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重点

合集下载

循证医学》背诵重点

循证医学》背诵重点

《循证医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I类:背诵等级( ***** )1、循证医学:是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的技能、经验和患者的期望、价值观二者完美结合,并在特定条件下得以执行的实用性科学。

2、原始研究证据( primary research evidence) :直接在受试者中进行单个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试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后得出的结论。

3、二次研究证据( secondary research evidence) :尽可能全面收集某-问题的全部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严格评价、整合、分析、总结后所得出的综合结论,是对多个原始研究证据再加工后得到的证据。

包括:①系统评价、②临床实践指南、③临床决策分析、④临床证据手册、⑤卫生技术评估、⑥实拽参数:八會三:医考侠.4、证据质量: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确信疗效评估的正确性。

5、推荐强度: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确信遵守推荐意见利大于弊。

6、置信区间:是按照预先给定的概率(1-a,常取95%或999 )去估计未知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总体RR或总体OR等)的可能范围,这个范围被称为所估计参数值的置信区间。

z、置信区间的用途:用于估计总体参数从获取的样本数据资料估计某个指标的总体值(多数) ;用于假设检验(95%的CI与a为0.05的假设检验等价),8、Meta分析:是对相同主题的一组同质性符合要求的文献量化分析。

以同一主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设计的基础L,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

9.森林图( forest plot) :是由多个原始文献的效应量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绘制而成,纵坐标为原始文献编号,横坐标为效应量尺度,按照-定的顺序,将各个研究的效应量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绘制到图上。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循征医学(EBM)慎重、准确与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得最佳得研究依据。

同时结合临床医生得个人专业技能与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得权利、价值与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得治疗措施。

系统评价(SR)就是一种综合文献得研究方法,即按照特定得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已有得相关与可靠得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得原则与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得文献并进行科学得定性或定量合并,最终得出综合可靠得结论。

Meta分析对具有相同目得且相互独立得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得综合评价与定量分析得一种研究方法。

即Meta分析不仅需要搜集目前尽可能多得研究结果与进行全面、系统得质量评价,而且还需要对符合选择条件(纳入标准)得研究进行定量得合并、发表偏倚指有“统计学意义”得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与无效得研究结果被报告与发表得可能性更大。

如果Meta分析只就是基于已经公开发表得研究结果,可能会因为有统计学意义得占多数,从而夸大效应量或危险因素得关联强度而致偏倚发生。

失效安全数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得阴性结果得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得大小、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得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得可能性越小。

敏感性分析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方法对相同类型得研究(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含Meta分析),比较这两个或多个结果就是否相同得过程,称为敏感性分析。

其目得就是了解系统评价结果就是否稳定与可靠。

成本-效益分析:将不同得结果换算成流通货币得形式,用货币量作为共同得获利单位进行比较。

效用:即用社会效益与个人主观满意度来测量与评价健康效果。

药物不良反应: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得药物时出现得任何有害得与用药目得无关得反应、证据:主要就是指经过试验所得出得结论。

ROC曲线:又称受试者工作曲线,以实验得敏感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而以1-特异度(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依照连续分组测定得数据,分别计算SEN及SPN,按照平面几何得方法将给出得各点连成曲线。

询证医学重点总结版doc

询证医学重点总结版doc

1.循证医学:临床医生面对具体病人,在收集相关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人的主要临床问题,检索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取得最佳证据,结和病人的临床问题与医疗的具体环境做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病人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

要素:医生、病人、最佳证据、医疗环境。

2.循证医学步骤:A提出问题-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B检索证据-根据提出的临床问题,确定关键词或主题词制定合理完善的检索策略,运用计算机检索有关文献。

C评价证据-将收集的文献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评价。

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D临床应用-通过获得的证据,用来指导临床决策,服务于临床实践。

E后效评价,止于至善-证据经过临床实践应用后,如果疗效确切,效果好,应认真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3.实践的步骤:①确定临床问题②检索相关文献③严格的评价文献④应用于最佳成果于临床决策⑤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4.证据分级:1级系统评价、meta分析;2级单个随即对照试验;3级有对照无随机试验;4级无对照的病例系列报告;5级专家意见、个案报道、临床总结5.研究证据的分类:A按研究方法分类原始临床研究证据、二次临床研究证据。

B 按研究问题分类病因临床研究证据、诊断临床研究证据、预防临床研究证据、治疗临床研究证据、预后临床研究证据。

6.Meta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的方法,将多个独立的可以合成的临床研究综合起来进行定量分析。

步骤:①数据提取②数据类型及效应的表达③异质性检验④合并效应量估计及其假设检验。

目的:1增加统计效能。

单个临床试验往往因样本量太小,难以肯定或排除某些相对较弱药物作用。

2实现不一致研究结果间的定量综合。

3增加效应量的估计精度。

Meta分析的研究设计∙提出问题及立题:如探讨“使用激素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规定文献纳入和剔除标准:研究设计类型、研究抽样地点,文献发表所用语言,研究个体选择条件,等。

∙检索所有相关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所有相关研究并进行严格评价∙收集与提取必要的数据信息∙制定综合定量分析的内容、指标和效应尺度∙异质性检验: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

2023年循证医学知识点总结

2023年循证医学知识点总结

循证医学:是遵照科学证据旳医学,指旳是临床医生在获得了患者精确旳临床根据旳前提下,根据自己纯熟旳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旳重要临床问题,应用最佳旳和最新旳科学证据,作出科学旳诊治决策,联络详细旳医疗环境,并获得患者旳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治决策旳详细医疗过程。

循证医学旳基础:①素质良好旳医生;②目前最佳旳研究证据;③临床流行病学旳基本措施和知识;④患者旳参与及合作;⑤必要旳医疗环境和条件。

循证医学实践旳目旳:①弄清疾病发病旳危险原因,为疾病旳防治提供根据;②提供可靠旳诊断根据;③协助医生为患者选择目前最科学、合理旳治疗措施;④分析和应用增进患者康复旳有利原因,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其生存质量;⑤提供可用于卫生管理旳最佳研究证据,增进管理决策科学化。

医学实践旳基本环节:①提出明确旳问题;②系统检索有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③严格评价证据;④应用证据指导决策;⑤后效评价,通过实践深入提高。

证据旳质量旳分级:①第一级:按照特定病种旳特定疗法搜集所有多种质量可靠旳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旳系统评价;②第二级:单个旳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③第三级:有对照但未用随机措施分组旳研究(如设计很好旳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无对照。

④第四级:无对照旳系列病例观测⑤第五级:专家意见。

医学怎样评价证据与否最佳?①首先是分析评价证据旳真实性;②另一方面是评价其对于临床医疗实践与否具有重要价值;③最终是分析与否能合用于面临旳临床问题。

Meta分析旳目旳是:①增长记录学检查效能;②定量估计研究效应旳平均水平;③评价研究成果旳不一致性;④寻找新旳假说和研究思绪。

Meta分析旳指征是:目前认为Meta分析重要合用于随机化对照试验(RCT成果旳综合,尤其存在如下指征:①需要做出一项紧急决定,而又缺乏时间进行一项新旳试验;②目前没有能力开展大规模旳临床试验;③有关药物和其他治疗,尤其是副作用评价措施旳研究;④研究成果矛盾时。

Meta分析旳基本环节:①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②检索资料;③选择符合纳入原则旳研究;④纳入研究旳质量评价;⑤提取纳入文献旳数据信息;⑥资料旳记录学处理;⑦敏感性分析;⑧形成成果汇报。

循证医学重点整理

循证医学重点整理

循证医学重点整理1、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技能的技能、经验和和患者期望、价值观三者完美结合,并在特定条件下得以执行的实验科学。

