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了解古代传记人物的基本类型:刚烈、忠贞、勇猛、爱 国、诚信、孝悌、谨慎、勤勉、博闻、聪慧……
积累了丰富的文言文知识,掌握了恰当的阅读方法,再辅 以适量的训练,文言文阅读中的诸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读文示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 分) 鲁芝 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 名德 ,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 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 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 郭淮 为雍州刺史, 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 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 出督关右,
———————读文指导——————— 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 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 都是要先把握住的。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 要先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 一。
一、高效读文的“3 步骤”
二、掌握史传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1)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①透视核心事件。通过透视作者对核心人物的描写或核心 事件的叙述及详略的安排等来判断作者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 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②把握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指文章的中心句,段落起句、 结句,以及带有评述性、议论性的语句。对传记文中的议论性 文字,要字斟句酌,充分理解文句的含意,把握作者对人物和 事件的观点、情感、态度等。
第三步:借助概括分析题,筛选信息,以“题”悟意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设 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在读文过程中难免会遇到 一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造成阅读障碍,从而造成阅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壳”,此时 可先读一下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原文中找 到对应,通过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 解答概括分析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了依据。虽然其 中有一个错误项,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先读概括分析题的四个 选项,对于理解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步:再读文本,梳理内容,以“文”会意 读文章最怕断章取义,读文言文也不例外。再读时,要结合尾 注、题目,综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就传记类文言文而言,力 求对传记中人物各个时期的生活和事件的大体脉络心中有数。具体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知人。传记文的写作对象是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 写之人。具体地说,就是明了文章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哪些, 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
文言文阅读提分要点
文言文阅读涉及实词、虚词、句式、修辞,对文意的理解 分析等考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对考生而言,文言文阅读 备考是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它贯穿于备考的整个过程。这里仅 从总体阅读的角度,给同学们提两点建议。
一、注重语感和知识的积累 1.重视课文的朗读,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文言文是生 活中不再使用的语言,考生只有通过朗读典范的文言文,才能 养成语感。因此,文言文要经常读,哪怕考前时间再紧,也应 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课文中的文言文进行重点朗读,做到朗 朗上口,自然,流畅。有了好的文言语感,考试中生疏的文章 也就比较容易解读了。
第一步:初读文本,圈点勾画,以“词”疏意 为了快速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圈画关键词的方法。那么, 圈画什么?怎么圈画呢? 人物传记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职、所做 事情,因此,可以圈点勾画时间、地点、官职等词语,大体了解文 章思路,了解人物经历及事件大概。
理清文章脉络,抓住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比较关键,此类词语 主要有以下三种:
2.重视知识的归纳,强化记忆,加深印象。考生应该备 有“摘抄本”,归纳记录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凡课 文中的重点实词、训练题中遇到的自己感到陌生的实词,都要 将其读音和例句记录下来,并经常翻看。
3.精读、泛读结合,强化训练“质”,加大训练“量”。 “精读”教材篇目,并能背诵一定量的名篇,老师在课堂上讲 读的文言文段,要熟读成诵,达到三会,即会读、会翻译、会 解释加点的词。此外,也要加大训练“量”,根据考生所在地 区试卷文言文选文的文体特征(如传记文、议论文、杂记文),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泛读训练中强化、迁移精读的学习成 果。
二是明事。传记文记叙人物,用笔简约,往往几句话就是一个 事件、一段经历。事件往往是随着其官职、时间、地点、与其交往 的人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再次阅读时,结合第一步圈点勾画的地 方,尤其要注意官职名、年号名、地名、人名等的变化,理清人物 的活动脉络,掌握人物所做的事情。
三是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 作出了怎样的评价,表现了什么人物怎样的品质或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 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 表明作者的看法,更多的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①选材上,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人物传记;出处以《宋史》《明 史》《后汉书》为主,长度在 750 字左右,文章通俗易懂,是典 考情 型的浅易文言文。 分析 ②题型上,设置 4 道题,三道选择题(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 析)和一道翻译题。选择题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共 19 分。 ①平时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做题时的精读。 备考 ②做题时先看题目后读文,题目有助于理解文意,让你带着问题 建议 去读文。
③了解写作目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与其写作意图有着紧 密的联系。有些写作意图,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明确交 代;有的则隐含在文章材料的选用,情节的安排,人物的描写, 事件的叙述之中。
(2)分析人物的个性特征。 ①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在同一 事件中,对待同一问题处理的不同方式以及心理反应,都会表 现出个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正是我们概括人物个性的基本依 据。 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分析人物的个性;通过人物活动 的细节分析人物的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