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模式中内部股东与外部股东的博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治理模式中内部股东与外部股东的博弈分析公司治理模式的存在与演进往往因生存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
博
弈分析的结果表明,博弈初始状态不同,将导致公司治理模式形成与演进的路径不同,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呈现多样化特征的各种公司治理模式。
标签:公司治理模式博弈演进
一、公司治理模式的类型
从公司制度演进的角度来看,在股份公司产生的初期,公司治理模式以私人股东主导型的模式为主;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时候,经理主导型治理模式出现,到20世纪70年代末,该模式达到成熟阶段;而自二次大战结束以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退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机构、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共同基金等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逐渐崛起,从而开始出现了法人股东主导型的公司治理模式。
由于赖以存在和运营的环境和条件不同,法人股东主导型治理模式在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又有不同的存在形式,最典型的有三类:英美模式、日德模式和家族治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和中东欧等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开始实行由中央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变。
这些国家改革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取向,强调市场机制在自我调控基础上自动实现平衡的可能性,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
由于权力在政府与市场间的重新配置,导致了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进而引发了公司治理模式的变革,从而又出现了转轨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
不同国家(地区)的公司制度相异,各国(地区)都有与其特异性制度相耦合的公司治理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客观世界极为复杂,各国在实践中运行的公司治理模式都不可能是纯粹的单一模式,而往往是许多种模式并行,只不过其中的某种模式有所突出而已。
下表是四种主要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
从上表分析可以看出,家族治理模式和转轨经济国家治理模式与英美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家族治理模式和转轨经济国家治理模式较英美模式出现的时间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前两者都在借鉴或模仿后者的成功之处,但是呈现出来的却又是与众不同的特征,本文将基于进化博弈论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二、公司治理模式进化博弈分析
进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是把博弈理论分析和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理论,最初产生于行为生态学。
它从有限理性的个体出发,以群体行为为研究对象,合理解释了生物行为的进化过程。
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ESS)的提出使这一理论在经济社会领域得到了应用,国外学者如Kandori M、青木昌彦等认为,人类经济社会行为是有限理性个
人的动态博弈,是对环境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化。
国内学者如盛昭瀚、蒋德鹏就经济演化过程进行了进化博弈分析,李少斌、高鸿桢则在研究企业家形成问题中采用了进化博弈论方法。
在公司治理研究方面,崔浩等(2004)对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所有权的配置进行了进化博弈分析,吴炯(2004)则对英美和日德两种公司治理结构的演进过程进行了进化博弈分析。
1.基本假设
由于近些年来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和转轨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在这里将对此进行分析。
无论是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还是转轨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内部人”具有很大的对公司的控制权。
我们可以运用进化博弈的方法对企业所有权在内部股东和外部股东之间的分配进行分析。
假设:
(1)博弈的局中人集合:N={1,2,… ,n}。
(2)每个局中人策略空间:Si,其中i=1,2,…,n。
S(i)≡{S1,S2…,Sn}是局中人i的纯策略集为局中人i的混合策略集,其中。
(3)每个局中人的支付函数:Ui,其中i=1,2,…,n。
是任意局人,i在局势下的收益。
,根据进化博弈思想,可以构建各局中人策略和支付的一般策略型博弈模型为:>。
2.非对称复制动态博弈过程与模型分析
假设,有两类博弈群体,即内部股东和外部股东,分别用A和B表示。
两类博弈群体的策略空间为(Ⅰi,Ⅱi),i=A,B。
li表示公司治理模式倾向于使用“内部股东”控制,Ⅱi表示公司治理模式倾向于使用“外部股东”控制。
根据博弈论的有关方法构建博弈矩阵,如图所示:
三、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博弈初始状态不同,将导致公司治理模式形成与演进的路径不同。
Bebchuk 和Roe(1999)把路径依赖与公司治理联系起来,提出了公司所有权与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他们的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所有权结构型式有着重要的路径依赖根源,这种路径依赖使一个国家的所有权结构型式部分地依赖于早期的型式,当这些国家早先的所有权结构由于不同的环境或历史事件而存在差异时,即使后来经济变得很相似,这些差别也会存续下去。
李维安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影响、法律政策的影响三个方面,研究了公司治理模式存在与演进的生存环境。
青木昌彦认为,当制度重建时,由参与者的认知能力所决定的主观选择模型继续认同旧的基本制度结构,导致旧制度在新政权中以新的形式延续。
因此,无论是上述四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哪一种,由于其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不同,不同国家(地区)的公司治理模式演化只能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所以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呈现多样化特征的各种公司治理模
式。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转轨经济国家虽然实行了私有化制度,并采取了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和德日公司治理模式来进行公司制度的改革,结果却导致公司治理偏离了期望的轨道,出现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维安:公司治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237~241
[2]万俊毅欧晓明苏启林:路径依赖与公司治理模式的多样性[J].美中经济评论,2004.1:7~13
[3]崔浩陈晓剑张道武:共同治理结构下企业所有权配置的进化博弈分析.[J] 运筹与管理,2004,13(6):61~65
[4]吴炯彭飞:公司治理结构演进的进化博弈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2004,18(2):114~11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