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县坡改梯工程施工的经验和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5
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工 程 管 理1 项目基本情况
青龙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
西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明长城北侧,
桃林口水库上游。
辖25个乡镇、396个行政
村,土地总面积3510km 2,其中水土流失面
积1256km 2,占总面积的35.8%。
全县耕地面
积47.6万亩(其中坡耕地21.2万亩,占耕地
面积的44.54%),总人口53万人,是国家扶
贫开发重点县。
境内山多地少,地貌类型复
杂,属典型的北方土石山区。
2010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
利部发布《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
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0]655
号),决定在现有坡耕地面积大、人地矛盾
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开展坡耕地水
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根据文件精神
的要求,我县被省水利厅确定为河北省2010
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县。
另外根据我县的石料多且运输方便的特
点,就地取材,大力发展石坎水平梯田。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水
土保持和江河治理的重要战略;是山丘区
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是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的重要举措;是保
障广大山区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大规
模开展综合治理的重要前导。
1.2项目建设任务
项目建设的任务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
失;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
量;与农业调整相结合,发展特色农业,提
高群众收入。
1.3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坡改梯工程的实施,能有效的减
少水土流失,土壤保水效益达到75%以上,
保土效益达到80%以上。
使平均土壤侵蚀模
数由现在的3500t/km 2·a降低到200t/km 2·a
以下,平均每年减少土壤流失量1.67万吨,
年保水82.9万立方米,年增产粮食99.9万
千克,年净增产值577.2万元,年提高工程
区农民人均收入461.8元。
2 工程设计及管护
2.1工程设计原则
(1)考虑到项目区人均耕地少,因此进
行措施布设时应基本保持耕地面积数量不
变,将坡耕地修建成水平梯田,提高土地生
产力,满足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
(2)本
着节约成本,就地取材的原则,根据项目区
实际情况设计梯田田坎为石坎。
(3)田块布
设应基本上顺应等高线布设,按地形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田块长度尽量取长以便利耕作。
(4)梯田田面宽度的确定应根据土层厚度、坡度等因子进行确定。
(5)梯田上面为荒坡时,必须在梯田上部布设截水沟,以拦截坡面径流。
(6)按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要求,为方便耕作布设田间道路。
(7)为了提高梯田的生产力,在水源较好,条件成熟的地方修建扬水工程。
2.2工程管护建全管理制度,制定坡改梯工程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措施效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县、乡、村逐级逐项确定目标管理责任制,使任务落到实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齐抓共管局面'对水保治理、监督管护人员,要推行分片承包治理、监督管护,奖惩分明的责任制,提高治理质量,保证治理进度;对当地群众,要坚持“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明确责、权、利。
严格执行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公示制、群众投劳承诺制、资金报账制、产权确认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管理责任制。
3 工程效益坡改梯工程建设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而且为我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做好生态修复积累了保贵经验,走出了一条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之路。
3.1生态效益项目区共有水土流失面积16.86km 2,其中坡耕地造成水土流失面积8.87km 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2.6%。
通过坡耕地综合治理后,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梯田占坡耕地面积的83.4%,是拦蓄径流的最主要工程措施之一)。
经初步测算,治理后梯田每年可防泥沙流失量1.67万吨,拦蓄径流82.9万立方米。
3.2经济效益通过“坡改梯”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土地保墒的能力,彻底改变了以往地形陡、地块窄,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
附以沟、路、水等配套措施的实施,方便了生产,增强了项目区作物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促进了项目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经调查测算,项目区年可增加粮食产量1.11万公斤,增加经济收入577.2万元。
4 主要经验与做法4.1主要经验
按照近村、近水、就缓、就低、连片的原则严格筛选工程地点。
召集项目村的村干部及相关乡镇主管领导开会,介绍工程规模范围,了解工程修建意愿和意见,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坡改梯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建设处工作人员在项目施工前期分组深入到村里,向群众宣传、讲解坡改梯工程的实质和益处,取得其理解和支持。
并要求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与项目区群众做好沟通。
对于群众提出的如地块调整、面积“减少”等热点问题,我们在深入听取群众的意见后,本着互谅互让、灵活掌握的原则,采取能让则让、能换则换、能补则补的办法予以解决。
大多数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我县坡改梯工作顺利实施,取得一定成效的重要原因。
4.2主要做法根据我县的坡耕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坡改梯”治理工作。
合理布置各项措施:一是在坡面条件好的地方采取沿等高线阶梯布置梯田田面;二是在坡面破碎的区域,采取独立田块的原则,以减少工程量;三是在坡度较陡的区域设置截水沟及排水沟。
另外根据我县的石料多且运输方便的特点,就地取材,大力发展石坎水平梯田。
灵活采用多种施工方式。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意愿,我县的坡改梯工程采取灵活的施工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由项目村组织劳动力统一施工。
在村委会的组织下,组织劳动力200多人进行施工,由于劳动力都是本村人,干的都是自己的工程,所以,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得到了保障,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由项目村和施工队共同组织施工。
由村委会确定施工队伍,施工队出技术人员负责工程施工,村委会负责外部环境和劳动力,之间相互配合,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3)由承包大户组织施工。
承包大户在自己的土地上干自己的工程,国家补助一部分资金,自己承担一部分资金,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大户治理坡耕地的积极性。
(4)由项目村承包给施工队伍组织施工。
项目村作为发包方主动承担起工程的质量监督,施工队伍尽全力做好工程,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为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工提供了保障。
灵活的施工方式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如期完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青龙县坡改梯工程施工的经验和做法
李红静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水务局 河北秦皇岛 066500)
摘 要:青龙县属于典型的北方土石山区,因地制宜的开展“坡改梯”治理不但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在项目区合理布置各项措施,使工程最大效益的发挥作用。
为保证工程长久的发挥效益,保证群众的利益。
工程建设完成后,建设处及时的将治理成果移交给项目所在的村或承包大户,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
关键词:坡改梯工程 施工 经验 做法
中图分类号:T V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155-0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