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初中统考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模拟卷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市初中统考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
1.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2.下列表述恰当
..的一项是()
A.《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先后依次写屠格涅夫、左拉、都德和福楼拜,各有侧重地描写了他们的肖像、行动、语言和心理。

B.《最后一课》就是一篇短篇小说。

它叙述视角巧妙,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的心理的变化,间接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借枯燥的学习生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儿童无自由,受摧残,揭露了残害儿童的教育本质。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

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使就学”。

3.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比喻拟人比喻比喻
B.排比拟人比喻拟人
C.排比拟人比喻比喻
D.比喻排比拟人比喻
4.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附和.(hé)授予.(yǔ)裁.剪(cái)
B.袍子(páo)忙碌(lù)滑稽(jī)
C.御聘(pìn)钦差(qīng)急迫(pò)
D.分外(fèn)更衣(gēng)称职(chèng)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伊索寓言》的作者是伊索,古希腊人,《伊索寓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成熟、最完备的寓言集。

记载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
B.《女娲造人》作者笔下的女娲既是神,有非凡的能力,又有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

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有贫富贵贱之分,那些富贵人是女娲亲手捏成的。

C.《天上的街市》作者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天街的美好图景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坚信光明一定到来。

D.《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由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所编写。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__。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3)《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苍茫暮色中,烘托出一个远离家乡、羁
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7.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①“_____”。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②_____,次写海面上的③_____,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_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热爱的老师,特别是那些给自己留下别样印象的老师。

临近毕业,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献给教师的歌——红烛颂”为主题的专题实践活动,请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请根据示例,写两句连续的古诗句,形象地概括老师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示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表达你对老师的尊敬和赞美之情,请以手机短信的方式给你最喜欢的老师发出祝福的话。

你将对他(她)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文言文阅读(18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填空(3分)
《狼》选自《》,作者,(朝代)文学家。

2)给加点字注音(2分)
屠大窘.()目似瞑.()顷.刻()狼亦黠.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①缀.行甚远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屠自后断其股.④止.有剩骨
4)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
C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分)
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分)
6)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 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3分)
10.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博闻强记
....,守之以浅者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3)悲守穷庐.________
(4)又相.天子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1)吾于.天下亦不轻矣________
(2)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________
(3)夫.君子之行________
(4)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六、现代文阅读
11.课文理解
1)为什么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2)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爱”的体验。

要求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1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母亲的枕巾
①母亲是继母。

②一个陌生优雅的女人来到我们农村的家中,已经懂事的我既新奇,又高兴,还有些自豪,因为继母无疑是整个村子里最有文化的人,连她戴的近视眼镜都可以让别人兴致勃勃地谈论和猜测。

继母到家带来最多的是枕巾,整整一大包。

有一次,她把枕巾在老家的炕上摊开,那简直就是一座花园。

母亲第一次教我认识了牡丹、玉兰、蔷薇、紫藤……小小的心房里暗自欢喜,甚至迷恋,但我却始终没有喊她妈
妈。

③那年冬天,淘气的我和哥哥到池塘边看大人捕鱼,不小心掉进了冰窖。

恰巧奶奶不在家。

当叔伯们像拎两只落汤鸡一样把我们扔在炕上时,继母脸吓得煞白。

她用热水为我们擦洗身子,擦得那样认真细致,甚至耳朵眼、指甲缝都被洗得干干净净。

或许是因为我们俩大难不死,她一直以来平静安详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兴奋,喃喃道:“没事,没事,我的两个儿子没事……”她用芳香的枕巾为我们揩干了身子,然后给我们围上了浅紫色的缎被。

在暖烘烘的炕上,看着她的手来回地动,看着她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关切,我乖乖地感受着她的柔情。

然后,我小心地,轻轻叫了声:“妈——”她没有答应,但脸红着笑了……
④1976年夏天,唐山发生了大地震。

惨烈的灾难突然降临,废墟上的人们大多赤着身子,我惊讶地看见,母亲顺手扯出两条枕巾,用头上的卡子在腰间缀成一条别致的短裙。

奔忙救人的母亲是一个多么优雅的形象。

我拎着从瓦砾中扒出来的药箱,跟在她身后屁颠屁颠地东奔西跑;哥哥加入了壮汉们救人的行列。

⑤母亲累得不行了,额上的汗珠混着雨水大颗大颗地滚落(后来才知道她那时正怀着小妹)。

倒在地上的母亲用微弱的声音叫我:“亮亮,妈难受,让妈靠一会儿……”母亲就这样唯一一次靠在我幼小的肩头。

母亲头发散乱,憔悴的脸被雨水打得越发苍白。

我害怕:“妈,我不让你死,我不让你死!”她睁开眼睛,吃力地冲我笑笑:“妈不死,妈不死,我儿子中用了……”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她的眼神,那是疲惫中流露出的满足的眼神!
⑥母亲渐渐老了。

转眼我到了结婚的年龄,她欣喜着,翻箱倒柜,自言自语,反复比较,选出两对最好看的枕巾——那上面有两朵盛放的富贵牡丹。

我含着眼泪接过她的那份爱……我的女儿出生那天,她可乐坏了,非要用两个新枕巾给孙女当尿布,我第一次跟她急了……
⑦再后来,每次出差,我都愿意到商场买回两条图案新颖、花色鲜艳的枕巾带回老家,但她都舍不得用。

