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港区八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2021学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的全部内容。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ﻫ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线词语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疾
B.绝
A.自 B.之
2。
下列作家和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
①韩愈②白居易③王安石④陶渊明⑤《陋室铭》⑥《岳阳楼记》⑦《记承天寺夜游》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A.②③⑤⑥ B。
③④⑦⑧C。
①④⑥⑦ D.①②⑤⑧
3. 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总写自富阳到桐庐间山水的奇异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山水的特点。
B.第②段写富春江江水之异,异在水色之美,江水之清,水流之急。
其中“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正面把江水的清澈表现得淋漓尽致。
C.第③段写山之奇.既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又抒发了作者在如此奇景中的感受,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全篇的主旨所在。
D.作者在文中描绘山水,把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旺盛生命活力的大自然图景,给我们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4。
选出与例句中画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1)例:如履平地( )
A。
西装革履 B.郑人买履 C.履险如夷 D.履行职责
(2)例: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A.物尽其用 B.尽人皆知C.同归于尽 D.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例:人物略不相睹( )
A.略不沾湿B。
雄才大略 C.攻城略地D。
长远战略
5. 下列对四首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四首诗,饱含着鼓励青年奋发向上、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珍惜青春年华等积极思想和讴歌母爱的情怀,语言清丽,风格独特。
B.《成功的花》写“成功的花”来之不易,作者抓住花的色泽特征,用“明艳”一词形象地突出了花的“成功”。
C.这四首诗的哲理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明白晓畅,蕴蓄十分丰富。
后两首,诗人用植物比喻青年人和他们的成长。
D.《母亲》一诗,通过和鸟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之情,面对困难,以母亲为避风港湾而心安理得之情油然而生.
6。
对《湖心亭看雪》中作者在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更定”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的行为,评论不当的是( )
A。
表现作者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孤芳自赏的情调。
B。
表现作者与流俗迥异的孤怀雅兴。
C。
雪后出游,无所谓白天夜晚,因为大雪辉映暗夜,游赏效果不逊于白天.
D.作者深夜独往,大约是不愿意别人看见,也不愿意见到别人,蕴涵着避世的思想。
二、写作
7。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①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ﻫ③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 ﻫ④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ﻫ⑤《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ﻫ⑥《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ﻫ(1) _________________,则孤陋而寡闻. (2) 他山之石,______________。
ﻫ(3)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ﻫ(4) 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ﻫ(5) 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6)古代诗词中,很多诗句都表达了壮志难酬,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又如李白在《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
”
9。
请根据提示写出空缺的句子。
(8分)
(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ﻫ(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ﻫ(3)《陋室铭》中,作者用“ , "交代了自己的交友标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个性,从而说明了陋室不陋。
ﻫ(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现作者对百姓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 。
”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ﻫ
三、诗歌鉴赏
10.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ﻫ(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世人盛爱牡丹/山寺桃花始盛开
B.香远益清/开卷有益
C.亭亭净植/东西植松柏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ﻫ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ﻫ。
(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本文以花喻人,用菊花比喻隐逸者,用牡丹比喻富贵者,用莲比喻君子。
C.《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记叙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情。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11。
诗歌欣赏: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完成后面小题。
ﻫ【甲】渔家傲(范仲淹)ﻫ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王维) ﻫ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甲乙两文划线句都描写了塞外风光,请任选一句对画面内容加以描绘。
(不超过60字,3分)ﻫ(2)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ﻫ次北固山下ﻫ王湾ﻫ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ﻫ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ﻫ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ﻫ(1)请赏析“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的妙处。
ﻫ(2)如果把“归雁洛阳边”一句中的“归雁"改为“归燕”,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题
1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他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他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1).本诗作者以联想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
(3).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西湖七月半①(节选)
吾辈始舣舟②近岸。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④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⑤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选自《陶庵梦忆》卷七,作者张岱。
②舣(yǐ)舟:将船向岸边靠拢。
③(huì)面:洗脸。
④韵友:风雅的朋友。
⑤竹肉:竹,指箫、笛等竹制管乐器;肉,歌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浅斟( ) 匿影()酣睡(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杯箸( ) 纵舟( ) 清梦甚惬(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2)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4.文中描写盛夏西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这些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这篇短文与课文《湖心亭看雪》同为张岱所作,试从某一方面将这两篇短文比较异同.
