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核置于强磁场中, 一个核置于强磁场中,其周围不断运动的电子就会产生一 个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使核实际受到的磁场强度减弱。 个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使核实际受到的磁场强度减弱。 这种现象称为屏蔽 。 核所受到的实际磁场强度B′ 核所受到的实际磁场强度 ′
) B′ = Bo −σBo = Bo (1 −σ
去屏蔽区, 去屏蔽区,低场
屏蔽区, 屏蔽区,高场
去屏蔽区, 去屏蔽区,低场
16
自旋- 自旋-自旋裂分
将质子看作一个 自旋的小磁体
两峰之间的距离称为偶合常数J(单位 ),一般在1- ),一般在 两峰之间的距离称为偶合常数 (单位Hz),一般在 -20Hz之 之 不随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而改变。 间。不随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而改变。 若核磁共振图谱中的两峰之间的距离随Bo改变而改变, 若核磁共振图谱中的两峰之间的距离随 改变而改变,则可判 改变而改变 定它们是由两个化学位移不同的核给出的信号;若不随Bo改变 改变, 定它们是由两个化学位移不同的核给出的信号;若不随 改变, 则是由自旋-自旋偶合裂分造成的。 则是由自旋-自旋偶合裂分造成的。
7
核的进动频率 Larmor进动 进动——在外加磁场 进动 在外加磁场 中的原子核, 中的原子核 , 本身自旋产生 的磁场将与外加磁场相互作 结果使核除自旋以外, 用 , 结果使核除自旋以外 , 还存在一个以外加磁场为轴 线的回旋运动 。
ωo = 2 πν =γBo o
γ Bo νo = 2π
E = −μcosθBo = −μz Bo ·
核磁共振波谱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核磁共振波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处于强磁场中的具有磁性质
的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吸收光谱法 吸收光谱法 的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 射频辐射: 红外光: 紫外: 射频辐射: 109-1010nm; 红外光:0.78~40µm;紫外:200~800nm µ 紫外 三个条件: 三个条件: 具有磁性质的原子核 外加磁场 吸收射频辐射,自旋取向改变,即发生共振。 吸收射频辐射,自旋取向改变,即发生共振。
9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质子核磁共振波谱
理论上:当一个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核置于外磁场中,它只 理论上: 一个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核置于外磁场中, 有一个共振频率,图谱上只有一个吸收峰。 有一个共振频率,图谱上只有一个吸收峰。
磁场存在下, 的共振频率为 的共振频率为60MHz 如:在1.4092T磁场存在下,1H的共振频率为 磁场存在下
或τ=10 -δ
最常用的参比物是四甲基硅烷,简称 最常用的参比物是四甲基硅烷,简称TMS,将它的δ值定为零。 ,将它的δ值定为零。 TMS中质子的屏蔽常数大于大多数其它化合物中质子的屏蔽常数, TMS中质子的屏蔽常数大于大多数其它化合物中质子的屏蔽常数, 中质子的屏蔽常数大于大多数其它化合物中质子的屏蔽常数 其化学位移最大。 其化学位移最大。
2.675 × 108 × 1.4092 ν0 = = = 60.0 MHz 2 π 2 × 3.14
γBo
实际上:质子所处化学环境不同,其共振频率也不同。 实际上:质子所处化学环境不同,其共振频率也不同。
10
有两类化学环境的影响: 有两类化学环境的影响: (1) 质子周围基团的性质不同,使它的共振频率不同,这种 质子周围基团的性质不同,使它的共振频率不同, 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γ(1 −σ)B o ' vo = 2 π
固定ν , 屏蔽常数大⇒ 固定ν’0, 屏蔽常数大⇒B0大,即高场 固定 B0, 屏蔽常数大⇒ ν’0小,即低频 , 屏蔽常数大⇒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低场 高频
高场 低频
15
各向异性效应——是由于置于外加磁场中的分子所产生的 各向异性效应
