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态势如何?先来看一组数据。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
从中不难发现,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有人说,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数字阅读的蓬勃发展为更多人迈过这道门槛提供了机会。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数字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推动了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
数字阅读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型阅读方式,从应运而生到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
(摘编自《读屏时代,如何享受阅读之美》《光明日报》)材料二:
“4个小时从上海到北京,1秒钟信息可以传到世界各地,在生活工作节奏如此快速的前提下,碎片时间造成的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
就像文言文变成白话文,繁体字变成简体字一样,悲观地看,好像是文化的流失或遗失,但简化的背后是信息的高度浓缩及高效传播。
”畅销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作者陈磊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对做知识公众号的陈磊来说,阅读的动机起初异常简单粗暴——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
碎片化时代,读者没时间去看长篇大论,倒逼公众号创作者尽可能缩短信息的深度、高度,以便让读者在5分钟内尽可能地了解一些复杂的道理或者是现象,但他警告说:“5分钟读完一篇介绍经济形势的文章,你得到的是一种非常虚假的满足感,真正的学习绝对不可能在5或者10分钟之内完成。
”
(摘编自《碎片化阅读时代:我阅读,我存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三:
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
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阅读学习、文化娱乐,一方面却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这个时代,一切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人们欢迎。
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和想要的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
在以“快”为常态的当下,每个人对碎片化阅读都不陌生。
极短时间里,鸡汤式短文、
吸引眼球的资讯、书或影视剧的梗概都被迅速扫进眼底。
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知识和信息,但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时,却发现一无所获,那些支离破碎的所谓“精华”,往往是“残羹剩饭”,没有一点营养。
那些海量资讯,在短时间冲击眼球后,对我们的判断、行动、决策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帮助,反而容易让人形成“惰性”习惯,即完全不动脑,甚至连注意力都很难集中。
如果说经典阅读是吃大餐并消化的过程,碎片化阅读就相当于吃别人嚼过的馍,或仅用几片维生素代替正餐,省事舒坦却对自身成长百害无益。
(摘编自《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河北日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阅读是全媒体时代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
B. 快阅读是当今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时代产物,可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知识。
C. 碎片化阅读让人们在极短时间里,阅读鸡汤式短文或吸引眼球的资讯,从而得到了知识和信息。
D. 碎片化阅读省事,但是容易让人形成“惰性”习惯,即完全不动脑,甚至连注意力都很难集中。
2.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数字阅读从应运而生到蓬勃发展、蔚然成风,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
B. 数字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推动了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
C. 知识公众号具有信息高度浓缩及高效传播的特点,但是真正的学习绝对不可能靠这种知识公众号。
D. 短视频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此类节目迎合了人们少花时间进行阅读学习、文化娱乐的愿望。
3. 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完成顶层设计引领、工业、农业、生活、风险防控、激发市场活力各方面的任务。
并从组织领导、资金支持、监管执法、宣传引导等方面提供保障。
2020年是完成任务的关键时间点: 试点城市的大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标准,其中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物实现全部利用;基本建成废弃产品逆向回收体系。
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重点用膜区当季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基本实现同城快递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应用;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推行垃圾计量收
费。
在试点城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摘编自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北京日报》2019年1月21日)材料二:
我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多亿吨,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700亿吨。
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而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制度设计和实施的刚性不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
目前不少地方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固废减量、回收利用与处置问题上考虑不足,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5年以来,广东省危险废物非法处置倾倒案件多达200余起,非法转移倾倒点遍布全省21个地市。
“阳江市宏湘金属加工厂违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达2万多吨;江门市长优实业有限公司产生的含镍危险废物2.1万吨非法倾倒于广东阳江、江门和广西梧州等地。
”生活污泥违法倾倒猖獗,深圳、东莞、惠州、茂名、阳江、肇庆6个地市均存在非法转移倾倒污泥问题;发生非法跨界倾倒生活垃圾案件100多起,倾倒垃圾数十万吨。
(摘编自《“无废城市”建设的背景、目的和手段知多少》,中国环保在线2019年1月28日)材料三:
现阶段建立“无废城市”的多为发达国家,虽然纳入“无废”的废弃物种类有所不同,但没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无废”目标。
绝大多数案例城市在制定“无废城市”目标前,均已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废弃物管理经验。
其废弃物管理体系基本是政府主导、生产企业负责、家庭分类投放、废弃物处理商负责收集运输及处理,商业企业、建筑企业、工业企业则多为单独签约专门服务商。
整体来看,由于废弃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大多数案例城市征收的垃圾费已经能够完全覆盖相关支出,废弃物管理进入了良性运转轨道。
有些城市的做法极为典范:奥克兰市根据新西兰环境部的政策要求轮胎、电子设备、包装等行业企业对其产品进行回收处理。
