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学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磨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的摩擦磨损试验机结构、测试原理及测试过程。
2、了解常用的摩擦磨损试验机的使用方法。
3、了解摩擦系数与磨损量的测量。
4、测试实验用材料摩擦系数。
二、实验设备:
1、划痕实验仪。
2、销盘摩擦磨损实验机。
3、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
4、疲劳摩擦磨损实验机。
三、实验要求:
1、了解常用的摩擦磨损试验机结构、测试原理及测试过程。
2、熟悉并掌握常用的摩擦磨损试验机的使用方法。
3、测试实验用材料摩擦系数。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实验设备与实验结果:
MT-3000工作原理与结构
1、测试原理
MS-T3000摩擦磨损运用球-盘之间摩擦原理及微机自控技术,通过砝码或连续加载机构将负荷加至球上,作用于试样表面,同时试样固定在测试平台上,并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使球摩擦涂层表面。
通过传感器获取摩擦时的摩擦力信号,经放大处理,输入计算机经A/D转换将摩擦力信号通过运算得到摩擦系数变化曲线。
μ=F/N
μ—摩擦系数F—摩擦力
N—正压力(载荷)
通过摩擦系数曲线的变化得到材料或薄膜的摩擦性能和耐磨强度,即在特定载荷下,经过多
长时间(多长距离)摩擦系数会发生变化。
2、试验机结构
1.加载方式:砝码加载;
2.加载范围: 10g~2000g、精度0.1g;
3.平台转速: 1转/min~3000转/min、精度±1转;
4.升降高度:20mm;
5.旋转半径:3mm~20mm;
6.摩擦副夹具:Φ3mm、Φ4mm 、Φ5mm、Φ6mm ;
7.摩擦副:GCr15钢球、AlO陶瓷球、ZrO陶瓷球、SiN陶瓷球;
8.测试操作:键盘操作,微机控制;
实验结果
五、实验步骤:
1、开机,进入windows界面,预热十分钟,进入MST—3000主界面。
2、进入主菜单,设定转速400r/s,点击开始,运转1分钟后自动停止,表示仪器运转正常。
3、放置试样:
(1)松开悬梁定位旋钮,将悬梁顺时针旋转45°,将试样用固定螺钉固定在测试台上。
(2)手动旋转测试台或设定转速在400r/s,看压头是否正常在测试台上运动,并轻施切向力,看压头是否碰撞紧固件及压头有无移出测试件。
(3)调整加载梁平衡(杆上刻度线与放置载荷的台子对齐)。
4、条件输入: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样品编号,材料名称,实验载荷200g,时间1min,测量半径,试验转速400r/s。
5、上述条件输入完毕后,仪器进入测试,点击“实验开始”即可。
6、实验时间到后,仪器自动停止,跳出试验结束框,按“确定”,如果要保存数据则按“保存数据”。
7、试验结束后,按退出键。
8、关机。
六、实验结果分析:
由摩擦系数与时间的特性曲线可知,初始时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迅速增至很大,接近于0.33,之后摩擦系数迅速下降,在0.1min内降到0.05左右,在之后的0.9min内,摩擦系数大小的变化趋于平稳,一直在0.05左右上下波动。
从材料的表面摩擦系数的变化趋势可得知,材料表面没有镀膜处理。
初始时材料表面十分粗糙,所以摩擦系数很大,随着对磨球与对磨材料表面的进一步接触,发生了近似于抛光作用的表面变化,是材料表面趋于光滑,材料的摩擦系数迅速下降。
在0.1-1min内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在0.05左右上下波动,是由于材料表面有一定的凹凸,使材料表面并非达到均匀的光滑状态,使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在一定数值上下波动,而0.05则是材料本身的摩擦系数。
七、结论
在这次实验课上,通过学长的耐心讲解与自己亲身的动手实践,我了解了MS-T3000摩擦磨损试验机的使用方法、机构组成以及测试原理,知道了怎样材料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同时也知道了怎么从试样的试验数据中分析,从而得出试样的性能。
通过这次实验课的学习,不仅增加了我的动手经验,也使我更加的了解了摩擦学这门课程,对我今后学业方向的决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