15。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ﻫ(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ﻫ念:相与: ﻫ(2)
翻译下列语句: ﻫ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闲人”一词的理解。
(4)请谈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6。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ﻫ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择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ﻫ(1) 伛偻提携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念无与为乐者
(4) 相与步于中庭之
(2)下列句子中与“相与步于中庭”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求闻达于诸侯
C.访士于襄阳司马徽
(3)下面语句的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念/无与为乐者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庭下/如积水空明
(4)翻译下面句子。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ﻫ(5)【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 题。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1) 。
为下面句子选择恰当的译句。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
A。
忽然黄烟从四面八方弥漫开来,水上的人和物一点也看不见了。
B。
忽然黄烟从四面冒起,人和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了。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
A.烟消以后,水波平静了,有一条船消失了踪迹。
B.烟消退后,波浪显得比方才小了些,江面上一条船的踪迹也找不到了.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A.只有一只敌船,被火烧毁了,随着波浪沉下去了。
B。
只有一只假设的“敌船",被火烧毁了,被滚滚的浪涛卷走了。
(2)。
根据选文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段描写_______,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
选段中采用比喻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 。
本文共四段,分别写了四方面内容,但都紧紧围绕“观潮"二字,如文章第一段概括为“江潮伟观",请依样为选文两段各概括一个四言短句.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解释下列词语.
满郭:
心寒:
(2)。
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即农历等常识来看,“既望"指的是( )
A.初一
B.初五C。
十六 D.二十
(3). 选文中展示了弄潮儿高超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草色无限
最先响应春风的当然是草,因为它们距离土地最近,稍稍一努力,就青青冉冉的了。
唐人有句子说:红苋时将叶作花。
其实岂止是红红的苋叶如花,二月三月,万花寂寥,浅草悄然在我们单调的视野里绣出一片绿色,比花更有力量,诗人张祜就有雅兴“聊将草色当屏风”。
浅草最初的出现改变了一种生存姿态。
这种最普通的植物就有办法让漫山遍野的缤纷绿色次第绽放,仿佛浅草一声喊,藏在土地之下的各种植物就呼啦啦齐声应和,闹闹洋洋地一下子全都撑开自己的一把生命伞,于是你就看到了越走越远的青葱和越攀越高的春天。
(乙)春(节选)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1)甲、乙两文都描写春草,甲文中写春草“稍稍一努力,就青青冉冉的了”,在乙文里只用一个“____”字就表达出草冲破土层的挤劲;甲文中用“悄然”,在乙文中则用“________”来形容春草不知不觉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春草的活力。
(2)甲文用“万花寂寥”来衬托春草“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快乐。
(3)乙文描绘春草抓住特征:“嫩嫩的”写春草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绿绿的”写春草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写春草的长势则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子。
(4)甲文中说,“浅草最初的出现改变了一种生存姿态”,这种改变指的是()
A.首先响应春风的草。
B.在我们单调的视野里绣出一片绿色。
C.让漫山遍野的缤纷绿色次第绽放。
D.草色到达的地方,大地无疑地在闹嚷嚷的热情中纯净了。
(5)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
A.草长出来了,其他植物也发芽了。
B.春草带动了其他植物的生长。
C.春草首先撑开了自己的生命之伞。
D.春草钻出地面,冬眠的其他植物也发芽生长了。
(6)为什么说“青葱”越走越远,“春天”越攀越高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A.草木越长越高,绿色向远方延伸。
B.当草漫山遍野的时候,春天已离开了我们,到了树木青葱的夏季了.
C.当树木青葱的时候,春草已经枯黄了。
D.草木青葱,预示夏天的到来,春天自然就离我们更远了。
五、作文
20.人生是一部小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有着受用无尽的财富,请写一段你的人生经历,看能否发掘出财宝来.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 D
4、(1)C (2)A (3)A
5、D
6、 C
二、写作
7、①决眦入归鸟。
ﻫ②夜阑卧听风吹雨。
③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猿鸣三声泪沾裳。
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惟吾德馨ﻫ(5)枯8、 (1)独学而无友ﻫ(2)可以攻玉ﻫ(3)骈死于槽枥之间ﻫ(
藤老树昏鸦ﻫ(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举杯消愁愁更愁ﻫ(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 (1)千里共婵娟ﻫ(2)入则无法家拂士;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ﻫ(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三、诗歌鉴赏
10、(1)D
(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应该是有很多了!
ﻫ(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ﻫ(4)C ﻫ11、 1)甲文划线句示例:在像屏障一般的连绵高大的群山里,太阳渐渐地向西落入山谷,暮霭苍苍,烟雾茫茫,已很难看到远处的景物,在茫茫的荒漠里一座孤城的城门紧紧关闭。
乙文略。
(2)《渔家傲》:抒发作者慨叹功业未成和戍边将士思乡的复杂心情。
《使至塞上》:抒发作者被排挤出朝廷隐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如激愤、抑郁等)以及作为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 ﻫ
12、 1)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即风正),才能够“悬”,即端端直直地高挂风帆。
此词精确地写出了江面波平浪静的静谧壮观景象。
(2分) ﻫ( 2 )古诗文中“归燕”一般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或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或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而“鸿”或“雁”一词,多指书信,“归雁洛阳边”是指以归雁捎书,能更好表达诗人羁旅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
四、阅读题
13、(1)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途,也有坎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
(2).生活中的坦途生活中的坎坷(意思相近即可)
(3).解析:要透过诗歌表面的虚写,提炼出诗歌背后的深层意蕴.只要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略
14、1。
zhēnnì hān
2。
筷子任纵,放纵畅快,适意
3. (1)刚才慢慢地喝酒,低低地唱歌的人出来了,藏身在树底下的人也出来了。
(2)风雅的朋友来了,有名的歌妓也来了,(大家)安放好杯子和筷子,笛声与歌声一同响了起来。
4.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比喻拟人
5。
本题结合了课内知识,比较出一点异同即可。
答案:略
15、(1)解释加点的词语:念:考虑、想到;相与:共同,一起。
(2)(1)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2) 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 3)“闲人",即清闲的人。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二指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4)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对挫折的豁达.
