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县供电公司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县供电公司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杨军
来源:《决策探索·收藏天下(中旬刊)》 2019年第5期
摘要:根据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中压线损管理本质提升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针对部分县供电公司的线损管理工作实际,在某市的部分县供电公司开展了线损管理调研诊断活动。
调研期间召开了线损管理研讨分析会,并通过与参会人员沟通、交流,查阅县供电公司的线损报表资料,对县供电公司线损管理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详实的了解掌握,在此作以分析,并提出提升线损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供电公司;线损管理;调研诊断
一、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调阅河南省县供电公司2019年线损考核细则,本次调研对县供电公司的线损管理组织构架及专业分工情况进行了解,从县供电公司主管部门和专业分工的职责、层级、流程、考核等方面入手,去伪存真。
问题1:线损管理组织构架及管控上,没有按照《国网公司线损管理办法》通用制度的要求,依据“四分法”原则规范部门职责,设置专业管理岗位,导致在线损管理的实践中,职责管理界面出现缺失和不畅通现象。
分析:《国网公司线损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应以“技术线损最优,管理线损最小”为宗旨,以深化线损“四分”(分区、分压、分元件、分台区)管理为重点。
第五条规定:线损管理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合作的原则,实现对线损的全过程管理。
第六条规定,各级单位要建立健全由分管领导牵头,由发展、运检、营销、调控中心、技术支撑单位等有关部门(单位)组成的线损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线损管理的组织协调。
第七条规定,线损归口管理部门要明确线损管理岗位,配备专职人员,其他部门应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线损管理有关工作。
该县供电公司因没有按照通用制度的规定要求,梳理规范部门的职责和设置专业管理岗位,导致线损管理秩序、流程等出现无序现象,该履职的不知道怎样履职,且没有履职到位,该落实的工作扯皮推诿,存在线损管理棚架现象,线损管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问题2:县供电公司2019年度各级线损指标是在上年度实际完成值的基础上,由该县供电公司领导和部门凭主观预测进行降压下达指标,没有全网各电压等级理论线损数据,指标测算过程缺失,甚至本年度仍在依据上年指标考核,线损指标的参照度、准确度、合理性无数据支撑。
分析:《国网公司线损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年度线损率计划建议编制依据如下:(一)降损规划报告中规划期内线损率目标;(二)本年度线损率指标完成情况预测;(三)本年度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四)计划年度负荷及电量预测情况;(五)计划年度购电、用电结构变化情况;(六)计划年度电网建设及改造、降损措施成效预测。
而县供电公司在下达线损指标时,仅仅是在历史数据基础上比对,没有经过测算及客观地对电网、用电结构变化情况进行研判,指标可能会与实际产生偏差,而且线损指标一般是在年初下达的,电网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一个数据量,线损指标可能会出现较大的陡动异常,要么完成要么就完不成,线损管理的盲目性和主观性影响较大。
问题3:该县供电公司35kV及以上线损由调度控制中心牵头管理,运维检修部配合协助管理,调度控制中心负责网损管理、电网运行方式,与运维检修部在设备管理部门职责界定上存在重复。
关口计量装置的拆装更换、调整变比时,出现差错而影响网损计算,导致主网线损管理出现脱节、空档的现象。
分析:《国网公司线损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调控中心是本单位网损管理部门,履行以下职责:(一)参与本单位降损规划编制、线损检查
等工作。
……(五)参与本单位内部考核关口电能计量点的设置和变更、关口电能计量系统的设
计审查、竣工验收和故障差错调查处理等工作。
《国网公司线损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运检部是本单位技术线损管理部门,履行以下职责:(一)参与本单位降损规划编制、线损检
查等工作。
(二)负责开展本单位技术降损工作,提出技术降损措施。
开展技术降损工作检查。
……(四)负责本单位无功补偿设备及电能质量管理。
负责变电站(含开关站、换流站、串补站等)用电管理。
(五)协助开展本单位负荷实测及理论线损计算工作。
开展10(20/6)kV理论线
损计算工作,编写理论线损计算分析报告。
(六)参与本单位内部考核关口电能计量点的设置和变更以及关口电能计量系统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故障差错调查处理等工作。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关于进一步明确计量管理以及线损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豫电发展[2018]532号)文件中规定,运维检修部是本单位技术线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主网设备台帐、