2、决策的三要素——证据、资源和终端用户价值意愿(1)“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3)充分考虑患者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3、实践循证医学的5各基本步骤(5AS):(p7)(1)提出问题: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获取证据:检索当前最佳研究证据(3)评价证据: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4)应用证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评估循证医学实践过程:经过上述四个步骤,后效评价循证实践的结果4、临床问题的常见来源:(p11)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诊断性实验、预后、治疗、预防。

5、问题的种类和构建种类:背景问题、前景问题(PICO)前景问题通常包括3或4个基本成分,可按PICO原则确定:(p12)(1)患者或问题(patient or problem,P):应包括患者的诊断及分类(2)干预措施(intervention,I):包括暴露因素、诊断实验、预后因素、治疗方法等(3)对比措施(comparison,C):与拟研究的干预措施进行对比的措施,必要时用(4)结局指标(outcome,O):不同的研究选用不同的指标6、证据的分类:(p17)(一)按证据的来源分类:(1)研究证据:原始研究、二次研究;(2)非研究证据:主要包括专家意见、个人经验以及当地的“智慧”“诀窍”“常识”等。

(二)按使用情况分类: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卫生保健提供者和普通用户。

7、证据的分级:牛津证据分级、GRADE标准、证据金字塔8、牛津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p22)(见课本)9、牛津证据分级的共同特点:针对临床,用于指南,传播广泛,影响权威,推荐意见的强度与证据级别对应。

最大的不足:主要从设计质量评价,不利于终端用户使用,且标准各异、内容复杂、应用局限。

循证医学复习重点

循证医学复习重点

循证医学第一章1.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指所有医疗卫生的决策都应当依据当前最佳的、可获得的研究证据。

P12.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对临床医务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临床医生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熟悉并掌握临床专业技能,提高对疾病的判断能力并通过实践积累诊疗经验;②现代的临床医生应掌握如何鉴定和评估临床研究技能。

毕竟个人的临床经验往往是有限的,且不够全面;③临床医生应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具体患者的情况恰当地应用现有的研究证据,采用利大于弊的治疗措施。

P23.EBM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证据产出的研究;②传播和使用证据。

同时,这两方面的研究又有赖于方法学的研究。

P34.中医药学属于传统医学范畴,在西方国家被称之为补充与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P55.(熟悉了解)循证医学方法在中医药应用的现状 P5:1传统的临床评价多为经验总结,缺乏严格设计的前瞻性对照试验研究,使得好的治疗方法得不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2.询证医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医辩证和治疗在临床的应用加以验证,以确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6.实践循证医学的中医药可能面对的挑战包括:①中医师和研究人员的观念更新和转变,能够接受新的科学评价方法;②其次,需要对中医药从业人员和临床研究人员进行方法学的培训与教育;③培养循证实践的技能(提出正确的问题、查找文献与鉴定研究的能力、严格评价的技能、研究综合的能力、解释与使用证据的能力);④此外,需要对现有研究方法学进行改进或创新,确定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优先领域。

P7第二章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利用已有的或专门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时间或人群特征分类,将健康人群或患病人群的分布情况真实地展现出来的一类研究方法。

P102.现况研究(survey):指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点或时期内、特定范围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的关联。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

循证医学的产生1疾病谱的改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疗效判断指标和实践模式2医疗模式转变,供需矛盾突出,要求更加合理的决策与管理3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学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实用化使循证医学的产生成为可能循证医学区别于传统医疗实践1系统收集的证据优于非系统的临床观察2以患者终点结局为判效指标的试验优于仅根据生理学原理制定指标的试验3解释医学文献对医生是一项重要技能,有必要正规学习一些证据的相关通则,以达到熟练解释的程度4医生对于患者基于证据的个体化治疗优于仅靠专家意见作出的决策循证医学定义慎重、准确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法。

循证医学是最佳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技能、经验和病人的期望、价值观三者之间完美的结合。

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1证据必需分级以指导临床决策2仅有证据不足以作出临床决策循证医学的特点1“证据”及其质量是时间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3充分考虑病人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3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和结果二次研究证据1系统评价/Meta分析2临床实践指南3临床决策分析4临床证据手册5卫生技术评估6实践参数GRADE标准特点(优势)1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指南制定小组制定2明确界定了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3清楚评价了不同质料反感的重要结局4对不同级别证据的升级与降级有明确、综合的标准5从证据到推荐全过程透明6明确承认价值观和意愿7就推荐意见的强弱,分别从临床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角度作了明确使用的诠释8适用于制作系统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及指南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1可能降低证据指南的因素①研究的局限性②研究结果不一致③间接证据④精确度不够⑤发表偏倚2可能增加证据质量的因素①效应值很大②可能的混杂因素会降低疗效③剂量-效应关系强推荐的含义对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只有少数不会;此时若未予推荐,则应说明。

