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戴资颖与前三名得失分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戴资颖与前三名得失分对比分析-以2020年全英羽毛球赛决赛阶段为例
引言
面对世界羽坛形势的巨变,中国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随着各国羽毛球女子单打优秀运动员的涌现,我国女单项目的领先地位受到较大的冲击。
中国名将接二连三的退役,小将难以在世界大赛上挑起大梁,都给中国女单带来不小的冲击。
自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2000、2004、2008、2012四届奥运会女单金牌都由我国女单运动员获得,过去的22届世锦赛中,中国获得了17次女单冠军,中国女单的世界地位不言而喻。
伦敦奥运后中国女单地位日趋没落,2013年世锦赛李雪芮在决赛中落败,接着在2014年遭逆转,2015年中国女单甚至无缘世锦赛决赛。
泰国天才少女因达农,韩国成池铉,日本奥园希望、山口茜,西班牙马琳,印尼辛德胡、内维尔,几位优秀女单的出现并飞速成长,吸引大众眼球。
但最为受人关注的莫过于中华台北的戴资颖,自2016年世界羽联香港公开赛获得女单冠军后戴资颖的排名达到世界第一,并连续拿下之后多站超级赛的冠军,可以说戴资颖的技战术特点象征着世界羽坛女子单打的发展趋势。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戴资颖与前三名得失分对比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羽毛球女单得失分特征为关键词,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包括书籍、期刊、学位论文等,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深入分析各类文献资料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等,从中提取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内容,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1.2.2 录像观察法
本文收集了全英公开赛决赛阶段前三名比赛录像,对戴资颖和其他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失分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
通过反复观看录像,分析
和研究,对各类行为指标做出统计。
表1 2020年全英公开赛女单前三名运动员比赛简介
运动员名次比赛场次胜场负场
戴资颖 1 5 5 0
陈雨菲 2 5 4 1
奥原希望 3 4 3 1 马林 3 4 3 1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视频软件对观看全英公开赛决赛阶段前三名比赛录像得到数据进行整合,统计分析,使本文有理论研究依据。
1.2.4 对比分析法
将统计比赛中的数据整合,将戴资颖与其他前三名女单运动员的得失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戴资颖与前三名发球与接发球得失分对比分析
2.1.1发球得失分对比
表2 全英公开赛戴资颖与前三名发球得失分统计表
发球次数发球得分% 发球失分% 戴资颖42.5 2.3 5.4% 1.2 2.8%
前三名38.6 1.8 4.7% 1.3 3.4%
羽毛球比赛中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唯一一项不受干扰的技术。
发球技术的好坏对比赛的胜负具有较大的影响。
比赛中发球质量高,威胁大,能够快速的取得比赛主动权,形成进攻从而压制对手。
同时面对不同的对手,发球技术的运用又会出现差别,例如面对网前技术能力较强的选手,往往通过多发远距离球控制对手,面对后场杀球能力强的对手,通过多发网前球控制对手。
通过对戴资颖与前三名发球得失分数据统计分析,戴资颖得分率为 5.4%,前三名为4.7%;戴资颖失分率为2.8%,前三名为3.4%。
数据显示出戴资颖发球
的得分率略高,失分率略低。
从数据结果不难看出戴资颖发球的攻击性较强,稳定性较高。
通过比赛来看戴资颖发球更多以网前小球居多,发球球速较快,落点变化较多,给对手接发球的预判难度增加,因此提高了发球的攻击性,并且戴资颖发后场球较少,降低了对手接发球杀球的几率。
2.1.2接发球得失分对比
表3 全英公开赛戴资颖与前三名接发球得失分统计表
接发球次数接发球得分% 接发球失分% 戴资颖33.7 2.7 8.0% 2.4 7.1%
前三名36.4 2.3 6.3% 1.9 5.2%
接发球技术的方式较多,如果对手发网前小球,可以运用搓放网技术、勾球技术、推球技术、挑球技术、扑球技术;如果对手发后场球可以运用高球技术、杀球技术和吊球技术应对。
随着羽毛球规则的变化,女子单打运动员的接发球技术的运用也有一定的改变。