感应磁场,使分子所在空间出现屏蔽区和去屏蔽区, 感应磁场,使分子所在空间出现屏蔽区和去屏蔽区,导致不 同区域内的质子移向高场和低场。 同区域内的质子移向高场和低场。
I为自旋量子数,I=0时,P=0,即原子核无自旋。 为自旋量子数, 时 为自旋量子数 ,即原子核无自旋。 I≥1/2时,原子核有自旋现象 ≥ 时
3
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质量数, 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质量数,原子序数有关
原子核的自旋轴在空间是不能连续地任意取向的,而是量子 原子核的自旋轴在空间是不能连续地任意取向的, 化的,它只能有( 化的,它只能有(2I+1)个取向。 )个取向。
8
核磁共振吸收 在给定的磁场强度下,质子的进动频率是一定的。 在给定的磁场强度下,质子的进动频率是一定的。若此时以相同 频率的射频辐射照射质子,即满足“共振条件” 频率的射频辐射照射质子,即满足“共振条件”,该质子就会有 效地吸收射频的能量,使其磁矩在磁场中的取向逆转, 效地吸收射频的能量,使其磁矩在磁场中的取向逆转,实现了从 低能级到高能级的跃迁过程。此过程就是核磁共振吸收过程。 低能级到高能级的跃迁过程。此过程就是核磁共振吸收过程。
磁场存在下, 的共振频率为 的共振频率为60MHz 在1.4092T磁场存在下,1H的共振频率为 磁场存在下
11
(2) 所研究的质子受相邻基团的质子的自旋状态影响,使 所研究的质子受相邻基团的质子的自旋状态影响, 其吸收峰裂分的现象称为自旋-自旋裂分。 其吸收峰裂分的现象称为自旋-自旋裂分。
12
化学位移
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 仅能确定质子(氢谱)。
18
H
O H
-OH TMS -CH2 -CH3
H C C H H H
低分辨率NMR仪器 低分辨率NMR仪器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δ /ppm -OH TMS -CH2 高分辨率NMR仪器 高分辨率NMR仪器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
-CH3
δ /ppm
γ(1 −σ)B o v = 2 π
' o
电子云对核的屏蔽程度不同, 电子云对核的屏蔽程度不同, 值不同, σ值不同,使核产生共振所 需的射频辐射频率也不相同。 需的射频辐射频率也不相同。 核的共振频率的化学位移只有百万分之几 。
13
相对化学位移值δ ppm) 相对化学位移值δ(ppm)
v(样品)-v(参比物) 6 δ= ×10 v(参比物)
5
能 级 对1H和13C, = 1 ,两种取 I 2
向, m为+1/2 和-1/2,两 为 种磁能级 与外磁场方向相同, 与外磁场方向相同,
1 磁能级能量较低; 磁能级能量较低; m=+ 2
,
与 外 磁 场 方 向 相 反, 较高。 较高。= − 1 m
2
6
,磁能级能量
能级的能量
h E = −μ Bo = −mγ B0 z 2π
1
基本原理
原子核的磁性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若有自旋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核带正电荷 , 将产生磁场,并形成磁距。 动 , 将产生磁场 , 并形成磁距 。 自旋的电荷等价于一个环 形导体中的电流,磁场的方向用右手定则确定。 形导体中的电流,磁场的方向用右手定则确定。
17
HNMR谱图中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1)峰的数目:标志分子中磁不等性质子的种类,多少种; )峰的数目:标志分子中磁不等性质子的种类,多少种; 面积): 相对), (2)峰的强度 面积 :每类质子的数目 相对 ,多少个; )峰的强度(面积 每类质子的数目(相对 多少个; (3)峰的位移 δ ):每类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化合物中位置; )峰的位移( :每类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化合物中位置; (4)峰的裂分数:相邻碳原子上质子数; )峰的裂分数:相邻碳原子上质子数; (5)偶合常数 :确定化合物构型。 )偶合常数(J):
4
当此核置于外加磁场B 当此核置于外加磁场 0中,则 沿着磁场方向的角动量分量为 为磁量子数) (m为磁量子数):
h pz = m 2 π
h μZ = mγ 2 π
核的自旋轴在空间的取向是量子化的, 核的自旋轴在空间的取向是量子化的,有2I+1个取向 个取向 一个取向——一个磁能级(用m表示) 一个磁能级( 表示) 一个取向 一个磁能级 表示 I,I-1,I-2,…-I , , ,
2