循证医学重点内容总结

循证医学重点内容总结

循证医学重点内容总1、循证医学的定义: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经典循证医学、狭义的定义、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2、经典循证医学一个循证实践的医学过程内涵:强调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当前可得的最好临床证据结合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经验尊重病人的选择和意愿结果:医生和病人形成诊治联盟病人获得当前最好的治疗效果3、了解广义循证观:一个管理理念上的飞跃4、经验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异同5、循证医学的特点三要素医生技能、患者需要和最佳证据是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6、循证实践的四原则、五步法四原则:基于问题的研究,遵循证据的决策,关注实践的结果,后效评价,止于至善五步法7、了解未来循证医学的五个发展方向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教育医学领导人,为制订指南和提供导向的人提供循证指导继续撰写为临床医师提供循证指导的优秀、易读、实用的医学“教材”深刻理解行为改变策略,加强循证实践研究临床决策与患者价值观一致的最佳方法将循证原则包括SR和Meta分析用于全世界的卫生决策8、循证医学实践实践EBM的步骤五步法:发现新问题1 确定需解决的问题,2系统全面地查找证据,3严格评价证据,4综合分析证据并用于决策5后效评价决策效果,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生产证据,传播证据,查找证据,使用证据9、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的困难了解循证医学教科书第九页有叙述10、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条件1政府的需要、支持和宏观指导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前提2高质量的证据、高素质的医生和病人的参与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3必要的硬件设备4明确目的,准确定位,学以致用,持之以恒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原动力11、循证医学的临床问题的来源1、临床发现2、病因研究3、临床表现4、鉴别诊断5、诊断试验6、预后判断7、治疗研究8、疾病预防9、病人的体验与意图10、自身提高12、问题的种类和构建一问题的种类背景问题:对一种疾病的一般知识提出问题前景问题:对处理病人的特殊知识提出问题背景问题包括两个基本成份:一个问题词根谁、什么、何处、何时、怎样、为何加上一个动词一种疾病或疾病的一个方面eg:糖尿病是否出现大血管并发症二好问题的标准问题应直接与当前的临床实践相关问题的措辞应便于指导准确答案寻找的过程前景问题包括三或四个基本成份:Participants研究对象/人群、Intervention干预措施、Comparison对照措施、Outcome结局指标P、I、C、O个代表什么意义P代表患者或问题,干预措施I,对照措施C,结局指标O问题类型:与诊断有关的问题,与治疗有关的问题 ,与预后有关的问题,与病因有关的问题13、熟悉理想的循证医学资源一站式服务平台:全面的文献来源、严格的质量评价、覆盖领域广结构化的资源:临床问题、电子病例库多层次结构:方案+推荐强度、证据总结+原始研究具备自动匹配功能电子版形式:操作简便、更新及时14、掌握循证医学资源分类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System,证据摘要Synopses,系统评价Syntheses,原始研究Studies15、四类资源的优缺点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System简易、新;量少面窄、贵ACP PIER、GIDEON、UpToDate等证据摘要Synopses简易;系统性不强、更新不及时ACP Journal Club、EBM等系统评价Syntheses可及性相对好;易用性不佳、量多冗长、质量不齐、更新不及时Cochrane Library、各种期刊上的系统评价原始研究Studies可及性相对好;易用性差、量多质差PUBMED、CNKI、VIP等16、数据库考选择题,给你一个题问你是属于什么数据库ACP PIER内科学治疗为主GIDEON易感染性疾病为主DYNAMED以初级护理为主EBM Guidelines包含循证指南,含诊治Essential Evidence Plus包含 EBM Guidelines、Cochrane系统评价摘要、NCG循证临床指南,和一手临床资料等等First Consult/MD Consult覆盖面窄,治疗领域,“危害”论述为特色Cochrane Liberary的覆盖面:治疗性研究为主还有就是原始研究最常用的外文数据库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答案啦还有专门的关于临床的指南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答案啦还有专门关于临床治疗的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答案啦17、检索步骤1、明确临床问题及其类型2、选择合适的数据库3、制定相应检索策略和关键词4、判断检索结果5、证据应用和管理18、数据库的选择标准1数据方法的严谨性2内容覆盖面3易用性4可及性19、重要概念原始研究证据:是对直接在患者中进行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试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后得出的结论;答关键点原始研究证据:随机对照试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交叉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20、二次研究证据: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某一问题的全部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后所得出的综合结论,是对多个原始研究证据再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证据;答关键点二次研究证据系统评价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分析临床证据手册卫生技术评估卫生经济学21、Meta分析Meta-Analysis:是一类将多个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合成分析的统计学方法;从统计的角度来讲,它达到了增大样本含量,提高检验效能的目的,尤其是当多个研究结果不一致或都没有统计学意义时,采用Meta分析可得到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的综合分析结果;22、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是一种临床研究方法,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医疗卫生问题,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并进行定量合并分析或定性分析,以对该问题进行系统总结的研究方法23、证据分级掌握的重中之重:按照论证强度将证据定性分成多个级别,并进一步定量评价证据利弊关系的一系列方法;24、证据论证强度掌握:证据的研究质量的高低以及结果真实可靠程度,针对不同研究类型证据;25、证据质量熟悉26、推荐强度老师说可能会在大题有叙述的27、GRADE 系统较之其他系统的优势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指南制定小组制定明确定义了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清楚评价了不同治疗方案的重要结局对不同级别证据的升级与降级有明确、综合的标准从证据到推荐全过程透明明确承认价值观和意愿就推荐意见的强弱,分别从临床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角度做了明确实用的诠释适用于制作系统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及指南28、GRADE标准简介29、推荐强度强推荐和弱推荐30、GRADE标准简介GRADE下增加等级的因素有:效应值很大可能的混杂因素会降低疗效剂量-效应关系GRADE下降低等级的因素: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不一致间接证据精确度不够发表偏倚要学会举例来说明第五章主要是选择题和名词解释31、1绝对危险度降低率absolute risk reduction, ARR 反映试验组与对照组某病发生率增减的绝对量指治疗组和对照组结局事件危险度的绝对差值绝对危险度降低率的计算ARR = |CER-EER|= |对照组某病发生率-试验组某病发生率|= P2-P1绝对危险度降低率的结果解释ARR用以反映试验组与对照组某病发生率增减的绝对量时,ARR较RRR更明确,更具有临床意义.但是,当其值很小时如ARR<10会出现难于判定其临床意义的问题;绝对危险度降低率的结果解释如对照组人群中某病的发生率为0.0005%,试验组人群中某病的发生率为0.00039%,其ARR=0.0005%- 0.00039%=0.00011%的意义是什么难以解释2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患者采用某种防治措施后,得到一例有利结果需要防治的病例数其计算公式为:NNT=1/ARR3ARI 绝对危险度增加率absolute riskincrease, ARI当率差RD是某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值如肝功能异常率,且EER>CER时,即为绝对危险度增加率ARI 绝对危险度增加率absolute riskincrease, ARI计算公式:ARI = |EER-CER|= |试验组某病发生率-对照组某病发生率|= P1-P24NNH the number of needed to harm, NNHNNH临床含义:在一定时间内,用某种防治措施需要处理多少病例,可以引起1例不良后果计算公式:NNH=1/ARI32、Meta分析的定义同学们可以参考第21题关于Meta分析的概念Meta-Analysis is a systematic review that uses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summarize the results.Meta分析是运用定量方法去概括总结多个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Evidence-Based Medicine--David Sackett等,第247页的定义Meta-Analysis is statistical technique for assembling the results of several studies in a review into a single numerical estimate.Meta分析是文献评价中,将若干个研究结果合并成一个单独数字估计的统计学方法;The Cochrane Library第3页的定义;33、Meta分析的统计目的:对多个同类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汇总和合并分析,以达到增大样本含量,提高检验效能的目的,尤其是当多个研究结果不一致或都没有统计学意义时,采用Meta分析可得到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34、Meta分析的统计分析过程我不知道这个知识点到底考什么,同学们自己去查资料看书或者看幻灯片Meta分析统计过程的主要内容:1.异质性分析2.计算合并效应量3.合并效应量的检验可信区间、Z检验35、什么是异质性我找不到答案我不知道这个知识点到底考什么,同学们自己去查资料看书或者看幻灯片36、异质性检验 tests for heterogeneity又称同质性检验 tests for homogeneity用假设检验的方法检验多个独立研究是否具有异质性同质性我不知道这个知识点到底考什么,同学们自己去查资料看书或者看幻灯片37、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我不知道这个知识点到底考什么,同学们自己去查资料看书或者看幻灯片38、统计模型:1随机效应模型、2固定效应模型39、临床异质性、方法学异质性、统计学异质性的关系答案要点:要知道三者的内涵,异质性的定义,三种异质性的定义,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学会来答40、1RR和OR的森林图我不知道这个知识点到底考什么,同学们自己去查资料看书或者看幻灯片RR和OR的森林图forest plots,无效线竖线的横轴尺度为1,每条横线为该研究的95%可信区间上下限的连线,其线条长短直观地表示了可信区间范围的大小,线条中央的小方块为RR 或OR值的位置,其方块大小为该研究权重大小;若某个研究95%可信区间的线条横跨为无效竖线,即该研究无统计学意义,反之,若该横线落在无效竖线的左侧或右侧,该研究有统计学意义;2漏斗图我不知道这个知识点到底考什么,同学们自己去查资料看书或者看幻灯片漏斗图及用途漏斗图funnel plots最初是用每个研究的处理效应估计值为X轴,样本含量的大小为Y轴的简单散点图scatter plots对处理效应的估计,其准确性是随样本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小样本研究的效应估计值分布于图的底部,其分布范围较宽;大样本研究的效应估计值分布范围较窄,当没有发表偏倚时,其图形呈对称的倒漏斗状,故称之为“漏斗图”;RevMan中的漏斗图在RevMan软件中,漏斗图是采用RR或OR对数值logOR或logRR为横坐标,OR或RR对数值标准误的倒数1/SElogRR为纵坐标绘制的,然后,以真数标明横坐标的标尺,而以SElogRR 标明纵坐标的标尺;漏斗图的用途漏斗图主要用于观察某个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结果是否存在偏倚,如发表偏倚或其他偏倚;如果资料存在偏倚,会出现不对称的漏斗图,不对称越明显,偏倚程度也就越大;漏斗图的不对称性主要与发表偏倚有关,但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漏斗图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导致漏斗图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有:选择性偏倚Selection bias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语言偏倚Language bias引用偏倚Citation bias重复发表偏倚Multiple publication bias等等漏斗图的对称性检验漏斗图对称性检验有两种方法:Begger检验,采用秩相关分析,即每个独立研究的效应量与标准误的等级相关分析;过于保守Egger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每个独立研究的效应量与标准误的直线相关分析;过于敏感41、熟悉评价的过程和流程同学们看教科书或者幻灯片吧如何评价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临床研究证据的步骤1.初筛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这篇文章是否值得花时间精读阅读这篇文章摘要的结论部分,确定相关性 2.确定研究证据的类型3.根据研究证据的类型评价其真实性和相关性42、外部真实性的概念:文献外部真实性external validity或适用性generalizability 指文章结果和结论在不同人群不同地点和针对具体病的推广运用价值,这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关心的问题;43、内部真实性的概念:文献内部真实性internal validity指文章本身的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统计分析是否正确、结论是否可靠、研究结果是否支持作者的结论等;44、重要性:文献的临床重要性指研究结果本身是否具有临床价值;研究结果的临床价值主要采用一些客观指标评价,不同研究类型其指标不同参见相关章节;45、治疗性研究的真实性评价原则研究证据的内在真实性:是评价研究证据的核心;例如:评价治疗性研究,应考虑合格病例是否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随机化方法是否完善是否隐藏统计分析时是否按随机分配的组别将全部研究对象纳入分析是否采用盲法等如果一篇文献内在真实性有缺陷,则勿需谈论其他方面的价值;46、治疗性研究的适用性评价原则研究证据的外在真实性:是指文章的结果或结论在不同人群、不同地点和针对具体病例推广应用价值;例如:大型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价均证实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有益,而你主管的心力衰竭患者有糖尿病,并且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是否立即使用β-受体阻滞剂需要仔细权衡其利弊,而不能盲目遵从文章结论;47、治疗性研究的重要性评价原则研究证据的临床重要性:是指研究结果本身是否具有临床价值;评价其临床价值主要采用客观指标,而不同的研究类型其指标不同;例如:治疗性研究可采用相对危险度降低率RRR、绝对危险度降低率 ARR 和防止一例某种事件的发生需要治疗的病例数NNT等判断某种治疗措施的净效应及其临床价值;诊断性试验则采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似然比及ROC曲线等指标判断某种诊断试验的价值;作者:雨林木风 SMALL SILVER结束语:总结仅供参考,我建议同学们首先看幻灯片幻灯片最重要和看教科书,我只总结了老师讲的循证医学考试重点内容的大部分,还有小部分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查资料教科书或者幻灯片或者上网查资料很多内容都需要同学们仔细斟酌我祝同学们循证医学考试成功,哈哈。