16、 (1)(1)驼背,指老年人(2)以……为乐 (3)想考虑(4)一起
(2)C(3)Aﻫ(4)⑴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5)相同:面对贬谪不沉沦,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出旷达情怀(1分)不同:苏轼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17、(1) 答案: A B B
(2)提示: 选文的两段内容分别写的是水军演习的场面和弄潮健儿的英姿。
此题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概括总结答案。
参考答案: ①“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水兵作战技艺娴熟
②弄潮健儿的英姿“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水爆轰震,声如崩山"前者生动地表现了水兵作战的英勇和技艺的娴熟,后者突出战斗的激烈
(4)水军训练吴儿弄潮
18、(1) 答案: 满城。
指心中害怕恐惧。
(2)C
(3)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19、(1)钻偷偷 (2)绣出一片绿色春到人欢
(3)质地色泽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4)C (5)D (6)A
五、作文
20、【思路点拨】写自己的人生经历,就要记真事真情,不可妄加想象,最好用第一人称叙述。
【例文】
桑口伤口
门前有一排桑,非常茂密,树叶修长。
我常坐在门前,望着不远处的那一排桑发呆.它们同我共享一缕阳光。
可是,唯一的不同:我是忧愁的,它们是快乐的从那闪着光班的绿叶上可以看出。
母亲突然叫住我:“能陪我去剪桑吗?”当然,我很乐意能做这样的事。
剪子一刀一刀剪下去,桑枝一束一束掉下来。
我看见,一滴滴白色的养料像汗珠一样从剪过的桑枝的头上滴下。
我擦擦自己的脸,我惊慌地发现原来我脸上并无汗珠,而是泪水.
那一刻,我停止了剪桑。
我回想起了许多许多.曾经一次次苦痛,我告诉自己要坚强,曾经一次次挫折,我告诉自己不悲伤。
是谁发的誓言,折断翅膀也要带着血与泪飞翔?现在的失败不是永远的失败,路还很远,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我猛地惊醒,问母亲:“为何剪桑?为何不让它快乐地成长?"
她的回答令人吃惊。
我深深感到:我总是太急,太狂躁。
青春只一次,我应该慢慢品味,不应该只为追求一时的胜利而重重发誓。
也不应该只为忏悔一时的失败而深深追悔。
相反,我要忍受挫折,忍受痛苦,忍受心与心相碰撞时的那一刻沉痛。
我要慢慢成长,长得健壮,长得刚强。
我拿起剪子,毫不心痛地剪下去,一刀一刀剪掉心灵的沉重,剪掉曾经的一次次欢乐与忧伤,让心底的沉积似火般喷发,让世界与心灵一起震撼,让伤口的痕迹从此消失。
母亲说过什么,我清晰地记得她的话,她说:“剪桑嘛,为了让桑不至于长得过快,从而忽略了坚强与韧性。
让其有桑口,它会更加茁壮。
如果现实环境太过于顺利,桑会太高,不能经受风吹雨打。
相反,如果每年都剪桑,那么,桑口会让桑长得更慢,让其慢慢品尝了成长与青春中的苦与难之后,它会更加坚韧,风吹不摇,雨淋不倒。
”
【简评】此文妙在构思。
由剪桑以增强桑的坚强与韧性,让其慢慢成长而显得更加茁壮的道理,悟出人的成长也须经历生活的风吹雨打、挫折、创伤和彷徨,桑树的成长照应了人的成长,剪桑的情节主线加之以心理变化的辅线,行文活泼,内容丰富.材料的运用独具匠心,结构的安排自然天成,题目语意丰赡,尽显语言的张力。
微瑕:部分语言稍显直白,有损于全文的含蓄之美.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 is the wholecontent of this article,Gorky said: "the book is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 I hope youcan make progresswith the help of this ladder. Material life isextremely ri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rapidly, all of which gradually changethe way ofpeople's study and leisure. Manypeopleare no longer eagertopu rsue adocument, butas long as you stillhave such a small persistence,you will continue togrow andprogress.When thecomplex world leads us to chase out, reading an article or doinga problem makes uscalm downandreturn to ourselves.W ith learning, we can activate our imagination and thinking,e stablish our belief,keep our pure spiritual world and resi st the attack of the external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