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一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1.“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右 图)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 为时人称道。 关于俞 大娘航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代 B.航船上可能载有邢窑的白瓷 C.航船所经之路可以随时见到客舍、车坊等辅助性营业场所 D.船上所带货币主要是纸币交子
解析:俞大娘航船是在唐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的益 州,D 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 D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商帮。 (5)经营领域的变化: 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相结合。 2.影响 (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 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2.唐代元稹在《估客乐》中写道:“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 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 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 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这 反映出 ①古代商人的生活具有不稳定性 商人为了转贩求利而无所不至 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②唐代的商旅往来频繁 ( ) ③古代
解析:根据题干中陶邑“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分 析,说明该地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故本题应选 B 项。 答案:B
(
)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7. 《史记》记载:“(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 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 毂击,人肩摩。”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 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B.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 )
“市”的发展和商业都会的崛起
[材料一 ]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
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 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凡市, 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 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5.宋代: 都市商业 繁盛,北宋京城汴京商业的繁荣最有代表 性,此外,夜市、庙会集市的商品种类也十分繁多。 6.清代:乾隆时期的 苏州 财富“甲于天下”;盛泽镇、汉口 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都是著名的商业都会。
[轻巧识记] 1.古代商业发展
2.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概念阐释] 市、草市、夜市、晓市 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 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 发生改变。 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夜市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晓市即早市,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解析:题中材料的最有效信息是“郑人”和“乃反,市罢”。 “郑人”隐含了春秋战国的时间信息,“乃反,市罢”反映了 市场要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故 D 项正确。 答案:D
4.“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材料反映的商 业繁荣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 )
D.宋代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市分散于城中,这种现象出现在宋朝。 答案:D
二、“市”的发展 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 明码标价 。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 管理机构 。 3. 南北朝: 民间集市“草市”出现, 由政府对其实行行政管理。 4. 唐代: “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 “夜市”也比较繁荣。 5.宋代:不仅“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且“草市”已经具 有比较完备的 饮食服务设施 。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教你读史] 材料以第一个句号分为两层:一是国家对“市”的严格管 理;二是“市”有时间、空间等诸多限制。
[提示] 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
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 20 万……城内店铺林立,各 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 铺), 以及各种手工作坊。 晚间有夜市至三更, 到五更又再开张。“耍 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 化? [教你读史] 从材料二中的关键语句 “处处有……”“通晓不绝 ”中对比总 结其变化。
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1)商业市场的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有早市、夜市之分;城郊 和乡村的草市等。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到明清时期,又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 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 (4)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 ——徽商、晋商等。 (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 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1.变化规律 (1)商业活动场所、时间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是 时间、地点固定,后时空限制被打破。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 后转向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产品。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接着出现一般等价物—— 贝等货币,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还出现纸币。
1.在中国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春秋战国时 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晋商和徽 商是当时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 3.商品买卖的场所“市”随着商业的发展不断冲破一些限制, 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需要。随着商业的繁荣,不同朝代 出现了一些商业大都会。
5.晋商曾自豪地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这一商人群体活跃于 A.春秋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B.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 )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晋商”可以推测,题目讲述的是 商帮,商帮的出现是在明清时期,故 D 项正确。 答案:D
题组三
商业都会的崛起
6.春秋末期,范蠡弃官从商,因在陶邑经商被称为“陶朱公”。 当时的陶邑,已成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 著名经济都会。 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A.当时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B.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商业中心形成 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D.当时商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1.战国: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 市井 ”的商业区。 2.汉代:都市出现繁荣景象。 3 . 王莽执政时期: 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
商业中心 已经形成。 _________
扬州繁盛, 杭州 、湖州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_____
[提示] 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1)从城市的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 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 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人的地位也日渐提高,市场逐 渐多样化。 (3)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 的数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 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 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 布在江南地区。
[提示]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
讲究经商计谋策略。
[材料二]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 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 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 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2)据材料二,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教你读史] 材料从经营范围和风尚方面对徽商和晋商作了对比,注意归 纳总结。 [提示]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1.先秦:商业在 商代 已经有了初步发展。西周时期,骨贝 和 铜贝 被当作货币来流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 繁荣的商业中心。 2. 汉代: 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3.唐代:水陆商运都十分发达,其中在陆路商运中还出现了 客舍、 邸店 、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海外。北宋时在 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 5.明清: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 会馆 和按地域结成 的商帮。其中晋商和 徽商 的势力最为强大。
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
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 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 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
(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 [教你读史]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若猛兽挚 鸟之发”“犹……之谋”分析其理念。
④唐朝政府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
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只是反映了商人的奔波生活,并没有体现唐 政府的商业政策,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A
题组二
“市”的发展
3.“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 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 遂不得履。”材料中的“市” A.体现了草市的特点 C.与坊的界限被打破 B.主要商品是农产品 D.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 )
解析:题干描述了临淄商业的繁荣,故 A 项正确。 答案:A
结
束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