循证医学重点

循证医学重点

1循证医学:临床医生在获取患者疾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患者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康复等),通过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最佳证据,在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做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患者的配合下付诸实施并最后做出相关分析与效果评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二次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研究证据。

5、系统评价:是指针对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系统全面的收集全世界所有已经发布或尚未发表的相关研究,采用统一的文献评价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章,进行合并分析,尽可能的减少偏倚,得到综合、可靠的结论。

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6、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是对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综合性分析。

是对文献的量化综述,是以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非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比值。

11、比值比OR:病例组中暴露于该因素者与未暴露者之间的比值为对照组中该项比值的倍数。

12、致成危害需要的人数NNH:导致一例病例的发生所需要暴露在该可疑危险的因素中易感个体的人数。

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为了预防一例不良结果事件而需要治疗的病例数。

13、金标准:即标准方法,是指公认的诊断某病最可靠的标准方法,它能够正占的比率(假阴性率)与经金标准确诊未患某病者中试验阴性者所占的比率(真阴性率)的比值。

20、预测值、诊断价值:表示试验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也表示试验结果的实际临床意义。

(1)阳性预测值PPV:是指试验为阳性者真正患有该病的可能性。

(2)阴性预测值NPV:是指试验为阴性者真正没有患该病的可能性。

21、ROC曲线、受试者工作曲线:用试验的灵敏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以27、疾病预后:指疾病发生后,对疾病未来发展的病程和结局(痊愈、复发、恶化、致残、并发症和死亡等)的预测,预后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疾病的各种结局、影响因素及发生概率。

28零点:被观察疾病的起始时间,比如首次出现某种症状的时间、第一次确诊的时间29:效用值:是一种表述疾病或健康结局相对优劣的数量化指标。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总结第01章绪论1、循证医学EBM: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是指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纯熟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主要的临床问题,应用最佳和最新的科学证据,做出科学的诊治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医疗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

因此,这种决策是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在患者合作下接受和执行这种诊治决策,从而尽可能的获取最好临床效果,这种临床实践成为循证医学。

2、循证医学的实践包括:患者、医生、证据、医疗环境。

3、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患者的参与。

4、循证医学分两种类型:最佳证据提供者、最佳证据应用者。

前者称之为循证医学,后者称之为循证医学实践5、最佳证据提供者:临床流行病学家和统计学家、各专业的临床医生、卫生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医学科学信息工作者6、最佳证据应用者:临床医生、医疗管理者、卫生政策决策者。

7、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a、找准患者存在且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b、检索有关医学文献;c、严格评价文献;d、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e、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

8、循证医学有着强烈的临床性9、临床实践循证医学的目的:a、加强临床医生的临床训练,提高专业能力,紧跟先进水平;b、弄清疾病的病因和发病的危险因素;c、提高疾病早期正确诊断率;d、帮助临床医生帮患者选择真是、可靠、具有临床价值并且实用的治疗措施,指导临床用药,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效率减少浪费。

e、改善患者预后。

F、促进卫生管理决策。

G、有利于患者本身的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

第02章提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1、提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1忽略提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导致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盲目性2.“提出一个好的问题,用可靠的方法回答这个问题”是保障临床研究质量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2、临床医生提出一个好问题对自己的益处 1.有利于医生集中使用有限的时间,解决与患者直接需要相关的问题2.有利于制定高产出的证据收集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3.有利于形成一种优良的行为模式 4.有利于成为更好的、决策更快的临床医生。

循证医学重点整理

循证医学重点整理

循证医学重点整理1、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技能的技能、经验和和患者期望、价值观三者完美结合,并在特定条件下得以执行的实验科学。

2、决策的三要素——证据、资源和终端用户价值意愿(1)“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3)充分考虑患者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3、实践循证医学的5各基本步骤(5AS):(p7)(1)提出问题: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获取证据:检索当前最佳研究证据(3)评价证据: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4)应用证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评估循证医学实践过程:经过上述四个步骤,后效评价循证实践的结果4、临床问题的常见来源:(p11)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诊断性实验、预后、治疗、预防。

5、问题的种类和构建种类:背景问题、前景问题(PICO)前景问题通常包括3或4个基本成分,可按PICO原则确定:(p12)(1)患者或问题(patient or problem,P):应包括患者的诊断及分类(2)干预措施(intervention,I):包括暴露因素、诊断实验、预后因素、治疗方法等(3)对比措施(comparison,C):与拟研究的干预措施进行对比的措施,必要时用(4)结局指标(outcome,O):不同的研究选用不同的指标6、证据的分类:(p17)(一)按证据的来源分类:(1)研究证据:原始研究、二次研究;(2)非研究证据:主要包括专家意见、个人经验以及当地的“智慧”“诀窍”“常识”等。

(二)按使用情况分类: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卫生保健提供者和普通用户。

7、证据的分级:牛津证据分级、GRADE标准、证据金字塔8、牛津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p22)(见课本)9、牛津证据分级的共同特点:针对临床,用于指南,传播广泛,影响权威,推荐意见的强度与证据级别对应。