旧金山市将弃物收集、处理均外包给废弃物处理公司,并一同制定城市的废弃物管理方案;开发专门的废弃物网页和APP并进行培训,展示废弃物分类及处理信息,并启动数据库供信息查询。
马斯达尔城修建低能耗的地下平板货运系统,提升运输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摘编自蒙天宇《“无废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中国环境报》2019年2月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无废城市”是一种城市发展的模式,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建设试点。
B.在“无废城市”的建设试点城市,通过顶层设计等诸环节基本实现了同城快递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应用;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推行垃圾计量收费。
C.想要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努力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固废减量、回收利用
与处置问题上考虑周全。
D.能为其建设“无废城市”提供有利条件,主要在于这些案例城市均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废弃物管理经验,有较为完善的废弃物管理体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B."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或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努力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C.我国的固体废物保有量和产生量巨大,这和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制度设计和实施的刚性不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有关。
D.多数发达国家建设"无废城市"没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无废"目标,我国也没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6.材料中关于“无废城市”的建设各有侧重,试加以概括并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疫情俨然已成为二战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其涉及国家之广,对于政治、经济、生活甚至生态环境影响之深,在不少方面已超过1929-1933年的大萧条。
新冠疫情何以会迅速蔓延全球?这对于世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使得各国居民间的往来愈加便捷。
但是,另一方面,这也会推动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迅猛传播,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拥挤的大城市往往首当其冲。
从九省通衢的武汉、意大利最为富裕和现代化的伦巴第城市圈、英国的经济中心伦敦到世界之都纽约皆成为疫情的重灾区。
基于经济效益导向的全球产业链高度分工,因疫情供应链的突然中断,使得不少国家从N95口罩、医用棉签、防护服到呼吸机皆捉襟见肘,无法有效供给。
黑格尔曾言,遍览各民族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各民族未从历史中学到东西。
回眸过往,霍乱作为“十九世纪的世界病”,随着火车、轮船的发明肆虐全球,人口聚集而拥挤的大城市由于城市地下水系统匮乏、卫生设施薄弱,霍乱通过粪口途径广为传播,昔日的“全球化之都”伦敦首当其冲。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近代以来社会所依赖的各种技术手段与生产方式,其实都蕴含了众多风险。
如果说,过往阶级社会的驱动力可以概括为“我饿”,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可以表达为“我害怕",焦虑的共同性代替了需求的共同性,“风险社会”由此产生。
一言以蔽之,全球化与技术化给世人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蕴含着深不可测的社会与技术的风险。
当前,如何应对新冠疫情这场全球性的公共危机,是世界许多国家政策议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基于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数、感染率、治愈数、死亡数以及累积趋势的数据分析(时间截至2020年4月),不少西方国家成为新冠肺炎的重灾区。
与此同时,有可能成为新冠肺炎重灾区的东亚主要国家与地区疫情防控,已见阶段性成效。
中国基本控制疫情,率先全面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步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倡导“小政府、大社会”治理理念,使得疫情暴发之初,西方国家在病毒检测、公共医疗设施与防疫物资供给等方面严重不足;各国政府政策不一,甚至各行其是,缺乏统一连贯而有效执行的疫情防控政策,以致西方国家难以实现精准防控,新冠疫情从欧洲到北美呈波浪式发展,且一浪高过一浪。
反之,能够实施精准、统一疫情防控政策的国家,其治理图景呈现从波峰逐渐滑落至波谷的曲线趋势,虽然在某一阶段的数据会呈现高位,但是随之不断下滑至谷底。
因此,有效应对疫情,国家能力建构至为重要,东亚取得成效在于其悠久的强大国家传统,以及民众的自觉与自律精神,后者也体现于侨居海外华人的行为方式之中。
对于这场全球性公共危机,政府之间的全面合作以及政府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政府的有效度体现于国家能力,即安全秩序的供给力和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两个重要层面。
同时,国家能力需要跳出“大政府、小社会”抑或“小政府、大社会”论争的窠臼,建构“强政府、强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这是全球新冠疫情下应对的路径选择。
(摘编自陈辉《新冠疫情下全球治理之道》)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疫情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对全球很多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
B.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国家的N95口罩、医用棉签、防护服等防护物资断供,原因是疫情供应链的突然中断。
C.推动新冠病毒在全球迅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人口拥挤的大城市首先深受其害。
D.东亚国家能够有效应对疫情,是因为东亚国家具有悠久的强大国家传统,能够实施精准、统一疫情防控政策。
8.下列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问题,再深入分析全球化与技术化带来的影响,然后指出应对新冠疫情的办法。
B.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恰当,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伦敦曾经因为城市地下水系统和卫生设施问题,而导致霍乱广为传播。
但人们仍未意识到近代以来社会所依赖的各种手段与生产方式,其实都蕴含了众多风险。
D.作者认为,全球新冠疫情下应对的路径选择,应该建构“强政府、强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徵,字希祥,幼聪敏,精识强记。
年六岁,诣梁吏部尚书河南褚翔,嗟其颖悟。
七岁丁母忧,居丧如成人礼。
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
徵本名览,景历以其有王祥之性,更名字焉。
陈武帝为南徐州,召补迎主簿,寻授太学博士。
太建中,累迁太子中舍人,兼东宫领直,袭封新丰侯。
至德中,位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诏诰。
寻授左户尚书,与仆射江总知撰五礼事。
后主器其才干,任寄日重。
迁吏部尚书,每十日一往东宫,于皇太子前论述古今得丧及当时政务。
又敕以廷尉寺狱,事无大小,取徵议决。
俄敕遣征收募兵士,自为部曲,征善抚恤,得物情,旬月之间,众近一万。
位望既重,兼声位熏灼,物议咸忌惮之。
寻徙中书令。
中书清简无事,或云徵有怨言,后主闻之大怒,收夺人马,将诛之,左右致谏,获免。
祯明二年,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令权知中领军事。
征日夜勤苦,备尽心力,后主嘉焉,谓曰:“事宁有以相报”。
及决战于钟山南冈,敕徵守宫城西北大营,寻令督众军战事。
陈亡,随例入长安。
徵美容仪,有口辩,多所详究。