通过对戴资颖与前三名接发球得失分统计分析,戴资颖接发球得分率为8%,失分率为7.1%;前三名得分率为6.3%,失分率为5.2%。
数据显示出戴资颖得分率和失分率都要高于前三名。
可见戴资颖接发球的主动性和攻击性较强,因此得分率较高,同时也造成接发球的稳定性下降,得分率较高。
通过比赛来看戴资颖接发球技术的运用主要以接发到后场技术和杀球为主,配合搓放网和吊球等前场技术,调动对手,在前场和后场控制对手,破坏对手的发球战术,利用自己防守优势和进攻优势给对手造成较大的压力,不贸然进攻,伺机寻找机会主动进攻。
2.2戴资颖与前三名不同区域得失分对比分析
2.2.1前场得失分对比
前场技术主要包括搓放网技术、勾球技术、推球技术、挑球技术和扑球技术。
前场技术特点为准备接球动作基本一致(除扑球技术以外),各项技术准备动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在对手回球以后根据对手的回球线路、质量以及对手的站位选择合理的网前技术,网前技术的动作幅度较小,多是运用手腕、手指的力量和变化,将球搓、挑、勾、推。
例如当对手回球后要抢网时,迅速将球挑向后场,不仅破坏了对手的进攻战术,同时起到调动对手的目的。
由于网前技术的难度相
对较大,需要运动员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细腻的技术和稳定的心理,才能将网前技术充分发挥出来。
表4 全英公开赛戴资颖与前三名前场技术得分统计表
搓放网勾球扑球推球挑球
合计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戴资颖 4.5 42.9% 0.7 6.7% 2.5 23.8% 2.4 22.9% 0.4 3.8% 10.5 前三名 3.4 40.0% 0.8 9.4% 2.1 24.7% 1.8 21.2% 0.4 4.7% 8.5
通过对戴资颖与前三名前场技术得分统计分析,戴资颖与前三名都前场技术得分规律相差不大,都是以搓放网居多,其次是扑球技术和推球技术,勾球和挑球技术的得分率较低。
具体来看戴资颖在三项主要得分技术的场均得分都要高于前三名,可见前场技术的得分能力优于前三名运动员。
表5 全英公开赛戴资颖与前三名前场技术失分统计表
搓放网勾球扑球推球挑球
合计失分% 失分% 失分% 失分% 失分%
戴资颖 1.6 16.3% 1.1 11.2% 1.9 19.4% 1.7 17.3% 3.5 35.7% 9.8 前三名 1.9 19.0% 0.5 5.0% 1.7 17.0% 1.7 17.0% 4.2 42.0% 10
通过对戴资颖与前三名前场技术失分统计分析,戴资颖与前三名的场均失分相差不大,主要的差别在于戴资颖勾球技术失分率明显高于前三名,挑球技术失分明显少于前三名。
可见戴资颖勾球技术运用质量较差,容易失分,挑球质量较高。
整体来看,戴资颖和前三名挑球技术的得分率都较低,戴资颖挑球技术的失分更少。
挑球技术不具有进攻的效果,是改变相持的状态技术之一,挑球的运用给对手进攻的选择,如果自身挑球回球的质量不高,就会提高对手进攻的威胁性,造成失分。
戴资颖比赛中虽然挑球也运用较多,但是回球质量较高,并且自身的防守能力较强,从而降低了挑球技术的失分。
戴资颖搓放网得分多于前三名,失分少于前三名。
搓放网作为前场重要的技术手段,戴资颖能够通过高质量的搓放
网,提高前场技术进攻质量,从而在前场占据优势。
戴资颖和前三名的勾球技术运用质量都不高,勾球技术并不是有效的进攻手段,多用于调动对手和过渡使用。
通过比赛中勾球得分和失分情况来看,勾球的得分频率很低,但基本都是直接得分。
失分多是由于回球质量不高造成,也有少数的失误造成。
戴资颖前场的推球技术的进攻威胁较大。
一场比赛中通过推球的得分较多,失分较少。
这主要是由于戴资颖推球点较高,下压明显、速度较快,戴资颖虽然大部分的推球都是在左右两个底线位置,但是得分中中路的推球得分最多,多是依靠推球的速度让对手反应不急,没有回球的空间,推球有效得分,而左右底线的推球对手基本都能有回球的时间和空间,只能有效的调动对手。
而推球失分情况多是由于自身的失误造成。
总体来说戴资颖前场推球技术的得分效果较好,也不会让对手形成直接得分的机会。
戴资颖和前三名的扑球技术得失分相差不大,结合比赛录像扑球技术的运用次数较少,可见整体的得分效果较好,扑球是前场技术中得分能力最强的技术。
扑球技术属于赌博进攻,成功率较高。
但是使用后防守漏洞较大,如果对手防守成功,很容易造成失分。
同时扑球技术对时机的把握较为重要,如果时机把握不当很容易造成直接失误送分的情况,因此戴资颖和前三名都是在较好的机会下使用扑球技术,因此成功率较高。
2.2.2中场得失分对比
羽毛球中场技术具有较强的进攻威胁,主要以过渡球为主,因此运动员中场击球的频率是三个区域中最低的。
中场区域也就是自己所在半场的中间部分,中场技术具有速度较快、击球较平的特征,是控制对手的重要手段。
当对手在相持中持续下压时,中场区域的防守是摆脱被动局面的主要方式,主要的回球方式有挡球和抽球。
当处于完全被动时,可以运用挑球技术将球击打到后场,全面进入防守状态,避免在相持中回球失误送分,通过防守伺机反击。
同时中场技术也是衔接前场技术和后场技术的主要方式。
中场技术的三种击球方式,挡球技术主要运用在自己移动不到位或对手杀球过程中,通常回球的质量不高。
抽球技术是攻守较为平衡的中场技术,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也能够起到防守作用。