最大的不足:主要从设计质量评价,不利于终端用户使用,且标准各异、内容复杂、应用局限。

循证医学重点

循证医学重点

新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是一项终身的、自我导向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对病人的医疗产生了有关诊断、预后、治疗和其他临床和医疗保健相关问题的重要临床信息需求”。

EBN):是循证医院的一个分支,是指在采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护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查询相关的研究证据,以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

医学上我们称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1993年wH0将生存质量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物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

该定义强调生活质量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个人的主观体验。

Cross-sectional study):通过对特定时间(或期间)、特定人群中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调查。

描述所研究的疾病或健康状况以及有关因素在目标人群中的分布。

比较分析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或疾病与非疾病组的暴露情况。

为研究的纵向深入提供线索和病因学假说。

横断面研究又称横断面调查,因为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是在某一时点或在一个较短时间区间内收集的,所以它客观地反映了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们的某些特征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由于所收集的资料是调查当时所得到的现况资料,故又称现况研究或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又因横断面研究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又称患病率调查。

:指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分别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或环境里,同步的进行研究和观察试验效应,差别的大小显示干预措施效果的大小。

1)可比性好(2)防止选择性偏倚好(3)可重复性好(4)内在真实性好(5)能够证明因果关系(6)高质量的单个随机对照试验,可成为系统评价的可靠资源。

(完整)循证医学每章重点

(完整)循证医学每章重点

循证医学第一章概论EBM--—概念: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

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要参酌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意见。

EBM实践就是通过系统研究,将个人的经验与能获得最佳外部证据融为一体。

EBM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要基于临床科研所取得的最佳证据,即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专家确定治疗指南、政府制定卫生政策都应根据现有的最佳证据来进行。

EBM--—医学实践的步骤(五步曲)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检索有关医学文献严格评价文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评估1—4项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改进EBM证据的分级级别I:研究结论来自对所有设计良好的RCT的Meta分析及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

级别Ⅱ:研究结论至少来自一个设计良好的RCT。

级别Ⅲ:研究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准临床试验,如非随机的、单组对照的、前后队列、时间序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

级别Ⅳ: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非临床试验,如比较和相关描述及病例研究。

级别Ⅴ: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第二章统计方法在循证医学中的应用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可信区间主要用于估计总体参数,从获取的样本数据资料估计某个指标的总体值(参数)。

EER即试验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experimental event rate,EER)如对某病采用某些防治措施后该疾病的发生率.CER即对照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control event rate,CER)如对某病不采取防治措施的发生率。

危险差(rate difference,risk difference,RD)两个发生率的差,其大小可反映试验效应的大小。

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RR)是前瞻性研究中较常用的指标,它是试验组某事件发生率p1与对照组(或低暴露)的发生率p0之比,用于说明前者是后者的多少倍,常用来表示试验因素与疾病联系的强度及其在病因学上的意义大小。

循证医学重点

循证医学重点

1循证医学:临床医生在获取患者疾病相关资料得基础上,分析患者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康复等),通过检索评价当前最新得相关研究成果与最佳证据,在结合患者得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得具体环境做出科学、适用得诊治决策,在患者得配合下付诸实施并最后做出相关分析与效果评价。

2临床问题得类型(1)背景问题:关于疾病一般知识得问题,主要由询证医学初学实践者提出、提出问题涉及得知识除基础医学外,还有人类健康与疾病得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诸多方面。

(2)前景问题:往往就是医学得前沿问题,就是关于疾病最新治疗学、实验诊断学与当前关于病因知识得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循证医学得核心问题。

3、*原始研究证据:就是直接以人群,即病人与(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与预后等研究所获得得第一手研究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得研究报告、4、*二次研究证据:就是在全面收集针对某一问题得所有原始证据得基础上,应用科学得标准,经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得研究报告。

它就是对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二次加工后得到得更高层次得研究证据。

5、系统评价:就是指针对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得收集全世界所有已经发布或尚未发表得相关研究,采用统一得文献评价原则与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得文章,进行合并分析,尽可能得减少偏倚,得到综合、可靠得结论。

可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种。

6、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就是对同一课题得多项独立研究得结果进行系统得、定量得综合性分析。

就是对文献得量化综述,就是以同一课题得多项独立研究得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设计得基础上,运用适当得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得综合分析、7、病因学:研究病因作用于人体,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导致人体发病及其发病机制得科学。

8、危险因素:又称致病因素,就是指与疾病得发生及其消长具有一定因果关系得因素,但尚未充分证据能阐明其致病效应。

循证医学知识重点

循证医学知识重点

1.何为真实性?评价诊断真实性的指标有哪些?真实性又称准确度和效度。

真实性反映诊断试验实际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即反映客观事物的正确程度,这是诊断试验研究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评价真实性的指标:(1)灵敏度与特异度(2)预测值(3)似然比(4)符合率与约登指数(5)ROC曲线下的面积2.简述Meta分析与传统文献的区别(1)传统文献综述的缺陷主观综合缺乏共同遵守的原则和步骤注重统计学是否“有意义”等价对待每篇文献,无权重定性而非定量(2)Meta分析的功能:定量综合;对同一问题提供系统的、可重复的、客观的综合方法;通过对同一主题多个小样本研究结果的综合,提高原结果的统计效能,解决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改善效应估计值;回答原各研究未提出的问题。

3.何谓预后因素?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有哪些?预后: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发展为各种不同后果的预测或估计预后因素:凡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都可称为预后因素影响因素:(1)早期诊断,及时治疗(2)患者病情(3)社会病情(4)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因素(5)疾病本身的特点(6)患者身体素质(7)医疗条件4.简述Meta分析的步骤(1)提出问题及立题(2)检索所有相关的研究文献(3)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所有相关研究并注意进行严格评价(4)收集与提取必要的数据信息(5)制定综合定量分析与内容的框架图(6)绘制森林图(7)异质性检验(8)合并效应量的估计及统计推断(9)敏感性分析(10)总结报告5.循证医学实践遵循的原则四原则:(1)基于问题的研究(2)遵循最好的证据决策(3)关注实践的效果(4)后效评价,止于至善6.简述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实施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循证医学是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研究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

强调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根据:当前可得的最好的临床证据,结合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经验,尊重病人的选择和意愿。

实施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1)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2)检索有关医学文献(3)严格评价文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50评估1-4项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改进7.简述传统综述的含义及特点传统文献综述的定义: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

循证医学重点

循证医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临床实践指南:是基于当前最好的所有相关证据,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患者需要、现有资源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所制订的医学实践的原则性的指导性建议。

2.系统评价:全面收集全世界所有有关研究,用统一的标准进行严格评价,筛选合格的文献进行综合,得出当前最可靠的结论。

3.发表偏移:由研究结果自身特性或其结果指向而对研究的发表状态产生影响的一类偏倚。

阳性的研究结果发表的机会更多,发表的速度更快,所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更高。

4.临床医学决策:决策就是做出决定的意思,医学决策是针对医疗卫生实践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提出需解决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制定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比较备选方案并做出选择。

5.证据质量分级:明确区分和对待不同来源的证据是循证医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对证据质量进行分级,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推荐——GRADE系统将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极低四个等级,推荐强度分为强、弱两个等级。

证据质量分级的作用与意义:(1)研究质量的高低与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信性成正比,与结果的不确定性成反比;(2)作为文献检索的指引,文献检索应依证据质量高低,由最好的研究开始,自上而下进行,直到检索到有关证据为止;(3)当不同质量的证据同时具备时,决策必须基于最好来源的证据.二、简答题1.证据演进的5S模式➢证据系统(System):提供决策需要的全部的现有最好的研究证据,以及决策所需要的其他信息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是证据总结、整理、整合和提供过程的终端,也是证据提供系统的最高形式。

