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病虫害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子黑粉病或全穗
籽粒染病,病穗短小,常直立。通常半穗发病,
也有全穗发病的
谷子黑穗病
3级,植株从上至下有7~8片健叶,产量损失为10%左右; 通常半穗发病,也有全穗发病的 当孢子堆成熟后全部变黑才显症,初为灰绿色,后变为灰色。 7级,植株从上至下有2~3片健叶,产量损失为40%左右; 【症 状】主要发生在谷子生长的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叶鞘上也可发生。 病粒较健粒略大,颖片破裂、子房壁膜破裂散出黑粉,即病原菌冬孢子(图4-5)。 叶上病斑长椭圆形,褐色,中间草黄色,背生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为害症状 为害茎部叶鞘,也可为害叶片。 5级,植株从上至下有4~6片健叶,产量损失为25%左右; 叶两面病斑狭条状,中央浅褐色,边缘红褐色,不规则。 病粒较健粒略大,颖片破裂、子房壁膜破裂散出黑粉,即病原菌冬孢子(图4-5)。 苗期染病重的枯死,轻的生长异常。 以幼虫蛀食谷子等茎秆,苗期受害形成枯心苗,穗期受害遇风易折倒形成瘪穗和秕粒。 苗期染病重的枯死,轻的生长异常。 【症 状】主要为害穗部,通常一穗上只有少数籽粒受害,抽穗后表现症状。
纹枯病
• 为害症状 为害茎部叶鞘,也可为害叶片。发病初期近地面叶鞘出现 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云纹状病斑,褐色与灰白色相间,边缘暗褐色, 中间浅褐色。董志平提出了粟纹枯病分级标准,发病高度与产量损失 的关系为:0级,健株;1级,全株仅在茎基部轻微发病,其产量损失 在5%以内;3级,植株从上至下有7~8片健叶,产量损失为10%左右; 5级,植株从上至下有4~6片健叶,产量损失为25%左右;7级,植株 从上至下有2~3片健叶,产量损失为40%左右;9级,全株发病或只 有1片健叶,产量损失为50%左右。
膜破裂散出黑粉,即病原菌冬孢子(图4-5)。 为害特点以幼虫在谷子、高粱、黍的穗上吐丝结网,在网中蛀食籽粒,致受害穗籽粒空瘪,穗头颜色污黑,附有破碎籽粒和粪粒。
谷子黑鞘病

【症 状】主要为害叶鞘。叶鞘上生青灰色
至暗褐色无明显边缘的病斑,湿度大时上生黑色
成虫为害,则取食幼苗叶子的表皮组织,吃成条纹,白色透明,甚至干枯死掉。
变为灰色。病粒较健粒略大,颖片破裂、子房壁 危害症状谷子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颖果。
为害症状粟的叶、叶鞘、穗颈、小穗柄和籽粒各部均可被害。 虫害有:栗灰螟、栗穗螟、栗秆蝇、粟叶甲(白蕉虫)、黏虫、栗小缘椿象及地下害虫等。
假黑斑病
• 为害症状 • 主要为害叶片,谷子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叶
上病斑长椭圆形,褐色,中间草黄色,背生褐色 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粟条点病
•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片病斑狭长,中央浅 褐色,边缘红褐色,不规则。后期病部长出黑色 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引起叶片局部枯死。 病原物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淡褐色,生于叶两面, 后突出表皮,大小74~112m,器壁浅褐色,膜质。 分生孢子椭圆形,两端较圆,直,无色透明,大 小(6~11)m×(3~)m,上下各有1个油球。
• 【症 状】主要为害穗部,通常一穗上只有 危害症状谷子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颖果。
病原物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淡褐色,生于叶两面,后突出表皮,大小74~112m,器壁浅褐色,膜质。
少数籽粒受害,抽穗后表现症状。病穗刚抽出时, 7级,植株从上至下有2~3片健叶,产量损失为40%左右;
【瘟 状】主要为害叶片。
粟瘟病
• 为害症状粟的叶、叶鞘、穗颈、小穗柄和籽粒各 部均可被害。叶片上典型病斑为梭形,中央灰白 色至灰褐色,边缘深褐色,潮湿时,叶背面生灰 霉状物;叶鞘上病斑亦呈梭形,较大,严重时茎 节变黑,易折断。穗颈和小穗柄被害时,均为暗 褐色,组织坏死,致使上部谷穗或小穗失去养分 供给而成为死穗或"死码"。在华北地区粟出苗2~ 3片真叶时,即能引起苗枯,而在东北苗期发病极 少
粟胡麻斑病
• 危害症状谷子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 片、叶鞘和颖果。叶片染病初生许多黄色至黄褐 色斑点,斑点椭圆形或纺锤形,边缘不明显,色 较暗,后变为褐色至黑褐色,大小3~5×2~ 3(mm)。病斑两端钝圆,别于谷瘟病。后期病斑 表面生黑色丝绒状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 分生孢子。病情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死。
谷子病虫害解决方案
谷子的主要病虫害
• 据统计为害谷子的病虫有200种-300种, 在山西省常见并造成严重损失的病害 有:白发病、黑穗病、谷瘟病、谷锈 病、红叶病等。虫害有:栗灰螟、栗 穗螟、栗秆蝇、粟叶甲(白蕉虫)、 黏虫、栗小缘椿象及地下害虫等。因 年份河地区不同,病虫发生的种类和 为害程度也不一样。
因孢子堆外有子房壁及颖片掩盖不易发现。病穗 并能随粮食进仓后继续为害。
后期病部长出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 苗期染病重的枯死,轻的生长异常。
短,直立,大部分或全部子房被冬孢子取代。当 病斑两端钝圆,别于谷瘟病。
初期在叶背面出现深红褐色小点,稍隆起,后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图4-10)。
孢子堆成熟后全部变黑才显症,初为灰绿色,后 分生孢子椭圆形,两端较圆,直,无色透明,大小(6~11)m×(3~)m,上下各有1个油球。
粟红叶病
• 为害症状植株红化或黄化,影响结实。是我国北 部粟、黍分布区发生普遍的病毒性病害。发病株 率%一5%。苗期染病重的枯死,轻的生长异常。 抽穗前后染病植株呈现紫红色或不正常黄色,穗 颈变短,植株矮化,造成部分小穗或全株不实。
粟白发病
• 表现症状(symptoms)粟播种后,从萌发至抽穗期 都能感病,严重时根稍、幼茎及子叶变色扭曲而 腐烂。幼苗2-3寸时开始表现症状。得病的嫩叶逐 渐退色,产生与叶脉平行的淡黄色条纹。叶脉略 肥厚卷曲,湿度大时,在叶背病斑上长出灰白色 霉层,即孢子囊梗和孢子囊。新生的能继续感病, 心叶往往不能展开,仅能伸展1~2张黄白色的顶 叶,黄白色的顶叶逐渐变为黄褐色,纵向破裂, 散出大量棕色粉末,即病菌的卵孢子。最后心叶 组织完全破败,残存的灰白色的叶脉散乱成白发 状,故称“白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