变化,此时的旋转角为:θ=V•Hdl(1)式中:V为光学材料维尔德常数;H为磁场强度;dl为光线所要通过的路径。

同时,如果设计的光路是一种闭合回路,依据物理全电流原理可依据计算得出:θ=V•Hdl=Vi(t)(2)在测量出法拉第旋转角时,可通过式(2),计算磁场强度,然后计算磁场电流。

此种智能化一次设备具备强大的电磁兼容性能,无需向传感头提供电源,且还应选用光通信信号进行输出。

智能终端可作为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接口,实现智能设备基本功能。

1.2 采样就地数字化的设计通常选择电子式互感器结合常规互感器的方式设计110kV智能变电站的采样就地数字化,并使其成为一个单元,从而满足采样就地数字化要求。

体积小、线性度好等是电子式互感器的优势,因此其可防止传统互感器绝缘油爆炸等高危问题,减少金属材料的使用。

1.3 相关网络构架方案在设计网络构架时,应采用传输速率超过100Mb/s的高度以太网,且还需确保全部设备都有专属的通信接口。

同时,规约必须是基于IEC61850的。

网络构建逻辑作用主要由过程层、站控层、间隔层构成。

其中,单星型是站控层网络拓扑设计时常采用的结构,然后利用一些交换设备来建设站控层单以太网。

同时,采样数据网、GOOSE 网共同构成了过程层,虽然其在物理上相互独立,但拓扑结构与站控层均为星型。

浅谈11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

浅谈11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

浅谈11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电力系统也向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作为当前变电站发展的一个趋势。

文章针对智能变电站的基本结构、技术特点,对110kV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结合有关的工程实例对其相关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

标签: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为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前变电站发展的过程当中,许多设施设备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这些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运用智能化设备,智能变电站可以有效实现对电网的智能调节和实时控制,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它高效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为此工作人员必须要予以高度关注。

1 智能变电站概述1.1 定义所谓的智能变电站是指有效运用现代化智能设备及其相应的组合和处理,使得信息共享标准化、通信平台的网络化以及变电站信息的数字化得以实现,同时能够对电力网络的运行进行自动控制、检测、采集、测量以及保护等,并根据实际要求,对输配电网进行在线决策分析、协同互动以及实时控制等,从而真正实现与周围变电站交流互动。

1.2 智能变电站的基本结构通常情况下,就物理结构而言,智能变电站可以分为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就系统功能而言,智能变电站可以分为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其中过程层设备主要由变压器以及断路器等一次设备和相关的智能组件构成,间隔层设备主要由计量设备、测控设备等相关接入转化设备构成。

而站控层则主要是由防误闭锁系统、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组成。

1.3 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1.3.1 中端分级控制设备技术依靠电力安全的生产准则来有效控制技术水平的高低,这样一来,其设备层和间隔层就可以通过较为独立的分级控制模式来发挥其相关的功能,同时也能够较大幅度的提升变电站设备的利用率,大大减轻了中央处理设备的负荷,也使得由于集中控制设备而存在的运作风险得以降低。

1.3.2 引用设备控制端智能变电站通过计算机的引用设备控制端来实现整个系统的运维工作,总体而言,计算机的终端系统具有高智能化的运作大脑们能够根据监测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再次运作,从而减少变电连锁故障,110kV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提高。

110kV梅山智能化变电站设计建设

110kV梅山智能化变电站设计建设

110kV梅山智能化变电站设计建设浅析摘要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微机保护与测控技术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式光电式互感器技术的成熟,iec 61850标准、智能开关的出现,使智能化变电站成为可能。

智能化变电站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安装调试简便,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节省了建设费用,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变电站自动化进入智能化阶段成为一种潮流。

关键词 110kv;梅山电力系统;智能化变电站;设计;建设中图分类号 tm63;tm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099-01智能变电站是坚强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