挑球技术为防守技术。
以下是对戴资颖中场技术运用情况具体分析。
表6 全英公开赛戴资颖与前三名中场技术得分统计表
杀球抽球挡球合计
得分% 得分% 得分% 戴资颖 3.1 24.6% 5.7 45.2% 3.8 30.2% 12.6 前三名 3.4 27.6% 4.8 39.0% 4.1 33.3% 12.3
通过对戴资颖与前三名中场技术得分统计分析,总得分相差不大,戴资颖抽球得分略对,挡球技术得分略少,杀球技术得分相差不大。
表全英公开赛戴资颖与前三名中场技术失分统计表
挑球抽球挡球
合计失分% 失分% 失分%
戴资颖7.2 48.3% 3.5 23.5% 4.2 28.2% 14.9 前三名 6.8 48.2% 3.6 25.5% 3.7 26.2% 14.1
通过对戴资颖与前三名中场技术失分统计分析,戴资颖中场失分略多于前三名,其中抽球技术失分差距不大,主要在于挑球和挡球失分略多。
数据显示出戴资颖中场得分主要运用的是挡球技术和抽球技术。
整体的得分较少。
这是因为中场主要为防守区域,经常要面对对手的后场进攻,因此攻击性技术的运用相对较少,造成整体得分不多。
抽球技术和挡球技术因比赛中的运用频率较高,得分也相对较多。
挑球技术运用较少,并且球速较慢,弧线较大,挑球后需要面对对手的进攻,因此失分较多。
戴资颖和前三名中场的得分都要少于失分,可见中场并不是主要的得分区域,并且防守难度较大,容易失分。
2.2.3后场得失分对比
羽毛球比赛中后场技术是主要的得分技术,对获得比赛的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场技术可以分为高球、吊球、杀球、被动杀、被动吊。
其中高球又可以分为平高球和高远球,杀球技术可以分为重杀、劈杀、点杀。
高球技术主要目的为调动对手,将对手控制在后场区域,被迫进攻或持续相持。
在对手体能下降,移动和转体变慢时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是克制后场进攻能力不足选手的有效手段。
杀球技术是后场技术中主要的得分技术,能够有效主动得分。
吊球技术主要的作用为调动对手,多和高球技术结合使用,通过不断的调动对手,造成对手重心不稳,回球质量不高,然后采用杀球技术进攻得分。
表7 全英公开赛戴资颖与前三名后场技术得分统计表
杀球吊球高球
合计得分% 得分% 得分%
戴资颖11.7 61.9% 6.6 34.9% 0.6 3.2% 18.9
前三名13.5 75.8% 3.8 21.3% 0.5 2.8% 17.8
通过对戴资颖与前三名后场技术失分统计分析,戴资颖后场吊球得分多于前三名,杀球技术得分少于前三名,整体后场得分略多于前三名。
可见戴资颖后场得分能力较强,并且得分技术较为均衡,杀吊结合得分能力较强,前三名运动员相对来说后场杀球更多,吊球技术得分能力一般。
表8 全英公开赛戴资颖与前三名后场技术失分统计表
杀球吊球高球
合计失分% 失分% 失分%
戴资颖 2.3 22.1% 2.4 23.1% 5.7 54.8% 10.4
前三名 3.2 23.0% 3.1 22.3% 7.6 54.7% 13.9
通过对戴资颖与前三名后场技术失分统计分析,戴资颖后场失分总数少于前三名,各项技术失分规律相差不大,整体上戴资颖的后场各项技术失分都要低于前三名。
可见戴资颖后场技术运用的稳定性更高,后场防守能力全面。
整体来看,戴资颖和前三名的后场高球得分很少,并且是主要的失分技术,女单比赛中为了加快比赛的节奏,提高击球的攻击性,大量使用高球技术,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回球质量较低的高球,例如球速较慢,高度不够,落点不够深等情况,使对手能够快速的上手杀球,使自己处于被动防守状态下,容易出现失分的情况。
这体现出戴资颖高球技术的回球质量较高,对手很难有主动进攻机会,同时也体现出戴资颖具有出色的防守能力,使用高球技术后主动调整防守,对手
很难通过直接杀球获得分数。
吊球技术的得失分效果戴资颖明显优于前三名,比赛中戴资颖在大量的运用劈吊技术时,对手虽然会有较多的失分,同时能够频繁的判断出技术使用规律,提前移动或选位,使用放网前使戴资颖来不及上网,造成失分。
同时劈吊技术作为戴资颖比赛中重要的吊球方式,使用中非常强调劈吊技术的质量,以保障击球效果,高质量的击球和失误只差毫厘,造成劈吊主动失误情况较多,因此造成劈吊技术失分较多。
轻吊技术同样如此,吊球技术的大量使用,对手如果判断准确提前扑网,轻吊技术容易造成直接失分。
杀球得失分相差不大,从比赛来看戴资颖后场杀吊结合能力较强,杀球的频率要低于前三名,这也反应出戴资颖杀球的威胁较大,得分效率较高。
2.3多拍回合得失分对比分析
表9 全英公开赛戴资颖与前三名多拍回合得失分统计表
平均每球击球拍数
1-6 7-16 16以上
得分率失分率得分失分得分失分得分失分
戴资颖11.9 4.2 3.1 11.3 7.5 3.7 1.5 9.4% 5.2% 前三名10.2 6.7 4.8 9.8 8.7 3.1 2.5 7.8% 6.9%
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攻守水平越来越全面,比赛中的多拍回合不断增加。