——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综合证据(Summary):证据总结,关于某疾病各方面的证据。

优点:临床相关性高、易检索、易理解、证据质量好、较简明——Clinical evidence临床证据、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概要(Synopses):对原始研究或系统评价进行严格筛选评价后重新撰写的大纲式摘要,篇幅简短,常用一页可刊载。

循证医学重点

循证医学重点

1循证医学:临床医生在获取患者疾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患者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康复等,通过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最佳证据,在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做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患者的配合下付诸实施并最后做出相关分析与效果评价.2临床问题的类型1背景问题:疾病一般知识的问题,主要由询证医学初学实践者提出.提出问题涉及的知识除基础医学外,还有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诸多方面.2前景问题:往往是医学的前沿问题,是疾病最新治疗学、实验诊断学和当前病因知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循证医学的核心问题.3、原始研究证据:是直接以人群,即病人和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4、二次研究证据:是在全面收集针对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证据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标准,经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它是对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二次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研究证据.5、系统评价:是指针对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系统全面的收集全世界所有已经发布或尚未发表的相关研究,采用统一的文献评价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章,进行合并分析,尽可能的减少偏倚,得到综合、可靠的结论.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6、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是对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综合性分析.是对文献的量化综述,是以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7、病因学:研究病因作用于人体,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导致人体发病及其发病机制的科学.8、危险因素:又称致病因素,是指与疾病的发生及其消长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因素,但尚未充分证据能阐明其致病效应.然而,当这些因素存在时或被消除后,其相关的疾病发生率会相应的增高或下降.9、药物不良反应ADR:一般是指在正常用量和用法的情况下,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10、相对危险度RR: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的比值,或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非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比值.11、比值比OR:病例组中暴露于该因素者与未暴露者之间的比值为对照组中该项比值的倍数.12、致成危害需要的人数NNH:导致一例病例的发生所需要暴露在该可疑危险的因素中易感个体的人数.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为了预防一例不良结果事件而需要治疗的病例数.13、金标准:即标准方法,是指公认的诊断某病最可靠的标准方法,它能够正确地讲研究对象区分为“有病”和“无病”,是新的诊断性试验的参照标准.14、灵敏度SE、真阳性率:是指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的判断为患者的能力.15、特异度SP、真阴性率:是指将实际未患某病的人真确的判断为非患者的能力.16、假阴性率FNR、漏诊率:是指实际有病者而被判定为非病者的百分率.17、假阳性率FPR、误诊率:是指实际无病者而被判定为有病者的百分率.18、约登指数、正确诊断指数:是指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去1,是综合评价真实性的指标.19、似然比LR :1阳性似然比:经金标准确诊的患某病组中试验阳性者所占的比率真阳性率与经金标准确诊未患某病者中试验阳性者所占的比率假阳性率的比值. 2阴性似然比:经金标准确诊的患某病组中试验阴性者所占的比率假阴性率与经金标准确诊未患某病者中试验阴性者所占的比率真阴性率的比值.20、预测值、诊断价值:表示试验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也表示试验结果的实际临床意义. 1阳性预测值PPV:是指试验为阳性者真正患有该病的可能性. 2阴性预测值NPV:是指试验为阴性者真正没有患该病的可能性.21、ROC曲线、受试者工作曲线:用试验的灵敏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以1-特异度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作图,所获得的不同曲线能较清晰的表示灵敏度与特异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能为正常值的确定迅速提供直观的印象,这种曲线称~.22、双盲法:研究者和患者都不知道患者接受的是治疗药还是对照药.23、沾染:当对照组额外接受了实验组的治疗措施或其他有利的治疗,人为的夸大了对照组的疗效,称为~.24、意向治疗分析ITT:是在最后资料分析中包括所有纳入随机分配的患者,不管是否最终接受分配给患者的治疗方案.25、完成治疗分析PPT:是确定进入最终资料分析的病例只限定于那些完全遵循医嘱的对象.26、危险度:表示某一个给定结果的频数分布.危险度是概率,波动于0~1.0.27、疾病预后:指疾病发生后,对疾病未来发展的病程和结局痊愈、复发、恶化、致残、并发症和死亡等的预测,预后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疾病的各种结局、影响因素及发生概率.28零点:被观察疾病的起始时间,比如首次出现某种症状的时间、第一次确诊的时间29:效用值:是一种表述疾病或健康结局相对优劣的数量化指标.一、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条件 1、医生:执行主体. 2、患者:服务主体. 3、最佳证据:主要武器,是解决患者临床问题的手段4、医疗环境:必要平台.二、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循证医学传统医学证据来源临床研究动物实验、体外实验搜集证据来源系统全面零散的临床研究和过时的教科书疗效指标注重患者最终结局实验室指标的改变、仪器终点指标或影像学结果中间指标临床决策依靠最新最佳临床研究的证据个人的临床经验医疗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三、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步骤:1确定应解决的临床重要问 2检索有关医学文献3严格评价文献 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 5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四、临床实践问题的来源1病史和体格检查:怎样恰当的采集和解释病史及体格检查的发现.2查找病因:怎样识别疾病的原因包括医源性3分析临床表现:疾病的临床表现的频度和时间怎样怎样应用这些知识对患者分类归纳. 4鉴别诊断:怎样鉴别出那些可能的、严重的并对治疗有反应的原因. 5诊断性试验:怎样基于精确性、准确性、可接受性、费用及安全性等因素来选择和解释诊断性试验,以便确定和排斥某种诊断.6预后估计:怎样估计患者可能的病程、预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或结局.7治疗效果:怎样为患者选择利大于害并且价有所值的治疗方法.8预防措施:怎样通过识别和纠正危险因素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及通过筛查来早期诊断疾病.五、构建临床循证问题的模式:PICO模式PPopulation特定的患病人群 Iintervention干预Ccomparator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 Ooutcome结局六、循证医学证据资源类型:4S模型:证据系统system、证据摘要synopses、系统评价syntheses、原始研究studies+总结summaries=5S模型七、选择或评估信息资源的标准:1循证方法的严谨性2内容的全面性和特异性 3易用性4可及性八、获取证据的基本步骤确定临床问题及类型按照PICO原则构建问题选择合适数据库重新选择合适数据库制定检索词和检索策略重新制定检索记号和检索策略评价总结研究证据检索不满意评价、总结研究证据应用研究证据九、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十、假设检验的步骤: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平2选择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3确定P值,做出统计推断十一、阅读医学文献的方法1要明确阅读的目的2要具有较高的医学文献检索技巧3选择性阅读医学文献:1、阅读文章的题目,看是否与阅读目的相关2、快速浏览文献摘要部分,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精读3、精读文章正文,按照证据评价要求提取资料4、重视文章方法学部分5、慎重使用文献的结果十二、临床研究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1内在真实性:指研究结果能够多大程度上反映真实的情况,是研究证据评价的核心.2临床重要性:指研究结果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3外在实用性:指研究结果外推到其他人群的能力,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十三、临床研究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组间可比性、测量指标、结果表达、卫生经济、数据分析、研究环境、研究结论十四、进行诊断性试验必须具备的内容包括1有明确的金标准2有正确选择的研究对象3进行试验结果与金标准的对比.十五、系统评价与传统综述的区别特征系统评价传统综述目的解决某一特定临床问题全面了解某一问题原始文献来源明确、全面不明确、不全面检索方法有明确的检索的策略和检索词不明确文献筛选有清晰的文献纳入标准无清晰的文献纳入标准文献评价有严格的文献评价方法较少评价文献结果合成多采用定量方法, 多采用定性分析,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果重复性较差结果的更新定期更新未定期更新所需时间需要的更多的时间、人力、财力, 所需时间、人力、财力较少制作过程复杂十六、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 1、提出评价问题,制定纳入研究标准 2、检索研究 3、筛选研究和收集数据 4、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 5、分析数据,进行Meta分析 6、解决报告偏倚 7、陈述结果 ,汇总研究发现 8、解释结果,推断结论十七、Meta分析步骤 1、确定研究目的 ,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2、制定检索策略,全面广泛地检索收集相关文献 3、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 4、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5、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并描述特征6、资料的统计学处理7、敏感性分析8、结果报告和讨论十八、研究方法的论证强度设计类型性质可行性论证强度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差++++队列研究前瞻性较好+++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好++横断面研究断面好+描述性研究前瞻性/回顾性好+/-十九、病因学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原则1、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是否采用了论证强度高的研究设计方案研究方法的论证强度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因素、结局的测量方法是否一致偏倚的控制3、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是否随访了全部纳入的研究对象随访时间和失访率4、因果效应的先后顺序是否合理因果关系的时序性 5、危险因素或诊治干预措施和疾病或不良反应之间有无剂量-效应关系 6、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流行病学的规律 7、所论证的因果关系是否有充分的生物学证据8、所论证的因果关系在不同研究中是否有一致性二十、病因学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适应性评价原则:1你的患者是否与文献中的研究对象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他人的研究结果不能应用 2你的患者发生疾病或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有多大 3你的患者最关注什么,希望从治疗中获得什么4是否终止接触危险因素或更改治疗措施二十一、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 1、选择金标准 2确定试验指标 3、样本大小的估计二十二、临床治疗性问题的循证医学的实施步骤1、明确具体的临床治疗问题2、寻找证据3、评价证据4、应用证据解决临床问题二十三、评价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科学性:1证据是否来源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随机化是评价研究证据科学性的最重要标准 2报道的研究结果是否全面 3评价文献资料的科学性 4证据是否来源于系统评价的研究结果 5证据是否来源于经济分析的结果6证据是否来源于临床决策分析结果二十四、如何应用评价后的证据解决患者的问题1、患者情况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的情况相似 2治疗措施的可操作性3治疗措施的利弊和成本 4治疗决策时应考虑的其他问题 5具体处理相关患者二十五、应用预后性研究证据的1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2实施步骤:1根据具体病人存在的情况提出临床预后问题2根据所提出的临床预后问题收集相关资料3评价文献资料、确定预后证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评价研究结果的适用性二十六、影响疾病预后的常见因素 1疾病的自然史 2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3诊疗的时间和水平 4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5社会与环境因素二十七、疾病预后的判断指标:病死率、治愈率、缓解率、复发率、病残率、生存率二十八、预后性研究中常见偏倚 1失访偏倚 2存活队列偏倚 3集合偏倚4迁移偏倚 5测量偏倚 6零时不当偏倚二十九、预后性研究中偏倚的控制1随机化 2限制 3配比 4分层 5标准化 6多因素分析方法 7 减少测量偏倚的方法三十、研究证据评价的原则和标准1明确疾病预后研究的起止点 2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3随访时间是否足够 ,随访是否完整 4明确疾病预后研究的客观标准和观察预后的终点 5对结果的评定标准是否客观而没有偏倚 6排除影响预后的其他因素 7所研究结果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是否精确 8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及重要性三十一、决策树:是一种按时间和逻辑顺序表示临床问题的方法,是临床决策分析的基本分析工具.它有一系列决策结或称选择结、机会结、结局结和它们之间的连接线组成,并标注必要的文字、数字加以描述. 步骤:1构建决策树 2把概率标注到决策树上 3确定最终临床结局的效用值4求各结点的期望效用值 5返算、确定最佳策略 6敏感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循证医学:临床医生在获取患者疾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患者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康复等),通过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与最佳证据,在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做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患者的配合下付诸实施并最后做出相关分析与效果评价。