110kv梅山变作为国网通设110-a3-3半户内变智能站方案在绍兴局的首次应用,设备新颖,采用创新设计配置。

全站总用地面积4177m2,合6.266亩,其中变电站围墙轴线内占地面积:2386.4m2,合3.579亩;配电楼总建筑面积1503m2。

110kv梅山变本期主变2台,容量2×50mva,终期容量3×50mva;110kv为内桥+线变组接线,终期进线3回;本期采用内桥接线,进线2回;10kv终期为单母线四分段接线,出线36回;本期单母线分段接线,出线24回;10kv电容器6回,ⅰ段、ⅳ段母线各接2回,每段容量为4800kvar+3600kvar;ⅱ段、ⅲ段母线上各接1回,容量分别为4800kvar和3600kvar;各电容器组接线为单星型接线,本期4回,接于10 kvⅰ、ⅱ、ⅲ段母线上。

10kv消弧线圈3组,ⅰ段、ⅱ段、ⅳ段母线上各接1组,本期安装2组,接于10 kvⅰ段、ⅱ段母线上。

110kv梅山变按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原则设计,二次系统采用“三层三网”模式,其中过程层采用光纤点对点网络、直采直跳方式,非电气量采用电缆直采直跳方式,全站配置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

110kV智能变电站母线合并单元配置优化研究

110kV智能变电站母线合并单元配置优化研究

线路2合 智一体
AB
1母合 并单元
2母合 并单元
线路3合 3母合 智一体 并单元
AB
主变 过负荷 备自投1 联切
AB AB BA
低周
1号变 2号变 3号变 备自投2 减载
保护 保护 保护

图1 通用设计方案电压采样逻辑关系图 图 1 中,实线表示电缆接线,虚线表示光缆或
尾缆接线。其中线路和主变高压侧间隔合并单元的
1.1 通用合并单元配置方案
在通用设计方案中,电压电流采样采用“常规
互感器 + 合并单元”方式。每段母线 P T 间隔配置
1 台智能终端、1 台合并单元;线路、内桥间隔配
置 2 台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装置;主变高压侧间
隔配置 1 台合智一体装置;主变本体智能柜配置 1
台智能终端、2 台合并单元。主变低压侧每台主进
线路3合
单元 3母并 智一体
列装置
AB
AB
主变 过负荷 备自投1 联切
AB AB BA
低周
1号变 2号变 3号变 备自投2 减载
保护 保护 保护

图2 优化方案电压采样逻辑关系图
母线电压通过电缆接入线路和主变高压侧间 隔,取消从母线合并单元级联回路。主变保护电压
采样从主变高压侧点对点直采,备自投、低周减载 等公用设备的采样可从Ⅱ母 P T 汇控柜的合并单元
电工电气 (2019 No.6)
110 kV智能变电站母线合并单元配置优化研究
110 kV智能变电站母线合并单元配置优化研究
张新来
(邯郸慧龙电力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河北 邯郸 056000)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智能终端、合并单元 设备的性能和优点得到广泛验证,同时也暴露出一 些问题,如:合并单元配置不合理降低保护设备运 行可靠性、采样延时增加保护整组动作时间等。提 出了在 220 k V 及以上智能变电站中保护装置采用 “常规采样 + G O O S E 跳闸”的技术方案,这一方案 对 110 kV 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应用 孟长虹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应用 孟长虹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应用孟长虹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有效提高了智能变电站建设效率,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因此,要加强该方面技术的研究,更好的促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

本文对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应用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是最新的智能变电站设计理念,是在技术模式、设计思路等方面的进一步创新。

模块化设计应用装配构件模式,分为工厂定制以及现场安装两大环节,有效的减少了建筑占地面积,并大大提高了建设速度。

1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经济、能源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面对紧迫的能源形势,对智能电网的建设速度以及建设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作用重大,具有电压变换、电能分配、电流控制、电压调节等重要功能,因此,我们应不断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变电站的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从最初的设计到建设完成将严格遵循“标准化、装配式”的建设思想,通过集成化的设计生产实现集中调试、快速配送,最大可能的减少现场安装、调试的时间,通过工厂定制、现场配置安装,将各类建筑实现更加标准化的建设,在建筑构建、耗材等方面实现统一,不断提高建筑质量、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能力。

