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培养倾听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学科—倾听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发现在现行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来唱歌,而倾听音乐就是休息或表演;有些学生喜欢听自己熟悉的音乐,对没有听过或自己不熟悉的音乐就说:“这首曲子不好听,我听不懂!”便没有兴趣欣赏音乐。
很多低年级的学生认为音乐欣赏就是表演,当音乐一开始,很多学生就兴奋地手舞足蹈,他们不但没有认真的听音乐,而且影响了旁边的同学听音乐;有的学生不能够坚持认真地把乐曲听完,注意力经常分散到别的事情上,经常出现“非完整”的音乐体验。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
“倾听”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音乐课作为听觉学科,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课上怎样养成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三月份,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实践与探索:
一、在歌曲演唱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歌曲演唱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
无论是合唱或是齐唱都需要建立在聆听的基础上,要演唱正确的节奏、音准等也必须建立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
如果不会聆听,就不能很好表现整个艺术作品。
(1)在学唱歌曲时,让学生听出歌曲的拍子和情绪。
(2)一边听歌曲,一边加乐器伴奏或律动表演,脸部表现出听到的音乐情绪。
(3)听音乐默唱或跟着琴轻唱,耳朵听音乐伴奏,轻声的演唱,听出自己的音高是否与伴奏相一致,让自己唱歌不会跑调。
(4)听自己演唱出的歌声的音量及音准和其他同学的歌声,是否和谐统一。
歌唱的听觉训练是没有捷径可言的,我想从一年级的孩子开始耐心地、扎扎实实地进行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听觉训练,培养孩子们对旋律、和声音响听唱紧密相联的听觉能力,养成歌唱中倾听的习惯。
二、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往往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或安静地欣赏音乐,我让学生用舞蹈、律动、脸部表情等表现方式来欣赏乐曲时,学生便更难做到用耳朵去倾听音乐。
因此学生兴奋地手舞足蹈,课堂纪律比较混乱。
在欣赏课中,我首先精心研究教材,进行有组织地教学,设计一定的教学情景,教学环节要环环紧凑,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
但是,孩子对于听音乐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我还要有意识地引导,教给一定的方法,在科学的方法中逐渐养成倾听音乐的好习惯。
(1)闭眼静听
第一遍欣赏音乐的时候,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并充分发挥想象,设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要想体验作者所传达的情感,这就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倾听音乐。
这样,学生才能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逐渐感知,以至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
心灵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沟通。
在静穆中,音乐在人的精神上空升腾、泛化,那该是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
课堂上,师生表面的“静”深层的动--内心深处的感动,这何尝不是主动参与呢?这恰似音乐中休止符的作用--此时无声胜有声。
(2)抓住音乐特点听
任何一首乐曲都是由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旋律、音高、力度、音色、速度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
每一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显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我充分抓住重点要素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音乐特点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更专注地去听音乐。
(3)有比较地听
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音乐节奏、音色、风格等等,我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织体、节奏、风格,有比较地听辩,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从而愉悦、轻松地进行音乐学习。
渐渐地,学生就会更爱倾听音乐,这便达成一种良性循环。
(4)有“方向”地听
欣赏一首(一段)乐曲,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学生不可能完全面面俱到。
只有教师有意识的,有方向的引领学生聆听音乐,这样他们就不会迷失“方向”,学生便“听之有物”,并且“耳听脑想”,渐渐地就培养了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了。
希望通过实践,能让学生知道倾听音乐习惯的重要性,也能让孩子们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从而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