配网结构及设备台帐管理。
问题4:县供电公司要求各级自用电统一纳入考核电量管理,但自用电指标未下达到具体部
门和单元,执行监督不到位,难以实现线损小指标定量准确考核。
分析:《国网公司线损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运检部负责本单位无功补偿设备及电能
质量管理,负责变电站(含开关站、换流站、串补站等)用电管理。
第三十条规定:营销部负责本
单位营业区域抄核收管理、营业普查与反窃电管理、电能计量管理、用户无功管理、办公用电
统计等工作。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关于进一步明确计量管理以及线损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豫电发展[2018]532号)文件中规定,营销部负责本单位办公用电管理,开展同期线损系统中办公用电模型
配置。
县供电公司办公用电、变电站用电等方面的自用电,如果未统一装表计量和考核,将增加
不明损失电量的风险。
问题5:关口计量装置新装、改造、更换未实行工作单制度,导致计量装置装拆后,业务不能
办理,线损反映出来的数据失真,要么负损要么高损,统计线损指标差异较大。
关口计量装置管理在管控主体、业务流程上存在缺陷。
分析:《国网公司线损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
发建部负责本单位内部考核关口电能计量点的设置和变更工作,负责审核并批准追退电量。
参与关口电能计量系统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故障差错调查处理等工作。
运维检修部参与本单位内部考核关口电能计量点的设置和变更以及关口电能计量系统的设
计审查、竣工验收和故障差错调查处理等工作。
营销部负责本单位内部考核关口电能计量方案确定、关口电能计量装置验收,组织关口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差错调查处理等工作。
负责关口电能计量点台账管理,参与本单位关口电能计量点的设置和变更工作。
调度控制中心参与本单位内部考核关口电能计量点的设置和变更、关口电能计量系统的设
计审查、竣工验收和故障差错调查处理等工作。
各级关口计量装置应规范统一,明确责任,严格执行计量业务流程和装拆工作票制度,工作票填写准确完整,信息数据真实,及时归档保存。
计量工作票执行流转结束,现场核查验收,并经相
关部门、供电所人员审核签字确认,营销专业及时录入系统,确保数据采集即时实现抄通。
问题6:县供电公司在无功管理上,没有对无功计量装置抄表,无功电量没有核算和监督管理。
分析:《国网公司线损管理办法》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规定:
根据电网负荷潮流变化及设备技术运行状态,优化调度运行方式,开展无功电压优化控制,加强无功补偿设备的运行管理,实现无功分层、分区就地平衡,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
加强对用户无功电力的管理,提高用户无功补偿设备的补偿效果,促进客户采用集中和分散
补偿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功率因数。
无功管理是加强电网技术降损的重要措施,通过无功计量装置的真实计量和核算,监控主网
无功和配电网无功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合理减少压降损失。
问题7:县供电公司配网设备管理中,存在同一变电站单条10kV线路对两个及以上供电所交
叉供电的情况,手拉手线路均无计量点,配电线路供电的电源调整、负荷切割和转移供电的情况
时有发生,导致单条10kV线路无法精确计算。
10kV线损打包计算只是权宜之计,与同期线损
“四分法”和省市公司要求中压线损治理有较大差距,无法与同期线损系统规范有效对接。
分析:《国网公司关于开展10(20/6)千伏及变电站站内用电关口建设改造工作的通知》(运
检技术[2016]60号)文件,要求依照《10(20/6)千伏线损关口建设改造原则》《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站用电电能计量装置配置原则》,对关口(非结算)电能计量装置建设改造,实现双向电能计
量功能。
关口建设改造优先纳入城农网改造、配电自动化建设项目,项目管理要求纳入基建、技改项目管理。
同一变电站单条10kV对两个及以上供电所交叉供电问题,应通过变电站电源的变化、供电
所属地管理和电网改造工程进行调整,跨区供电或手拉手供电且无计量点,线损打包管理,是权宜之计,中压线损管理上是没法做到合格率、精准率等相关指标提升,容易被考核。
问题8:农村存在部分台区多年未改造,16、25、35平方的低压线路较多,严重危及安全运行和影响供电可靠性,台区低压线路改造运维资金不足,导致低压线损居高不下。
分析:因部分农村低压台区及低压线路改造滞后,台区出线配置多为“主四分二”,主线路与分支线负荷没法调整,末端低压较低,台区降损客观条件受到较大局限,特别是高负荷用电时期,
超负荷、超半径、超导线截流量运行的线路损耗大。
供电量越大损耗越多,台区降损和指标管控举步维艰,台区电工难以完成线损指标。
问题9:2016—2017年在省供电公司统一集中开展的生产PMS系统与营销MIS系统的营配数据治理中,因现场采录不到位,配电网更新改造较快,营配系统数据维护不及时,导致线变关系、
户变关系不对应,营配一致率数据瑕疵影响了中压线损管理。
分析:中压线损管理依赖于营配贯通“线路—专变”“变压器—接入点—表箱—表计”关系数据质量,生产PMS系统中“线路—公变”挂接关系和设备基础数据管理、营销MIS系统营销客户档案、用户设备台账管理和全采集覆盖等基础数据,原来初始建立系统的数据真实性,以及常