2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中关键技术的应用2.1采用装配式建构筑物变电站采用装配式建筑物、装配式围墙、装配式防火墙、成品混凝土基础、模块化通用基础等模块化建构筑物,建筑结构轻型化,工厂预制式,利用现场快速拼装工艺,变施工串联流程为并联流程,缩短变电站建设工期,使工程建设实现模块化、精细化。

装配式建筑物单层配电装置楼结构类型采用装配式钢框架结构。

钢结构框架的梁、柱统一采用热轧H型钢,钢框架柱下设置混凝土短柱,两者采用预埋地脚螺栓连接,屋面为以压型钢板为底模板的轻骨料混凝土现浇屋面,工厂加工,现场组装,大大减少现场湿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7T16:20:50.1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王冰
[导读] 摘要: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经济技术研究所山西长治 046000
摘要: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本文搜集了现有成熟的智能化变电站特点,提出了110 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要点和方案,为今后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11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要点;设计方案
1 110kV智能变电站的特点
1.1通信标准化
IEC61850标准是一项新的网络通信体系,它对自动化变电站系统的国际通信标准做出了定义,让变电站使用的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之间可以自由的连接,使得设备之间能够实现相互操作以及全站的信息共享等功能。

1.2状态可视化
变电站智能化的实现,能够实现监测全站设备运行状态的功能,其过程是经过采集设备工作时非电气量参数,利用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在使用专家系统分析获取的各项特征参数,以便及时发现设备的运行故障或是预测潜在故障。

设备状态监测作为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与原始的设备计划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减少了很多的不必要检修和停电事故。

由此变电站实现了智能化检修维护,在检修设备时更有针对性和合理性,降低了设备检修维护成本。

1.3功能一体化
(1)系统功能集中化:智能变电站在采集全景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例如防误操作功能、设备状态监测等。

由于IEC61850标准的推行,以及自动化装置和保护装置的相互融合,保护系统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管理。

(2)设备功能集成化:由于数字化测量方式和网络化的控制方式带来的好处,大大简化了间隔层设备的采样模块和I/O接口模块,所以可以对其逻辑计算能力做进一步的强化,使得系统功能更加集成化,例如110kV智能化变电站中使用的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

并且系统还能够把电能计量以及故障录波等功能也集成到间隔级中。

(3)电源系统一体化:传统的变电站的电源一直都是采用分散设计模式,把各个电源子系统独立组屏,各项设备的生产和安装由不同厂家来完成,给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很多不便,而智能化变电站克服了这些弊端。

(4)信息互动化。

顺序控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变电站的就地顺序控制以及远程监控,主要包括实现间隔层设备的“运行、检修、备用”状态的转换、双母线倒闸操作、变压器各侧跨电压等级操作、开关柜运行操作等。

电压无功自动分析控制:结合应用调度、集控主站系统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把各类节点参数进行处理,整合出VQC和AVC最优方案,最后再把方案反馈下发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以实现无功调节命令。

2 110 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要点
2.1智能化一次设备
在110kV智能化变电站中,智能化一次设备属于底层基础性元器件,其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将直接反映整个变电站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因而智能化一次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

智能化一次设备主要由电子式互感器和智能断路器组成。

电子式互感器主要有无源和有源两种。

无源互感器以光纤电流互感器居多,其根据磁光的法拉第效应,利用光纤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频带范围较宽且安装体积小;而有源互感器则是将传统的电压或电流式互感器输出的电压、电流数字化处理,并利用光纤、网络单元等将数据信息传送到测控保护装置等。

由于电子式互感器采用光纤通信,其在抗外界干扰和工作可靠性方面比传统常规型变压器有较大的优势。

而智能断路器设备则主要是使用现代电子技术及智能化控制设备形成执行单元取代常规的机械动作式开关和继电器,由于是自动化控制,其比传统机械动作可靠。

在进行110kV智能化变电站设计时,为了满足其工作需要,在主变各侧使用电子式互感器,并以光纤作为通信载体,而其他一次设备仍可选择常规设备,但需要以智能终端作为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接口,以满足其他智能装置的功能性需求。

