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也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很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还有一定问题存在,造成了自身所培养的人
才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在这种背景下,要更好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转变人才
培养观念,跟上时代发展潮流,综合考虑市场实际需要以及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
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打造更为专业化的师资团队,从而有效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教
育质量。

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几点
改革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了高校在
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时候,应该从岗位开发和人才培养入手,培养出一支专
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从而为我国的和谐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提供更
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但是,通过实际探究发现,因为受到师资力量、实训条件以
及生源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很多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效果都不尽如
人意。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优化课
程设置,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构建更为优秀的师资团队,进而更加高效的完成人
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所以,本文展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的
思考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由于各地区教育水平以及学生成
长环境存在区别,所以这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存在,这也给
人才培养工作带去了比较大的挑战。

同时,因为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多还是将重心
放在了理论知识学习上面,其实际动手能力都相对较差,同样影响了社会工作专
业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很多家长以及高中毕业生对社会工作专业都没有正确的
了解和认识,觉得这一专业缺乏“专业性”,并且就业前景模糊,因此他们都不
会将社会工作专业当作第一志愿,该专业招生难度相对较大,大部分都是从其它
专业调剂而来,生源质量相对较低,进而影响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师资力量匮乏
因为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专业,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

加上不少高
校师资编制有限,近年来高校门槛也越来越高,故使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较为缺乏。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从别的学科调剂教师或从外校临时请专家授课。

而教
师的学科知识影响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法,非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教学势必影响
到教育质量。

(三)实务操作训练不够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实务性与操作性。


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供机会让学生参加实验室及机构实践活动。

这对高校社会
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虽然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个案、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有实验室操作训练环节,同时有社工实务课程让学生
参与到机构的实习中,但是力度不够,机构资源也有限,专业实践教学不够深入。

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中。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正式步入社会以后,不得不花费较长时间才可以真正适应工作需要。

二、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创新策略探究
(一)重新定位,展现专业特色
在现代化背景下,要有效提高社工专业生源质量,高校应该深入到市场当中去,深入调研行业需求,按照调研结果,综合考虑自身内部已有资源重新展开人
才培养定位,突出专业特色,重点培养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业能力,这样才可以
有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专业吸引力,提升社工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此外,高校还应该综合应用本校在其余学科方面所具备的优势特点,区分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生日后可能涉足的领域制定针对性更强的专业课程,从而有效降低高校社
工专业教育和行业实际需要之间的距离,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社工人才。

(二)优化师资团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
高校要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社工专业人才,必须要加强师资团
队建设,提升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如年龄、学历、
职称等,以优厚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加入到社工教育队伍当中。

同时,加强人才培训力度,邀请外界的专业学者来校展开讲座,鼓励自身内部教师
多参与相关学术论坛以及学术会议,并与专业机构进行更为密切深入的合作,邀
请行业的精英人才来校兼任教师,给本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实务水平,从而构建一支专业素质更强的师资团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学生的实务操作训练
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优秀实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实务操作训练的力度对社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高校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务操作与机构实习的机会。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
业合作,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

同时,学校也为企业人才提供进修机会,
从而让学生可以到真实环境当中锻炼自己,增强他们的实务能力,进而为他们日
后的成长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也随之出现
了比较大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给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带
去了新的挑战,并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
种情况下,高校要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提高社会工作
专业教育质量,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脉搏,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将学生放在主体地
位上,按照新的行业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创新,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自身现有课程,打造综合素养过硬的教学团队,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从而有效培养更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具的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蔡艳杰.转型与发展——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探索[J].福建茶
叶,2019,41(11):90-91.
[2]宋婷.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新青年”高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
报,2019,35(04):9-16.
[3]陈诗颖.社会工作专业公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析[J].新西
部,2019(26):150+130.
[4]李树文.辽宁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基于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材料[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8,18(02):10-13+18.
作者简介:蓝云曦(1963-11-07),汉,重庆市,教师,副教授,本科,社会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