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卷高考语文命题与科学备考
何更生(教授)
一、对近几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与四川卷的差异分析(一)全国卷与四川卷的总体比较
1、考题内容上四川卷突出地方特色
2、试卷结构及题型赋分上两者存在差异
3、命题思路方面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全国卷与四川卷现代文阅读鉴赏题的比较
1、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在选文和题干设置上的差异
2、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题在选文和题干设置上的差异
(三)全国卷与四川卷古诗文阅读鉴赏题的比较
1、文言文阅读题的差异
2、古诗词鉴赏题的差异
3、名句名篇默写题的差异
(四)全国卷与四川卷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题的比较
1、语言基础知识题在语料和题型上的差异
2、语言表达题在语料和题型上的差异
(五)全国卷与四川卷作文题的比较
1、两者在作文内容方面的差异
2、两者在写作要求方面的差异
二、语文高考全国卷的命题思路
(一)总体命题思路
【命题思路一】
稳中求变,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命题思路二】
能力立意——命题思路保持连续性
【命题思路三】
承前启后——试卷格局保持稳定性
【命题思路四】
适应语文课改要求,更加重视对考生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命题思路五】
适应高考改革要求,在内容和结构上将作局部调整
【命题思路六】
主观性强的试题将进一步突出开放性
【命题思路七】
德能并重,提倡对核心价值观的考查
(1)语文高考试卷的价值取向分析
(2)核心价值观的在语文试题中的体现
(3)对试题走向的分析
【命题思路八】
与时俱进,重视彰显时代特色
(1)紧扣社会热点
(2)体现时代精神
(3)传递先进文化
【命题思路九】
以生为本,重视贴近考生实际
(1)材料内容反映考生生活实际
(2)问题设置切合考生认知特点
(3)价值取向关乎考生健康成长
(二)各大题命题思路的分析
1、现代文阅读题
(1)现代文阅读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2)论述类阅读材料体现知识性、人文性和时代性。

内容为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科技;突出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
(3)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主观性增强,会在散文和小说两类文本命题;注重理解、鉴赏和探究能力考查
(4)实用类文本阅读要引起重视。

体裁涉及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
2、古代诗文阅读题
(1)文言文选材多以史传类文章为主
(2)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为实词、虚词、句子理解、篇章内容和结构的分析概括(3)古诗鉴赏的选材以唐诗宋诗、宋词为主,突出名家非名篇。

注重形象(意境)、语言与表达技巧分析鉴赏考查
(4)注重名句名篇默写考查;既考名句又考名篇
注意围绕语文教材(高中为主,包括初中;必修选修兼顾)中常见的名句名篇命题
3、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题
(1)注重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2)试题材料的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贴近中学生实际
(3)考查形式为选择题和问答题
4、作文题
(1)命题形式日趋多样,新材料作文为主要题型
(2)写作要求力求做到“开放”与“限制”的有机结合
(3)内容多关注社会、关注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关注人生和内在情感活动(4)突出思辩能力和内在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的考查
(5)关注名家名言和叙述性材料
三、语文高考备考指导的对策
(一)现代文阅读鉴赏题的备考指导
(1)把握每一类文章或作品的主要命题思路与角度
(2)选择有价值的练习
(3)注重思维过程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积累
(4)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注意整体性阅读、个性化解读和批判性阅读(5)多阅读一些带有哲理性和知识性的论述类文本、名家的叙述性散文和名人传记
(二)古诗文阅读鉴赏题的备考指导
(1)以教材为本,反复研读
(2)以课文为依托,学以致用
(3)训练整体把握、跳读和猜读的能力
(4)加强“直译”能力训练
(5)古诗侧重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赏析
(三)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题的备考指导
(1)关注常见常用的语言知识,避免繁难偏怪内容
(2)注重语言知识的运用,关注现实社会中需要运用语言知识来表达的内容,可结合常见的应用文体进行训练
(3)多训练主观题型,多做基础小练习,通过练习扩大覆盖面。

用好“错题本”,做好查缺补漏
(4)进行多种题型训练,尤其要关注新题型的训练
(四)作文题的备考指导
(1)在重视新材料作文训练的同时兼顾多种命题形式
(2)注重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训练和语言训练
(3)关注社会热点和人生、生命,加强社会知识积累,强化人生感悟
(4)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时文或短论,做到以读促写
(5)关注两个问题:写什么(内容问题)和怎么写(结构、写法与语言问题)(五)语文高考备考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三子”
2、突出“四定”
(1)“点子”(考点)(1)围绕考纲定目标
(2)“例子”(试题)(2)围绕目标定教材
(3)“尺子”(评分标准)(3)围绕教材定试题
(4)围绕考生定教法
3、吃透“五本”
(1)语文课标
(2)语文考纲
(3)语文教材
(4)课外读物
(5)语文试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