旧枕巾破得不能再用时,她就找出我们穿旧了的白背心,剪去肩带,套在枕头上,白白净净的倒还挺合适。

我知道,母亲枕着我们的背心就好像孩子们还在她的身边,她就可以和我们心贴着心。

⑧如今,我们像小鸟一样飞远了。

年节回老家时总爱枕着母亲的枕头在炕上躺一会儿,享受家的舒适,也享受着母亲深情的注视。

有时,月的清辉透过窗棂泻进来,我不经意瞥见落寞的她还在月光下痴痴地望着我们,此时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抑不住涌出的泪。

⑨母亲啊!继母就是我的母亲。

(选自《甘肃日报》)
1)文章记叙了继母哪些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3)选文为什么在开头写“母亲是继母”,而在结尾写“继母就是我的母亲”?
4)继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请说说题目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七、作文
13.由遮雨的荷叶、温煦的春风联想到母亲,由雪想到柳絮,由大风中的树林想到面团……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带给我们新鲜的体验。

你也可以尽情放飞思绪,来一番心灵漫游。

下面的这些事物,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
小溪烈日椅子数字“1”三角形
请从中选择一个,自由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④能恰当地运用表达方式;⑤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6.杨花落尽子规啼我寄愁心与明月以观沧海山岛竦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诗歌鉴赏
7.1)①观②树木百草③秋风洪波
2)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四、综合性学习
8.(1)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2)示例:拨动真诚的心弦,铭记成长的辛酸,成功的道路上永远离不开您,亲爱的老师,祝您永远幸福!
五、文言文阅读
9.1)(3分)《聊斋志异》蒲松龄清
2) jiǒng míng qǐng xiá
3)(4分)①紧跟着②像狗一样③大腿④“止”通“只”,只有。

4) D(2分)
5)(4分)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②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6)(3分)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10.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增长)屋子辅佐
2)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
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逝,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六、现代文阅读
11.1)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莎莉文老师还救“我”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2)成理成文即可。

12.1)①继母细心照顾掉入冰窟的“我们”;②唐山大地震时,继母救死扶伤,帮助受灾群众;③“我”结婚时,继母送“我”枕巾;④“我”生了女儿,继母要用枕巾给孙女做尿布;⑤继母舍不得用“我们”送给她的枕巾,用旧背心做枕套。

2)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继母对“我们”的细心呵护,表现她对“我们”的关爱。

3)开头交代母亲的特殊身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尾呼应开头,升华文章的主题,反映了作者对继母认识的转化。

而这种转化正是继母自身的品质和行动的必然结果,因此也间接地表现了继母的优秀品质。

4)继母是一个娴静优雅、关爱子女、善良、乐于助人、节俭的人。

5)作为主线贯穿文章始终,从而使文章散而不乱,结构更加紧凑。

七、作文
小溪的故事
在大森林的深处有一条小溪,它没有一个朋友,孤独地生活着。

有一天,它决定去旅行。

一大早,小溪就收拾好东西出发了。

它想先绕到附近的山后观赏风景,然后再去草原逛逛,找几个好朋友。

小溪流到了山脚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绕过了它。

“好美呀!”小溪发出了一声感叹。

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山上美丽的野花……它看得入迷了。

突然,小溪脚下一滑,从山上掉了下来。

它害怕地闭上了眼睛,心想:“完了,这回肯定没命了!”它只觉得身子轻飘飘的,突然一阵凉风迎面而来,感觉舒服极了。

小溪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啊!原来它已经变成一个壮观的瀑布了。

后来,有许多人都来看它,小溪很高兴。

又过了几天,它渐渐开始厌烦这种生活了。

于是小溪再次踏上了旅程……
小溪沿着干枯的河床向前走去,它看见前面的河床上有一个小水坑,几条小鱼靠着仅存的一点河水生存,水坑旁边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快干死的小鱼,小溪赶紧流了过去。

溪水流进了坑里,又渐渐地漫了出来,周围的小鱼都得救了。

它们快乐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感激地对小溪说:“谢谢你,是你救了我们!”小溪说:“这算不了什么,是我应该做的。

对了,这里的河流为什么都干枯了呢?”小鱼们说:“这里有一年没有下雨了,有一部分河水蒸发了,另一部分流到下游去了。

听去过下游的鸟儿说,下游有一个村庄,庄稼都旱死了,没有水,人们就要渴死、饿死了……”小鱼的话还没说完,小溪就箭一般冲向了下游,它要去救那些人们。

在去下游村庄的路上,小溪看到了许多悲惨的景象:河流两岸的树木和植物都枯死了,土地裂开了一条条缝,两三只小鸟站在木桩上为失去家园而伤心地鸣叫着,动物们为了寻找水源纷纷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小溪下定决心要拯救这里的生命,就算耗尽自己所有的力量,也不放弃!
正想着,它已来到了下游的小村庄。

这里果然像小鱼说的那样,十分荒凉。

一个人望着枯死的庄稼,哭倒在地上。

他不经意地回头一看,发现了小溪,愣住了,接着又惊愕地揉了揉眼睛,来确认他没有看错。

那个人从地上站起,跑过来,弯下腰,贪婪地喝了起来。

他真是渴坏了。

他喝完后,又抬起头,用沙哑的嗓子朝村子的方向喊道:“有水啦!大家快来呀!“不一会儿很多人从村子里跑了出来。

当他们看见小溪的时候,眼睛里充满了惊奇、激动和喜悦,围着小溪喝起水来。

随后,村民们用溪水浇田、洗脸、做饭……小动物们也都来饮水。

过了儿天,溪边的小草悄悄地长了出来,这里又恢复了生机。

这一切,小溪都看在眼里。

看到自己成功了,它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但它也明白,自己的生命已经奉献给了这里,它就要枯竭了!
一天清晨,小溪用它最后一股清水滋润了这片她热爱的土地,悄悄地消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