2临床问题的类型(1)背景问题:关于疾病一般知识的问题,主要由询证医学初学实践者提出。

提出问题涉及的知识除基础医学外,还有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诸多方面。

(2)前景问题:往往就是医学的前沿问题,就是关于疾病最新治疗学、实验诊断学与当前关于病因知识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循证医学的核心问题。

3、*原始研究证据:就是直接以人群,即病人与(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与预后等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4、*二次研究证据:就是在全面收集针对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证据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标准,经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它就是对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二次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研究证据。

5、系统评价:就是指针对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系统全面的收集全世界所有已经发布或尚未发表的相关研究,采用统一的文献评价原则与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章,进行合并分析,尽可能的减少偏倚,得到综合、可靠的结论。

可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种。

6、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就是对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综合性分析。

就是对文献的量化综述,就是以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

7、病因学:研究病因作用于人体,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导致人体发病及其发病机制的科学。

8、危险因素:又称致病因素,就是指与疾病的发生及其消长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因素,但尚未充分证据能阐明其致病效应。

然而,当这些因素存在时或被消除后,其相关的疾病发生率会相应的增高或下降。

9、药物不良反应ADR:一般就是指在正常用量与用法的情况下,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

10、相对危险度RR: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的比值,或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非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比值。

11、比值比OR:病例组中暴露于该因素者与未暴露者之间的比值为对照组中该项比值的倍数。

12、致成危害需要的人数NNH:导致一例病例的发生所需要暴露在该可疑危险的因素中易感个体的人数。

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为了预防一例不良结果事件而需要治疗的病例数。

13、金标准:即标准方法,就是指公认的诊断某病最可靠的标准方法,它能够正确地讲研究对象区分为“有病”与“无病”,就是新的诊断性试验的参照标准。

14、灵敏度SE、真阳性率:就是指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的判断为患者的能力。

15、特异度SP、真阴性率:就是指将实际未患某病的人真确的判断为非患者的能力。

16、假阴性率FNR、漏诊率:就是指实际有病者而被判定为非病者的百分率。

17、假阳性率FPR、误诊率:就是指实际无病者而被判定为有病者的百分率。

18、约登指数、正确诊断指数:就是指灵敏度与特异度之与减去1,就是综合评价真实性的指标。

19、似然比LR :(1)阳性似然比:经金标准确诊的患某病组中试验阳性者所占的比率(真阳性率)与经金标准确诊未患某病者中试验阳性者所占的比率(假阳性率)的比值。

(2)阴性似然比:经金标准确诊的患某病组中试验阴性者所占的比率(假阴性率)与经金标准确诊未患某病者中试验阴性者所占的比率(真阴性率)的比值。

20、预测值、诊断价值:表示试验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也表示试验结果的实际临床意义。

(1)阳性预测值PPV:就是指试验为阳性者真正患有该病的可能性。

(2)阴性预测值NPV:就是指试验为阴性者真正没有患该病的可能性。

21、ROC曲线、受试者工作曲线:用试验的灵敏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以1-特异度(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作图,所获得的不同曲线能较清晰的表示灵敏度与特异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能为正常值的确定迅速提供直观的印象,这种曲线称~。

22、双盲法:研究者与患者都不知道患者接受的就是治疗药还就是对照药。

23、沾染:当对照组额外接受了实验组的治疗措施或其她有利的治疗,人为的夸大了对照组的疗效,称为~。

24、意向治疗分析ITT:就是在最后资料分析中包括所有纳入随机分配的患者,不管就是否最终接受分配给患者的治疗方案。

25、完成治疗分析PPT:就是确定进入最终资料分析的病例只限定于那些完全遵循医嘱的对象。

26、危险度:表示某一个给定结果的频数分布。

危险度就是概率,波动于0~1、0、27、疾病预后:指疾病发生后,对疾病未来发展的病程与结局(痊愈、复发、恶化、致残、并发症与死亡等)的预测,预后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疾病的各种结局、影响因素及发生概率。