原子核——带正电荷,它会产生自 带正电荷, 原子核 带正电荷 产生磁场, 旋,——产生磁场,该磁场沿着自旋 产生磁场 轴方向存在一个磁距μ 轴方向存在一个磁距 ,它与原子 核的角动量P呈比例 呈比例(γ为磁旋比 )。 核的角动量 呈比例
μ=γP
P=
2πμ γ= hI
h I ( I + 1) 2 π
) B′ = Bo −σBo = Bo (1 −σ
去屏蔽区, 去屏蔽区,低场
屏蔽区, 屏蔽区,高场
去屏蔽区, 去屏蔽区,低场
16
自旋- 自旋-自旋裂分
将质子看作一个 自旋的小磁体
两峰之间的距离称为偶合常数J(单位 ),一般在1- ),一般在 两峰之间的距离称为偶合常数 (单位Hz),一般在 -20Hz之 之 不随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而改变。 间。不随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而改变。 若核磁共振图谱中的两峰之间的距离随Bo改变而改变, 若核磁共振图谱中的两峰之间的距离随 改变而改变,则可判 改变而改变 定它们是由两个化学位移不同的核给出的信号;若不随Bo改变 改变, 定它们是由两个化学位移不同的核给出的信号;若不随 改变, 则是由自旋-自旋偶合裂分造成的。 则是由自旋-自旋偶合裂分造成的。
7
核的进动频率 Larmor进动 进动——在外加磁场 进动 在外加磁场 中的原子核, 中的原子核 , 本身自旋产生 的磁场将与外加磁场相互作 结果使核除自旋以外, 用 , 结果使核除自旋以外 , 还存在一个以外加磁场为轴 线的回旋运动 。
ωo = 2 πν =γBo o
γ Bo νo = 2π
E = −μcosθBo = −μz Bo ·
核磁共振波谱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核磁共振波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处于强磁场中的具有磁性质
的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吸收光谱法 吸收光谱法 的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 射频辐射: 红外光: 紫外: 射频辐射: 109-1010nm; 红外光:0.78~40µm;紫外:200~800nm µ 紫外 三个条件: 三个条件: 具有磁性质的原子核 外加磁场 吸收射频辐射,自旋取向改变,即发生共振。 吸收射频辐射,自旋取向改变,即发生共振。
9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质子核磁共振波谱
理论上:当一个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核置于外磁场中,它只 理论上: 一个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核置于外磁场中, 有一个共振频率,图谱上只有一个吸收峰。 有一个共振频率,图谱上只有一个吸收峰。
磁场存在下, 的共振频率为 的共振频率为60MHz 如:在1.4092T磁场存在下,1H的共振频率为 磁场存在下
或τ=10 -δ
最常用的参比物是四甲基硅烷,简称 最常用的参比物是四甲基硅烷,简称TMS,将它的δ值定为零。 ,将它的δ值定为零。 TMS中质子的屏蔽常数大于大多数其它化合物中质子的屏蔽常数, TMS中质子的屏蔽常数大于大多数其它化合物中质子的屏蔽常数, 中质子的屏蔽常数大于大多数其它化合物中质子的屏蔽常数 其化学位移最大。 其化学位移最大。
2.675 × 108 × 1.4092 ν0 = = = 60.0 MHz 2 π 2 × 3.14
γBo
实际上:质子所处化学环境不同,其共振频率也不同。 实际上:质子所处化学环境不同,其共振频率也不同。
10
有两类化学环境的影响: 有两类化学环境的影响: (1) 质子周围基团的性质不同,使它的共振频率不同,这种 质子周围基团的性质不同,使它的共振频率不同, 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γ(1 −σ)B o ' vo = 2 π
固定ν , 屏蔽常数大⇒ 固定ν’0, 屏蔽常数大⇒B0大,即高场 固定 B0, 屏蔽常数大⇒ ν’0小,即低频 , 屏蔽常数大⇒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低场 高频
高场 低频
15
各向异性效应——是由于置于外加磁场中的分子所产生的 各向异性效应
感应磁场,使分子所在空间出现屏蔽区和去屏蔽区, 感应磁场,使分子所在空间出现屏蔽区和去屏蔽区,导致不 同区域内的质子移向高场和低场。 同区域内的质子移向高场和低场。
I为自旋量子数,I=0时,P=0,即原子核无自旋。 为自旋量子数, 时 为自旋量子数 ,即原子核无自旋。 I≥1/2时,原子核有自旋现象 ≥ 时
3
