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摘要:作业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数学教学的一重要组成部分。

适量
高效的作业,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而过多的作业,不仅会削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学习动机,还会影响学生
的身心健康。

因此,切实减轻和优化学生的作业负担势在必得。

本文分析了当前
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并对如何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浅要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探讨
一、传统数学作业在设计上存在的弊端
1.布置方式单一,以老师布置为主
从作业的布置方式上看,依然延续着自上而下由老师布置作业的传统,学生
只需做个记录,回家一样一样去做就可以了,不需要去考虑应该做什么作业,该
怎么去做,哪些是自己会的,不需要做的;哪些是自己不懂的,需要去琢磨的。

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自觉意识在不自觉中慢慢被剥夺了,成为了老师精神上
的附庸。

同样的作业,对学习好的学生可能十几分钟就够了,对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可能要花上1 个小时甚至还不够,这就导致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能有效的得以体现。

2.作业内容单一,讲究“一刀切”
如果作业设计得太难,学生无法完成,进而丧失自信心,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产生厌学心理。

反之,太容易,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完成,又会感到没意思,同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完成形式单一,以解题为主
由于直接源于教科书上的考题很少,所以教师“布置教科书上的习题”并不是
很积极,高中教学辅导资料市场的火爆足以说明这一点。

丰富的资料同样会使老
师也造成依赖思想,教学一旦被辅导资料牵着鼻子走,教师的判断力、钻研精神、甚至解题能力同样会受到影响。

作业的针对性差,重复训练过多、过滥日渐严重,这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这首先是直接侵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和睡眠时间,加重学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作业过多,挤占了学生的自
主学习时间,缩小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健康。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1.教师要多研究教材、课辅、选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的作用,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每
一项作业。

我们早就提出过数学要“精讲精练”,因此我在设计每一道数学作业题
之前,都会深入研究教材,立足本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能力,做到教与
练同步,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适当的思维量和思维强度训练为主轴,在翻阅大量的教辅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每一道题目。

并且与其他数学
教师展开讨论,相互探讨为什么要选择这道题,它能解决什么问题,有没有更好
的题目。

通过商讨后,确定最佳的作业方案,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这一精心
设计的作业,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达到能力训练的指标。

2.作业设计要立足“双基”,重视基础性作业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

教师必须
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简单的基础性
的作业,用不同的方式反复进行强化,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否则学生失去“双基”,其他便无从谈起。

同时,简单
作业又能兼顾后进生,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3.作业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提出“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有很大的差异,为满足
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作业应该分层设计。

在高中数学
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教学目标的实际要求,对作业难度的
分层次设计,才能保证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提高。

4.多设计开放性的数学作业
开放性作业是具有非完备性、不确定性、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点,是一种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完备的开放。

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
精心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我采用:(1)写数学日记或周记,这种日记或周记可以写刚学过一种解题法的体会或对一个公理、定理的认识。

(2)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问题,思考解决方法是否已经是
最好,或者换个角度,仔细分析,对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和筛选。

(3)一题多变: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变,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变成给出条件,
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也可以改为给出多个条件,需要整理、筛选以后
才能求解或证明的题目;还可以改变成要求运用多种解法或可以得出多个结论的
题目,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顾文忠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3(13)。

[2]刘玉兰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11)。

[3]何秀娟谈新课标下的数学作业设计[J].考试周刊,201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