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华科版《添括号》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添括号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添括号的意义.
2.掌握添括号法那么,能运用法那么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添括号,总结法那么,并能利用法那么解决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
“矛盾的对立双方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和观念.
【教学重点】
运用添括号法那么,并会正确地化简整式.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添括号法那么.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某位同学开学带100元钱去文具店,先买了a元一本的练习本共3本,又买了b元一本的笔记本共3本,问他还剩下多少钱?如何列式呢?
100-3(a+b) 100-3a-3b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分析得出100-3〔a+b〕=100-3a-3b,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添括号法那么
问题1添括号法那么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2去括号法那么与添括号法那么的异同点是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在掌握去括号的法那么的根底上,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添括号法那么:〔1〕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2〕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与添括号,括号前面是“+〞号时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时各项都改变符号.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添加括号后,不改变式a-2b+3c的值,正确的选项是〔〕
A.a+(2a+3c)
B.a+(-2b+3c)
C.a-(2b+3c)
D.a-(-2b-3c)
2.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以下图,化简:
|a-1|+|a-2|=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忆添括号法那么等知识点.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提炼和知识归纳.
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74页“练习〞和教材第76页“〞中选取.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本节课从学生探究添括号法那么,到运用添括号法那么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1课时变量与函数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变量与常量,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感悟变量.
【情感与态度】
鼓励探索方式的多样化,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点是理解函数的意义,并会根据具体问题探究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教学难点】
难点是对函数意义的准确理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活动一:乘热气球探测高空气象
用热气球探测高空气象,热气球从海拔1800 m处的某地升空,在一段时间内,它匀速上升.它上升过程中到达的海拔高度h(m)与上升时间t(min)的关系记录如下表:
观察上表:
〔1〕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量?
〔2〕热气球在升空过程中平均每分钟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3〕你能求出上升3min\,6min时气球到达的海拔高度吗?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问题,为新知识建立铺垫.
活动二:用电负荷曲线图
S市某日自动测量仪记下的用电负荷曲线如以下图.
看图答复
〔1〕这个问题中,涉及哪几个量?
〔2〕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x,能找到这一时刻的负荷y〔×103兆瓦〕是多少吗?
〔3〕这一天的用电顶峰、用电低谷时负荷各是多少?它们是在什么时刻到达的?
活动三:汽车刹车距离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刹车后仍将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一个重要因素.某型号的汽车在平整路面上的刹车距离s〔m〕与车速v〔km/h〕之间有以下经验公式:s=v2/256
〔1〕式中涉及哪几个量?
〔2〕当刹车时速v分别是40、80、120km/h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分别是多少?
【教学说明】教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从而为引出函数概念做铺垫.
二、达成共识,构建新知
新知探究:函数的概念
[交流]:在活动一至三中,哪些量是常量?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变量是因变量?与同伴交流.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为a时的函数值.
引导发现:热气球上升后到达的海拔高度h是自变量时间t的函数;用电负荷y是自变量时间t的函数;制动距离s是自变量车速v的函数.
引导练习:
1.说出以下各个过程中的变量与常量:
〔1〕铁的质量m〔g〕与体积V〔cm3〕之间的关系式是m=ρV.〔ρ是铁的密度〕〔2〕长方形的长为2cm,它的面积为S〔cm2〕与宽a〔cm〕的关系式是S=2a.
2.函数y=3x-5,当x=2时,y= 1 .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寄一封质量在20g以内的市内平信,需邮资0.80元,那么寄x封这样的信所需邮资y
〔元〕.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并指出其中的常量和变量.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 cm,每1 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 cm,怎样用含有重物质量m〔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y〔cm〕?
【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稳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利用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一些新问题.
【参考答案】1.解:根据题意,得y=0.8x,所以0.8是常量,x、y是变量.
2.y=0.5m+10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掌握函数的概念,能根据问题背景确定函数关系式,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为a时的函数值.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忆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1.课本第23页练习1、
2.
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的作业.
函数第一课时主要讲的是函数及其有关概念,它是所有函数的根底.这节课是通过三个活动理解函数这一概念,在上课过程中对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中的变化过程,进而得知常量、变量、自变量、因变量,通过观察和计算发现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理解函数概念.情景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