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质量数, 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质量数,原子序数有关
原子核的自旋轴在空间是不能连续地任意取向的,而是量子 原子核的自旋轴在空间是不能连续地任意取向的, 化的,它只能有( 化的,它只能有(2I+1)个取向。 )个取向。
8
核磁共振吸收 在给定的磁场强度下,质子的进动频率是一定的。 在给定的磁场强度下,质子的进动频率是一定的。若此时以相同 频率的射频辐射照射质子,即满足“共振条件” 频率的射频辐射照射质子,即满足“共振条件”,该质子就会有 效地吸收射频的能量,使其磁矩在磁场中的取向逆转, 效地吸收射频的能量,使其磁矩在磁场中的取向逆转,实现了从 低能级到高能级的跃迁过程。此过程就是核磁共振吸收过程。 低能级到高能级的跃迁过程。此过程就是核磁共振吸收过程。
磁场存在下, 的共振频率为 的共振频率为60MHz 在1.4092T磁场存在下,1H的共振频率为 磁场存在下
11
(2) 所研究的质子受相邻基团的质子的自旋状态影响,使 所研究的质子受相邻基团的质子的自旋状态影响, 其吸收峰裂分的现象称为自旋-自旋裂分。 其吸收峰裂分的现象称为自旋-自旋裂分。
12
化学位移
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 仅能确定质子(氢谱)。
18
H
O H
-OH TMS -CH2 -CH3
H C C H H H
低分辨率NMR仪器 低分辨率NMR仪器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δ /ppm -OH TMS -CH2 高分辨率NMR仪器 高分辨率NMR仪器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
-CH3
δ /ppm
γ(1 −σ)B o v = 2 π
' o
电子云对核的屏蔽程度不同, 电子云对核的屏蔽程度不同, 值不同, σ值不同,使核产生共振所 需的射频辐射频率也不相同。 需的射频辐射频率也不相同。 核的共振频率的化学位移只有百万分之几 。
13
相对化学位移值δ ppm) 相对化学位移值δ(ppm)
v(样品)-v(参比物) 6 δ= ×10 v(参比物)
5
能 级 对1H和13C, = 1 ,两种取 I 2
向, m为+1/2 和-1/2,两 为 种磁能级 与外磁场方向相同, 与外磁场方向相同,
1 磁能级能量较低; 磁能级能量较低; m=+ 2
,
与 外 磁 场 方 向 相 反, 较高。 较高。= − 1 m
2
6
,磁能级能量
能级的能量
h E = −μ Bo = −mγ B0 z 2π
1
基本原理
原子核的磁性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若有自旋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核带正电荷 , 将产生磁场,并形成磁距。 动 , 将产生磁场 , 并形成磁距 。 自旋的电荷等价于一个环 形导体中的电流,磁场的方向用右手定则确定。 形导体中的电流,磁场的方向用右手定则确定。
17
HNMR谱图中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1)峰的数目:标志分子中磁不等性质子的种类,多少种; )峰的数目:标志分子中磁不等性质子的种类,多少种; 面积): 相对), (2)峰的强度 面积 :每类质子的数目 相对 ,多少个; )峰的强度(面积 每类质子的数目(相对 多少个; (3)峰的位移 δ ):每类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化合物中位置; )峰的位移( :每类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化合物中位置; (4)峰的裂分数:相邻碳原子上质子数; )峰的裂分数:相邻碳原子上质子数; (5)偶合常数 :确定化合物构型。 )偶合常数(J):
4
当此核置于外加磁场B 当此核置于外加磁场 0中,则 沿着磁场方向的角动量分量为 为磁量子数) (m为磁量子数):
h pz = m 2 π
h μZ = mγ 2 π
核的自旋轴在空间的取向是量子化的, 核的自旋轴在空间的取向是量子化的,有2I+1个取向 个取向 一个取向——一个磁能级(用m表示) 一个磁能级( 表示) 一个取向 一个磁能级 表示 I,I-1,I-2,…-I , , ,
2
原子核——带正电荷,它会产生自 带正电荷, 原子核 带正电荷 产生磁场, 旋,——产生磁场,该磁场沿着自旋 产生磁场 轴方向存在一个磁距μ 轴方向存在一个磁距 ,它与原子 核的角动量P呈比例 呈比例(γ为磁旋比 )。 核的角动量 呈比例
μ=γP
P=
2πμ γ= hI
h I ( I + 1) 2 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