至于士流官宦,陈宗戚属,及当朝制度,宪章仪轨,户口风俗,山川土地,问无不对。
然性颇便佞进取,不能以退素自业。
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
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启,拜讫即追还。
”徵不修廉隅,皆此类也。
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户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子翼,位司徒属。
入隋,为东宫学士。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户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
B. 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户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
C. 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户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
D. 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户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字,“名”和“字”词义可以相近,或“字”对“名”进一步阐述;意思也可相反。
B. 太学,始设于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明以后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
C. 吏部,职责是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和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等。
D. 学士,是在国学读书的学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对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的泛称。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蔡徵聪明守礼,幼时受到关注。
他6岁时去拜谒在梁朝担任吏部尚书的褚翔,褚翔称赞他聪颖有悟性;7
岁守母丧,守丧跟成人礼节一样。
B. 蔡徵才能突出,得到后主重用,后主下令让他代理主持中领军事,蔡徵勤勉辛苦,用尽心力;下令蔡徵把守宫城西北大营,不久命他负责众军大小作战之事。
C. 蔡徵能言善辩,研究深入具体。
关于文人官宦、陈朝宗族外威亲属,以及当朝制度、礼法规矩、户籍人口、风尚习俗、山河土地等,都能对答如流。
D. 蔡徵野心勃勃,希望获得晋升。
曾启奏后主要借用奏乐队伍,后主认为蔡徵自不量力、自我拔高,会扰乱朝廷规章制度。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位望既重,兼声位熏灼,物议威忌惮之。
(2)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启,拜讫即追还。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中洲
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丝雨香花,令人心醉,所以访者急忙同前来开门的主人冒雨走向水池去看那水边出岫的茫茫白云,完全忘了来找友人进行学术探讨的初衷。
B.“紫绡裙”乃紫色的薄绸子所做的裙子,作者以此夸张地写出了紫色荷花花瓣薄如绡之状。
C.“相逢未暇论奇字”一句起到了很好的转承作用,“先向水边看”照应前句的“未暇论奇字”,生动的描写突出了来访者观看白云的急切心情。
D.本诗题为访洲,实为访人;虽是访人,却重在写景,洲中景色乃生活之志趣。
诗人借茂竹篱门、荷香紫绡、清水白云的清雅环境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4.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本诗中“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人写文章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
杜牧《阿房宫赋》中就以“_________,_______”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覆辙。
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王安石化用杜牧的“台城曲”,再现陈后主亡国悲剧,而其后统治者不以此为鉴,相继覆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苏洵在《六国论》结尾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你十分想要拥有一件物品,但你的零花钱不足以购买,还需要向父母寻求资助,请你选择具体的物品,按照以下框架,向父母提出合理诉求,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报一个专题名称。
所报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恰当一项是
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壶口瀑布》
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
第三组:《传统团圈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你》
A. 行万里路田园风光美好生活
B. 行万里路儿时回忆潇洒人生
C. 亲近自然儿时回忆美好生活
D. 亲近自然田园风光潇洒人生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古希腊格言体育运动可以使人健康,而健康是财富、健康是幸福、健康是美……
——网络名言轻视体育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是挨打的民族,是衰亡的民族。
——网络名言材料二: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提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
”作为一名父亲,他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指出,体育除了有助于青少年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家庭一直把文化课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
学校的体育课被掐头去尾,任意克扣。
部分学校体育也成了功利体育,只服务于考试。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重视体育锻炼,从自身做起”。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
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C项,“从而得到了知识和信息”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知识和信息,但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时,却发现一无所获”。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
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B项,“数字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有人说,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
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
最后不要忽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依据“当前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态势如何?……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数字阅读的蓬勃发展为更多人迈过这道门槛提供了机会……提升了……极大丰富了……”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了数字阅读蓬勃发展的态势及作用;
依据“4个小时从上海到北京,1秒钟信息可以传到世界各地,在生活工作节奏如此快速的前提下,碎片时间造成的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碎片化时代,读者没时间去看长篇大论,倒逼公众号创作者尽可能缩短信息的深度、高度,以便让读者在5分钟内尽可能地了解一些复杂的道理或者是现象”可知,材料二主要强调了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