多拍回合得分能力也是影响比赛走势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戴资颖与前三名多拍回合得失分数据分析,戴资颖多拍回合的击球拍数略高于前三名,其中在1-6拍的得分和失分少于前三名,在7-16拍和16拍以上的多拍回合的得分都要多于前三名,失分少于前三名。
整体得分率高于前三名,失分率低于前三名。
可见戴资颖多拍回合的得分效率明显优于前三名,尤其是拍数回合越多,得分能力越强。
分析来看戴资颖在女子运动员中身体素质较好,并且体能优势明显,防守能力全面,这使她在多拍回合中更加稳定,并不急于得分,保证没怕的质量,促进多拍回合得分能力的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戴资颖前场扑球、推球技术和搓放网技术的得分较多,以高质量的网前技术和落点进攻技术相结合提高前场技术的攻击性,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得分机会。
前三名前场技术使用规律和戴资颖相差不大,只是在技术的使用效果上差于戴资颖。
3.1.2戴资颖和前三名中场技术的得分要少于失分,可见中场的防守难度较大,比赛中都会尽量减少给对手留下中场进攻机会。
3.1.3戴资颖后场得分多于前三名,后场技术得分较为均衡,杀吊结合能力更强,从而在后场比拼充分调动对手,并且节省体能,有效牵制对手。
3.1.4戴资颖多拍回合能力较为突出,尤其是多拍回合的稳定性上较强,这和她体能优势密不可分,能够在多拍回合始终保持体能充沛,保证技术动作的质量,从而提高对拍回合的得分效果。
3.2建议
3.2.1在羽毛球女单比赛中不管是正手还是反手发球要增加发球落点的变化,尤其是前后场落点相互结合,增加多数接发球的难度,然后通过发球技术的多变,为自己第三拍的上手增加机会。
在接发球时加强攻击性,给对手发球增加压力,为防守反击创造机会。
3.2.2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隔网对抗性球类运动,分为两个半场,每个半场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不同区域的羽毛球技术有较大的差别。
要全面发展各项技术,丰富自身技术变化,避免有技术的短板,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发展技战术优势。
3.2.3在战术的运用上,发接发球段要加强抢攻技术的运用,提高发接发段的攻击性。
在限制段多采用一些单项技术战术,发挥单项技术突然性优势。
当进入到多拍后,通过组合技术进攻战术的变化,寻找更多进攻机会。
参考文献:
[1]徐大鹏. 羽毛球项目核心竞技能力、制胜规律及其对策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1:2.
[2]郑俊.羽毛球单打比赛根据对手特点选定战术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0):147+149.
[3]杨旭东. 国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击球得分特征及对策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7.
[4]陈灵芝. 羽毛球女子单打技术男性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高翔,李维.伦敦奥运会前后我国羽毛球女单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6,37(04):29-30+42.
[6]罗功浩. 世界高水平羽毛球男单运动员比赛中争取主动权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7
[7]刘萍萍. 我国羽毛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8]柴慧敏. 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创造杀球机会和杀球效果分析[D].
成都体育学院,2018.
[9]傅晨麟. 羽毛球女子单打击球线路预测的博弈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6.
[10]吴金华.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选手技术的运用特征及发展趋势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6.
[11]薄家喜. 羽毛球女单运动员马琳的技战术统计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
[12]王双. 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的技战术运用效果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13]冯海川. 对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王适娴技战术运用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