态情况下数据的动态更新和异动维护等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同期线损系统的中低压数据,完全从各县公司的PMS系统、营销MIS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提取,并依据一定数据模型和算法下达中压和低压台区线损指标。
如果原始数据失真,下达线损指标就不准确,甚至完不成指标,直接影响公司的整体排名,存在着被考核的风险。
二、改进对策及措施
线损管理工作涉及多个专业、多个层级,县供电公司应成立线损管理领导小组和专业管控工作小组。
按照不同电压等级管理范畴,组建各层级专业管理团队,按照《国网公司线损管理办法》的要求,运用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原专业管理的基础上细化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界面、强化协同、分解任务、严格考核,形成县供电公司线损管理整体合力效应。
借助正在开展的典型负荷日线损计算工作,对县供电公司各电压等级的线损认真扎实做一次理论计算,重点是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理论线损要摸清实底,对本年度下达的线损指标执行情况,全面客观真实地进行一次稽核、分析,将线损理论计算结果与管理实践进行比较,指导县供电公司降损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
县供电公司应认真宣贯学习国网公司通用制度,对照《国网公司线损管理办法》及各专业的管理标准、制度、流程,查找线损管理短板,拾漏补缺。
县供电公司线损管理综合部门应牵头组
织各专业部门编制线损管理本质提升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线损管理本质提升的主攻方向。
县供电公司应严格按照《国网公司线损管理办法》、省供电公司中压线损管理规定的要求,对县供电公司所有的自用电、站用电进行梳理,规范计量装置配置达到100%,明确管理单位责任,核定下达指标,实现采集规范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坚决杜绝自用电私自对外转供电现象的发生。
县供电公司重视做好线损小指标的管理,重点是开展10kV及以上电量平衡、配网三相不平
衡治理、无功补偿、关口计量装置定检,最大限度降低技术损耗和设备损耗。
对线损小指标应分专业归口管理,并纳入绩效考核。
加大农村老化线路台区的改造力度,优先解决线损大、设备老化、安全风险的线路和台区,
为降损提供基础保障。
对城区、农村配电网改造应做到配变台区、低压线路及下户线同步实施,提高设计标准,为线损管理夯实基础。
按照轻重缓急列出整改计划,可以从供电安全隐患大、可
靠性差、超供电能力、线损大和服务风险大的台区优先改造,制定整改具体实施节点计划,整改
项目费用建议从农配网工程项目资金中统筹解决,本年度确无法纳入项目资金的,迫切紧急需要
解决的,适量平衡,亦可从县供电公司技改大修费用、低压维管费中考虑列支。
县供电公司结合中压线损治理本质提升行动,加强生产、营销专业和供电所的协同,集中力
量对营配数据一致率和异动进行治理,更正原有营配错误数据,由营销部、运维检修部应列出整
改完善计划表,具体到时间节点,本年度新增及异动高、低压用户的及时采录,建立“变电站—线路—公变/专变—低压用户”准确的营配调联接关系。
梳理客户档案及与配网设备的挂接关系,
并现场采集设备及客户信息,建模录入相关系统。
确保营配调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营配
数据关系“变电站—线路—变压器—(低压柜)—低压线路—低压杆塔—接户杆(分接箱)—计量箱—电表—用户”一致。
否则,中低压线损管理数据平台始终是处在一个瑕疵、异常或失真的状态,很难把握指标合理性、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拓展线损管理手段,突破线损管理瓶颈,树立以深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依托的同期线损治理工作思路,各级线损考核数据均依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挤干管理线损和考核的水分。
加大电采系统运行监控、应用和维护,对各级关口、直配专线、专变采集覆盖率、采集成功率、负荷曲线变化、无功动态分析、线损异动陡变等状态,在线实时跟踪监控,最终实现动态下达线损指标和考核。
县供电公司务必想方设法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对配电线路交叉供电、手拉手配电互供线路无计量点、采集未覆盖的整改,逐步过渡到10kV线路单条次管理和考核。
新建或改造的手拉手线路必须同步设计高压断路器、负荷开关和高压计量装置,实现“双向”计量和采集覆盖,这是提升公司线损管理的重点任务,应加快解决。
引导激励开展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QC小组活动,针对线损管理薄弱点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选立课题,开展技术降损、管理降损攻关,按照不同电压等级专业管理团队组织开展,充分研讨和斟酌,可以尝试探索“四分法”线损管理选题,比如,对35kV及以上主网设备运行方式及设备管理、10kV或0.4kV同期线损动态治理方面、拓展用电信息采集开展三相不平衡治理技术方法立项攻关,着力开展线损管理创新活动,提高各专业创新管理能力,探索县供电公司降损的新途径。
作者单位: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淮滨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