变压器配电装置,一般采用中置式真空型开关柜。

2.2网络架构的搭建
110kV智能变电站的组网形式采用高速以太网,从而可以保障其信息通信传输率在100Mb/s以上;在所有的智能设备上配备相应的通信接口,以确保设备间的正常通信。

对于110kV智能变电站用于监控的站控层,网络拓扑结构应优先考虑单星型形式,且使用常规工业级别的工作组网络交换装置,从而形成站控层单以太网;另外,针对于GOOSE控制网,其工业网络交换装置应以IEC61850标准要求为准,且对应的设备要能够支持GOOSE技术。

而过程层网络主要有SV网和GOOSE网,其在物理分布上是独立进行的、互不干扰的,其拓扑结构应选择使用星型,且系统需要具备保护双重化性能,则在相对应的过程层网络配置也要进行双重化,同时应确保继电保护符合有关规定,其双重配置的过程层网络相互对立。

最后,由于110kV变电站以辐射方式对外供电,因而其间隔层的进线侧无需安装保护装置,仅在内桥或分段位置安装相应的保护装置。

3 某110 kV 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
(1)110kV智能变电站远景建设规模,变电站的接线形式为110kV为单母线分段接线,35kV单母线分段接线,10kV单母线分段接线。

变压器2×50MVA,110kV进线2回,35kV出线8回,10kV出线20回,10kV电容器4×4.8Mvar。

(2)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电子式互感器目前运行稳定性不高,抗干扰能力差,所以在本次设计中,过程层依然沿用常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通过合并单元,可以将传统互感器模拟量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传输至控制器以及其他电子设备上。

智能终
端设备实现传统开关的数字化接口,然后安装在以此设备周边的端子箱,限制一次设备的控制电缆、信号电缆的位置,实现保护、测控装置的I/O采集和输出功能,使用过程层网络,按GOOSE协议与间隔层保护、测控设备通信,有利于实现变电站的信息共享。

(3)110kV智能变电站采用智能化设计后变电站占地面积从传统的4680m2减少到4036m2,而且节约了电缆等设备投资以及相应的施工投资、节约了保护小室及主控室等的占地面积和投资、GIS智能控制柜优化了二次回路和结构、智能控制装置提供了系统的交互性、联调在出厂前完成,现场调试工作量减少、基于通讯和组态软件的联锁功能比传统硬接点联锁方便、缩小了与互感器的电气距离,减轻了互感器的负载。

综合使用各项先进的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及时获得设备的运行参数,并且将这些参数交由有关专家进行系统分析,能够及早发现潜在故障。

110kV电压等级GOOSE与SV分开组网;SV采用双单网,GOOSE采用共享双网。

传统的变电站微机保护测控装置,能够采用端子与端子之间的连接形式,使得变电站的保护装置能够与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进行有效配合。

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保护测控装置应运而生,二次设计方式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在变电站中,有很大一部分节点、继电保护出入口、交流输入等被过程层的一系列设备所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光纤接口逐渐开始发展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保护测控装置的隐蔽性越来越强,用户很难准确的了解到装置中的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提出了虚端子的概念。

在变电装置中,虚端子主要源于ICD文件,该文件的主要内容有三种,包括虚开入、虚开出以及MU输入。

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是由虚端子进行描述的。

虚端子逻辑联系表的重要依据是装置虚端子表,通过虚端子逻辑联系表,能够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各个装置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还能够对这种复杂的逻辑关系进行系统化整理,这样就减少了现场的操作,更有利于实现远程操作。

4 结束语
在进行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和建设中,设计人员必须立足实际,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综合考虑和对比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优选有效设计方案,优化智能变电站设计,强化智能变电站建设,从而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技术性以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范清华.小议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及其可靠性[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
[2]咸鹏.宋祖磊.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关键问题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6(08)
[3]陈孝菊.李风等.110kV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