28零点:被观察疾病的起始时间,比如首次出现某种症状的时间、第一次确诊的时间29:效用值:就是一种表述疾病或健康结局相对优劣的数量化指标。

一、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条件 1、医生:执行主体。

2、患者:服务主体。

3、最佳证据:主要武器,就是解决患者临床问题的手段4、医疗环境:必要平台。

二、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循证医学传统医学证据来源临床研究动物实验、体外实验搜集证据来源系统全面零散的临床研究与过时的教科书疗效指标注重患者最终结局实验室指标的改变、仪器(终点指标) 或影像学结果(中间指标)临床决策依靠最新最佳临床研究的证据个人的临床经验医疗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三、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步骤:1确定应解决的临床重要问 2检索有关医学文献3严格评价文献 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 5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四、临床实践问题的来源1病史与体格检查:怎样恰当的采集与解释病史及体格检查的发现。

2查找病因:怎样识别疾病的原因(包括医源性)3分析临床表现:疾病的临床表现的频度与时间怎样?怎样应用这些知识对患者分类归纳。

4鉴别诊断:怎样鉴别出那些可能的、严重的并对治疗有反应的原因。

5诊断性试验:怎样基于精确性、准确性、可接受性、费用及安全性等因素来选择与解释诊断性试验,以便确定与排斥某种诊断。

6预后估计:怎样估计患者可能的病程、预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或结局。

7治疗效果:怎样为患者选择利大于害并且价有所值的治疗方法。

8预防措施 :怎样通过识别与纠正危险因素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及通过筛查来早期诊断疾病。

五、构建临床循证问题的模式:PICO模式P(Population)特定的患病人群 I(intervention)干预C(comparator)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 O(outcome)结局六、循证医学证据资源类型:4S模型:证据系统(system)、证据摘要(synopses)、系统评价(syntheses)、原始研究(studies)+总结(summaries)=5S模型七、选择或评估信息资源的标准:1循证方法的严谨性2内容的全面性与特异性 3易用性4可及性八、*获取证据的基本步骤确定临床问题及类型按照PICO原则构建问题选择合适数据库重新选择合适数据库制定检索词与检索策略重新制定检索记号与检索策略评价总结研究证据检索不满意评价、总结研究证据应用研究证据九、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十、假设检验的步骤: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平2选择检验方法, 计算检验统计量3确定P值,做出统计推断十一、阅读医学文献的方法(1)要明确阅读的目的(2)要具有较高的医学文献检索技巧(3)选择性阅读医学文献:1、阅读文章的题目,瞧就是否与阅读目的相关2、快速浏览文献摘要部分,决定就是否需要进一步精读3、精读文章正文,按照证据评价要求提取资料4、重视文章方法学部分5、慎重使用文献的结果十二、*临床研究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1内在真实性:指研究结果能够多大程度上反映真实的情况,就是研究证据评价的核心。

2临床重要性:指研究结果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3外在实用性:指研究结果外推到其她人群的能力,就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十三、临床研究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组间可比性、测量指标、结果表达、卫生经济、数据分析、研究环境、研究结论十四、进行诊断性试验必须具备的内容包括(1)有明确的金标准(2)有正确选择的研究对象(3)进行试验结果与金标准的对比。

十五、系统评价与传统综述的区别特征系统评价传统综述目的解决某一特定临床问题全面了解某一问题原始文献来源明确、全面不明确、不全面检索方法有明确的检索的策略与检索词不明确文献筛选有清晰的文献纳入标准无清晰的文献纳入标准文献评价有严格的文献评价方法较少评价文献结果合成多采用定量方法, 多采用定性分析,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果重复性较差结果的更新定期更新未定期更新所需时间需要的更多的时间、人力、财力, 所需时间、人力、财力较少制作过程复杂十六、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 1、提出评价问题,制定纳入研究标准 2、检索研究3、筛选研究与收集数据 4、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 5、分析数据,进行Meta分析6、解决报告偏倚 7、陈述结果 ,汇总研究发现 8、解释结果,推断结论十七、Meta分析步骤 1、确定研究目的 ,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2、制定检索策略,全面广泛地检索收集相关文献 3、确定纳入与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 4、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5、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并描述特征6、资料的统计学处理7、敏感性分析8、结果报告与讨论十八、*研究方法的论证强度设计类型性质可行性论证强度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差 ++++队列研究前瞻性较好 +++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好 ++横断面研究断面好 +描述性研究前瞻性/回顾性好 +/-十九、病因学与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原则1、病因与不良反应研究就是否采用了论证强度高的研究设计方案(研究方法的论证强度)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暴露因素、结局的测量方法就是否一致 (偏倚的控制 )3、随访时间就是否足够长,就是否随访了全部纳入的研究对象 (随访时间与失访率 )4、因果效应的先后顺序就是否合理 (因果关系的时序性 )5、危险因素(或诊治干预措施)与疾病(或不良反应)之间有无(剂量-效应关系)6、研究的结果就是否符合流行病学的规律7、所论证的因果关系就是否有充分的生物学证据8、所论证的因果关系在不同研究中就是否有一致性二十、病因学与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适应性评价原则 :1您的患者就是否与文献中的研究对象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她人的研究结果不能应用 2您的患者发生疾病或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有多大 3您的患者最关注什么,希望从治疗中获得什么 4就是否终止接触危险因素或更改治疗措施二十一、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 1、选择金标准 2确定试验指标 3、样本大小的估计二十二、临床治疗性问题的循证医学的实施步骤1、明确具体的临床治疗问题2、寻找证据3、评价证据4、应用证据解决临床问题二十三、评价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科学性:1证据就是否来源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随机化就是评价研究证据科学性的最重要标准 2报道的研究结果就是否全面 3评价文献资料的科学性 4证据就是否来源于系统评价的研究结果 5证据就是否来源于经济分析的结果 6证据就是否来源于临床决策分析结果二十四、如何应用评价后的证据解决患者的问题1、患者情况就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的情况相似 2治疗措施的可操作性3治疗措施的利弊与成本 4治疗决策时应考虑的其她问题 5具体处理相关患者二十五、应用预后性研究证据的(1)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2)实施步骤:1根据具体病人存在的情况提出临床预后问题2根据所提出的临床预后问题收集相关资料3评价文献资料、确定预后证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4评价研究结果的适用性二十六、影响疾病预后的常见因素 1疾病的自然史 2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3诊疗的时间与水平 4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5社会与环境因素二十七、疾病预后的判断指标 :病死率、治愈率、缓解率、复发率、病残率、生存率二十八、预后性研究中常见偏倚 1失访偏倚 2存活队列偏倚 3集合偏倚4迁移偏倚 5测量偏倚 6零时不当偏倚二十九、预后性研究中偏倚的控制1随机化 2限制 3配比 4分层 5标准化 6多因素分析方法 7 减少测量偏倚的方法三十、研究证据评价的原则与标准1明确疾病预后研究的起止点 2样本就是否具有代表性 3随访时间就是否足够 ,随访就是否完整 4明确疾病预后研究的客观标准与观察预后的终点 5对结果的评定标准就是否客观而没有偏倚 6排除影响预后的其她因素 7所研究结果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就是否精确 8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及重要性三十一、决策树:就是一种按时间与逻辑顺序表示临床问题的方法,就是临床决策分析的基本分析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